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5.五月初五端午节 ...

  •   孟仲慈拿出自己惯用的银针,招呼徐冬至躺到床榻上。
      “闭眼,放松,很快就好,一点都不疼。”
      他无比熟稔地捻起一根根细长的泛着银光的长针,不紧不慢地扎进徐冬至头上的穴位。
      喜哥儿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紧张地看着徐冬至被扎成了小刺猬。
      “徐秀才,”他小声地问:“为什么治哑疾要扎脑袋啊?”
      徐衡摇头:“我也不知。”他虽然略懂草药,但对专业药理也并不了解。
      孟仲慈解释道:“老朽见过不少高热不退造成的哑疾,病灶不在喉舌,而在头颅之中,所以只能以针灸辅以药物治疗,病者每日要勤加练习发声说话,才有康复的可能。”
      喜哥儿懵懵懂懂,倒是徐衡略有所思。
      “这针要用好一会儿,你们不必在这等,该干嘛干嘛去吧。”
      喜哥儿便提着两个小背篓,让真一小道士带他去找老道长。徐衡则留在这守着徐冬至。
      真一将他带到后院一处干燥宽阔的空地,地上有一个锥形的大泥炉,炉顶上倒盖着一个陶瓷钵,金黄色的汁水从陶钵一侧的小洞中流出,流入旁边放有灰槽的水池。
      喜哥儿好奇地看着这奇怪的器物,这就是在炼制硫黄吗?
      老道士站在水池边观察凝结情况,“差不多了。”
      金汁缓慢地停止流入,又过了一会儿凝结完成,老道士将嫩黄色的小小的硫黄块儿拿出,玄一取了一撮粉末,放入帕子中递给喜哥儿:“给,这些就够你用了。”
      “好神奇啊!”喜哥儿惊讶地赞叹。
      老道士神神道道地说:“五行之内,土为万物之母,金与火相守而流,石得燔而咸功,水浸淫面败物,盖愈出愈奇焉,而得至宝。”
      旁边儿的玄一一脸“学到了”,喜哥儿一脸懵。
      算了算了,这么高深的学问不是他这种不爱读书的人能听懂的。
      玄一又给他取来一些松香和雄黄,还问:“砒霜要吗?”
      喜哥儿连忙摇头:“不要不要。”
      他怕拿回家不小心被人误食了,那可就麻烦了。
      老道告诉他:“艾蒿草阴干磨成粉,混合少量硫黄粉、雄黄粉和松香粉,用纸缠成香,烧之能祛蚊虫。我这方子,比城里铺子卖的驱蚊香还好用。”
      “多谢道长指点!”
      这时,真一捧着几包油纸跑过来问:“师父,几位居士送来了好多糕点!”
      老道士并不约束徒弟们的口舌之欲,“你们拿去吃吧。”
      喜哥儿看两个小道士非常开心地分吃点心,想来也是,观里生活简朴,老道士年纪大了,不爱享用,两个小道士也难得吃到什么零嘴。
      他回去孟神医的屋子,发现针灸正好结束,连忙上前问徐冬至:“你感觉怎么样?”
      徐冬至张张嘴,还是发不出声音。
      孟仲慈道:“没那么快生效,以后每隔七日上山来针灸一次,平日里要多练嗓子,不可懈怠。”
      徐衡连连道谢,要给他诊金,孟仲慈推开,财大气粗地说:“我缺这点钱吗?”
      再三谢过,几人下山去,路过艾草丛时顺便新采了两背篓。
      回到家中已经近午时,许阿姆纳闷问喜哥儿:“怎么出去这么久?去哪儿玩了?”
      喜哥儿将徐冬至和孟神医的事说了,许阿姆听了之后惊奇不已,“这么大本事的人,怎么会来咱这小山村?”
      “阿姆,咱们这里也不差啊,好山好水好风光,说不定孟神医正好就喜欢咱们这的风景哩。”
      说完闲话,喜哥儿去把艾草摆在屋檐下,老道士说了要阴干,不是晒干,所以还是避着点光比较好。
      *
      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许阿父没出去赶车,一大早就起来和许阿姆、许长安去了族中祠堂,准备祭祖事宜。
      因李英娘怀了身孕,今年家中就没挂艾草,做好的驱蚊香她也不能用,只能郁闷地拿蒲扇打蚊子。
      不过粽子还是要吃的。
      打发许长信去摘了许多箬叶清洗干净,喜哥儿调好甜咸糯米做馅料,和李英娘一起包粽子,还笑话手脚笨拙包的歪歪扭扭的许长信。
      甜的里面放了蜜枣和甜豆沙,咸的放了腌肉和咸鸭蛋黄,许长信看着就馋的流口水。
      等粽子下锅煮了,香味儿预发浓郁扑鼻,他就跟馋嘴的野猫似的在锅边蹭来蹭去,总想掀开锅盖看看熟了没。
      喜哥儿警告他:“收起你的爪子,阿父阿姆回来了才能吃。”
      粽子就放锅里煮着,喜哥儿去找来各色丝线,按照家里人头编了六条彩绳,他手巧,还会编能调整松紧的样式。
      编完之后丝线还剩下一些,他搅着手指,微微咬唇,想了想,还是又多编了两条。若能送出去便好,送不出去……送不出去就算了。
      “我一条,嫂嫂一条,阿兄的也给你。许长信给你一条。”
      “喜哥儿的手就是巧。”李英娘夸赞他。
      “哼,那当然了。”喜哥儿对赞美自己的话语来者不拒。
      五月初五祭祖的活动并不很隆重,族长家会准备好香案纸烛等祭祀用品,妇人和哥儿们去做粽子、炸肉等吃食,男子们则在祠堂洒扫摆放东西,请祖宗先享用祭品。
      午食之前,许阿父许阿姆和许长安拿着分到的粽子和肉食回到家,喜哥儿上前去给他们的手腕也寄上彩绳。
      “每年都是你最积极。”许阿姆笑得脸上皱纹像鱼尾般绽开,家里有个小哥儿就是好,光这份贴心劲儿就让人心里十分熨帖。
      “阿父阿姆,快来吃粽子了!”许长信的积极用在了其他地方。
      喜哥儿把粽子捞出来,跟许阿姆从族长家来回来的粽子放一起。他包的个头小巧,许阿姆拿回来的个头比较大,很好分辨。
      结果就是他们自家包的被吃的七七八八,那几个个头大的还完完整整地躺在竹盘里。
      “嗝儿~”许长信打了个悠长的嗝,“还是喜哥儿做的好吃。”
      许阿姆叮嘱他:“少吃点,糯米不好克化,你晚上又该不好好吃饭了。”
      “阿姆你根本不用担心他吃不下饭,”喜哥儿嘴巴很毒地笑话他,“许长信比猪都能吃!咱家数他最能吃了。”
      许长信手贱地揪他的发髻,“我能吃所以我长得高,不像你,小矮子!”
      眼看又要爆发一场大战,许阿姆连忙拉开他们:“行了行了,过节的日子,不兴吵架啊。”
      李英娘和许长安在一边卿卿我我地互相给对方戴彩绳,许阿父看夫郎正忙着没空管他,偷摸多喝了两杯酒。
      忙碌了大半天,再加上肚子吃的有些撑,喜哥儿难得犯了午困,回屋睡了一会儿。
      待醒来后来到院子里,就看见许阿姆正招待徐冬至,喜哥儿惊喜地跑上前去。
      “冬至!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徐冬至给他看自己写好的字:“我来找你去县城看赛龙舟。”
      喜哥儿的眼睛锃亮,“赛龙舟!好呀好呀,我也想去看!”
      “阿姆,我可以去吗?”他还记得询问亲阿姆的意见。
      许阿姆恨铁不成钢,真不是自家管不住,是徐家人太会笼络人心了!
      “去吧去吧,我哪里管得住你。”
      “嘿嘿,”喜哥儿撒娇地搂住他的胳膊,“阿姆最好了!”
      事情说完,徐冬至就告辞了,他要回家告诉大哥,一会儿徐衡会套上马车送他俩去县城。
      他走之后喜哥儿看见桌上还放着礼物,是两坛子果酒,不用说,肯定是徐衡托徐冬至送来的。
      喜哥儿弯着嘴角,把酒坛子收起来。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外面传来了车马行走的声音,是徐衡的马车到了,他连忙整理好自己的衣衫发髻,兴冲冲地跑出去跟人打招呼。
      “徐秀才!又要麻烦你了。”
      徐衡还是一贯的温和:“不麻烦,快上车,我们早点去还能赶上精彩的时候。”
      车上的徐冬至拉开帘子,伸手招呼他,喜哥儿拉着他的手跳上车子。
      李英娘看着喜哥儿坐上马车,还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喜哥儿难得有点害羞,他拿手背挡着微微发烫的脸颊,引来徐冬至疑惑又关心的眼神。
      喜哥儿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没多大会儿,马车就跑到了龙舟比赛的河段,上午已经比过一场,下午还有一场,他们正好赶上。
      徐衡停好马车,找看车子的老人家拿了牌子,带着两个小哥儿好一番拥挤才寻到观看的位置。
      “看,那条红色的大船就是县太爷的龙舟。”徐衡指给二人看。
      那条龙舟精致又大气,龙头和龙鳞刻画的栩栩如生,上面坐着的都是彪形大汉,看着就比别人的威武。
      待划手舵手们都准备好,一阵锣鼓声响,宣布比赛开始,一条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划手们的手臂不知疲倦地搅动着划桨,肌肉一起一伏,岸上的人们也紧张地欢呼哟喝着,人声鼓声水流声混做一团,热闹非凡。
      喜哥儿也激动地喊着“加油”、“赶超”之类的话,也不知是在给哪一个队伍打气。
      徐衡听了还纳闷,“加油”是何意?划船又不需要用油,为何要喊“加油”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15.五月初五端午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