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十一章(下) ...

  •   尚书省和大理寺相距不远,从大理寺出发往东,沿着御街走上两里就是。三省之中,唯独尚书省占地最多,人员亦是最多,几乎是其他两省人员之和的三倍。驿站的官员们犹如一阵风似的,策马由远而近,在尚书省门口驻足,将马系在门外的拴马柱上,捧着文件在文官们大都快步疾行,抱着全国各地送来的军政赋税的文书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哪怕到了晚上,也烛火通明。
      站在尚书省门口,就能感受到“天下政令皆出此门”的感觉,也难怪许氏历朝祖先,为何明知伴君如伴虎,但依然走进庙堂。
      刑部作为尚书省的六部之一,除了专司天下刑法,负责监管所有藉没罪奴,当年研城大捷之后,戎胡被俘虏的一万一千余人是由当时的刑部都官收编,名字记载成册,下了令分配去了各处。
      其中,关在鸿胪寺的约有十人,他们都是戎胡的高级贵族;然后还有一千余人给分配到了各大贵勋家中,从五十人到三十人,十人不等。剩下的一万人到了司农寺,有他们安排去各地苦役——大都是去开辟官路和通水渠去了。在此前的战乱百年之后,各地的道路交通毁坏一片,兼之敬朝大大拓宽了版图,许多偏远的地方都要开辟新的官道,人手从来只缺不多。
      因为许仪的叔父是尚书令许策的缘故,刑部都官对许仪十分热情,还应她的要求,招来了一名精通胡语的译官名叫阎德力。阎德力数次随军出征,经验丰富,对戎胡军中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许仪翻看着当年俘虏的名册,找到了奚三的名字,跟着简单的几行字:奚三,身高八尺,肩宽二尺一,面黑,本名是奚萨那。
      “伍长?”
      阎德力跟在许仪身边,解释道:“是戎胡人的军队编制,十人为里,百人为伍……”
      “那么,奚三当时统领百人,也算是戎胡的高位军官了?”
      “正是,能担任伍长的人,在戎胡人中也相当有地位,虽然还比不上那些关在鸿胪寺的贵族。奚这个姓,也是戎胡人的五大姓之一。您看,他本名并非叫奚三,而是奚萨那,不过是因为戎胡的发音不同于我汉文,所以为了简单起见,才将他唤做奚三。”
      “原来如此。”
      “在军中,他的上司是谁?”
      “奚摩,收押在鸿胪寺。”
      “带我过去。”
      半个时辰后许仪见到了当年戎胡人的数名降将,这数名俘虏本是戎胡人中的权贵,被关押数年后不少人用戎胡的地图和信息作为交换,也向敬朝投诚,这投诚之人中,奚摩恰好就是其中之一。奚摩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眉目之中有股子厉色。
      他被关押的这几年,学会了汉话,因此许仪盘问他时,也不需要译语人在场。他对奚三知之甚详。他和奚三是同一部落,自小认识。奚三今年三十五岁,多次随军出征,十分骁勇,因此晋升极快。城大捷的那场战役,他二十九岁,当时他家中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对双生子,在战场时他常常言道要回家看望妻子。
      奚摩最后加强语气,道:“他杀人不假,但必定是被利用。”
      这也正是许仪心中所想的。内心有所向往的,才会被人利用。有人许给了他一些好处,多半是解除他的战俘身份让他回家看望妻子,他才会犯下这样的滔天大罪。

      再次回到大理寺时,邓府果然已经把府上的所有胡奴都押送到了大理寺,密密麻麻捆了一地。虽然他们平日在邓府做都是在粗活,但从他们厚实衣着和红润气色上看,邓府平时对他们还不错,至少衣食无忧。俘虏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十足幸运了。
      在审问胡奴之前,许仪把从兰芷头发中取出的纸团递给谢少雍观看。
      自然的,他看后亦同样茫然。
      “只看文字,就是友人间往来的信件而已。”
      “先不论文中是否有深意,”许仪道:“谢大人,你可能辨认出这字迹是何人所写?”
      “笔迹工整,虽并非特别出色,但应当学从大家。”
      许仪于是铺纸,取笔墨,将纸条临摹了数份,又递一份给谢少雍。
      谢少雍端详纸条半晌,沉吟道:“看来又是一道谜题了。”
      “确实古怪非常。”
      谢少雍颇为叹服:“不过,你居然能想到兰芷将线索藏在了头发里。”
      许仪道:“兰芷当时一定十分危急,以至于无法把纸条交给狱卒带回来。而她也应当知道,死后必然会被搜身——而头发,因为她是撞柱而死,头发上血迹斑斑,十分惊人,仓促之间也未必能找到人把头发重新清洗梳理一次。”
      谢少雍颔首:“撞柱而亡,怕也是给你的提示吧。
      许仪轻叹。
      那日下午,许雍二人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审问诸人。正如许仪所想的,几乎审问不出有用的信息。这群胡奴通畅都分散做事,平时互相间的接触也极少,绝大多数人也不懂汉话。
      谢少雍说摇摇头,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怎么可能问得出来。恐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邓昭的模样都不知道。”
      “是的。”
      “这样大张旗鼓的审问胡奴,我只怕未必是好事。”
      许仪微讶:“怎么说?”
      “现在邓昭遇害一事,京中无人不知。家中有胡奴的人家心里忐忑不安,”谢少雍抬了抬手,“比如我母亲,昨日已经将家中的胡奴尽数发配至边关去做苦役了。”
      许仪还真是没想到这一节,一时陷入沉思。
      谢少雍揉揉额头,长叹一声:“这件案子,我几乎要束手无策了。无证据,无证人,到底要如何破案。”
      许仪站在台阶之上,看着院子里跪得满满的一院子胡奴,踱了几步,开口道:“现在证据太少,要指证邓舫绝非易事,但我们不能等他漏出破绽,应该先下手为强。”
      谢少雍眼神陡然一亮。

      日头偏西,许仪如同这一个月的每一天,满身疲惫回了家。
      归青详细汇报了他今日的形成。和预料一样,没有任何收获,和前两日一样,他在东西两市打听了许久,也没有得到邓昭坐骑的下落的任何线索。
      许仪听罢,摇了摇头道:“连寻几日都没有下落,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邓昭的坐骑根本没有流通到东西市上;另一种,则是私下的交易。”
      归青点头称是。
      许仪道:“通常,去购买马匹的,都是什么人?”
      “马匹价格不菲,购买的大都是商人,还有不少胡商。”
      许仪颔首:“虽然邓昭的坐骑寻找不到,但和她的坐骑相似的马匹应该也有?”
      “普通人分辨马,是按照马匹的颜色、高度、马尾长短、有无特殊标志来判断。”
      “邓昭小姐的坐骑是西域马和混种,在西市虽然少,却并非没有,只是数量有限,且价格十分昂贵,非普通人可以购买,”归青道,“大人,我明日再去西市一趟再打听一下。”
      “我同你一起去。”
      归青颔首,提起另一件事情,“大人,我们的左侧院落搬来了新的住客。”
      许仪一怔:“邻居?”
      一月前她进京任职时,叔父许策本是劝她去宰相府邸居住,她婉言拒绝,选择居住在父亲十八年前买下的建平坊的宅邸。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建平坊地处西南,相当偏僻,其中有半坊之地都是空置着,入夜之后,别的坊尚夜市喧闹时,建平坊早已陷入了沉寂。人既然少,因此闲言碎语也会少得多。
      其二则是因为她所任的大理寺的官职显然不会长久,半年后她就要称病辞官了,从来也没有久居的打算,又何必再去买更好的院落?
      归青道:“一刻钟前,他们前来拜访,但您不在,他们说片刻之后再来。”
      她尚在思虑,忽然响起了“咚咚”的叩门声,那是门外的铁环敲在门上的声音。
      许仪看一眼归青,一整衣服出去迎接。

      站在许仪面前的两位客人很是面生,但都身段修长,体格矫健,五官端正,身着青衫,看上去绝不是普通百姓。许仪看一眼归青,无声地张了张嘴,口型是“是他们?”归青点一点头。
      两人恭恭敬敬递来名帖,外加一只偌大鎏金漆木箱。虽然瞧不出里面装的是何物,但可想而知其分量必然不轻,可其中一人轻轻松松就提起来,带着箱子进了主厅,然后落座。两人斯文有礼,许仪低下头看了看名帖,两人都是秦州都督府中的九品校尉,一位叫公孙远,一位叫韩敏。
      公孙远一拱手,致意道:“许大人,我二人奉太子殿下之命令前来,叨扰府上。”
      许仪立刻站起来,匆匆还礼,语气中不掩惊愕:“是太子派你们来的?”
      “我们本是跟随刺史入京述职,殿下召见我们,他言道,您身负重托,安危至关重要,命我二人搬到您隔壁的院落,看护您的周全,”韩敏恭恭敬敬道,“不过,许大人请放心,殿下有交代,我们绝不会多打扰您,也不会日夜跟在您的身边,只需确认您每日早晚出门时的行程,确保您的安全即可。”
      许仪轻轻呼出一口气,她抬起眼眸直视两人,一字一顿道道:“殿下厚爱,下官感激涕零。”
      公孙远瞥了一眼站在许仪身后从进屋后到现在都毫无表情的归青,又道,“殿下还道,他绝非担心您府上的家仆无法承担保护之职,但有时您常常独自外出。当下局势危机,远非平日可比,因此殿下希望您外出时,身边都带着至少一名随侍。许大人,我和韩敏随时听候您的吩咐。”
      她能怎么办?太子把人都送到了家门口,并且事事都为她考虑,让她根本无从拒绝。只能确定一件事——李明庭说的那句“我会护你周全”绝非虚言,他的确正在履行自己的诺言。
      许仪于是颔首:“那就有劳二位。”
      公孙远正色道:“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看向归青,视线在他腰中的长剑上停留了一瞬。
      许仪为他们做了介绍。
      “家仆归青,也是我的护卫。”
      “我听殿下说,许大人的这位家仆武艺超群,骑术绝佳,”公孙远眼里有不服输之色,光芒闪烁,“既是邻里之间,有时间的话,不妨切磋一下武艺,如何?”
      归青面无表情:“我随时恭候。”
      两人起身欲离,许仪叫住他们:“还有这口箱子,是什么?”
      公孙远作揖,微笑言道:“殿下言道,许大人久病,身体欠佳,命我二人送来了一些药材和补品,请您收下。”

      两人离开后,归青打开箱子,许仪只瞥了一眼,扶着额头呻吟了一声。
      箱中的最表层有两只杉木盒子,打开后是两只人参,状如人形,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手足,长约莫一尺,外面细细缠绕了一圈红色丝线权作装饰。
      因为兄长久病,总是在不停服药的缘故,她也学了一些医术,虽然掌握的知识不如真正的医师那样丰富,但药材的好坏却认得出。这样极品的人参,且不说价格——许氏也未必买不起,但问题是街市上中根本无处可寻。除了人参外,箱子里还有诸如黄连、白芷等名贵药材。
      可以说,这是一只价值千金的盒子。太子的笼络之意根本没藏。
      四个人面面相觑,倒是归沅一边收拾茶具又忍不住玩笑道:“太子殿下真是慷慨,先送马再送这一箱子名贵补品……只可惜暂时用不上,我看倒是可以送回云中去。”
      兄长身体欠佳,有这样的极品药材,自然是最好的。但是,眼下时机不好,许仪短暂地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送回云中之事,暂时不予考虑。”
      归沅本就是玩笑,她也清楚,太子送来的东西是决不能随意处置的,好比马厩里头的那匹宝马——必须好好伺候着,根本不敢骑。这就好比藏宝于暗室,毫无用处。
      归沅说:“不过,殿下到底在想什么呢……”
      许仪示意兄妹两人把东西放回箱中,道:“一是示好,二是笼络。我现在对殿下来说,是颗有用的棋子。”
      她语气较重,让归沅听得莫名紧张:“咦,这难道不是好事?”
      许仪呼出一口气:“现在还不能确定。”
      “可既然已经送到了家,我们也不能把这箱子退回去,”归沅把人参放回箱子,最后扣上搭扣,又认真道,“我总觉得,太子殿下是不喜欢听到拒绝之语的人吧。”
      许仪看着归沅。
      归沅一愣:“我说错了?”
      “不,很对。”
      两人说着话,归青一直没有作甚,只凝住眉头仔细思考,归沅拍了拍他的肩膀:“阿兄,看你皱着眉头,在忧心什么?”
      归青于是看向许仪,正色道:“我在想,那两人怎么会是秦州的校尉?我担心他们未必可靠。”
      “这点倒是不用在意,”许仪垂眸想了片刻,“太子之前为秦州都督,统辖包括秦州在内的十余州郡。他任秦州都督近三年时间,直到先太子暴毙后,他方才正式还京,罢了秦王封号被立为储君。想来在秦州三年时间,足以让他培养一批心腹了。他选择了秦州时的属下保护我,是想低调行事,不想被京中的人发现吧。”
      “原来如此。”
      “另外,”许仪道:“你和他们切磋的时候,注意分寸,千万不可伤了他们。他们毕竟是太子的人。”
      归青颔首。
      “我知道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第十一章(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