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零零一章 ...

  •   楔子

      公元二零零九年三月二日·北京

      下了三天的绵绵雨终于停歇,阳光明媚,照得眼睛生疼。天空幽蓝中带点绿,春风习习吹,姹紫嫣红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出异样的温情。

      喜庆的教堂里,《婚礼进行曲》久久回荡,李伟泽和穆瑶笑着手挽手,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踏上红地毯,请求上帝的见证。当李伟泽说出“我愿意”三字时,心碎成缺的我含泪离开教堂大门,跑到一个十字路口,随着急促的刹车声,人被撞飞。血红的花霍地开放,那张充满笑意的脸渐渐模糊,痛楚袭来之际,失去知觉。

      ————————————————————

      康熙三十九年春

      净空无云,掠过与天交接的青砖围墙有处四角上扬的亭台。亭台边一隅小湖轻波荡,湖边垂柳依,月季媚。微风习来,幽香四处散,清水映十色,千彩迷双眼。

      如此丽景,我没半点兴致欣赏,只是无精打采的坐在亭台里,思绪不知往哪飘。

      依稀记得醒来的那一刻,先是窃喜自己还活着,接着惊愕,然后大声尖叫,缓了缓神,强撑着身子半坐在床,打量几圈陌境,联想来人的装束,不得不痛苦的承认自己走错时光,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清朝。

      又一阵风吹过,湖面涟漪起。我盯着柳叶叹气,爸爸妈妈怎么样了?肯定很着急很伤心。李伟泽知道我出了意外,会为我流滴泪吗?

      “大小姐身子刚好,大夫吩咐不能出来吹风。”

      我回头看站在回廊边的涵依,笑道:“闷了十来日,该出来透透气了。”

      涵依是我的贴身丫鬟,十二岁,乖巧温柔,灵气逼人。

      这段时日,在我的旁敲侧击下,涵依回答了我一些问题。我缕缕思绪,对目前的状况有了大致了解。

      现在是康熙三十九年春,所在地是江苏江宁。我叫曹悠苒,一位未满十三岁的女孩。阿玛曹寅,江宁织造。额娘李曼柔,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家有四个孩子:我,小我一岁半的曹颙,小我三岁的语薇,还有一个七岁的乐蕊。我卧床是因为和语薇发生口舌之争,脸红脖子粗大打出手,在激战中不幸失足落水。醒来之前,已因伤寒发烧昏睡了三天三夜。

      “大小姐,大小姐。”涵依蹙眉看我,“大小姐,涵依送您回屋吧。早上的风很凉,万一再染伤寒,涵依受老爷责骂不打紧,您身子吃不消,如何是好?”我莞尔一笑,和涵依离开亭台。

      走进闺房,坐在梳妆台前,镜中映出一张人影。葵籽俏脸,白净若雪,柳叶眉,瞳子炯炯有神。两腮透着淡淡的红晕,玲珑翘鼻下是张樱桃小嘴。算不上倾国倾城,但好歹花容月貌。相形之下,在现代的样貌普通些,也少几丝书卷气,不过眼睛和鼻子倒有三分像。

      只听涵依道:“老爷安,唐先生安。”

      一连十天,我那名义上的阿玛曹寅早晚都要来。额娘李曼柔也来过一次,不过给我的感觉是娘女俩并不亲。曹寅每次来都会嘘寒问暖,他慈爱怜惜的眼神和温馨关切的话语让我很感动。从涵依口中了解到,曹家是内务府包衣,隶属正白旗,是江南地区颇有名望的家族。曹寅的额娘是康熙的保母。曹寅能诗及词曲,善骑射,可谓文武双全。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曾做过康熙伴读,在少年时就和康熙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康熙第三次南巡至江宁住在织造府,提了“萱瑞堂”三字匾额挂在正堂上,这份殊荣可谓光宗耀祖。

      曹寅走向我,“悠苒,看看谁来了?”我微微一笑,将思绪集中到曹寅身后的陌生人上。来人约莫三十有五,着灰色长褂,外罩墨兰坎肩。方脸略显沧桑,眉心透着淡淡哀伤。双眼皮,高鼻梁,大嘴唇。长得有棱有角,文质彬彬。

      我强撑着笑看他,回忆涵依给我介绍的人。搜肠刮肚回忆一圈,不曾回忆起。正觉得尴尬,涵依在耳边轻声道:“这是教大小姐功课的唐瑄唐先生。”

      功课?唐瑄?前几日似乎听涵依讲过,不过当时处于迷茫害怕期,没有留心记。

      我双腿微曲,做了个万福,“悠苒给师傅请安。”

      话刚落音,安静的气氛里充满了诡异。我暗自纳闷,这个请安姿势是看古装剧学来的,难道弄错了?

      曹寅笑道:“悠苒越来越乖巧了。”唐瑄微怔,“原来还不信,而今看来是真的。”曹寅摸着我发辫,爱怜的道:“要是以后保持这样我就放心。”唐瑄道:“以前你见了我会立马跑来拽着我胳膊撒娇。”走近几步,嘀咕道:“如今变得恬谧许多,以后定会像她那样高雅。”

      最后一句很低,旁人可能没留意,我却听到了。

      她是指谁?

      曹寅指着椅子,“先生快快请坐,你我今日要好好聊聊,涵依奉茶。”

      两人打开话匣子便没停,他们从调皮的我谈到懂事的我,从国家大事谈到诗词歌赋,从江湖趣闻谈到武功骑射。我侧耳细听,对以前的悠苒有了更深的了解。

      悠苒不同于在严谨家风下长大的女孩,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胡闹”“瞎折腾”“霸道”“骄纵”再合适不过。曹府上下,大到曹老夫人,小到丫鬟小厮,都被悠苒折腾过。悠苒从小就不招曹老夫人和李曼柔喜,府里的下人也怕见到她。

      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曹寅对三个女儿的教育很重视。悠苒四岁时,唐瑄做了她师傅。唐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骑射功夫也是一流,还懂得满汉两语。悠苒在唐瑄的悉心教导下,到目前为止,熟识满文,唐诗宋词读不少,略通音律和舞艺,还写得一手好字,马术水平也还凑合。

      我是蒙古族,会说蒙语,不会满文。唐诗宋词勉强凑合。至于音律,流行歌曲随口唱出,古代的一点都不了解。毛笔字不会写,马术更别指望了,现代人有几个人骑过马?况且我还被马踹过。唯一有底气的是从小学民族舞,这点应该不会输给悠苒。

      曹寅和唐瑄离开时,日头当空照,我出屋晒太阳,暗自安慰,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悠苒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做回自己就好,希望自己能平安过完从天而降的一生。

      ————————————————————

      今天一大早被涵依叫醒,迷糊中,喃喃自语:“我还想歇会。”涵依轻笑两声,“日上三竿,再过半个时辰唐先生就要来教大小姐骑马,唐先生要是见大小姐还未起床,定要罚大小姐背《论语》。”

      什么?《论语》?

      我猛地睁开眼,除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哪里会背之乎者也?还是乖乖起床才是上策。

      洗漱完毕,涵依拿出一件浅紫骑装,我麻木的伸手、放手、转圈,配合涵依穿衣。装扮妥当,唐瑄还没到。

      一月前,唐瑄检查我功课,好在我比较喜欢文学,诗词歌赋能勉强对付,毛笔字写得惨不忍睹。唐瑄知道我发过三天烧,脑子糊涂,责备几句便手把手教我。经过几日苦练,总算可以自己握笔写字。一月过去,简单的繁体字难不倒我。

      涵依送来点心和热汤,我咬一口芙蓉豆花糕,想着骑马的事,不免着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被马踢,见马就怕,怎么骑马?还是先找个借口推脱为好,唐瑄很疼悠苒,应该不会勉强。

      想到这里,趁涵依不注意,蹑手蹑脚出悠闲居,往府邸西面走。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踏进芳菲苑,听见一个愉悦的吟诗声。循声望去,李花深处有个粉影在轻扬。我颇感诧异,采摘几朵李花,嗅着花香向粉影走去。

      清风尽情吹,白花迷人眼。漫步在李花林里,前一刻明明瞅见那抹粉影,后一瞬又消失不见。如此反复,晕晕乎乎兜了几个圈,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打算放弃寻找,婉转悠扬的琴声在林内穿梭。我边走边听,绕过林内最大的李花,一幅“溪流携落花轻歌曼舞,佳人共琴音缭绕春色”的画面出现。

      十来岁的女子,粉妆雕琢,柳腰葱肩,娇小动人。纤指轻擞,琴声绕天扬,曲音蓦止,女子回眸笑,狭长的丹凤眼颇具魅力,一笑一颦际,百黛均失色。面若红碧桃,肤如雪凝脂,倒真是国色天香。

      我丢下李花,笑着走过去,对上粉影意外的神情,刚要开口,粉影凤眼一挑,轻声道:“姐姐今日的气色比一月前好多了。”我愕然,敢情粉影就是常被悠苒欺侮的语薇?

      语薇道:“姐姐穿骑装是便于打架么?”未等我回答,半恼半娇道:“上次姐姐落水,阿玛罚我闭门思过,今日才得以出来。姐姐行行好,不要再为难我了。我去给奶奶、阿玛和额娘请安,姐姐慢慢欣赏美景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零零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