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他不由得看向官家。
      这位皇帝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没有一般武人的杀伐之气,御下手段颇为温和,当初跟随他征战南北的几员大将,譬如卫国公关海堂,永宁军节度使韩潜等人,也不过是解除兵权,赐以显赫官职,田宅财物,极为优待。

      皇上召宣岐玉私谈,不再称“朕”,而是以“我”自称,问宣岐玉是哪里人,哪一年中进士,在太常礼院待了多久等等,宣岐玉早料到有此一谈,激动的情绪已经过了,头脑清醒镇定,一一答了。

      宣岐玉外貌风度无一不是绝佳,皇上对他越看越满意,提前从内侍处得知他生活清苦,得知他在马行桥夜市售卖诗文,乃是为了给病中的母亲筹措医药费,更称赞他能拉下文人士官的面子,实属孝顺难得。
      “你如此博学多才,知不知那木棉、胡菜、旱稻有什么用途?”

      “木棉可纺成棉线,织成棉布。胡菜则可用来榨油。至于那旱稻,自占城国传来,有人称作占城稻,此稻抗旱、早熟、不择地,省民力。”
      官家果然对占城稻更感兴趣,若是能在大楚全国推广占城稻,不知能养活多少人口。

      交谈片刻,皇上玩笑般问:“这次北使带来的三件作物,生自天南海北,稀奇古怪,你怎会悉数识得?”
      宣岐玉心中一凛。

      那天在夜市茶摊前,那小娘子跟他说的话在耳边回响,“若见到官家,帮我说三句话。”
      那时自己觉得她异想天开,自己不过是个太常寺主簿,哪里有机会能见到官家?现在看来,却是她早就已经预料到了,北使会问什么问题,而自己全部答上来,必定能得到官家的青睐。

      她到底是什么人?这个念头一直在宣岐玉心中琢磨。或许她想要自己转达的这三句话,会给出一个答案。
      看着官家含笑等自己回答,宣岐玉果断回禀道:“学生在马行桥夜市鬻诗卖文时,曾遇到过一位青州来的买办,他见多识广,向我提及各处的见闻。”

      “青州……”皇上低声喃喃:“青州是个好地方啊……”
      宣岐玉应道:“青州依山傍海,的确是个好地方。听那买办说,他自益都一带来,那里也是良田千里,哪怕是荒年,仅凭益都一县的往年积累,也足以养活数万人。”

      “益都?”皇帝陷入沉思,他记得,卫国公关海堂就是青州益都县人,当年赏赐给卫国公的大片职田,就在益都县。
      不知想起什么,皇帝没了交谈的心思,宣岐玉坐了一会儿,便出宫了。
      皇上对内侍道:“宣卫国公进宫里来。”

      内侍为宣岐玉在车营务召了马车来,驾车送他回家。大楚缺马,产马的北方草原与河套地区尽数被北国占去。北国也知道马匹对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一直把马匹当做战略物资管控,禁止民间与大楚交易。

      大楚现在所用的马种,大多来自南疆,数量不多,因此马匹价格十分昂贵。京中的贵女们出行,多数乘坐牛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平时宣岐玉是不会奢侈到做马车回家的,在马行桥夜市收了摊子,便步行回家,路走得多,把鞋底都磨薄了,为避免被同僚们笑话,宣岐玉特意买了两双鞋。一双去马行桥时穿穿,另一双专留着去官署才穿。

      宣岐玉坐上马车,车夫是车营务的吏胥,车营务在敦教坊,隶属太仆寺。车夫一边赶车,一边向他搭话,那和气亲热的劲头,让宣岐玉不免有些受宠若惊。
      车马刚出了宫门,便听说官家宣卫国公进宫,略一琢磨,愕然自忖:“难道那少女是卫国公府的人?”

      她要我说的那三句话,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宣岐玉思索着,向车夫询问道:“你知不知卫国公是哪里人?”
      车夫消息灵通,自然是知道的:“他是青州益都县人士,十八岁便跟着官家马上打天下了。”
      青州,益都!

      那缺失的一环终于扣上了。
      卫国公是青州益都县人士,那么官家赏赐的职田,多半都在益都!
      “听那买办说,他自益都一带来,那里也是良田千里,哪怕是荒年,仅凭益都一县的往年积累,也足以养活数万人。”
      得知卫国公是益都人士,宣岐玉到这时才后知后觉地了解到,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暗藏了多少凶险!

      这帮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最害怕的就是手底下的武将手握兵权,生有二心。卫国公封赏的职田都在益都,占据千里良田,地产丰富,官家自然要担心他生出招兵买马的念头。
      就算卫国公没那个念头,也架不住官家想得多啊。
      原来那少女要自己说这些,是冲着卫国公来的?
      宣岐玉眉头深锁,少不得担心自己中了计。

      罢了,这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他将继续关注卫国公之事,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车夫把他送到街口,宣岐玉下了车,深一脚浅一脚往巷子里走。这个时辰,街坊邻里们还没休息,有人向他打招呼,热络道:“宣主簿,这是刚从宫中回来吗?”
      听见声音,又有几户人家开了门,抱着胳膊冲他笑:“宣主簿,听说你今天在官家跟前大出风头啊!”

      宣岐玉少不得一一应答,好不容易才回到家。走到家门口,听见里头传来女人的说笑声。
      他推开院子,巧二娘正陪着宣母坐在院子里,两人对着灯纳鞋底,有说有笑的。
      看见母亲气色不错,宣岐玉神情放松,关上门走进去。他还没开口,便先听巧二娘笑道:“瞧瞧是谁回来了?!是咱们货行街的排面回来了!宣主簿,你可不知道,今天咱们这条街,前前后后来了三波人,听说你住在这儿,特意来咱们这风水宝地观瞻,你可真是给咱们街坊长脸了!”

      宣岐玉不由得失笑,一朝荣宠加身,他却分外地清醒。世人如何对待他,与他的道德品质没有关系,而是与他是贫是富,是否掌权有关系。一朝得势,果然全世界都待他友善起来了。

      关芙正在吃一道水晶鲙,这是只有冬月才有的美食。这道美食需得选用赤稍鲤鱼,洗净后用冰泉水浸一夜,再用文火熬煮至汤色浓稠,剔除鱼刺,将鱼肉汤放置冷凝。鱼冻细切后调入葱、蒜、韭、薤、醋、芫荽。关芙吃着,却觉得国公府的厨子手艺还有不到之处,前世她跟着老师走遍大江南北,在广西一带遇到过一位极擅调羹的妇人,若是她来做,味道还要好许多。

      宣岐玉答北使三问的消息很快传出宫中,她不用出卫国公府,也知道这事在京城中引发了何等的热闹与轰动。卫国公府的佣人们闲谈议论,他甚至听见关山月找人询问北使出的题。
      木棉、旱稻、胡菜。

      前世孟子龙只答对了一题半。第三道题,他只答出占城稻,却不知建安稻,是以只能算答对半道题。可惜孟子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知道木棉、占城稻的名字,却不知道这些作物有什么功用。这次她可是把木棉、胡菜、旱稻的作用都说了,应当会引起官家的重视,提前几十年推广种植吧?

      当然,这不是重点,要紧的是,宣岐玉会不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在官家跟前说出她交代的那三句话。
      而那三句话,关系到关海堂在青州的那些田。
      她要拿到关海堂的田产。不是像前世那般,施舍似的给自己十几二十亩,而是要全部得到!
      “大姑娘!”徐翠翠气喘吁吁地快步进了院子,附耳道:“宫里来人了!”

      姚氏正在等关海堂。
      她正准备与关海堂商议,送关芙回青州乡下的事。关海堂明明此前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把关芙赶回去,可前几天听关芙提起小娘,似是心软了。

      他这人吃软不吃硬,姚氏已把他的脾气摸了个透彻,正琢磨着如何劝说关海堂时,宫里来人把关海堂叫走了。
      一个时辰后,关海堂从宫里回来,此时已是深夜。关海堂神情凝重,一直到就寝时,仍满腹心事。看了姚氏一会儿,他忽然问道:“前几日平北侯府办赏花会,我记得太子殿下也参加了,如何?二娘与他说上话没有?”

      姚氏答道:“自然是搭上了话的。这事急不得,太急切,反倒掉了价。”
      关海堂沉吟着,缓缓低声分析:“太子是陛下唯一的男丁,乃是皇后所出。将来继承大统,必然是他,到时候,我就是国丈了。”
      这话只能跟姚氏这种房里人说说,关海堂声音放得低。

      今夜官家忽然叫他进宫,问起青州的事。虽然自己交了兵权,如今做个闲散卫国公,但陛下却不像信赖韩潜那般信赖自己。今夜忽然问他,青州的田产有多少,岁产如何,能养活多少人。
      关海堂如何不明白,官家担心他在青州坐拥良田,私蓄兵马。天可怜见,自己一门心思想跟他做亲家,他却担心自己谋反,关海堂不胜烦恼,为了让官家放心,青州的那些田产,最好别再留手里了。
      为了来日当上国丈爷的荣耀,眼下委屈一点,也没什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