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花序城(1) ...
-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花序城还并非叫做花序城,它叫“平城”,这个“平”字啊,不仅代表着平庸,更代表着贫穷。
它位于两国交界处,战乱频仍,流民不断,被派到到此的县令,无不是被贬后心有激愤,而后又发觉自己管不了,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长此以往,平城的人口越来越少,只有每逢战争,才会成为难民的庇护所,有一处栖息之地。
后来啊,朝代更迭,有一位皇帝草莽出身,与他的弟弟共创了这盛世。
以后的数个朝代无一不称赞啊。”明知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又蘸了些墨,继续说道:“而他这位弟弟啊,确实是真真的,将平城变成了花序城。”
在座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倒是比年轻人更喜欢这种悠长而又真实的故事,他们也不插嘴,吃了口软糯的糕点,回味了回味,故事继续。
清治元年,全国上下大整改,而频频无奇,却又让人难以忽略的平城,引起了沈嬴的目光。
他自己便是出身贫贱,再是看到平城这般的场景,于心不忍。
想要做一位明君,更是不能容忍平城这样的存在。
管治平城,就成了沈嬴的心头大患,思绪了几天,也都未想到谁更合适。
……
“从即日起,免除税收三年。”沈嬴大手一挥,惊的一众大臣,差点跪下。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应该缓缓,现在国库空虚,若是没有税收……”先说话的是吏部尚书,这处处需要银两,要是没有钱,他也很窘迫啊!
“陛下,臣也以为林尚书说的是。”
“陛下……”
“陛下……”
一时之间,朝廷上争论纷纷,有认为国库空虚应该进行税收,也有的认为不应税收,本朝刚刚建立,应让百姓感到它的好。
争执不下,有越吵越凶的架势。
“行了,诸位大臣不都是随朕从民间走来,是不记得百姓瘦骨嶙峋的样子吗?还是忘了自己曾因承担苛税,为了几颗稻谷和别人打起架来?”沈嬴猛的一拍龙椅,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这臣子中,有很多都是当年为他出主意,与他共同打天下的兄弟啊,什么样的苦难没有受过,他原以为,此令一出,必会受到赞同,可是……
“林由,朕记得你和朕是同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吧?我们当时是怎么跟村子里的人保证的?是不是说以后要是飞黄腾达了,肯定要带上他们,是不是还说,要是真的有能耐,一定不让百姓再受苦!”沈嬴扶着额头,眼眶微红。
“于起,你说朕当年想和你们是一同干什么呢?”沈嬴‘随机’点了一位大臣。
“陛下……”于起,想起来了,那时的他们几乎一衣不蔽体,但至少靠着力气也可能混上一口饭吃。
可是他们见了太多太多,饿死在街头的平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时的场景怕是比这还要惨烈啊。
他们也曾打抱不平,也曾反抗过,却发现只是徒劳,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
说起来也可笑,一群没什么学识,甚至有的连字都不会写的人聚在一起,愣是推翻了那个惨无人道的王朝,可他们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呢?
“陛下,微臣知罪,微臣甘愿受罚。”于起跪在地上,以头碰地。
“罢了,罚你一年俸禄,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自己也好好想想。”沈嬴,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再说什么,他觉得他应该留给时间,让他们自己好好思考。
他相信,那些能够与他一同经历苦难的兄弟,也一定会理解他的想法。
沈嬴,悄悄的从帘子后面走了。
殿中的大臣却久久未离开,他们回想着曾经和陛下一起闯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是满足。
每每看到有人仗势欺民,他们心中愤怒不已,有时还会与那人打起来,他们那时想的是要让百姓远离战事,安居乐业。
能够认识到苛政猛于虎,还能选择去推翻的,他们的本性,其实并不坏,只是可能在某一时刻被一些外在之物迷住了眼睛。
战事刚结束,国成立之初,百姓几乎身无分文,他们又有何颜面去要求税收呢?
错了啊,错了啊。
……
“林由,走吧!”兵部尚书走到林由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叹了一口气。
“白希武,我错了,我早忘了曾经的我们,也与那些贫苦的百姓一样啊!”林由痛苦的掩面。
“知道就好,你也自请罚一年俸禄吧!”即使白希武不说,林由也要这么做,是他鬼迷心窍啊。
白希武又去拉了拉还跪在地上的于起,于起不理他,也不说一句话,白希武就蹲了下来。
“林由都走了,你呢?”于起别过头,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你管家婆你,管那么宽。”
白希武轻笑了两声,抖了抖袖子,起身走了,“好,某人说我管家婆,我还就不管你了。”
不过一刻,于起也起来了,不对啊,陛下也没有让我跪那么久,我一直在这儿跪着干什么呢?膝盖还疼着呢,想着便揉了揉关节。
林由和白希武就在大殿外站着,于起一出来就看见了那两个人。
“等你喝酒呢。”白希武向于起招了招手,于起又白了他一眼。
白希武也不恼,唉,这人啊,就得有点性子才有意思呢。
你说说,这白希武,好好一个文人,名字起的像一个武官,这举动也和武官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