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4 ...
-
夫唱妇和点灵犀
正秋新月,桂树零星吐蕊。藩府朱墙碧瓦,紫薇绕墙倚水、碎蕊零星。纯仁手中捏着家信,独自踱过藩府花园。
家中传过消息,大奶奶忽发急病,一概内事不能料理。纯仁心寒,却觉自愧无地。他十数载三心二意,如今更为那人大治丧仪,怎能怪周氏凉薄?
可纯仁却纵容不得妻子。文鹤近年愈发得着英王倚重,三房声势日高,如今再若由着陈氏将内事接去,宋家的天便要翻了。
纯仁这堂弟文鹤,便是一头铁地争强好胜。因着当不成宗子,他打小憋着一口气,读书时力求压自己一头。后来眼看宋门举业无望,便又转谋宦中人脉,将宝押在英王身上。
有时看文鹤为这要强日日不肯消停,纯仁恨不能将家主之位让与他。
世上交椅,远如御座、近类家庙,说破了大多如是。坐不上的恨、坐上的愁;恨椅子不是自己的,愁坐在上头如上刑。
可纯仁这把交椅让不得。他是宗子,三代正统在他身上,郑伯、共叔段的旧事不能演,长幼之序错不得。
恰此时踱过家班小院,里头练得正刻苦,咿咿呀呀、哇哇啦啦。纯仁转过一带朱墙,墙边银薇花开正盛,一弯流水绕墙而出,带出许多细碎落英,白薇绿水映着一抹朱墙。
纯仁且不离去,对了白薇想起心思。陈氏托不得,自己两个嫡亲弟兄,五房的丹歌已是没了,七爷明良早早丢下家业和道士搅在一起,亲都不曾定。老长房更余何人?说不得还要自己向妻子赔罪,用心恳托……
正想着,远处树林里听人拍手,一个小生声音渺渺传来:
“寻遍……立东风渐午天,
那一去人难见。
看纸破窗棂,纱裂帘幔……”
纯仁先听不清,只觉声韵凄婉缠绵,再细听时,果然是《倾杯序》。纯仁正想到丹歌,几句唱词尖刀似的捅在肋上,顷刻连气都噎住了。
人去了,万事皆休。他又忙的些甚么?他的丹歌,死不服命的丹歌、一心一意的丹歌,眼看姻缘不成宁可做自己弟妇的丹歌,被人半生戳着脊梁骨,从不肯低一低头的丹歌。
没有了。
远处人还在唱,是柳官儿在给明官儿拍曲。
“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
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
锁寒烟。
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流水挟裹落花淙淙淌过,柳官儿原是教唱,你一遍、我一遍,一曲《倾杯序》唱个不了。纯仁憋着一声嚎啕大气都不能出,待他回神,人已坐在湖山石上,颊上尽是泪了。
再一会儿,声音渐近,林子里影影绰绰两人就要靠过来,纯仁急忙避远了,心中骂道:“两个短命孩子,偏这犄角旮旯没完没了唱这劳什子!”一面去了。
明官儿作着身段从木樨树底转出来,他忽然停下,远远望一阵,侧首道:
“哥,方才那人可是大爷爷?怎的这会子一个人坐在石头上?”
柳官儿拍明官儿一把,“三心二意的,你管是谁,好生练你的曲!”
明官儿听得“哦”一声,转身随师哥去了。
两日后,家主口信传回长洲,大奶奶卧病,内事料理不及,着二奶奶孙氏代理一月,六奶奶顾氏从旁协助。消息传来,大奶奶病榻上将丫头手上杯盘一把掀在地上,头疼得直犯恶心。三奶奶陈氏下半天才得着消息,脸上不露,银牙几乎咬碎,一个后晌打鸡骂狗,小丫头们挨个遭了殃。
孙氏还则罢了,那个顾氏是甚么身份?她见过些甚么世面,相府的事轮着她来管?陈氏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少不得去主母房里探个口风。
第二日一早,陈氏领了一个丫头、拎着一盒蜜炼雪蛤玫瑰饼去看周氏。
周氏原不过是气,并无甚么病,谁知几日躺在床上,南都一会一趟,先是纯仁半夜赶来看那人,又是外书房睡了两夜奔命似的赶回南都给人买木头、捐敕命,这回倒好,内事都托给顾氏了,她这主母还主个甚么!周氏听一回气一回竟真气出病来,每日头痛欲裂、心烦意乱。
一大清早,周氏靠着床沿正掐额角,外头陈氏来了,周氏忙理理头发、脸上挂上笑,欠身起来招陈氏落座。陈氏含笑上前,给周氏福了、侧身坐下。她打量周氏一回,攒眉道:
“姐姐可好些了?怎的躺恁久不见起色,我瞧倒又瘦了些!姐姐平日太操心,可得好好养养!”说着转身接过食盒,“这是妹妹和屋里人做的,玫瑰雪蛤,最是滋阴补气的,拿给姐姐尝尝。”
周氏谢了,笑道:“正是这话,成日家鸡飞狗跳闹不清爽,我也捞不着空,这回倒要歇歇。”说着顿一顿,“主君请了二奶奶帮我一月,你可听说了?”
周氏开口,倒不用陈氏绕弯子了。
“模糊听着几句,不大真切。”
“孙妹妹素日老成稳重,主君择了她我也还放心。”周氏笑得温和,“妹妹聪明爽利,这几日还要烦着妹妹,有甚么孙妹妹顾不上的,妹妹上心帮衬帮衬。”
陈氏肚子里直骂人,这倒好,话全给她说了,好个活菩萨。她忙笑道:“这个自然,不消姐姐吩咐。”说着转又攒眉道:“只是妹妹有个糊涂想头。咱们一家子骨肉知疼知热从没个亲疏远近,可如今赶上五妹妹去了,家里这样大的事,各府诰命人来人往,这时候让二姐姐、六妹妹出头名不正言不顺的,各家太太背后岂不议论咱家没人?”
陈氏说完,一屋鸦雀无声,底下大气不闻一声,周氏低头拨着手上银匙。
家主择了二房、六房将三房绕过去,陈氏不甘心,却不能明说。周氏早知这层意思。二房、六房原也有个痛脚,陈氏一席话锋芒不露,外人听来只觉云里雾里。
其实宋老相国当日育有三子,长子便是纯仁、澄信等人之父,次子则是文鹤与四爷文泽之父,另有一位三老爷,早年被老太爷过继给自己早夭的幼弟,名义上已算侄儿。
二爷成瑾、六爷怀瑜皆是出自这位三老爷膝下,虽是同在宋府,算来却是“旁支”,远亲别户,陈氏这一问有理。
半晌,周氏抬头一笑,“妹妹虑得是,孙妹妹也为这个和我辞了几回。”周氏撂开手上汤羹,“只是宋家并没这样不晓事的亲旧。祖上当年事不曾瞒人,故交旧友也没有不晓得这层缘故的。到底三叔叔还是太爷膝下养大,老太爷若不是这个意思,二爷、六爷又怎会算在咱家排行里?”
陈氏还要说话,周氏截道:“知道的不会问,碰上不知情问起的,说是二爷夫人便是,还有谁追着问二爷可是老太爷嫡孙不成?”
周氏说得斩钉截铁,陈氏不好再说。一会,陈氏笑道:“总是姐姐识大体知礼数,我们姊妹全是小家子见识,哪经过甚么事,活的诰命都没见过几个……”
“活的诰命”,家中唯顾氏一人,连周氏身上也没有。“死的敕命”倒有一个,纯仁忝着脸给人捐的,现躺在柏木棺材里。陈氏一句话将周氏老虎屁股揣了两把。
周氏不见甚么动静,一会儿笑道:“谁又有甚么见识,不过应个虚名,挂在明堂教后人笑话。人说‘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见识不见识的,陈妹妹辛苦几日,孙妹妹、顾妹妹有甚么不知道的,还要陈妹妹帮着出出主意。”
“明堂”便是太庙,周氏出身勋贵之家,祖上两位先人配享太庙,陈氏以“诰命”相激,周氏干脆将先人抬出来。陈氏讪讪,笑笑没了言语。
周氏已不耐烦,掐着眉心道:“我着实有些乏了,妹妹也早些回去歇着罢。难为妹妹还想着我,改日再来走走。”
陈氏识趣告辞,已是作了别,又笑道:“姐姐好福气,大哥哥顾念姐姐,姐姐更要保重才是,不然大哥哥哪能不伤心?”
周氏表情一僵,好一阵才勉强笑笑。陈氏走到门口,周氏忽又将人叫住:“过几日就是中秋,这一月妯娌们辛苦,到月夕正日,我想姊妹几个一齐往观前街走一回月亮,你心里觉着怎么着?”
陈氏诧异,抬头望一回周氏,转过许多心思。
“姐姐这主意极好,只是我还要和屋里那几个商量商量,过两天给姐姐个准信。”
周氏点点头,陈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