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入晟都 ...

  •   烟花三月,杨柳依依,正是南下入晟都的好时节。

      夏暮饶有兴致地穿梭在街上,四下张望着两边林林总总的摊铺,时不时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热气腾腾的食香,抛下几个铜板,两根修长的手指拈过一片软糯清甜的梅花糕,送入口中,便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噫吁。

      “这东西真好吃啊。”三两下解决了手中的甜食,轻轻拍了拍手,夏暮长舒了一口气,既然填饱了肚子,她便不紧不慢地逛起了闲步,兴致盎然地打量起这座繁华的都府。

      晟都作为大渊的首府,自是车马喧哗,游人如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端的是豪奢富足,街市两边腮帮子鼓起吹着黄糖人的小贩、抡着大锤满头大汗敲打银箔的银匠、将手中连环拆解得出神入化的戏法师,都让从小镇远道而来的夏暮看得瞠目结舌。

      “诶,小姑娘,见你瞧了许久,怎么样,也来试试?”戏法师拆解了九环,博了几声彩后,突然一个箭步冲到夏暮面前,晃了晃手中的连环,他早就注意到观赏区里一个年轻女子呆呆地看了自己半天,虽穿着粗布衣裳,面容倒是明眸皓齿,袅袅婷婷地站在那里,竟比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看到的女子都精致上几分。

      夏暮正看得愣神,蓦地感觉到面前闪过一阵风,再定睛一看,戏法师竟站在自己跟前,笑盈盈地邀请自己尝试着解环。

      她脸上一下子升起了两团红晕,在手脚并用和细声细语的拒绝中,仓皇逃出了观赏区。

      身后,戏法师耸了耸肩,毫不在意地回到了场中继续他的表演。

      离开了戏法摊位,又是漫无目的地打逛了一会儿,偶然抬眼瞥见了偏过的日头,夏暮暗叫不妙,撒开步子往城西迈去。

      没错,夏暮来晟都不是为了游闲赏乐,而是出仕来了。

      气喘吁吁地跑了一阵,一路靠着打听询问,夏暮扶着膝盖,远远地望见了前面一处有些低调古朴的青砖建筑,脸上掠过一抹欣喜。

      正欲走上前,却看到门廊处一个桃李之年的女子似乎正轻声和侍卫争辩着什么。

      手中捏着写有姓名的户文,侍卫瞪大眼睛蹙着眉头,上下打量了两眼面前这个负着粗布包裹、满脸土里土气的女子,语气不屑地问道:“青菜?青菜来我们这里干嘛,应该去烧煮营!”

      青莱憋红了脸,急忙摆着双手使劲晃着:“不是不是,你看错了,不是‘菜’……”

      “是‘莱’字吧,从艸来声,本意是一种可食用的草,令尊令堂为这位姑娘取这个名字,想必是希望你可以像莱草一样生生不息。”夏暮走上前,冲青莱和侍卫拱了拱手,朗声说道。

      青莱的脸更红了,捏了捏衣角,小声嗫嚅道:“其实是杂草的意思……”

      “此言差矣,‘莱’生长着可食用的嫩苗,在饥荒年代不知道救了多少贫困农家,是大有功劳的一种植物,这位姑娘想必也是温良可亲,与人为善。”说完,夏暮冲她眨了眨眼睛。

      青莱感激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这是我的户文,在下姓夏名暮,二十八岁,从西巷来,请注意‘暮’是黄昏的‘暮’,而不是坟墓的‘墓’,更不是幕僚的‘幕’……”夏暮彬彬有礼地递上了自己的户文。

      门廊的侍卫被她们绕了这么一大圈,看了眼夏暮的户文,使劲晃了晃脑袋之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行了,都进去吧。”

      “多谢大人。”夏暮脸上挂着疏离的微笑,再次冲侍卫拱了拱手,却在转过头进门的一瞬间,便换上了一副冷漠嫌恶的面孔。

      这一切被青莱瞥了个正着。

      “这位姑娘,多谢解困。”待两人走到柳树荫下,青莱拱手向夏暮道谢。

      夏暮也微微回礼:“不必客气,叫我夏暮就好了。”

      “夏姑娘,你也是来请任采诗官的吗?”青莱似乎这才留意到夏暮掩藏在粗衣下软玉温香的容貌,有些惊讶地偏着头问道。

      “是的,不过谁曾想这采诗局当真欺人太甚,竟然以名字断人身份贵贱,更是不通文墨、粗鄙不堪,由此看来不知来的值不值当。”夏暮有些忧心忡忡地回头看了一眼门廊。

      没等青莱开口,远处便传来清朗的一声“两位姑娘误会了。”

      二人同时转过身去,便看到一位身着青布衫的男子正从里厢急匆匆地向她们走来。

      “在下胡遁,乃采诗局的领事,负责接待前来请任采诗官的策生,适才与前面的策生多聊了几句,略耽搁了些,还请两位姑娘见谅。”儒雅的男子作了个揖,语气中透着诚恳。

      夏暮和青莱皆震了下身子,待反应过来时,忙拱手还礼。

      胡遁边引着她们向里厢走去,边解释道:“二位不用紧张,在下不过是一迎来送往的小吏,无甚打紧之处,不过若是衣食住行有何需要,倒可以随时来寻我。”

      他停住脚步,欠了欠身子,继而正色道:“听闻二位对门廊的侍卫颇有微词,在下在这里替他跟二位姑娘赔个不是,其实他们不是采诗局的人,因着这采诗局并不在此处,只是暂借这里以对前来请任采诗官的策生进行考测,所以便借了附近的侍卫一用……”

      夏暮心里讶异,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倒是一旁的青莱忍不住问了一句:“依领事所言,这采诗局竟不在这里,那却在何处?”

      “只要通过考测,自会知晓。”胡遁微微一笑,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姑娘的寝居在这一侧,饭食会送到室中,西侧的靛顶建筑为洗漱之地,东侧的朱色大堂为考测的测场,胡某不打扰二位了,还请二位姑娘好生歇息,明日一早便举行考测。”

      三人微微颔首,礼毕,见胡遁又匆匆往门廊走去,夏暮和青莱对望了一眼,皆抬脚迈进了寝居。

      因着两人是在接待期最后一日赶到,所以寝居内似乎已经住了不少女策生,夏暮心里一路默数着,上下两层的寝居,竟然足足容纳了百余人,还好这寝居隔成了一间一间的,不然惯常独处的夏暮还真不舒服,待走到二楼最里厢,才寻到一处相对清静的屋子,两人一对视,皆点点头走了进去。

      屋内只有一名清秀的女子,正低着头看着书册,口中念念有词,见她们进来,脸微微一红,竟胡乱行了个礼之后便小跑出了屋子。

      夏暮疑惑地看向青莱,后者冲她耸了耸肩,两人都不是胡搅蛮缠之辈,很快就开始着手收拾自己的床铺和行李。

      “终于收拾妥当啦。”夏暮摊开双手,摆成个“大”字型躺在床上。

      青莱瞥了她一眼,目光正好将她玲珑的身材尽收眼底,不禁脸一红,咳了一声打了个岔:“夏姑娘,你是从哪里来晟都的?怎么也拖到了最后一天?”

      夏暮闻言,有些无奈地挠了挠头,翻个身坐了起来:“我从北边一个叫西巷的小镇来,之所以来迟,是因为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很晚了,再加上路途遥远,才终于在今天赶到了晟都。你呢,也住的远吗?”

      “呃……并不是……”听到夏暮反问,青莱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其实我家就在渡水……”

      “渡水?那不就在晟都旁边?”夏暮来时已将附近地名记熟,因此听到“渡水”时,迅速反映出其地理方位,印象中似乎……就是晟都旁的一个小城,路程不过大半日。

      “的确。”青莱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我是在家多磨了几天准备的时间,这才晚了。”

      夏暮点点头,蓦地想起了什么,急切地揪了揪青莱的衣角:“青姑娘,你久居晟都旁,这首府里的事,还有这采诗局的事,你都清楚吗?能否说与我听听?”

      青莱会意地点点头,转过头看了看周围,见四下确实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是了,这几年首府内部变幻莫测,若是住得远,确实不了解个中缘由,还好家师早些年在晟都为官,对这朝中之事多少有些了解,所以我也跟着略知一二。

      当今的鸣王陆九酩是大渊的二世王,今年十八岁,而先王陆荆则是于十八年前,立了鸣王为继任者之后便病故而去,这些你可知道?”

      夏暮点点头。

      “这鸣王刚立了太子,先王就病故,因此朝中不免掀起一些风言风语,传久了自然也就慢慢传到鸣王耳中,虽说传谣者没有证据,但鸣王仍是急于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

      不过也是老天眷顾,这鸣王的确天资聪颖、聪慧过人,五岁即位时,便表现出惊人的理政才能。先王开创大渊打了整整五年的仗,因此‘重武’是先王在位时的理政方向,而在他在世最后两年时,却已初露由‘重武’向‘文武并重’方向转移的征兆,然而没有完成这一番大业他便与世长辞了,因此鸣王即位后,敏锐地察觉到只有接过先王未完成的事业,真正开创‘文武并重’的盛世,才能够证明自己,从而平息那些风言风语。”

      夏暮闻言,也陷入了回忆:“是了,如果不是他的政策改革,我也不会走上今天通文墨的道路。”

      “我亦是如此。”青莱点点头表示赞同,“自鸣王改革之后,大渊上下饱学诗文蔚然成风,经过这十余年,确实形成了‘武可制外敌,文可疏内政’的盛况。而十八岁的鸣王还有两年便要行弱冠之礼,据说他想要出一本《诗之集》,通过收集天下诗文,观风俗、知得失,在弱冠之礼时昭示于天下,以彰显自己的治世之才。

      所以呀,这便成立了采诗局,发请任帖广招天下贤士来做采诗官,别看是新成立的书院,这采诗官官阶从五品,月俸八两银子呢。”

      “原来如此。”夏暮长舒了一口气,“没想到鸣王是这样沉毅之人,确实是有雄才大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初入晟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