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季耀坤的一生(一) ...


  •   季耀坤出生在农历的7月,正是下火的时节,又正逢农村双抢时节,人人热得满脸通红,心浮气躁,见面说话声音都提高几度。

      他是家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男孩,按理说他们家应该沉浸在狂喜中,但是他带来的喜悦,只真正持续了三四天,全家人就被折磨得够呛。

      天气实在热,产妇和婴儿身上痱子长了一层又一层,其他人还能有些原始的解暑方式,摇个扇子,往地上泼些冷水,凉席铺在地上睡觉,各显神通。

      作为婴儿的季耀坤和他妈妈只能干受着,连开着窗户都怕招了风。

      他妈妈热得有气无力,抱他的手都打颤,还是小婴儿的他日夜不停地哭,哭得实在累了才能睡一会儿,一睁开眼又开始哭。

      他妈妈生头胎也急躁,又加上休息不好,回奶了,这下婴儿吸半天没奶哭得更带劲。

      他家本来只有爸妈两个壮劳力,他奶奶年纪大,身体不太好,没生他之前,他爸妈干重劳力活,他奶奶负责在家里养猪养鸡,再加上一些晒谷子之类的轻松活,家里家外也勉强能安排下来。

      他一出生他妈这劳力便不能指望了,其他妇女也有月子里自己做饭洗衣的,但一来他哭个不停离不了人,二来他妈妈身体不好,干不了,他奶奶只得一天几趟回家伺候媳妇儿吃喝。

      7月正是农忙时节,这边收早稻那边就要插晚秧,错过时节就一季都没有收成,农民一天一个时辰也不敢耽误,谁家不是忙得饭都顾不上做,将就对付几口。

      季家这情况真是愁死他爸爸和他奶奶!

      全家大小四个人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他奶奶迷信,经常当着他妈妈的面说:“这小孩怕是来讨债的,命硬,这辈子得受苦!”

      他亲妈自然听不得别人这样说自己的儿子,哪怕这人是他奶奶!

      心里憋着劲儿,想让儿子争气,从小开始就有意无意地向他学这话,以此来鞭策他,让他争口气。

      他都当个故事听,在他后来的人生里,他的确吃过很多苦,有时他会突然想起这句话,遭受苦难的时候,心里会有种宿命的坦然。

      他从他父母那里基本没有得到关于生存的任何帮助,他们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在村里说不上话,也没有存在感,虽然提起来人人都说他们人好、老实,但在农村又是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老实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分地干活总免不了暗暗吃一些亏。

      每当这时候,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他们会收拾一下表情,安慰自己:没事儿,吃点亏,人家会记着我们,人生在世安安稳稳就好,我们不争。

      季耀坤小时候就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他们家和别人不一样,待他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他父母的处事哲学行不通了。

      没人教过他,他自己全凭眼色悟出的道理,他生出一副一定要强大保护他父母让他家在村里翻身的决心!

      他有个堂叔在村里颇有威信,往常他哪里看得见季耀坤一棍子也打不出三个屁的爹,季耀坤时常往他家跑,后来慢慢地他跟村里不同的人提过,“老四家的儿子不赖,倒不像他爹。”

      后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说。

      季耀坤从小话不多,但说出的话讨人喜欢人机灵,有空的时候愿意帮邻居干点活,并且聪明,不论干什么很快上手,干的像模像样,慢慢地大家就都注意到了他。

      他很早就出来闯社会,那时候农村风气不兴上学,认几个字就足够了。他家一没钱二也没有大格局让他继续上学,他就辍了学。

      村里但凡脑袋灵活一点的男人,都趁农闲出去做点小生意,一趟下来好一点,能顶在田里半年的收入,村里的贫富差距拉大了。

      他爸一辈子不光人老实胆还小,只愿意在地里挣口饭吃,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有县城,更别提和村里其他男人一样出去做点小生意。

      刚刚长成少年的季耀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动了心思,他爸不光自己不去,还死死地拖儿子后腿。

      他劝说季耀坤:“有口饭吃就成,出门在外被人骗了,被政府抓了,都说不准的呀!”

      季耀坤抗争了一年,当他长得比他爹还高的时候,他爹叹口气妥协了,把家里过去扣扣索索攒下的十几块钱拿出来给他做本钱。

      有了本钱远远不够,这才是第一步。

      季耀坤买了几包烟,找了个晚上去了他堂叔家,他堂叔答应带着他走一趟。

      季耀坤的第一趟生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出门了。

      他的父母千叮嘱万叮嘱,送出去老远,又对同行的堂叔千恩万谢,指望着他对自己儿子多加照顾。

      季耀坤永远记得那个早上的心情,激动又忐忑,走惯的路也不顺畅了,深一脚浅一脚。

      一开始一切顺利,他们搭上了一趟车,买上了货,挑着货物走到了邻县,在一个村子里借宿一宿。

      那时候出门的人少,没有满街的酒店、宾馆,只有大县城才有招待所,很多还要提供单位的介绍信,个人投宿就是有钱,人家也不接待。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早饭,起身后,他堂叔跟他说:“到这儿,咱们就各走各的吧,你挑着叫卖就行,咱们俩在一起没法做生意。”

      没等到季耀坤从突然而来的信息中反应过来,他已经很快地消失在路口,第一次出远门,从来没做过生意的季耀坤就这样被抛弃在路上。

      当时少年的他的确觉得被抛弃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堂叔心有芥蒂,但当他后来又经历了几年社会,他也就理解并释然了。

      他后来的人生,一直是一个人独自前行,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坚硬,但是他仍然忘不了,那天一个人在异乡的心情。

      他后来经历过很多更复杂的处境,只是想起来这天,心仍发酸!这是他柔软的心和身体和这个现实冰冷的世界第一次的碰撞。

      一个半大少年在天擦黑时绝望的身影,让他在以后的生活里每每想起来,总是能生出几分勇气!

      后来一个出门的大妈看到蹭在墙角,快要流泪的他,母性大发,把他领回家收留了一晚。

      他自己经历过这一趟,也慢慢开了窍,在村里这一帮出门的爷们中,他虽然年纪小,说起做生意他也是排得上的。

      家里的光景也慢慢改善,原先三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的旧房子推倒了,盖起了新房。

      时代如果不变,这大概是季耀坤可以预料的一生,而事实是他们这一代正和中国一起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革的洪流中,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随着时代沉浮,走出自己的命运曲线。

      季耀坤开始做小生意两年以后,国家政策越来越松动,胆大的人开始天南地北地跑,做这种挑东西走村入户传统生意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们买东西的选择越来越多,这种生意模式被逐渐淘汰。

      那时候村里的人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出去开店自己做生意,要么出去学门手艺,季耀坤那时候年纪稍小,一无本钱二无经验,只得选择后者。

      他爹在村子里给他找了一个师傅,让他当学徒做油漆工,过了年,他跟着师傅去了遥远的西北。

      师傅人厚道,待他不错,也肯教他,做活的苦也不在话下,但季耀坤很快意识到这条路恐怕行不通!

      别说他当学徒基本没有收入,就是3、5年后,他成为师傅那样的老手,收入也不如他以前走街串巷的时候。这种收入,对于村里有有家底父母能帮衬的人来说,还能过得去!像他这样家里一穷二白,别说自己成家要靠自己,就是家里父母奶奶和妹妹都要靠他,这种收入养活不了一家人。

      他在干活间隙时常一个人忧心忡忡,一起干活的人闲下来时都嘻嘻哈哈地嘲笑他。

      手艺人干活的时候闷头干,休息的时候不是打牌喝酒就是睡觉好像被隔绝在世界之外。

      季耀坤更深地意识到,他不能再浪费时间!

      过年回家,他把想法一说,家里直接炸了锅。

      他老实的父母无论如何理解不了他的想法,只翻来覆去地说:“别人都是这么活的,你怎么就不行?你不想干这个你打算干什么?”

      季耀坤很苦闷,这恰恰是他无法回答的问题,他虽然意识到学手艺这条路行不通,但他并不知道什么路是通的,生活并没有给像他这样的青年太多选择,也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过了年该出门的人就都出门了,如果他没做好选择,可能一年都没着落。

      他只有18岁,对生活还没有足够的阅历,他身边的朋友也都是懵懵懂懂的年纪,没人能真正给他建议,他最后去找了那个带他出门的堂叔。

      他堂叔建议他去当兵,讲了各种好处。他倒不是多为季耀坤考虑,他当着村里的一个干部,当时正为征兵的事情头痛。他们那一带重商,很少有人家愿意把小孩送去当兵,上头下达的指标很难完成。

      季耀坤回家想了一晚上,倒觉得不失为一个选择!退伍回来安排工作固然好,就算没有工作也能得到一笔安置费,这笔钱是他梦寐以求的,将来也好有做生意的本钱。

      于是过了年他赶上春季征兵入了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季耀坤的一生(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