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刘家沟 ...
-
刘胜义见到苏梓瑜的时候表现的很诧异,或许他也觉得当初发生了那些事之后,那批学生不太可能会再选择回来这里。
苏梓瑜摆出礼貌的笑脸:“刘村长,好久不见。”
刘胜义倒是没想到这位小苏老师如此坦然,他连忙笑着跟她握手:“小苏老师,真是好久不见,你这次过来是为了?”
无视刘胜义探究的眼神,苏梓瑜笑道:“我来看看孩子们。”
“苏老师有心了,当初多亏你们能过来这边上课,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说别的,我家那个臭小子以前可不爱学习了,自从跟着你上了一个月课之后,完全变了个样子,这不,过两天就要到县里去读初中了……”
苏梓瑜安静的听着他絮絮叨叨的说着壮壮的事,偶尔应和几声,看得出来刘胜义很高兴。
“你看我,说了这么多,苏老师还没吃饭吧?我让老婆子去炒几个菜,家里还有只母鸡……”
苏梓瑜连忙推辞:“不用了,村长,我就是过来看看,马上就要走,您别忙活了。”
见她确实不像是客气的样子,加上旁边老妻连连使眼色,刘胜义便也没有再说,毕竟家里也没那么宽松。
“苏老师,您跑这一趟应该不只是为了看看孩子吧?有什么事您直说就可以,我能办到的肯定不会推辞。”
“那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苏梓瑜正色道,“村长,说实话,您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您看,别的村子里有哪一个能够舍得花钱建小学?方圆百里只有咱们刘家沟,包括当初邀请支教的老师这件事,一般人真的做不出来,所以,其实我挺佩服您的。”
这话苏梓瑜说的并不假,这个年代因为前几年的特殊时期,偏远山村即便有人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是有些瞻前顾后的,刘胜义确实算是前瞻性比较高的,不说别的,刘家沟的小学并不限制男娃女娃,可周围的村子就是有很多人只让男孩子来上学,女孩子特别少,而刘家沟基本上所有的女娃都被刘胜义动员来上学,虽然可能是抱着一种广撒网多敛鱼的心态,却也说明刘胜义至少在这一点上是比这里大部分人都强的。
“苏老师您看您,说的我老头子都不好意思了。”刘胜义搓搓手,脸上的周围都笑开了,“要我说,还是得跟你们学习,上次你们走的时候,你看我做的什么事啊……”
“村长,上次的事已经过去了,咱今天就不提了。”苏梓瑜摇摇头,“我说这些,是想跟您聊聊妮妮的事。”
刘胜义愣了一下:“妮妮?于老二家那个丫头?”
“对,我听说,她家里不让她读书了?”
刘胜义闻言叹了口气:“是啊,我听壮壮说,那丫头读书真是一把好手,脑子也聪明,这不读了确实是挺可惜的。”
苏梓瑜皱眉:“村长,您能不能去帮着劝一劝她父母?妮妮还没成年,如果出去打工的话,正规点的厂子不会收这么小的孩子,万一被骗了怎么办?”
刘胜义沉默片刻,点头道:“苏老师你这话说得确实没错,我也知道你是好心,但于老二家吧,情况不一样,他家那个小儿子为了上户口罚了不少钱,大闺女虽说在外面打工能减轻一点负担,但是孩子娘生孩子生的身体算是毁了,只能在家里干活,于老二那就是个混账,根本指望不上,哎,摊上这么个爹,也是苦了孩子……”
苏梓瑜沉吟了下,开口道:“村长,我教妮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那孩子真的很聪明,如果能够继续上学的话,别的我不敢说,一个专科基本是没问题的,加上壮壮,到时候,不说别的,至少村里能出两个大学生,我觉得您可以想的再长远一点,国家将来对村干部的选拔只会越来越严格,我听说您以后想让壮壮的二叔当村支书?”
听入神的刘胜义连忙点头:“是,他二叔是高中文凭,而且胆大心细,我相信以后他会带着刘家沟过得越来越好。”
“确实,但是我说了,国家政策只会越来越严格,以后的村官说不定就得要大学生来当,您说如果多一个筹码会不会把握更大一些?我相信妮妮家的事不只是一个特例,刘家沟位置偏远,您可能不知道,现在教育部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小学到初中免学费的政策……”
听苏梓瑜这么说,刘胜义忍不住打断她的话,急切的问道:“苏老师,您没骗我?国家真的让孩子免费上学?”
苏梓瑜点头:“当然是真的,只是现在还是实施阶段,正式的法案还没有通过,但我相信不出二十年全国就会开始普及,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时期,如果咱刘家沟能够紧跟党的步伐,竭力动员群众,让孩子们都能够有学可上,您说,上头会注意不到咱吗?”
刘胜义脸上的面色越来越严肃,下意识拿出眼袋点燃,一边用力抽了一口一边沉思,苏梓瑜也不打扰他,静静的坐在旁边,等着他拿主意。
良久,刘胜义终于回过神来,露出笑脸对苏梓瑜说:“苏老师,你的话我都听进去了,您放心,妮妮家的事我会找他爸说的,只是我还是得提前跟你打声招呼,村里其他人我还能做做工作,但于老二就是个混不吝,让他同意孩子上学本身就不容易,还得交学费,那混账一心只有小儿子,怕是不太可能。”
说着说着,刘胜义不由得感叹了句:“你说咱国家要是现在就实行那个什么义务教育多好,那我这工作肯定好做。”
苏梓瑜笑了:“您这话说得,咱不管做什么都得一步一步来,要搁二十年前,义务教育这种事怕是想都不敢想,您说对吧?”
刘胜义连连点头:“对对对,是我得寸进尺了,二十年前闹饥荒,我连根野菜都得抢着吃,不瞒你说,那时候哪里还想着学习这种事呢!”
“国家越来越好,各方面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有国家做后盾,我想那种日子以后就算有也不会那么难。”
“是,苏老师不愧是上A大的,觉悟就是高。”刘胜义奉承了几句,又承诺道,“苏老师,您放心,于老二那里我会去说。”
苏梓瑜:“村长,我想村里肯定有很多因为学费辍学的孩子,您看我给您出个主意怎么样?”
刘胜义瞪大眼:“哦?苏老师有办法?”
“办法挺简单的,村长,自从咱们村也开始包产到户之后,我看村里也多了不少各种费用?”
刘胜义一愣,忍不住清了清嗓子:“苏老师怎么知道……您这话的意思是?”
苏梓瑜看着他笑的意味深长:“村里缺钱我相信大家都理解,作为党的干部,我想您也不会是那种觉悟低的人,再说壮壮二叔以后还要当村支书的,所以啊,如果村里公账上有多余的钱,您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孩子们的教育支出,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强,以后一旦有出息了,也肯定会想着村里的,您说对吗?”
刘胜义僵硬的面色渐渐缓了下来,闻言扯起嘴角点头:“苏老师这个主意好,虽然村里确实没什么钱,但我想用在孩子身上大家应该不会反对。”
苏梓瑜又说:“既然您觉得可以,那我还有个建议。”
刘胜义:“……”
我什么时候说可以了?等等!你怎么还有建议?
刘胜义有点心梗,只得硬着头皮问:“苏老师还有什么建议?”
苏梓瑜无视对方苦大仇深的表情,笑道:“村长不妨将大家交上来的费用支出做一个明细,贴在村委的公示栏上,这样也是对孩子们学习的一个激励,对家长来说也有种督促和正面的作用,说白了,让大家觉得上学不吃亏,就不会过于阻止孩子上学了,您说呢?”
刘胜义:“……”
“苏老师说得对。”
“那村长就这么说定了。”
后来,壮壮来信说,刘胜义犹豫了一段时间,果真实施了苏梓瑜的建议,在大喇叭里说了用公账上的钱给孩子们做教育支出的事,村里好多原本不想让孩子上学的人家,一听他这么说,立刻就把孩子送去了学校,不说别的,大家都抱着一种占了便宜的心理,总觉的自家孩子不上学就是吃亏,毕竟村里交提留和公粮的时候他们也是一分没少的。
唯独于老二,不管刘胜义怎么说他都不同意,用他的话说,大闺女出去挣的钱可比这三瓜俩枣多了,如果二闺女也出去挣钱,那他们还种什么地啊?!
最后是妮妮大姐回来直接将妮妮送去了学校,壮壮在信里对妮妮大姐一通夸,说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直接跟于老二说,要么让妮妮上学,要么她就不往回寄钱,于老二只得妥协。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从刘胜义家出来,苏梓瑜没有停留,直接坐车去了县里,然后转车坐上了绿皮火车。
不是北上回京城,而是南下去部队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