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海旅客” (上) ...


  •   11. “海旅客”

      海纪元第五年。

      中国华东区海下城从“珊瑚六号”中一共接回了二十四个任务员——或者说,改造人。这一举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下城的轰动,有不少的国家重启了海下改造人的搜救任务。

      所谓任务员,即是波塞冬计划推行后经过改造的、可以在水中生活的第一批“改造人”,改造人除了本名,在政府内部上报时每个人都有专门的编号。与其称为“任务员”或者民间传说中的“人鱼”,珊瑚中的“旅客”作为人类的一部分,已经在媒体头版头条拥有了一个新的代称——海旅者。

      关于海旅者,海下城的人权立法体系曾为此起过不小的争执,他们本应当永远拥有原先作为自然人所有的权利,但又根据海纪元开始之前他们签署的换取“方舟”船票的合约,他们应当严格服从“改造人”实验的安排——即,作为实验的一个部分,他们改造后的身体理应属研究机构所有。
      但关于人权的讨论在这一刻被搁置了,因为海旅者带回的消息——

      ——「海面有新情况。」

      巡航舰上本来依据海旅者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改装准备好了超过一百个“实验舱”,然而珊瑚中幸存者的数量,大大地低于海下城之前的预估。

      由黎盛闻引路,带着林至生和蒋斯晴首先前往了“海旅者”之墓。
      那是海纪元开始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的改造人的简易坟墓——说是坟墓不精确,恐怕是一个个简单的水中棺材。

      奇异地,再次见到从“泥土”中来的故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参访坟墓。

      尸骸依照陆上的习俗掩埋。然而水波冲刷,沙土无所依凭,所谓的海中墓地不过在珊瑚旁,一条条水草和蚌壳捆绑着的骨骼。蓬勃生长着的水草束困着一具具早已腐烂、或者化为白骨的、不自由的怪诞躯体,它们无法上浮也无法坠落,在水中漂泊无依、上下颠沛。下半身留存着鱼骨和人的两条逐渐萎缩的腿骨,那形状触目惊心。
      黎盛闻一一地说,哪些人希望之后回到“土”中,哪些人想在海下城得到安葬,哪些人已经找不到家人,哪些人来不及留下遗言。
      林至生和蒋斯晴大气不敢出,跟着他默默听着。他俩脚下的蹼轻轻地拍着水,水下舱外服的随身引擎轻轻运作着,掌握着速度跟着这条“鱼”。他们从未执行过这么紧张的潜水任务——黎盛闻在水里实在太过灵活,要很努力才能跟上他箭一般摆动的鱼尾。

      随后,巡航舰留下了一个小队的人和一艘小型救援潜艇,处理珊瑚中的设备和不多的库存,处理善后改造人坟墓和遗体运送的问题,将在一天之后返回。
      而谭巍率领的大部队,将先行载着二十四个“任务员”返航。

      ————————————————————————————

      五年来,海下城已经很久没有新闻了。尤其是“海面”的。

      现在,一场公开面向媒体的、由华东海下城行政长官牵头的报告会,即将在会议厅开始——行政长官皱紧了眉头,他已经先行听过了简报,此刻站在高了数个台阶的主席台前,端详着面前的那两个“水箱”——他的身后,站着海军、陆军的司令官员。
      新闻发布厅内,已经挤满了亚洲区联邦各路媒体的长枪短炮。

      在会议厅这场半公开的会议之前,据说已经先将领头的“海旅者”水箱运送到首脑的办公室,差不多谈了半小时。华东海下城的行政首脑们先行秘密接受了海旅者的汇报,那场汇报,线上连接了亚洲区联邦政府办公室、中央海下城办公厅。除了高级官员,刚刚的汇报对外界是保密的。

      来到公开报告会的大会议厅时,不知“海旅者”之前说了什么、或者提出了什么议案,使得华东区海下城首脑的神情无比严肃——他低着头走过列队立正的持枪警卫,走到了大会议厅的主席台处。

      “水——” 首脑复述了一下这个词。他对着水箱里那个虽然身材颀长,但由于放置的位置,只能仰视他的“人鱼”这样说道。“和大家说一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语气平平。

      ——据乘搭着第一批“珊瑚”对接队巡航舰回来的“海旅者”报告,这次想尽办法向海下城发出信号,是因为在海面观测到了“悬浮”着的水。
      极其类似于“泡泡”。

      水,不停地从海面升起,源源不断,仿佛鳞次栉比升空的透明飞行器。
      这些“水”,不知要去往哪里。

      自从方舟遭到灾难般的摧毁,海面这个词,在海下城与其说是久违,不如说是新鲜的。五年时间足够令本被信息社会惯坏的人类对于从前熟稔的一切感到一种令人心酸的新奇。
      而海旅者在水中来去自由,在最开始方舟被摧毁时,就曾前往水面探查。
      海下城在海中航行的技术还有限,至今还未真正派遣人类前往过“海面”,所以对于水面的情况,显然不如改造过的海旅者清楚。

      “对,是一团一团的水凝聚起来,从海里升起来到很高的地方。” 那个“人鱼”的声音透过那个高大得几乎有些骇人的水箱外头的麦克风,传向所有人。

      人群哗然。
      无论是发言者的发言内容、还是叙述这些话语的「人」本身,都猎奇得使得这场类似于「庭审现场」般的一切,几乎像是一场演出。
      人们当然会讶异于离奇的「演出内容」,然而对于演出内容的真实性——所有人都会打上问号。
      即便在场的都并非普通民众,但对于信息的接受度、和是否决定采信这些发言,戒备之心还是超出了普通的阈值。

      ——林至生在人群中注视着他的哥哥。现在似乎只有他会把他当成“黎盛闻”。他的长官、或者政府首脑,再或者新闻媒体,乃或近到旁边的同事,只会把他当作“海旅者”、改造人,或者——
      「那条人鱼」。
      「那条说着海面上稀奇事儿的人鱼」。

      改造人经过实验之后已经不能适应无水环境,他们在原先含氧的地球空气中,虽然并非和所有离开水的鱼类一样难以呼吸,但暴露于空气对改造过的身体机能仍然是巨大负担。
      封闭的水箱成为必备品。
      林至生跟巡航舰队的船员一起站在首脑背后,远远地看着那几条“鱼”被审讯般盘问。

      “我们觉得,「水」会被带走。” 海旅者补充。

      “你的意思是说,「水」变成了有自己意识的东西?” 一位官员发问。
      人群因为这句问话而开始窃窃私语。
      “我们不得不这样认为。” 海旅者们这样回答。“几年前从外星「袭击」地球的水,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 他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生存在海洋中超过一定的时间,他们几乎能够辨别哪些是“地球水”,哪些是真正的“外来水”——因为那些不同的成分几乎像是之前他们还能呼吸陆地上空气时,能够分辨出的“气味”。
      “外来水”强烈的掠夺性,似乎正在整个星球上缓缓地弥散,自行形成洋流。说是「洋流」并不贴切,更加准确地说,似乎是另一种液体化的生命形式——
      “这有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按照「珊瑚」配备的仪器,我们是无法做出分析的。” 他,黎盛闻这样说,他的声音经由扩音器传出,因为电讯号的缘故,显得遥远,“这也是我们努力取得海下城联系的原因,我知道——” 他顿了顿,“——应该有办法能够分析「它们」。”
      他们曾经、或者说一直“生存”于其中,受到的影响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捧「水」而已,” 另一条「鱼」补充,“它们在降临的最初,就带着任务。我们有理由怀疑,摧毁方舟的所谓「海啸」,就来自于「外来水」的预谋。”
      后来当海旅者的这一段发言被媒体公之于众时,舆论哗然。

      这个星球上,没有人能忘记那场海啸。
      ——当时方舟被摧毁,几乎毁灭了整个人类的信心,比整个地球被海洋彻底覆盖更可怕的,是人类希望保留在方舟上的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最顶尖的人才。最珍贵的“文明火种”承受了灭顶之灾。
      虽然海下城的多个灾备点也有保存,但方舟仍然是曾被人类寄予最多希望的存在。

      “……越接近海面,可以供给我们的氧气反而越少,露出海面以后我们坚持的时间很短。所以每次探查非常短暂。” 黎盛闻旁边的一位年纪更长的男性海旅者这样说。“如果海下城能够派出更多的潜艇,就能够证实我们说的这一切。大团的水,地球上的水,可能正在被——”

      “被「偷走」。”
      “我们担心总有一天,整个星球的水都会因此消失在太空。被「它们」带走。”
      “至少,或许会带走其他的东西——”

      他这样说完后,会议厅里沉默了相当长的时间。
      海下城赖以生存的水源,有一大部分除了本身的地下水,还来自于海下城上方的海洋水的转换。如果没了海洋、星球也将消失。

      “「它们」是谁?”终于,一个官员开口询问。

      根据海旅者的描述,一些证据表明,外来水似乎在被融化的那一刻、或者还未被融化时,就在有意识地活动着,并对整个星球的生态进行探查。
      人们有理由怀疑,水面上升起的“水球”的外部是外来水,中间包裹着大量的“地球水”。
      现在看来,当时撞击地球的“共工”,恐怕确实是地外文明的有意为之。

      “你们到海面上去看一看,” 黎盛闻开口,但是他的目光却是越过首脑,似乎看着海军舰队船员这一侧的弟弟,“现在的地球的上空,就像是浮满了「泡泡」,而且越聚越多。情况不容乐观。”
      林至生想象着那个场景,无数的泡泡、密密麻麻地从蓝色的星球上渐次升起,忽然感觉不寒而栗——他憋了一肚子的问题想问,忍不住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

      “黎盛闻”的眼睛穿过了巨大的水箱、透过玻璃板,从弟弟的脸上离开,扫视着会议厅里的人们,最后落到那个西装革履眉头微皱的行政长官身上。“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才重新建立起联络,对于联络的努力,是最近一年发现「水」要‘离开’,才开始的。” 他似乎忽然说起题外话,“因为如果没有水的话,我们谁都活不下去,”

      林至生听到这句,皱了皱眉——抬起头去看黎盛闻。心里稍微有些别扭,他或许太敏感,但隐约感觉黎盛闻的这句话,已经将他自己跟海下城择开了似的。
      我们和你们。
      有一种——「要不是大家都要完蛋了,我们也不会联系你们」的感觉。

      林至生皱了皱眉,看了一眼那边低声商量着的长官们,还有旁边没什么表情的同事,心下不知怎的,有些难受——人们并不在意黎盛闻想传达的除了实质“危险”信息以外的情绪。
      对于人们来讲,他只是一个“信息”。

      但他对林至生而言是至亲。
      ——恍惚间记忆回到当时城市里炎热的午后,尚是人类能够举目望见蓝天时。他和他年轻的同学们参观完离他哥上班的地方很近的创新科技园区,从商场穿过、半透明的玻璃天桥连着林立楼宇,说好了等着哥哥下班、要请同学们吃饭。
      仿佛上辈子一样的无忧无虑,他的那些死党,佟大岸、汪鹧、徐亭亭,他们交换着惊奇又羡慕的眼神看着他的哥哥。而现在除了听说佟大岸来了海下城之外,汪鹧和徐亭亭都只是跟着家长去了某个基地的休眠舱——生死未卜。
      林至生感觉嘴里几乎有些发苦。

      “「珊瑚」和海下城的联络中断了三年,是怎么重新连接上的?” 一片嗡嗡声中,行政长官背后的一位女官员,忽然拿起话筒静静地问。
      海旅者中间沉默了一下。
      她的神色有些冷,继续开口,“……水面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确实是「水」有意识,想将地球水带走,而「共工」是地外文明的打击,为什么大费周章——”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几乎有些咄咄逼人,“隔了两三年才开始「行动」?才被你们发现有悬浮的「气泡」?”
      她问完这话,会议厅都安静了。
      “……你们怀疑有「地外文明」的威胁?……那他们是先行联络了你们吗?” 她这样不紧不慢地问道。
      亚洲区联邦政府的首脑侧过脸,眼睛扫过她,然后落到了场中的水箱之间。
      林至生眉头一跳,一股无名火气从胸口炸开——

      “……因为我们一直在试,” 中央的水箱里,黎盛闻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引得所有人都直直盯向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好不容易才成功这一次。” 他平淡地讲。“「珊瑚六号」遭遇了毁坏,条件非常不好……可以派人去查看珊瑚的联络系统,里面有我们这些年来试过的痕迹和记录。只是水下环境比之前考虑的要复杂得多,难度比想象中大。” 他好像不会被激怒一般,这样叙述着。“我参与了最开始的改造人实验,我的文件都在珊瑚的档案里记录着。我们研究所……在当时计划开始时,参与了最开始保密建筑的设计,我相信那些文件还没有到可以解密的期限,但如果需要调查,珊瑚内仅存的资料也完全可以证实我们所说的一切。” 他言语间十分诚恳。
      林至生低下了头。
      主席台上的长官们没什么神情的波动。
      “我们当然想回来。”一个女性改造人用温和的声音补充,“这是……我们的家,如果我还有家人的话。”

      “是你们放弃了「珊瑚」。” 黎盛闻身边的一个男性改造人这样开口,那话声音不高,却使整个会议厅静了静。“是你们放弃的我们——却还来投下怀疑的种子,我们花了很长时间适应水生环境后,才敢浮上海面。中间死了很多人——” 他说,言语间有抑制不住的心酸。
      听到这句的时候,林至生轻吸了一口气,握了握拳,他看不见哥哥的表情。
      水箱里的人鱼们或者低头,或者斜斜靠在玻璃壁板上,冷冷望着水以外的、自如呼吸的人类,向他们投来的复杂眼神。一个女性海旅者屈起鱼尾,像是蹲了下去、或者坐在了地面上一般。她听着同伴的那句话,将脸庞埋进了手臂。海藻般的长发披散下来,在水中轻轻飘动、又垂落。
      黎盛闻转过头来,好像在找弟弟的身影,“我想补充一点,” 他的声音显然比同伴们冷静得多,“这次派来接我们的士兵,可以证明。「珊瑚六号」的不远处,有改造人的坟墓。改造人牺牲了很多,是为海下城而牺牲的。”他说。
      这话使得会议厅静得,只听得到水箱循环系统细密的泡泡轻轻的咕嘟声。
      “我们并非在抱怨,只是希望你们能够重视起来。”

      林至生攥紧了拳头,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向前走了一步——被旁边的蒋斯晴和郑昀一把拽住手肘脱了回来。
      如今谁是刀俎、谁是案上鱼肉,已经不能更为明显。
      ——被困在水箱里的「鱼」们,是没有力量和人类对峙的。

      那位方才对黎盛闻句句诘问的女官员不再出声。

      “它们来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带了一团其他地方的「水」,” 旁边水箱的一位年迈些的男性改造人继续这样说,“这些「泡泡」聚集在一起、到太空结冰,可能会「航行」到下一个星球去,或者带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我们现在的技术和分析条件,无法得出任何结论,也无法对它们进行任何检验,更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另一种形态的「生物」又或者只是某种高维空间投射的飞船。更有可能,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它们直接「回到」它们来的地方——”他顿了顿,仿佛自嘲地笑了笑,“只是带走他们曾经「带来」的部分。留下这个被摧毁了的星球。”
      当时很少有人真的听懂了这句话。

      这场对海下城政府的汇报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后面一个小时允许媒体提问并进行直播,提出一些经过联合政府审核后的问题。
      人类海下城联合政府,在会后就已经商量定,即刻派出巡航舰队前往海面进行探查。后续的应对方案已经在制定中。

      而“海旅者”们的去处又成为问题。
      双方都心知肚明,在海下城,水实在是非常珍贵。虽然有议员友善地提议,海旅者可以直接使用海水生存,不存在“转换淡水”的复杂程序,但干燥的海下城,确实无法给海旅者那么理想而洁净的水生环境。
      即便海下城亦有“海洋馆”供游览、教学、研究之用——
      可没有人会养「鱼」。真正的鱼要不停换水,实在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仅有的净化设施很可能无法满足人鱼的需求——普通的鱼都养不了,更何况是养这么大的“人鱼”。

      在会议结束之后,遵照指示,海旅者们会被陆续送回实验室,之前的研究中心下属机构已经做好了短暂生存水舱的准备;政府官员们则准备着应对媒体。

      “你去送送你哥吧,” 谭巍在解散队伍之后,对林至生补充一句,“准你半天假。”
      蒋斯晴在旁边探头探脑,刚想说话——“蒋斯晴跟我去见秘书长。” 谭中校没有给二副留下任何凑热闹的机会,把她一把薅走。
      林至生站在原地,木讷地说了句谢谢长官。

      但他隐约有种感觉。
      ——黎盛闻真的想见自己吗?
      或者说,他自己真的想见他哥吗。

      林至生回过头正好见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地推着那些堪称是硕大的水箱往外走。
      会议厅的门稍矮,一群人合力倾斜了一下水箱才能出门,但是费力得很,水在水箱中狼狈地晃荡——
      林至生看不下去,快步冲过去,搭上了手,扶住了哥哥的那个水箱。
      他低着头,没有去看黎盛闻的表情——因为他觉得这情景恐怕会令哥哥难堪。
      “谢谢。”
      没成想,黎盛闻竟然开口了,声音透过水波和玻璃,显得闷闷的——他真的像条鱼似的,斜斜地靠在水箱壁上——因为倾斜,他半靠着一侧的玻璃,贴服着箱壁的鱼尾、还可气地、悠然自得地拍了一下玻璃。
      林至生皱紧了眉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个累的呼哧呼哧的工作人员——那几个负责搬运的人其实一面搬,一面忍不住好奇地打量。他们一眼一眼地瞥着水箱里头的“人鱼”,听见了这句道谢,几个人一叠声说“别客气”“客气什么”,可眼睛还是忍不住乱瞟。

      林至生立刻厌烦起来。
      一个“男鱼”尚且如此,更别提那面还有一位女性海旅者。她那头美丽的海藻般的“头发”和最开始同林至生相见时的黎盛闻那样,散落在水中,仔细看去其实细心梳成了小小的辫子。身材苗条漂亮得不行,林至生觉得旁边那几个人、再加上散会了的公务员,眼睛瞪得溜圆,口水滴答的,恨不得要爬进那美人鱼的水箱里去了。

      林至生瞪了那边一眼,气呼呼的——不知在和谁过不去。

      黎盛闻望着他,抱着手,是在离林至生稍近的一侧。水箱立起来以后,他也就闲闲地浮在水里。

      林至生一直沉默不语地跟着,跟到场外——会场建筑之外,隔了很远拉了一圈警戒,武装警察每隔五米就有一岗,警戒线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注视着,所有的水箱预备装车,前往实验室。

      ——————————————————————————

      “……怎么处理?” 第一秘书站在行政长官的桌前,垂首询问。
      “严管严控。所有的对话、行程、起居休息时间,实验基地必须严格把握,每天向我汇报。” 行政长官声线平平,他把全息文件夹点开,在一张文件上录入了指纹信息算是核准,然后把文件夹递了过去,“舆情也要仔细整理。实验基地的人……背景都去审查过了吗?尤其是转移到海下之前的情况和档案,凡是有资料的,这两天整理好了跟我汇报一遍。” 他一句一句交代着。
      “好的明白,长官。” 秘书收好了全息文件夹,恭敬地点头。

      tbc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