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现今 ...

  •   回忆清晰的映在脑中,阮黎没有一刻忘记过一瞬间的细节。只是在离开的那八年里,将它隐存在心中,如同长满荆棘的盒子,但凡一碰,都要血肉模糊。

      直到重新见到沈肄听。那个密封的盒子才有了缝隙,肆意攀爬往外闯,重新占据心头。

      回国隔离要满二十一天。在这二十一天里,阮黎就什么也不干,坐在床头阖眸休息,大部分时候就拿着烟,靠坐在窗台上,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白色身影。

      可阮黎没再见过他。

      每天都会有人给送餐和测咽拭子,在这期间阮黎也见过不同身高体型和眉目的医护,但就是没有见过沈肄听。可他明明也是负责这块儿的值班医生。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躲着阮黎。要么,是不想见到阮黎。

      隔离的最后一天中午,送来的午餐是牛肉,有牛肉就会有姜,去腥。阮黎伸手打开那盒餐,细细的凝着上面鲜美的牛肉,溢出一阵阵香味,但就是没有姜,一根姜丝都没有。

      阮黎垂眸静了一瞬,重新把餐盒盖上,端详了一会儿,餐盒侧面原本的封条在自己之前有开过的痕迹。她就这么无言沉静的盯着那些牛肉,一口都没吃。

      她不吃姜。

      很久过后,阮黎拿起烟,站在窗边又一支一支的接连抽着。似乎很长时间没有抽的这么频繁过了。其实早在高三那年,就胃痛那次之后,沈肄听让她戒烟,她就已经有意识的要少抽了。

      可后来的种种,阮黎实在控制不住。

      测完最后一次咽拭子,阴性。阮黎提前整理了行李,等在房间里,等着医护来敲门安排自己出去。下午五点,医护来敲门,阮黎正式踏出住了半个月的酒店。

      下雨,依旧是不停的下雨,整个天都阴沉沉的,笼罩着、压抑着。阮黎没拿伞,从酒店出来,随即打了一辆车,回了黎梵玉租的房子里。

      黎梵玉租的是两居室,房子蛮小的,七八十个平方,但阳光充足。她这些年的生活总归算是正常了一些,在阮黎出国的第二年,认识了一个伯伯,姓李。但不是云市本地人,生活在棉市。至于他们是怎么认识的,阮黎没有细问过,就只知道他们这些年感情一直都算稳定。

      阮黎是有钥匙的,黎梵玉当初租这套房子的时候,执意要把钥匙跨洋过海的寄给阮黎。这会儿门一开,里面客厅的灯亮堂,电视里播着当下热门的综艺。黎梵玉听见门口处的动静,坐在沙发上,身子一颤,而后回头。

      阮黎也看过去。其实她们已经有几年没见过面了,上回见面,还是几年前阮黎出国前,她来机场送阮黎的那回,这么多年,她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常常只给奶奶打,黎梵玉这里是很难接到她电话的,除非是有什么必要的手续和资料要办,电话才会来。

      所以这会儿终于见到面了,黎梵玉就显得有些局促,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忙上前来接过阮黎的行李,神色飘忽。阮黎垂眸看着,也没主动说什么。

      就是那种,明明也没有歇斯底里的闹过,但偏偏是有一阵隔阂留在中间,阮黎不走过去,黎梵玉也不知道该怎么走过来。

      黎梵玉从鞋柜里拿出来一双拖鞋,问:“要不要吃东西?厨房里有吃的,还温着。”

      阮黎摇头,她就也没再问,拉着行李箱把她带到专门留给她的房间里,过程就是黎梵玉问一句,阮黎答一句。后来洗完澡,阮黎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有切好的水果。

      坐在沙发上,电视依旧亮着,刚刚的综艺这会儿已经变成了电视剧。母女二人坐在三人沙发上,一人左边一人右边,都倚靠在沙发背上,中间隔出来一个人的位置,各自想着不同的心事。

      后来黎梵玉终于开口,扭头看着阮黎,语气有些踌躇。

      “囡囡。”她说:“妈妈……妈妈准备和李伯伯……成个家。”

      阮黎看向黎梵玉,听她继续说:“我和他也有个几年了,想着老来能有个伴。”

      “那你要去棉市找他吗?”阮黎面上神色没什么变化,淡淡的,直截了当的问。

      黎梵玉轻轻点头,看着阮黎盘起腿,俯身从茶几上的果盘里叉起一颗葡萄,喂进嘴里。看阮黎没表态,她继续说:“这个房子我租了也有几年了,本来想着你回来,给你续租至少一年半载让你先过渡一下,但是房东不愿意租了,说要给他的侄子一家住。”

      阮黎把嘴里的葡萄咬碎、嚼烂,口感不行,酸溜溜的、很涩。咽下去,她才说:“那就退租吧,我另外找房子。”

      说完,那颗葡萄酸得阮黎有些头疼,和黎梵玉打了声招呼,就起身走进房间。床上换了新的床单,还有着馨香的洗衣液气息,软绵绵的很舒适。但阮黎躺上去,辗转三圈,突然睡意全无。

      她起身从包里拿出烟和火机,走到窗台边,把窗打开,坐到窗台上,屈膝、背靠着墙。点燃一支烟,火机咔嚓一声,在烟末燃起火星,黎梵玉突然在外面敲门进来,见着阮黎抽烟的样子,一顿。

      黎梵玉原本似乎是想说些什么正事的,但看见阮黎靠在那儿抽烟的瞬间,又突然改了口,站在房门前,一阵无力漫上心头,眼眶湿润,酝酿了许久。

      阮黎看着她,她垂着头,嘴唇嚅嗫了几个来回,才说:“囡囡,那年的事情,是我和你爸对不起你。”

      她说的,她先落泪:“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是我们为人父母不称职。”

      阮黎瞥开头,目光落在窗外的景上,周围都是林立的房子,那会儿夜深了,外面的灯熄了一半,寂寥空旷。她深深抽了一口烟,头朝后靠在墙上,稍稍仰着头,脸朝窗,有一滴滚烫的热泪自左眼眼角留下,黎梵玉看不见。

      黎梵玉似乎一直在等阮黎回应。半晌,阮黎才动了动,只见的烟灰掉落一些,沾在裤腿上。

      “不重要了。”阮黎说:“都过去了,我不在意了。”

      “这么些年过去,该忘的不该忘的,其实我都记不太清楚了。”

      那天晚上黎梵玉在阮黎的房门前站了很久,但没说上几句话,都是在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自己悄悄掩上房门回自己房间去的,阮黎不记得了。

      但第二天早上起来,阮黎九点半起来,餐说上已经准备好了各式的早餐,有她最喜欢的豆浆、油条、还有粉条肉包。

      这些都是阮黎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早点,和阮继闹掰之前,黎梵玉每天都会早起亲手给父女准备早餐,没在外面买过。但和阮继分开之后,阮黎开始到学校去寄宿,印象之中,她就没怎么好好认真吃过几顿早餐。

      后来还是因为沈肄听,才改了这个习惯,因为他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在外边给阮黎买早餐,哄着她吃。

      阮黎坐在餐桌前,黎梵玉端着一碟醋,让她沾着包子吃。她就安静的坐在餐桌前吃着,味道还是以前那个味道,一点都不逊色,但就是总有几分不同了。

      黎梵玉没吃几口,啜了几口豆浆就盯着阮黎,直到阮黎也吃得差不多了,才开口,手上边从旁边椅子上拿上来一沓资料,指尖抵着资料擦着桌子递给阮黎。

      “当年的那个房子,你爸不是没要,给了我吗。”黎梵玉说:“我想着把房子留给你,你要住也行,装修一下,要卖掉重新买房子也行。”

      阮黎垂头看着那些证件资料,脑子里钻进一些不那么美好的画面。手里剩了两口的包子突然也没那么好吃了,她搁下那个半剩的包子。

      “不用了。”阮黎垂眸,指尖摩挲着豆浆杯的边缘,一圈又一圈,说:“那个房子我不会再回去了。你把房子卖了吧,钱你拿着。毕竟去到棉市,你也要有些钱傍身,我的钱够用,你不用担心。”

      黎梵玉没再劝,知道阮黎是个什么脾性。阮黎就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去棉市,我送你去吧。”

      黎梵玉摇摇头:“房子租到下周三,我大后天去棉市。你不用送,李伯伯会来接我。”

      “他的儿女怎么样,对你还行吗?”

      “都很和善,也都支持我和你李伯伯。”

      阮黎点头,喝了口豆浆,黎梵玉起身要把资料都重新拿回到房间里。

      “妈。”阮黎突然开口,黎梵玉身子一震。记不清了,毫不夸张,真的记不清了,上回听阮黎这么叫自己,是什么时候。她说:“祝您幸福。”

      不怨了、也不怪了。释怀了,希望你们都有新的生活,是这个意思。

      黎梵玉没回头,但身子轻颤,面色应该是通红的。她不发一言回了房,直到晚上才重新走出来,又给阮黎弄了许多菜色。在那几天里,黎梵玉像是在倾其所有的弥补,想把圆环回来,阮黎能看出来。

      阮黎就一边在家呆着,帮黎梵玉整理行李,一边在手机上物色酒店,打算现在云市包一周的酒店套房。黎梵玉临去棉市的前一天晚上,李伯伯到云市来接她。

      三人一起在外面吃了顿饭,气氛也还算和煦。李伯伯是公务员退下来的,和前妻因为性格不合和平离婚,品行端正,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

      而后送黎梵玉和李伯伯上高铁之后,阮黎到要去订的酒店里登记信息,直到那会儿,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不见了。

      她太阳穴突突的跳,觉得自己遇到难题了,没有身份证,在疫情时代,寸步难行。阮黎当即就去公安局申请补办,需要整一个月的时间,只能办了个临时的身份证。

      临时身份证要等办事处工作日,到手也还要等三天,各种筹备资料。那天恰逢是周六,房子租期明天到期,这意味着阮黎因为丢了身份证,没法离开云市、没法临时租房子,甚至没法订酒店。

      阮黎试图和房东商量,能不能让自己再租一个月,或者一周也可以。但房东的回答是他侄子一家已经到云市来了。

      所以没办法,阮黎只能拉着整理好的行李箱,打算找一家登记信息不那么严谨的小旅馆住下,先住几天等临时身份证到手。

      那阵子天天都下雨,地势低的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淹了。雨倒水一样的下着,倾盆而下冲刷着人间,路面车辆奔袭,溅起不少水花。手里手机的页面一直停留在等待接单的画面,在这样的雨天里,叫车真的不容易。

      阮黎进小区外面的便利店里买了瓶水,再出来的时候,行李箱旁边的辅路上停着一辆黑色的车。

      车牌——9501

      九五年一月,是阮黎的生日。

      阮黎攥着水,脚步顿在原处,不动。黑色的车窗逐渐摇下来,八年不曾见过的那张脸赫然出现在面前,恍若隔世。

      她就抬眸看着,眼睫颤动,手中的水因为颤抖而晃动着。

      他没什么太大变化,可能为了工作方便,头发剪短了,侧脸看过去,他的眉骨清晰,下颌轮廓一如从前的硬朗。比起以前不同的,是有了岁月积淀起来的成熟和沉稳。

      沈肄听扭过头来,左手把在方向盘上,还戴着高三那会儿的那条手绳,看向还没回神的阮黎,声音低沉:“去哪儿?送你。”

      “……”去哪?

      阮黎舔舔干涸的嘴唇,看看外头的车水马龙华灯初上,大脑宕机,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回答。

      “先上车。”他又说:“下雨。”

      真的应了他的那句话,大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路面因为下水道堵塞而浮着积水。他们就这么对峙着,阮黎垂眸片刻,而后坐上他的车。

      阮黎冒雨,拉开他的后座。沈肄听扭头,剑眉蹙起:“我给你当司机?”

      “……”阮黎一阵腹诽,没办法,又往前走了两步上了他的副驾。

      车子驶在马路上,华灯初上灯红酒绿,却因为这场大雨而显得不合时宜。阮黎坐在那儿,侧脸看着窗外,什么也看不见,只有砸在车窗上的水珠。

      “不回家?”他问。

      “没家。”阮黎回了一句,语气淡淡的。

      沈肄听扭头看她一眼,问:“那去哪儿?”

      阮黎这才垂下头,滑动着屏幕,说了个地址给沈肄听。

      “怎么住这么偏?”他单手控着方向盘,问。

      “身份证丢了。”阮黎答。

      沈肄听没说话,车子又重新恢复到静谧。气氛蛮怪异的,他们之间不疏也不密,如同时隔多年不见的老友之间寒暄。可是明明桓在他们中间的,于阮黎而言,是难以回望的过去。

      十分钟过去,车子停在了目的地,阮黎解开安全带,说了句谢谢,而后就拿着行李下车。他没下车,只在阮黎下车前递给她一把黑色的伞。拿把伞很老旧,一看就许多年前的。

      阮黎拉着行李上去,那个旅馆实在腌臜,脏乱昏暗,烂尾楼一样。她想着凑和一晚,明天再找地方。房间在三楼,上去搁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边。

      那窗帘积着尘,窗户是绿色的,上面布满痕迹,还有透明胶封起来的缝隙。阮黎看了一瞬,小心翼翼的拉开,外面还下雨,但那辆黑色的车已经不见了。

      阮黎靠在那儿,愣了半晌,正准备要进去冲个澡,房间里的灯就熄了。阮黎下意识的蹙眉,是有点吓到的,所幸手机在旁边,也就马上打开了手电筒。

      摸着门出去,其他房间的灯都透过门下的缝隙溢在漆黑的走廊上,只有自己房间的灯是黑的。阮黎找来店家,店家的解释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黑了,可能是灯泡烧了。

      阮黎垂眸暗骂了一句,也没让他们赔钱,拿着行李就又下楼了,来回没有半小时。她想着,那找个麦当劳呆一晚上吧。

      结果下楼,就又见到了沈肄听。

      半小时里第二次见到沈肄听的时候,阮黎脑子一绷,往巷子里的那一排电闸看了一瞬。他走到自己面前,问:“怎么又下来了。”

      阮黎盯着他,回:“房间灯泡烧了。”

      他点点头,朝楼上看了一瞬,阮黎接着问:“你怎么还在这儿?”

      “刚在这附近吃了碗面,准备回去。”

      阮黎没再问,拉着箱子要走,一手撑着那把黑伞,有点费劲。

      他在后面突然开口:“我家还有一个房间,凑合一下吧。外边不安全。”

      阮黎回头看他一瞬,琥珀深灰的瞳仁里染着一点路灯的光晕。

      “……”

      沈肄听伸手把住她的行李箱,神色坚定,似乎压根没给阮黎选择的机会。阮黎站在雨里和他对视半晌,他没撑伞,雨小了些,打湿了他的肩膀和头发。

      终于。

      她垂眸,松开了行李箱上的手,任由他把行李箱抬起来,搁到后备箱里。

      终于阮黎还是重新上了他的车,和他回了家。他的房子买在云市东边的誉椿苑,恢弘大气,环境是不错的。车子停在地下车库,他下车,到后面去给阮黎拿行李。

      阮黎就跟在他身后,回到他家。他家的布局摆设和阮黎想象中的没什么区别,白调为主,简洁干净,宽阔大气,有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厨房外面有吧台式的餐桌,餐桌旁就是落地窗,一直连接到客厅。

      最让阮黎意外的,可能就是看见沈肄听在家里养了一只猫这件事。印象中,他不像是喜欢养猫的人,但阮黎喜欢。

      那是一只普通的田园猫,橘黄色的,橘白相间,毛色松软。似乎一点也不认生,见有生人来也不胆怯,走到沈肄听脚边绕了两圈,就停在阮黎脚边,抬头,水灵灵的眼睛看着她。

      “它叫春分,三岁。”

      阮黎伸出手,触了触春分的脑袋,软软的,手感很好。春分小小的发出嘤咛声,动动身子拱着阮黎的手心。

      “你住里面的房间。”沈肄听给阮黎拿了双鞋:“回来长住?”

      阮黎看他一眼,说:“看情况。”

      在偏差的视觉里,沈肄听的手一顿,沉默。

      “那就都呆在这儿吧。”沈肄听说:“酒店难找,也不安全。我经常值班不在家。”

      阮黎抬眸看他一瞬,没吱声,跟着沈肄听走进客房,房间布置就和大部分人家里的客房一样,一张床、一张书桌、一张椅子。

      “先洗澡吧,今天天气冷。”他跟在后面进来,说:“有需要的东西都在浴室。沐浴露牙刷牙膏之类的。热水器会开吧?”

      “会。”阮黎抬眼看了他一瞬。她想着,反正都到他家了,也没必要矫情。摊开行李箱就拿出来一套睡衣,朝浴室走去。

      再从里头出来的时候,周遭除了自己身上的沐浴露气息,就是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阮黎一手拿着毛巾擦头,一边朝厨房走去。

      沈肄听站在那,落地窗外的夜色为背景,深蓝色的一片,点着星。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居家毛衣,灰色的运动休闲裤,手里忙活着冒烟的锅。春分安静的蜷缩着呆在他脚边,很粘人。

      锅上咕噜噜的,阮黎一下子就觉得饿了。

      “吃点吗?”沈肄听眉骨抬起,看着阮黎问。

      “来点。”阮黎点头,手里继续擦着头发。

      阮黎最讨厌吹头发,热、吵、干燥。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毛巾擦干水,等着头发自然风干。这会儿她也没打算吹头,想抽支烟。

      她走到茶几上拿起那包烟,走到落地窗前,把中间的那扇窗拉起来,外头的风涌进来一点,渗到脖子里,阮黎就突然冷得一颤,但很透气。

      刚想点烟,烟都准备呷进嘴里了,厨房那头又传来声音。

      “先吹头。”他朝这头看:“吹风机在浴室柜子里。”

      难得,阮黎一句话也不驳,把烟重新搁进烟盒里,抬腿重新朝浴室走去。

      头发还是没有完全吹干,应付式的。再出来的时候,热腾腾的泡面已经端到桌上了。阮黎走到沈肄听对面,拉开椅子、坐下。

      阮黎一点也不矜持,拿起筷子就开始吃。沈肄听倒没怎么动,筷子搅拌了几下,光顾着看她。

      她的肌肤一样白皙,只是下巴更尖瘦了,也有点憔悴,五官神色都没什么变化。

      这会儿她嗦着面,低垂的眼睫在眼睑落下阴影,眉梢因为卸了妆而扫了些冷意,发梢仍有湿气,卷长的搭在肩后,额间的碎发飘下几根来,乌黑柔顺。

      “你怎么不吃?”阮黎吃完了自己那份,抬头问。

      “还要?”他问。

      “可以吗?”

      他把自己的那份推到阮黎面前,示意她吃。阮黎端过碗,吃。终于两碗面下肚,阮黎才饱腹,看着桌上的两个碗,一个锅。怔忪了一会儿,问。

      “你洗还是我洗?”

      沈肄听黝黑的眸仁看向她,盯着。而后说:“先搁着吧。”

      先搁着吧。

      阮黎也没再问,他说了一句早点休息,就起身进了房间,而后进浴室,浴室传来阵阵水滴声。她才起身,把碗都洗了,而后擦干头,走到刚开的窗前,拿出之前那根烟,抽。

      原本的计划,是要在云市留三天,就回石市去看奶奶的,可是身份证丢了,安排也就都得搁置,要继续留在云市。

      按常理来讲,阮黎是该要去物色房子,等临时身份证下来,然后去办登记租房的。可她就是没有,她有自己的理由。

      沈肄听工作似乎很忙,时常要值班到三更半夜才会回来。时而阮黎会在房间里呆着,什么也不干,发呆。似乎比起以前,睡眠质量要好一些,安定一些,少了些突然的乍醒。

      时而也会在落地窗前坐着抽抽烟、喝喝啤酒、吹吹风,春分就在旁边呆着,不吵也不闹。从落地窗朝外看,风景很美,远处灯火闪烁,隔着喧嚣热闹的马路有一条江,泛着涟漪蜿蜒而去。

      不知不觉,这样的生活似乎成了习惯,阮黎经常都能在半夜两点等到他回家。如果不知道他是个医生,她可能会觉得他每天都在外面猫着人等抢劫。

      沈肄听似乎每天都很疲惫,眼下的乌青一直都在,眸帘低垂着,沉默。所以阮黎也不常和他说话,总有一些尴尬。其实是知道的,他们之间,有不提起、不争论、不正视,就永远无法跨过去的鸿沟。

      但谁也没先开口提。

      阮黎就这么在他家呆着,白天会出去走走,但没什么太大意思,通常是出去吃个饭,绕着公园走一圈,就回去。沈肄听两三点回来的时候,偶尔会饿,就自己在厨房里弄吃的,阮黎如果在客厅,他就会照例问她要不要。

      在他家住的第三天,周一,阮黎一早去办事处办了临时身份证,但还要等三天。就在那天,石市疫情爆发,原本一直都是零零星星有着的,但是前两天新增的一例,曾去过不少人群密集的场所,所以在今天,新冠病例剧增,一天几十例。

      石市当即决定全市居家隔离,暂停一切人口密集的活动。

      那天沈肄听下班回来的时候,阮黎正在客厅坐着和奶奶打电话,不停嘱咐奶奶要注意防护,不要出门,需要的东西志愿者都会送。

      说了一连串,抬头沈肄听已经站在跟前了,他洗了手,在茶几上掰了几颗葡萄,而后坐在沙发靠手上,侧身对着阮黎。

      阮黎把电话挂了,看着他,他语气有些散漫,说:“石市疫情严重,医院要派支援,我申请了。”

      闻言,阮黎眉梢一顿,抬眸看着他,眉头不自觉的拧着,没说话。他倒是悠然自在,还在一点点剥着葡萄皮,送进嘴里吃。

      “不知道要去多久,春分自己在家我不放心,也不好给贺知席,他照顾不好。”他扭头垂眸看着阮黎:“你帮我照看一下。”

      阮黎和他对视了一会儿,而后垂头,这会儿春分正猫在她怀里酣睡着,投影里的电影缓缓的播放着,背景音乐轻柔安静,灯光昏黄。

      她轻轻点头,右手顺着春分的毛。他看阮黎点头,嘴角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勾起一点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一刻这么看春分顺眼过。沈肄听起身准备去洗澡,阮黎忍不住又回头说了一句,让他小心点。

      第二天去上班的时候,他就顺便整理了行李,和大部队一起赶到石市去。他在石市的那段时间,阮黎就一直呆在他家,很少出门,每天都会按时按点的关注石市的疫情,还有官方公布的推文,里面会有疫情情况说明,还有一些志愿者的身影。

      每当上面挂上一些志愿者的图,阮黎就来劲了,每个小到像蚂蚁一样的身影,她都得在屏幕上撑到最大,看看是不是沈肄听。但那段时间,阮黎只在推文中见到过他一次。

      他身量高,一米八七,比大部分人都要高出整一个头,所以即便全副武装,阮黎也能靠他的眼睛,行为姿势、感觉、还有身高认出他来。

      然后就是截图,保存在手机里。

      石市的疫情照旧,平缓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一周过去,阮黎没忍住给他发了一条消息,只有五个字——你注意防护。

      那条消息凌晨一点才回过来。
      ——好。

      日子枯燥乏味,阮黎在云市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所幸家里有春分,会安静的陪着她看电影、吃饭、画画。它很乖,也莫名很黏阮黎,明明也才是头一回见阮黎。

      知道家里还安装了摄像头这件事,还是那天。阮黎在卫生间洗脸,突然听见客厅响起一阵男声,她吓得一激灵,也顾不得脸上还有泡沫,抬腿就往外走,走到门前就听清了,是沈肄听的声音。

      原本以为是他突然回来了,但转念一想,他不在家的日子里,自己都是把门反锁的。阮黎朝外在走一步,就看见春分猫在那个小巧的摄像头边上。那个摄像头有个抽象艺术的瓦制外壳,她一直以为那单纯只是个装饰品,这会儿认真看了才知道。

      沈肄听的声音持续在摄像头里面传来,春分认得他的声音,所以哼哧哼哧的在那儿扣着桌子。阮黎没往外走,就一直站在转角摄像机看不到的位置,静静的听着他说话。

      “春分。”他声音很沉,带着几分沙哑,说:“妈妈有没有好好吃饭?是不是天天抽烟?有没有朝你发脾气?”

      妈妈。

      别的吃不吃饭、抽不抽烟、发没发脾气。阮黎都没在意,只听到了这句。妈妈。

      春分的妈妈。

      阮黎怔忪,眼角一红,鼻尖涩起来。她就那样站在那儿,双腿像是钉在了原地,春分嘤咛两句,和他交流着,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回应。

      那天阮黎没往外走,直到他和春分说要去工作了,她才走出去,把春分抱起来坐在沙发上。就这么静静的发着呆,没抽烟,因为春分黏人,所以她抽烟的频率也相对克制了许多。

      黄昏到夜幕降临。外面的江景从金黄灿烂的波光粼粼成了湛蓝,路上的频密的车子亮着红色的尾灯,堵在一起,排成一道红色的线,江对面的大厦建筑阵阵林立,亮着灯,闪动着,轮播着广告。

      夜灯闪烁,点缀着云市,落在阮黎的眸中。

      她突然想出去走一圈,回来云市这么久,似乎也从没有好好出去走动过。她没带春分出去,用零食安慰春分,自己套上外套溜了出去。

      阮黎没开沈肄听的车,打了辆车到市中心的商圈。走在步行街里,人群熙攘、喧嚣热闹。

      有一家三口的,小孩拿着气球和棉花糖走在前面,父母挽手走在后面,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有情侣的,亲昵的相互倚靠着,在耳边低喃低语。有朋友走在一起,手里提着购物袋的,一边谈论着近来的八卦。也有一家十几口人吃完饭从酒楼里出来的。

      在这样的几近热闹到混乱的场景里,阮黎自己一个人在里面走动着,完全融不进去。路灯照在她身上,似乎都成了一阵淡色,沉默平静。

      阮黎恍惚着想起许多年前,自己也是这样,走在大街上,没有归宿,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儿。

      没意思。

      比起这样喧闹的环境,她更喜欢安静的。商场楼上有一条供人观光的桥,这个点,那里人少,只有一些拍照打卡的人。阮黎凭着记忆走到那儿,朝着楼下人流灯光的烟火景象拍了一张照片,发在了社交平台,但没有文案。

      阮黎依旧每天都和奶奶通电话,沈肄听去石市的正好第二周,是阮继的生日。奶奶在电话那头犹豫了半晌,才隐隐提起。其实阮黎是知道的,她甚至可以想象到奶奶现在握着电话不断抠着沙发边缘的神情。

      奶奶希望阮黎也可以原谅阮继。但其实大家都不明白,这么多年过去,也有很多其它东西填满了她的生活,过去的那些年里,其实有很多的东西,她已经不想回想了。一直活在怨恨里,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阮黎来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父母失败的婚姻她也早该接受。比起这些,阮黎更希望能弥补,弥补过去自以为理性而错过的东西。

      奶奶的话,阮黎半听不听的。她确实去找了阮继,但没在他生日那天,也没出现在他跟前。

      阮黎知道阮继现在住在哪儿,也知道他现在已经成家了。他的妻子看起来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打扮淳朴、简单热情,会和楼下的邻居热情的打招呼,也会把买的香蕉分给打麻将的老婆婆一根。

      他们也有小孩了,是个男孩。阮黎到他们家楼下的时候,开着沈肄听的车,她坐在车里,本来没打算下车的。恰逢他们的孩子从楼道里跑出来,兴高采烈的,小跑着进了小区里的小卖铺。

      阮黎突然有些好奇,就下车跟了进去,才货架上拿了瓶水,小孩原本拿了一根五羊,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放回去了,低着头出门,没有进门时候那种开心了。

      她拿着手里的水结账,顺口问了一句老板娘,她说:“想买五羊,少了五毛钱,我说算了,那小孩我也看着长大的,但他懂事,不肯要。”

      阮黎闻言,朝外看了一眼,从柜子里拿出四根巧克力味的五羊,一起结了账,而后追上去。小孩走到树头下,阮黎从袋子里拿出来一根,剩下的三根给了小男孩。

      小孩有些诧异,一开始不肯要。阮黎看着他,笑着摸了摸他,说:“没事,老板娘说看你很乖,送你的。”

      小孩才接过,说:“谢谢姐姐。”

      谢谢姐姐。
      姐姐。

      这时候小孩的妈妈也从楼道里出来,应该是来找小孩的。她不认得阮黎,看着儿子手里的雪糕,朝她说了声谢谢,就领着小孩回去了。

      他们过得蛮幸福的。阮黎抬头,朝上看着他们家的阳台,那里种着三角梅,开得很鲜艳。她站在那儿没动,淡薄的光阳透过树荫细碎的洒在阮黎身上。

      终于,五分钟后,阮继的身影出现在阳台。他不是看花,也不是抽烟,出来的那一瞬间,就是朝下看,正对上阮黎的目光。

      离得很远,看不清。但阮黎猜想,他应该是红了眼的。

      巧克力味的五羊,是阮黎最喜欢吃的口味。

      父女俩一句话也没说,就这么对视了一会儿,阮黎就转身上了车,正准备开车回去。沈肄听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她伸手接听。

      “喂?”

      “你不在家。”他说:“去哪儿了?”

      阮黎朝外看一眼,说了个地址。他说:“你在那儿别动,等着。”

      阮黎一愣,随即问他:“你回来了?”

      他应了一声,匆匆挂了电话。阮黎就坐在车里等着,他打车到的时候,天色已经稍稍昏暗下来,铺上一层淡淡的雾蓝色,他朝着车走来,径直拉开驾驶座的车门,让阮黎到副驾去,他来开。

      阮黎换了位置,扭头看着沈肄听。他身上带着一阵风尘仆仆,甚至眼下还有些乌青,似乎瘦了点,下巴尖了点,下颌轮廓更硬朗一些。

      他单手控着方向盘,左手手肘挂在窗边。沈肄听开了一会儿,也没说要去哪儿,也没朝回家的路上开。

      阮黎就问:“去哪儿?”

      沈肄听侧眸看阮黎一瞬,说:“不去哪儿,兜兜风。”

      那么一句话、一瞬间,阮黎就知道了,他看到了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那张图。她甚至没有配文,可他也能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所以他在撤回支援的今天,赶回来,就为了带阮黎兜兜风。那天的情景阮黎一直都记得,车里没开空调,两侧的车窗都半开着,风从外面涌进来,很凉。

      阮黎拢了拢外套口子,他问要不要关窗开暖气,阮黎拒绝。看向他,他还是单手控着方向盘,左手抽烟,车子开在一条没什么车的路上,街道安静,风缓缓吹着,袭起她的头发。她把座椅往后压,身子朝后靠着,阖着眼,鼻尖有淡淡的烟味。

      沈肄听真的了解她,阮黎想。他知道自己不喜欢吵闹,喜欢这样的,安静、吹风、发呆,能感受到彼此气息的瞬间。所以他一直没和阮黎搭话,只在车里播着歌,是邓紫棋的那首《多远都要在一起》,声音不大不小,正惬意。

      末了,车子往回开。他在路边的一家还开着的烘焙店停下,挂挡,下车进去转了一圈。再出来时,手里提着一袋子面包,还有两盒牛奶。

      阮黎还有一个习惯,最喜欢吃面食,尤其是烘焙类的蛋糕和面包,她都喜欢。

      他挺括笔直的身影越过马路,重新打开车门,把一袋子面包递给阮黎,说:“垫垫肚子,晚上没吃饭。”

      阮黎接过。突然就想起了下午的那根五羊,在冬天,雪糕芯没人吃,阮黎就不想吃了,买了,最后给了小区另外的一个小女孩。

      她确实后知后觉的觉得有些肚子饿,打开一个菠萝包,咬了一口,有点干,就又开了一盒牛奶,啜了一口。沈肄听扭头看过来,阮黎手里动作一愣,而后垂眸看着腿上的另外一盒牛奶,想了想,还是给他拧开了下午买的那瓶水。

      端到他面前,他接过喝了一口,就又搁下了。

      阮黎就继续坐在副驾,盘着腿、嚼着面包,一口面包,一口牛奶。蛮好吃的,很自在。

      面包吃完,牛奶喝完。阮黎整理成一袋放到脚边,重新靠在椅背上,车子开上一条桥,车厢里播到了南拳妈妈的《下雨天》。

      “沈肄听。”阮黎叫他一声。

      他也应了一声。

      “对不起。”阮黎看着窗外疾驰的景,眼眶有些发红。

      他这回没应声了,只是阮黎没见着,他握在方向盘上的手,逐渐攥起,青筋稍露。

      终于回到家,春分哼哧哼哧的扑上来,扑在阮黎怀里,甚至忘了身后的沈肄听。他凉凉看了眼春分,春分就在阮黎怀里拱了几下。

      阮黎抱着春分往里走,坐在沙发上,让沈肄听先去洗漱。看得出来沈肄听也是真的疲惫了,点点头就朝里走去,阮黎就在外面沙发上陪着春分,春分很乖,趴在她腿上。

      她觉得现在春分有些离不开自己,也觉得它可爱。她就这么抱着春分,屈着膝,它就乖乖的窝在膝上,脸就顺势靠在春分软乎乎毛茸茸的背上。

      可能因为春分太乖,阮黎在外面跑了一天也困顿,就直接靠着春分睡着了。还是沈肄听来把自己叫醒的,阮黎睁开眸子,适应着周遭的光线,睡眼惺忪。

      沈肄听凑得很近,俯身站在阮黎身前,穿着一件居家的灰色卫衣,脖子上挂着毛巾。阮黎渐渐回神,看着他,他正逆着客厅的光,五官看得不那么清晰,光在他周身形成一阵淡淡的光晕,很温和。

      那张常常会出现在梦里却不能触摸的脸,夜半让人泪湿枕头的脸,一如从前。

      硬朗、干净、深邃。

      阮黎垂眸,坐直身体。听他说:“先去洗澡,洗了澡再睡。”

      春分终于有知觉般动了动,沈肄听把它抱起来,抱到它的窝里去。阮黎也起身,让他先去睡,自己进房间卸了妆,拿了换洗衣物再出来的时候,他房间已经没声了,灯也熄了,只有床头柜的一盏小台灯发出淡淡的光在门的缝隙中溢出来。

      阮黎抬腿进浴室,一开始热水还好好的,等她浑身都是泡沫的时候,热水就突然没了,无论怎么调,都只有冷水,那会儿晚上气温只有不到二十度,没热水,会冷。

      阮黎静静看了会儿那花洒,不想把沈肄听弄醒,也没法子接受浑身泡沫就这么用毛巾擦干,只能咬牙用冷水洗澡。冷,是真的冷。

      洗完澡出来,阮黎只把头发吹到半干就直接上了床,盖了两层毛毯,睡着了。

      然而第二天阮黎就发烧了。还是沈肄听见她一直没出来吃早餐,觉得不对劲才敲门进来看,门敲了半天也没人应,他径直进来,就看见阮黎脸通红,埋在床窝里,鼻息厚重。

      他把阮黎叫醒,她缓缓睁开眼,眼帘很重,鼻息灼热浓重,眼睛也干涩得厉害,浑身没力气。春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钻到自己身边来睡的,这会儿也醒了,正乖乖猫在一边。

      沈肄听盯着阮黎,声音有些沉:“发烧了。”

      阮黎下意识的抬手抚上额头,是有些烫。才想说话,嗓子也哑得不行:“昨晚热水器不出热水,洗了冷水澡。”

      他眉头一拧,语气更重:“怎么不把我叫醒。”

      阮黎不吱声,垂着眸子,没回嘴。他让阮黎起来,去医院拿点退烧药。阮黎依言而起,换了身衣服,套上卫衣,戴上口罩和鸭舌帽就准备出门。

      春分也想跟着出门,跟在两人身后兜圈不肯回屋,沈肄听有些着急,就瞪了春分一眼,春分才委屈巴巴的往回走,回头的时候,眼睛湿漉漉的盯着阮黎。

      阮黎就想着,回来要给它吃零食安抚一下。其实春分脾气很像沈肄听。不容易生气,但生气了,就能是全世界最难哄的人。

      去到医院,阮黎全程脑子都是混沌懵然的。和八年前一样,全程都是他负全责,给她挂号、看诊、拿药,又把她送回家。就是坐在那儿等的时候,医院里的护士都认识沈肄听,一句一句沈医生叫着,脸上挂着笑,然后几个护士在护士台讨论起来,只看他们的表情,阮黎都能猜想到他们在说什么。

      阮黎坐在那儿,看着沈肄听在周遭来回走的身影,身姿挺拔如松,肩膀很宽,永远直括。沈肄听其实生得很周正,五官端正立体,带着一身正气,但熟识他的人知道,骨子里又带着一点吊儿郎当。平心而论,他这样的人,其实是蛮惹眼的。

      正想着,他拿着开好的药走回来,说回家。阮黎就亦步亦趋的跟着,完全不用费脑子,就只是跟着他的脚步,而后上了车,阮黎靠在车窗上,副驾驶椅背的弧度和上次她调的一样,没变。她就这样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休息,周身还是滚烫的。

      回去的路上阮黎还是一样安静,窝在副驾驶上阖着眸子,一句话也没说。车子里开了暖气,暖烘烘的。她就这么睡过去了,这一觉睡得昏沉,再睁眼时,居然已经是在床上了。

      门没关,外头传来一阵瘦肉粥的气息。嗓子干,一大早起来也没吃早饭,这会儿连药都还没吃,就馋起来了。刚想下床往外走,沈肄听就端着粥和药进来了。

      阮黎脸色苍白憔悴,尖瘦的下巴低垂着,看得沈肄听眉头蹙起。他端起粥的时候,心情好像比阮黎还差,说:“合着住我家还真委屈你了。”

      他在发脾气,阮黎知道,知道他在讽刺自己,指桑骂槐的。但现在喉咙干哑,也懒得回嘴。只接过那碗粥,一口一口喝着,喉咙才润了一点,粥很稀,基本都是水,有几块瘦肉。

      瘦肉粥得搁姜,粥里没腥味,应该是有姜的。但同样的,阮黎用勺子来回捞了两圈,连姜丝都没见着。

      后来那个热水器,沈肄听干脆修都不修了,直接换了个新的,师傅上门来安装的那天,阮黎刚退烧几天,脸上逐渐红润了一点,春分正窝在阮黎盘着的腿上。

      “不是说了不用重新买吗?”阮黎说:“浪费。”

      沈肄听也爱搭不理的,给师傅开了门,带进浴室里,就进了厨房弄吃的。那几天他调休,每顿饭都是他在弄,阮黎就每天的任务就是喝水、休息、逗猫。

      厨房里的粥熬得咕咕响的时候,阮黎就抱着春分,无心看投屏上的电影,就盯着厨房里他挺括的背影,愣神。他的手机在房间里充电,铃声响起来,他听见了,挪不开手,让阮黎帮忙拿出来。

      阮黎起身走进他房间,手机正在书桌上充电,才碰到手机,那头打来的人就挂断了。她拔了充电线想拿出去给沈肄听,瞥眼就见了桌子一角摆着一个本子,用得很旧了,似乎还是高中那会儿数学竞赛的奖品。

      阮黎突然有点好奇,暂时屏去一点道德不管。看着那个高中时候的本子他用到现在,就伸手拿起来,随便翻了两页。

      ——今天陪她看了一场电影,那地方我不认识,第一回去,挺合适她气质的。

      ——今天陪她去逛街了,她依旧什么都没买,就在里头逛悠了一圈。很忙,连着接了好几个电话,她试衣服的时候我就坐在外面等着,每件衣服穿她身上都很好看,但她就怎么都不满意,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买。

      苍劲有力的字体印在纸上,每一个字都像是戳在阮黎心尖,绵绵密密的刺着。

      只看了一页,阮黎就抬眸,眼里有些红,没再看。

      回来的这么一个月里,似乎直到这一刻,阮黎才意识到,他们对于过往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开诚布公的谈过,一次都没有。

      关于他过去八年的事情、生活、轨迹,自己似乎一无所知。

      包括这个笔记本里的‘她’。

      沈肄听信步进来的时候,阮黎正背对着门口,眼角还是红的,所以垂着眸。那会儿笔记本已经回归原位了,再抬头时,看起来没事人一样。

      把手机递给他,说:“电话挂了,是贺知席,你打回去吧。”

      他接过手机,开锁拨了回去。阮黎自顾自走回到沙发上,春分还在那儿赖着,她就顺势抱着春分,发呆,脑子里乱糟糟的,心里也拧得跟一块毛巾一样,烦得很。

      沈肄听打完电话出来,阮黎就坐在沙发上,目光盯在投屏上,心思却不知道在哪。他没留意,只说:“贺知席生日,去不去?”

      阮黎指尖一顿,抬头看他,脑袋一斜,眼神问他,他知道我回来这件事?

      他看得懂,说:“他知道你回来,特地让你去的。”

      阮黎静下来想想,确实回来之后,还没见过他和迟逾。和沈肄听分开有多久,就有多久没见过他们。甚至电话都没一个,这少不了见面又让他给说道。但也点头答应了,说晚上一起去。

      那天出门前,阮黎没化妆,也没特地打扮,随便换了套能出门的衣服,跟着他出门就走。上了车,车子开得平稳,阮黎突然就想起迟逾,问了一句:“迟逾来吗?”

      他答非所问,说:“柜子里好像还有点吃的,你垫垫肚子。”

      阮黎啧了一声,说:“问你话呢,我不饿。”

      他执拗。单开一只手径直在抽屉里摸出来一个小蛋糕,塞阮黎手里,才回答:“别问迟逾了,看见贺知席也别问。她不来。”

      “为什么?”

      沈肄听确实也不太清楚,就把知道的都说了:“不知道,他俩,不算闹掰了。就是迟逾不愿意见他,和他划清界限了。”

      阮黎坐在那儿,凝神想了一会儿,觉得也是。贺知席身上的东西,其实沈肄听和阮黎都知道,都知道他们之间,有跨越不过的鸿沟。

      阮黎捏着手里的蛋糕,脑子里浮现起上午房间里的那个笔记本。她看着窗外,今天没下雨,车子经过商圈,灯红酒绿,热闹的很。

      阮黎突然问他:“沈肄听,你前女友怎么样?”

      他怔忪一瞬,隔了一会儿才回:“挺好的。”

      “还喜欢吗?”

      “……”他没回答了。

      直到下车阮黎都没再问。贺知席订的餐厅在半山上,一家私厨,名字起得简单,但很贵,没会员甚至不能开包厢的那种。

      阮黎打量着里面的装潢,觉得贺知席现在应该也是个有出息的人,毕竟他和沈肄听一样,原生家庭的背景也不是很多家庭能比得上的。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为什么贺知席不能和迟逾有结果。

      包厢订在走廊最里,一进门,阮黎抬眸就见了坐在最里面,正对着门的贺知席。他和以前有点不同,五官倒没怎么变,就是身上的气质不一样了。

      从前他有多桀骜不羁、招摇痞气,现在看起来就有多静敛沉稳。只一眼,阮黎就知道,是因为迟逾。

      他起身,笑着,绕过圆桌上前来,轻轻抱了抱阮黎,打笑道:“真就走了那么多年一个电话都没有。”

      阮黎笑笑没说话。一桌子人坐下,桌上的人她大致都认得,有些是高中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有些是他们之后认识的,阮黎叫不出名字,但也有点印象。

      圆桌满人,贺知席让上菜,接着菜就上了一碟又一碟,菜品的分量不多,但菜色多。没那么多讲究,不分前菜主菜,就和以前在学校附近的茶餐厅那样的吃法,只管点大家爱吃的。

      阮黎看见餐桌上有一碟红烧狮子头。

      这是迟逾最爱吃的菜。可此时酒席过半,那碟红烧狮子头依旧没动过。抬眸看向贺知席,他就有点醺意,撩人喝酒。他是清醒的,这么点酒,他不至于醉。

      所以在贺知席的兴致下,酒也喝了一轮又一轮。他不知道阮黎发烧才好了没几天,还想逮她喝,沈肄听在一旁见了,不想扫兴,就一杯杯给阮黎挡了,自己喝。

      沈肄听替阮黎挡下第五杯的时候,阮黎包里的手机震动起来,她和沈肄听说了一声,也不知道他听没听见,总之她就起身到包厢外面的阳台接。

      电话是在国外工作时的助理打来的,阮黎摁了接听,中途脸还碰了一下屏幕,通话声音顿时外放起来,她懵了一下,才拿开手机,关了免提。

      “法国那边的意思是,让你回去。”外放的三秒里,助理的声音清晰了然。

      “他们说,事情原委他们已经清楚了,况且工作上确实还需要你需协助。所以可以恢复你的名籍,只要你愿意回去,条件你开。”

      阮黎在电话这头静静的听着,目光投在半山下的万家烟火,山脚的这个时候,点点星光织成一张网,灯火通明、璀璨一片,细细碎碎的跳动在眼底。

      她沉默了片刻,助理也没催,就等着回话。

      终于,阮黎瞳仁中的灯火一顿,晚风轻袭,红唇翕动:“我不回去了。”

      “为什么?”助理的声音透过电话显然有些诧异:“为了走到今天,你付出了多少?”

      阮黎眨眨眼,眼眶有些湿润。

      “不对。”她理性分析着,坦白心扉:“我能走到今天,所有的功成名就,不是因为我想要。恰恰相反,我就是因为想要逃避、想要暂时忘记沈肄听,所以才把这些寄托在疯狂工作上。”

      回想那段日子,阮黎至今依旧印象深刻。刚出国的那段日子,气候、饮食、人文、交际、工作,任何一样的是适应过程就让她够呛。

      可她依旧不愿意停下来,就像闯进了一个循环圈,日夜不停歇的工作、学习。常常能想到关于生活里的内容就是,画画、抽烟、沈肄听。

      说难听点,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差。

      巴黎的雨季在冬天,零下的气温,她凌晨睡不着,就套上羽绒外套,口袋里揣着烟和手机,就满大街的走,在塞纳河边走了一圈又一圈,实在走不动了就靠在栏杆边抽烟。

      冬天的风灌进衣领里,是真的冷。

      但是阮黎知道自己活该。

      他把所有的尊严置之不理,掏出一颗赤子之心给阮黎。但阮黎偏偏就是陷在当下的情绪里,自以为理智的,选择和他分手。

      她那时候有多不堪,对沈肄听就有多残忍。

      回过来,那头助理的电话已经挂断了。身后的阳台门响动,阮黎扭头看,是贺知席正往外走。他上前两步靠近栏杆,身上带着酒气,脸颊有些红,但没完全醉。

      贺知席和阮黎靠在一起站着,阮黎面朝着外面,看着景。他就背对着栏杆,手肘朝后挂在栏杆上,没什么正形。他点了支烟在手里,但没怎么抽,星子在风中忽明忽暗的。

      他也安静了好一会儿,问阮黎:“怎么就突然回来了。”

      阮黎看他一眼,说:“一些原因,不想说。”

      贺知席也就没再问,继续说:“你当年为什么走?怕流言蜚语?不像。”

      这个问题似乎还真的难住阮黎了,她认真思考了半晌,才说:“一半一半吧。”

      “我父母的那些事,对于我来讲,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如果不是沈肄听,可能那年我会过得更泥泞。那时候我和他开始,的确是真的喜欢,但我以为不是,我对自己的想法认知不清晰。”

      “我高三的那年,所有能想起来快乐的瞬间都有关于他,我怎么可能不喜欢他。可是我那会儿,太迟钝了,我困在那些糟烂事里面,就一直以为,我对他不过尔尔。”

      “那会儿就是,潜意识的觉得,觉得我们只是得过且过,应该不会有未来的。”风大,吹得阮黎眼眶干涩:“所以那会儿这么多事,他在我心里,就不是我反应里的首选,觉得他必须存在。”

      “你记不记得那会儿,我外婆住院之后,事情不就整个学校都知道了。他们走路、吃饭、甚至上课都在说这件事,背地里、明面上议论我甚至侮辱我,说我是贱货、小三女儿、下三滥的人。我在那段时间里,听到了这辈子最难听的话。”

      “我怎么会不怕,当然怕。我那会儿觉得羞耻,但也明白,错的人不是我。只是我也没法义正言辞的站出来为自己开脱。我自己烂也就算了,沈肄听也要陪着遭议论,你们这些个在我身边的,谁没受非议过几句。”

      “那会儿议论声最大的就是,觉得我和沈肄听不会有未来的。”阮黎红着眼:“我刚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感受到过这样的目光,但那会儿我没那么喜欢他,所以有没有未来,我都没有很在意。”

      “但到后来,我听到谢与歆说的话,校长主任的目光,偶尔我就会开始有点慌张,但也还顶得住。”

      “直到他妈找到我,说了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我就顶不住了。那会儿我才明白,如果我继续和他在一起,我能为他带来什么,我能给他什么,我能靠什么站在他身边,我用什么去支撑我们的以后,我什么都没有,我甚至可能考不上一个大学。”

      “那会儿我就想起你跟我说的,如果他对你没那么重要,就不要去阻挡他的路。”

      “你知道,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明明一摊子烂泥,还试图开出一朵花来。”阮黎眼眶湿润,眉头深蹙,嗓音哽咽:“我那会儿,也才十八岁。就算我再重来一次,也不会比当时处理得更好。”

      “所以你和他提分手了?”

      阮黎哑言。

      “有一句话。”贺知席说:“我也是后来才悟出来的,真正决定要走的那些人,是不会回头的。你回头他还在,就证明他还在等你。”

      “沈肄听就是。”他说。

      阮黎看着他难得正色的模样,想开口问点什么。身后的门再一次响动,这回是沈肄听,他高大的身影立在门口,随风拂来一阵酒气,身子也有些晃荡。

      她看着他,脸朝着外面,有淡淡的月色洒在他脸上,眉目深邃,眸子半阖着,干净而硬朗的轮廓。

      不知道里面的人在这段说话的时间里给他灌了多少酒,让他这种酒量的人也能喝到晃荡。贺知席扔了手里的烟,上前一步去拉他。

      阮黎随后,上去扶他,他就顺势靠在阮黎怀里,高大的身量压得阮黎十分费劲。

      “喝多少啊你。”贺知席拧眉:“他妈的丢不丢人,我生日你喝这样。”

      “……”

      阮黎看着沈肄听,没见过他喝成这样,就说:“我先送他回去。”

      “我开车送送。”

      “不用了。”阮黎说:“他开车来的,我能开。你等会儿不还有节目,别扫兴。”

      贺知席朝里看了一瞬,就再确定了一遍说:“真能开?”

      阮黎点头说能,腾出一只手从沈肄听的风衣外套里掏出一串车钥匙,贺知席就帮着阮黎一起把人拂到楼下院子的停车场。

      着了火,阮黎坐在驾驶座上摇下车窗,贺知席俯身嘱咐让慢点开。她就都之之应下,说下次再一起找个地方吃饭。

      说完话,贺知席才重新抬腿上楼,阮黎重新把车窗摇上。

      她回头看着沈肄听,他靠在副驾上,阖着眸子,脸颊有点红。他不是不能喝的人,就是今晚可能真的喝得有点多,一身的酒气,熏得整个密闭的车厢里都是酒气,迷离醉人。阮黎就这么侧脸盯着他,原本把在方向盘上的手渐渐松开,垂在膝盖上。

      他眉目深邃,下颌硬朗,眼睫因为闭合而在眼睑落下阴影,在这昏沉的车厢里,显得尤为柔和沉静。阮黎身子慢慢转过来,右手抬起来,轻轻抚上他的剑眉,那里稍稍蹙起一些弧度。

      贺知席说的那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着,她红着眼,就这么看着他。他的样子逐渐和高三那年,拍毕业照那天,他逆着光朝自己走来的那副模样重叠。

      而后,阮黎俯身,在他唇边落下吻,很温热的吻。她支起身体,眼眸下垂,泪珠随之滴落,在他的眼睫上,但他依旧没醒。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现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