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雨后带来的喜悦 ...

  •   金秋时节,金黄的麦穗飘飘摇摇,舞动着身体摆动着脑袋,阳光明媚,映着新兴农民的身影,显得更加金灿,更加饱满。风,吹拂着,人们额头的汗珠,一滴,两滴,三滴……,落在了希望的土地上、田野里,随风排在云上,仿佛触及火红的太阳。太阳下面不远处便是不高的山丘,连绵起伏,郁郁葱葱,披着一身的绿色的中山装,格外符合时代潮流,顺着草和花向下望,田野中点缀着星星牛车、独轮车,遍布着黝黑的人影,一片丰收的景象!没错!
      这田野是山中为数不多的平原,再往后,便是“蜀道”了。这座山看起来是少有的景象,崇山峻岭,型如蛇一般盘曲折叠,悬崖峭壁,沟壑下潺潺流水虽说润着山田,但在此处,却更显得悬崖下的无尽深渊,恐怖而凄凉,一条小道,沿着山壁开拓着,活泼的碎石时不时滚落下去,数秒听不到回响。
      一位满头白发、步履蹒跚,驼着背的老大爷背着一捆玉米秸秆,秸秆里的金色玉米棒偶尔会探出头看看险峻的山石,黑色的“胡子”随风摆动,流露出喜悦的神情。老大爷艰难的行走着,隐约可以看到浸湿的前胸后背,本就破烂不堪的布衣贴在身上。透心凉!当然,裤子也不例外!
      老人时不时抬头看看阴沉的天空,走走停停,时而双手压着膝盖半蹲着身体,时而拱起胳膊擦拭一下脸庞,汗水经过眼眸,留下道道痕迹,擦拭后的衣衫上更加湿漉。
      也许是天公向来有“川剧变脸”的本领。说时迟,那时快,不容半点迟疑,太阳立刻潜伏起来,被云彩遮掩的根本漏不出一丝炙热甚至是光亮,地上爬行的几只蚂蚁开始手忙脚乱的四处躲藏。顷刻间,大雨似“脱缰野马”从天空中飞流而下,豆大的雨点下了起来,老人急忙快步跑了起来,似乎看不出先前那种疲惫不堪的样子,很快躲进路边的避雨土蓬里,土蓬外湍急的雨流瞬间汇成了“瀑布”,从老大爷眼前直流而下。顿时,雨水开始猛烈的敲打着庄稼和树干,开始了无休止的奏章,雨水和黄土拧成一团,好像互相扭打着不分上下。山上、田野里瞬流成河,人们来不及躲避,竟被淋了个“透心凉”!
      不远处,山下的小路上变得泥泞不堪,一个年轻人双手推着独轮车,根本来不及避雨,仍然着急的前行,恨不得一步跨过这座山坡。
      “小伙子,快找个地方避避雨吧”,老大爷关切的喊道,不停的向蓬外挥手。
      “大爷,来不及了,土蓬太小了,车上还有粟子呢”,年轻人无奈的擦了擦顺着已被雨水打湿的头发与黝黑的脸颊流下的水珠。
      “哎呀,砰砰砰……”年轻人的独轮车被泥浆绊了一下,来了个180度转弯,年轻人也因脚底一滑摔了个人仰马翻,全身被泥巴和雨水打扮的想换了一身新装。
      再看那辆独轮车,车杆已经顶向山坡,车轮死死地陷入了泥泞里,车绊套在年轻人身上无法解开,车上滑下来的糜谷和泥水开始了亲切的“交流”,酷似友好的遇见,幸好没有吊在山崖那边,否则就会坠入深渊。
      雨一直在下,任凭年轻人怎么使劲儿,独轮车就是舍不得离开这道泥泞的车辙,越陷越深,年轻人用尽浑身力气终将车轮从泥潭里拉出,于是停住步伐将散落路上的几袋糜谷再次抬上独轮车继续跌跌撞撞的前行,雨水中这个宽大的背影距离土蓬渐行渐远,这时只听到“噼里啪啦…”雨打地面的声音。此时此景,漫山遍野好像被“仙雾”笼罩着,朦朦胧胧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雨终于乏累的渐渐停了下来,但山路早已被大雨冲刷的“面目全非”,根本没有平坦的地方,越发的难走,独轮车上的糜谷依然躺着,与地球引力合作着压的车轮咯吱作响,年轻人挽着袖衣露出了凸起青筋的胳膊和手臂,几经周折,翻山越岭,淌河过溪,终于回到了三井村。
      三井村里一共五户人家,每户坐落在不同的山坡。因为这里有三口水井而得名,村里人大多数“靠天吃饭”,仅有的几亩水田也得需要人挑着水桶浇地,据老人们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村里人还修建了防空洞和地道。
      “咯咯…哞哞…旺旺…吱吱…咕咕…”,各种家畜和动物鸣叫着,嬉耍着;“呼呼…刷刷…”微风习习,路边稀疏的几颗柳树条随风摆动着,好像来到了神奇的动物乐园。远远望去,在山坡上有一户人家映入眼帘,烟囱里冒着一缕缕青烟,山头上慢慢移动着几只红黑冠,白红羽毛的动物,不时的低下头啄吃地上的食物,山腰间偶尔飞过几只白色羽毛的鸽子,不时拍打着敏健的翅膀栖息于山洞旁的木架上。
      走近细看,一堵石头泥巴墙上紧紧拥抱着木头做的双扇门,原木黄白色,没有任何上色迹象,门板上很规则的镶嵌着褐色圆钉,这是为了固定门扇而设置,使门更加坚实牢固。两扇门中间,距离地面约1.5米高处,水平固定着一根长约0.5米的扁方铁棒,在门扇上半插着,从门缝里可以看到院内有几只小羊羔,摇着尾巴,来回蹦蹦跳跳,嘴里含着一缕缕绿色的青草,牛尾巴抽打蚊蝇的声音传遍整个小院。
      “嘎吱……”年轻人推开院子的木门,一座窑洞跃然眼前,左边是牛马羊圈,圈门是用草绳捆绑着几根木棍的栅栏。右边是垂直的山帘,山帘内有一个上下高约5米,左右宽约3米的山窟,窟内不时闪动着几只长耳的“白灰兔精灵”好像听到门外主人的到来,非常友好的问候一般。
      正中间是住人的窑洞,左门右窗,门上垂吊着一副有四五节的圆形铁环,想摆钟一样左右摇动着。窗户上没有玻璃,只能看到麻白纸糊粘的痕迹,这就是过去农村的纸糊窗口。
      年轻人推开半掩的窑洞门快速的走进屋,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迎面跑来,跳跃着“撕咬”年轻人的裤腿,还不时发出“丝丝”的好客音,直行大约6米后左转了一个弯便回到了客卧一体的正屋内。
      大红箱柜,柜上摆着刚刚蒸好的“窝窝头”,还冒着热气,一股馍的香味扑鼻而来,年轻人咽了一下唾沫急忙转头向炕上看去。
      “爸爸,爸爸……”一个稚嫩的男孩声音高兴的叫喊着。
      “来来来,我的好儿子,爸爸抱抱”,年轻人一边说一边拖鞋。
      定睛看去,一位年轻的女子端坐在土炕中间,土炕上铺着红褐色油布,炕前的一口大锅里冒着热气,炕边上一张暗红色的桌子显得有些陈旧,拱形屋顶压的很低,稍不小心就会碰到头,纸糊的窗户外隐约可以看见缕缕青烟。
      年轻人抱着男孩急忙跳上土炕,伸出另一只手紧紧握着女人的手关心的说:“我回来了,不怕不怕”。
      女人头上带着浅灰色头巾,身穿黑灰相间的方格布衫和褐色长布裤,裤腿被裹脚布缠绕着,紧紧的,丝毫没有透气的地方。她一只手抱着肚子,面色有些发白,脸上有几滴雨水,或许是汗水吧!衣服没有任何淋雨的迹象。女人神情略显焦急,蓬松着头发,急忙抬起头,声音微颤的说道。
      “孩子他爸,你可回来了,我的肚子有点难受”。
      “嗯,刚才雨下的挺大,一路上小跑”,年轻人皱着眉,心无旁骛的回答道。
      “没事吧,孩子他妈?”年轻人接着说。
      “快叫叫二嫂吧,好像要生了”,女人脸上滑落了几滴汗珠,想受了委屈一样。
      “那我马上去,来,忍忍,先躺下”,年轻人轻声的安慰道,并顺手把女人扶着躺下。
      窗外雨过天晴,透过纸糊的窗口远远望去,一道七色彩虹出现在了天边,红的那么鲜艳,橙的像丰收的玉米田,黄的似金子,绿的像小羊羔嘴里吃得草……,是的,为秋收的喜悦增添了几分色彩和美好的景象。
      随着摆钟般铁环敲打门板的声音,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小兔子、小羊羔、小鸽子、小鸡…都欢快的玩耍着,在太阳和薄雾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悠然自得,或许它们正在为单达的降生而庆祝着,欢呼着,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和谐,真是难忘的日子。
      年轻人抱着一个编织的篮子,二嫂背着一个布包,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窑洞,那个摆钟一样的铁环敲打门板的声音更加大了起来,好像再说:
      “快点快点…喜事喜事…”
      没过多久,村子里几个妇女也来到这个窑洞,挤到了屋子里,有的喂羊,有的砍柴,有的端水,有的烧火,有的说说笑笑……。
      天边的彩虹仿佛还在,太阳公公也久久不想离去。夜幕降临,仅有的几户人家点起了煤油灯,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院里的家畜和动物都抬着头,停止了鸣叫。只有小狗在地上依然转来转去,摇着尾巴轻声的“丝丝”着。
      正在这时,一个婴儿的笑声打破了似乎安静的傍晚,青蛙王子本能的“呱呱……”的叫了起来,活蹦乱跳着,使本来“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交响的乐章,单达顺利出生,年轻人和女人相拥着,村民们也笑逐颜开,享受着幸福,庆祝着“胜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雨后带来的喜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