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还未等到清河思索出如何破解这个传言,又如何让杨梦言愿意接纳他,却出了另一件让全凉山人苦恼的事,朝廷派了一支军队,来剿灭他们这些“山匪”。
憋了三日,杨梦言才算是从自己院儿里走了出来,想着自己又未做何亏心事,何必为了躲个清河便把自己藏起来,不愿就是不愿,难不成他还能绑了自己去成亲不成,即便他有这心思也没这能力啊,却不料刚到义厅,便看到许多人围在里面仿佛在讨论着什么。“你们在说什么?”杨梦言才出声一问,便看到所有人整齐的望向她,眼中仿佛还都带着一丝谴责,还未等她为这目光想出个所以然,这些人却又统一目露同情的望向清河。
杨梦言也不由得顺着那些目光看去,却发现清河竟也直直得盯着她,发现她看向自己,便对着她扬唇一笑。看着清河仿佛未听到自己说的话一般,杨梦言心下一恼,对着清河也是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却不想这一眼在凉山众人的眼中竟成了抛媚眼,这些人把生死之事都先抛之脑后了,开始窃窃私语两人关系到底是如何。
看着下面的人嘀嘀咕咕的说个不停,杨梦言心中气恼却是无计可施,于是便转头瞥了一眼清河,而清河仿佛与她心有灵犀一般,看到她这羞恼的一瞥,便立马说道,“大家方才说的,城内有人送出消息,十日后朝廷亲派大军攻打凉山,可是真的?若是真的,也要与梦言姑娘早早商讨,好想出个应对之法呀。”此话一出,总算是把话题引到了正事儿上,众人讨论的话题也从杨姑娘和清河什么时候结亲变成了怎么把那些狗官们打回老家后再给俩人办婚礼……杨梦言也开始思索起怎样才能没有伤亡解决这个难题,众人都为这事儿想破了脑袋,却是毫无头绪,此时却只有一个人看起来老神在在,看着清河那成竹在胸的模样,杨梦言不禁询问道,“先生仿佛已有应对之法,可否告知吾等”。
装模作样半天的清河总算得了杨梦言的青眼,心下一喜面上却是丝毫不显,只说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清河心下自有主意,各位不必恐慌,各司其职即可”,杨梦言听他那意思就是大家该干嘛干嘛,到时候他就有办法了,不由觉得他有些托大,毕竟是一山人的性命,他却如此儿戏,正想说些什么却见众人仿佛十分信服于他,竟都是和自己一拱手便离去了,不一会儿,厅内竟只剩了杨梦言和清河两人。“先生好手段,来此不过月余,竟令众人皆以你为尊,只是凉山父老皆信你服你,望先生对得起他们的信任,莫拿人命当儿戏。”“姑娘莫恼,其实姑娘来之前,清河已告知众人如何应对,只是为了给姑娘卖个关子,若因此惹得梦言姑娘不快可真是得不偿失了,姑娘若想知晓,不如告诉在下姑娘心悦之人是否身居高位?”听到清河的话,杨梦言不由一愣,下意识问道,“你,怎么知道?”话才一出口却发现对面那人竟是笑了,“言儿,你竟是认不出元贞哥哥了吗?”
当元贞这个名字从清河口中说出时,他的模样仿佛和八年前那个眼神倔强而明亮的男孩重合了。那时杨梦言姓易名安,小字梦言,她的父亲是景朝大将军易广飞,母亲是先帝亲封的郡主穆蓉。
八年前,常胜将军易广飞挥师北上,大败敌军,却不料功高盖主,引起当时皇帝武宗猜忌,回朝途中被赐一杯毒酒暴毙身亡。武宗为掩悠悠众口,称得一线报易广飞与敌国私下勾结,暗中操纵战局,事败畏罪服毒自尽。大军回朝后,武将均上书请天子重查此案,恢复易将军名誉,皆被贬官削权,然易广飞威信极高,民间亦有不平者,当今天子昏庸无能错杀忠臣之事愈传愈广,为保全皇家颜面,武帝以易氏之女及全族性命要挟,逼迫穆蓉以手书证实易广飞之罪,事后穆蓉自认愧对先夫,投缳自尽。事后,易氏被抄家、流放,几乎全族死于流放途中,唯易氏独女易安不见踪迹。
忆起那段往事,杨梦言不禁泪流满面,看着对面那个哭得泣不成声的女子,清河心痛地上前将她搂入怀中,本是天之娇女,却在数月内家破人亡,自己也改名换姓受那颠沛流离之苦。“言儿,不要再哭了,如今你仍平安,远离朝堂,能活的如此肆意,想来易伯伯和穆姨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你放心,待我此次回朝后定将为他们洗刷冤屈,还他们公道。”
听到此话,杨梦言却是愣了神,当年元贞生母已亡,却仍以其才气伶俐深受武帝疼爱,年仅十岁便位列东宫,却是为了她弃了那无上地位,跪在当时的皇后面前,磕破了头,在那满阶鲜红中许了助她儿子得那太子之位,以此换了她的苟且偷生,不若如此,想必她也早已死在那流放的苦寒之地了罢。为了她,她的元贞哥哥舍了那位子,也过了这么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想必受的苦也不少于她,却还是想着为她父母洗刷冤屈。她不禁收紧了环着清河腰身的双手,低声呢喃了一句:“元贞哥哥,谢谢你,还有,言儿这么多年,好想你。”当夜,清河拥着他的言儿一夜,听她道尽了这数年的趣事与相思,却对自己这许多年的经历仅以尚可两字描述。
次日清晨,杨梦言一睁眼,便看到身侧的床铺空了一半,仅看到枕边留了一封书信,信中写着,待元贞解决这身前二三事,再来下聘迎言儿为妻。
昭和九年,冬,清河王亲率大军庆城剿匪,为探查真相,清河王微服入凉山,得知庆城主李烨欺君罔上,贪污公粮,鱼肉乡里,遂赦凉山众人无罪,斩李烨,分粮分银,且上书新派城主管理庆城,仅三月有余,庆城之乱即安。五日后,清河王率部回京,消息传回京城,景仁帝大悦。不日,清河王回京。
次日朝堂之上,景仁帝欲重赏清河王,不料清河王竟当众请旨,此次功绩仅想换一个请求:重查八年前易氏之案。听到这个要求,年轻的帝王沉思片刻,不置可否,午后散朝令人邀清河王入宫密谈。无人知晓君臣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只知半年后易氏谋反之案翻案,景仁帝下诏将冤情昭告天下,并解封易氏宗堂,亲自祭拜,而清河王也于当日携大军远征。
景国边境。
“王爷,梦言姑娘已被安置好了。”听到此言,清河王近日紧绷的情绪总算是放松了一些,“这样便好,易氏之案已翻,她是唯一的遗孤。隐藏好她的身份,以免被有心人利用,皇兄那边也要隐瞒好。”陆肴连忙称是,过了一会儿却怎么也忍不住似的瞥向清河王,道:“我走前,梦言姑娘让我带话给王爷,莫要忘了上次一别之约,还说,说…”清河看着陆肴那别别扭扭的样子不由失笑道:“有什么好说不出口的,说吧。”“她说,‘安儿虽然不懂女红,却也是想给自己锈一身吉服的,你告诉元贞哥哥,如果安儿绣好了嫁衣,元贞哥哥却不守约,那我便只能嫁于匹夫草草度过一生了,届时元贞哥哥便是想守约怕也是只能另寻佳人了’。王爷,这,你与梦言姑娘之间这闺房密语她怎么不写个信,也让我传话呀。”陆肴说的不情不愿,却见听到此话的清河王勾了勾嘴角,说道,“内子淘气,将军莫怪”。……
也许是清河王真的担心他的安儿恼他嫁了人,又或许是景朝兵强马壮。大军仅仅用了半年便大败周围三国,三国国君纷纷请降,割地求和,景仁帝大肆封赏,却独独未曾封赏清河王,正当重任摸不着头脑时,却听闻清河王罢官请辞,在皇帝准许下带了数百将士出城。
清河王出城那日,京城百姓纷纷相送,却见那数百人个个抬着布匹绸缎,金银珠宝以及各类奇珍异宝,不仅如此,细看竟还有一顶花轿,而正主儿骑宝马着红衣。
昭和十年,清河王大破魏金辽三国,未免功高盖主,请辞回乡,三媒六聘迎民间女子杨氏梦言为妻,从此再未踏入朝堂。后世人皆叹清河王急流勇退,大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