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少年(4) ...

  •   少年
      每个女孩年少的时候,梦里大概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发着光的少年。
      而这些少年或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或穿着白衬衫弹着吉他坐在树下。
      他们中的一些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少女的心弦,我们往往把这种情愫叫做“爱慕”。
      有的少女得到了回应,有的少女把爱慕放在心底,可不管结果怎样,这种情感本身就是美好的。因为爱是最基本的感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有人说那只是喜欢,或者有好感,但其实这些就是爱,程度浅一点的爱。
      年龄大的,阅历深的,往往会说:“这哪里是爱啊。”这是因为这种青涩的感情往往无疾而终,大家看到了结果,忽略了情感本身。就算是恋爱,也被冠上“早恋”之名,然而恋爱什么时候算早什么时候算晚似乎也没有个定数。这里的“早”,应该是指自己心理还处于早期,感情很美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处理不当,人生回首的时候,多多少少会留下遗憾。
      我这短暂的十几年,心里藏了三个少年。
      在讲这三个少年的时候,我想先说说另一个男孩子。
      他是我小学二年级的同桌。他给我说:“我喜欢你。”
      一句话相当于在我心里抛下了一颗原子弹。那时候正是男女生相排斥的时期,大家划着三八线,被传和谁在一起都要告老师,幼稚又可爱。我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我对于异性还没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一个还算好看的小男生给我说:“我喜欢你。”
      我破天荒地没有说话,人生中第一次害羞。
      他是个有想法的勇敢孩子,教会了我“爱”。我当然不知道怎么回应,我谁也没告诉,只是内心的确是有着欣喜,大家默契地没提后续,一直到各自没有了消息。
      小学二年级,大概才七八岁的样子。可是,我相信,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是认真的,对两个小孩子来讲,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这件事情,在我脑海里记了十年。
      因为这实在是人生的大事,我知道了,爱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而是值得珍藏的美好。
      我按部就班地当着好学生,上了初中。
      初中已经勉强是异性相吸的阶段了,老师唯恐我们早恋耽误了学习,猛抓男女关系。我看着小鸳鸯们被一对一对地拆散,感慨他们缘分浅薄。可我的确没有恋爱的想法。只是老师们的做法有点用力过猛的意味,表面风平浪静,学生私底下暗流涌动。
      我班有一个明着来的姑娘。眼睛很大,为人张扬。
      恋爱的对象是隔壁班的一个男生。男生很高,瘦瘦的,经常打架。
      我有些不理解。男生在那个年龄段是很招女生的青睐,不过好看和打架也不能当饭吃啊。
      可是深陷在爱里的人不求理解。
      我听到姑娘和人闲聊,说为了叫爸妈同意跪了好几个小时。
      我更不理解了。我没谈过恋爱,不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叫一个姑娘昏了头。
      但是男生显然也很喜欢在意姑娘。有个很受学生欢迎的男老师,绰号“黑熊”。黑熊课间要各班门口巡视,姑娘见他来,着急地收手,男生紧紧抓着女孩子的手,在黑熊来的时候举起来,有点炫耀地说:“我女朋友。”
      尽管姑娘三天两头因为恋爱的事情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喝茶,但是男孩和姑娘一直很坚决。
      大家课间聊天都有点羡慕的意思,我没说话,心里想着男生紧紧抓着姑娘手的场景,也不由得也有了羡慕。
      半大的孩子,对于爱情有着执着的幻想。
      我突然有天对我同桌开玩笑:“我也要尝尝爱情的苦。”我同桌环顾四周,悄咪咪给我说:“我觉得Z君挺帅的。”
      我听他的话回头看去,发现他说的很有道理。
      的确很帅。
      我是个有时候很有魄力的人。那天晚上化学晚自习,我问他:“要不要谈个恋爱?”
      用开玩笑的口吻。
      他傻傻地看了我一会,说:“好。”
      角色加成的缘故,我觉得他特别可爱。
      我就这么开启了我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他学习不好,但是不打架,低调内敛,喜欢唱歌,富有可爱的孩子气。
      是个柔软的男生。
      这些是我谈恋爱后知道的,在恋爱前我对这个人根本没什么印象。冲动是这场爱情的钥匙。
      很多事情都改变了。
      下课有人给我唱歌,会有人撒娇,我以前一直喜欢阳刚的男孩子,然后发现撒娇和阳刚并不对立,我有点拖延症,也会有人催着我写作业,好多好多。
      我还是班里的好学生,但是我有点什么不一样了。
      我开始做事考虑起另一个人,目光下意识聚集在另一个人身上,会写洋洋洒洒的情书,会耐心做无聊的游戏。
      日子慢慢地转,直到我的焦虑露了头。
      我的脾气开始喜怒无常,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迁怒Z。Z默默地承受着,无声地安慰着我。少年人在感情里往往投入全部的细腻心思和包容理解。感情真挚不掺假,热烈而后劲不足。我开始烦他,觉得他的关心变得多余,故意挑起事端试图逼他和我决裂。
      可他一直是温润的,偶尔因为我的自伤红了眼眶。
      全心全意地爱,不用考虑之后怎么样。
      少年往往不为自己留退路,情深易伤。但这也正是彻底,青春里的爱意才弥足珍贵。
      我昏了头,发了疯。
      不愿意看到眼前感情的美好,甚至厌恶。
      到底是如我所愿了。
      他受了伤,离开了。人往往失去了才懂得珍贵。我遭了报应,开始自己回忆点点滴滴,不适应,不习惯,应了给同桌的话,尝了爱情的苦,苦果是自己种的。
      哪怕我当时还是个幼稚的初中生。
      哪怕我在别人眼里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可有谁能够否定这不是我的第一份爱情呢?
      尽管它没有好的结果,尽管它让我的心裂了缝,只是岁月迟早会叫缝隙长出百合,我那时候可以骄傲地说:你看,我的青春里有一段美妙的爱情。
      第二个少年不知长相,不知底细。
      因为我俩是网友。这太荒唐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反应。
      荒唐才深刻。
      我只知道他的名字是D,年龄与我相仿。他也只知道我的这些。
      不知道底细太危险了,你都不了解人家。
      网络是个复杂的地方,也是一层神秘的滤镜。不了解就慢慢了解,人的相熟都是这么开始的。
      我俩只聊本身。
      有的人在网络上敞开心扉,有的人在网络上塑造人设。
      幸运地是,我俩都是前者,才有了今天的故事。
      他最开始表现出寡言少语,我恰巧有着极为强烈的倾诉欲望。他像个树洞,听着我的喋喋不休,大部分是没有意义的抱怨。
      我当时和大部分朋友断了联系,找他是第一选择。
      找他说话是种示好的表现。他显然能够理解,逐渐不再几个字的回复我。
      我俩就慢慢混熟了。我找他不再倒垃圾,他也偶尔开玩笑。
      有的事情适合给与自己现实生活没有交际的人说。
      倾诉给双方一种暗示。我信任你。我被信任。这是绝佳的感情助燃剂。
      他开始提出他的建议,还有更多带有感情色彩的安慰。这种状态是很容易擦出火花的。
      神秘感,距离感,同时又具备亲近和信任。
      我俩开始了更荒唐的事:网恋。
      我被骗的风险直线上升,人心隔肚皮,何况还隔个手机屏幕。我不能保证我次次幸运,但我这次网恋显然被庇佑。
      D本身也是个有趣的男孩。游戏技术甩我几条街,简直是最佳男友。特别适合谈恋爱。
      也只限于此。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知道这只是一场隔着屏幕的爱恋。我们两个都没考虑过之后的事情,把全部心思放在了面前的事情上。
      所以这场恋爱极尽少年人的热情。
      聊天糖度超标,甜蜜至极,有些发腻。可是我们谁都不在乎,用幼稚的文字证明着彼此的心意。直白坦率,聊天记录里满屏的“爱”。
      天真的有些傻气,我到今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搞笑的行为,只是觉得很好啊,接受爱,给予爱。
      你问故事最后呀,最后分道扬镳了,因为大家都要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是暂时的爱人,那我们就用力的爱,爱过不纠缠,也不遗憾,大家很从容地结束,转身奔向更好的生活。
      凡事求个圆满结果就太下乘了,爱在当下。
      有的人只适合在记忆里发光,强行取出来就会失了光彩。
      一个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少年D 送给了我一段热烈的回忆,这就足够了。
      少年人在爱情的海洋里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有时候纵容着对方的缺点,把自己变为对方喜欢的样子,最后被情所累,还在茫然着事态发展。爱的一个方面包容,包容的是无法改变的缺点,而不是毫无底线。那爱情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来滋味。
      这不是我们该追求的。
      少年辛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在感情冲击下最清醒的。
      他明白并教我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我俩的认识简直像是小说里虚构的,通过一场情绪支配的游戏。
      现在想想都有点做梦的意思,我从未想过生活会如此安排,安排得如此戏剧化。
      那天按时上线打游戏,遇到一对双排的队友。这没什么稀奇的。其中一个指手划脚,安排着我选择游戏角色,我不满意于他的语气态度,心情很不美丽。我不是个性格沉稳的孩子,暴脾气,一点就着,这当然不是什么优点,当即打开游戏麦,对着两人一通言语输出,游戏自然打得不顺利,翻不了盘的逆风局,我说了他俩一局游戏,女生回了我几句,我牙尖嘴利,怼了回去,那个指指点点的男生倒是一言不发。与人为善和宽以待人我都没做到,因为我当时并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可是游戏嘛,一局遇到的队友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了。
      我是那么想的。
      过了几日,一个同城游戏好友加了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打游戏,快乐指数将会直线上升。
      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聊,况且对面幽默又风趣。
      唯一叫我在意的是,他的游戏版面上有和被我斥责的那个男生一样的市标。不过应该没人无聊地把小号段位打那么高,所以我也没有多想。
      一周之后,他要求面基。并且贴心地把地点设在了我家附近。
      我无事可做,刚好想找点有意思的事情来做,况且在家附近,不算什么偏僻的地方,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初见,一米八几的个子,皮肤黝黑,眼神明亮,没什么很惊艳我的地方。人倒是像网络上一样风趣,聊天完全不会冷场。不得不说,和会聊天的人说话的确是种享受。
      谈笑风生了一下午。关系自然更亲近了些。翌日他给我发了条消息。
      “我有点事想给你说。”我心里大呼不妙,有了一个想法。
      “你还记得那个被你骂了一局游戏的狼狗嘛?那是我。”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几亿人同时随机匹配,我居然匹配到了同城队友。
      更令人尴尬地是,我还骂了人家。
      “但是相处下来,我觉得你好像也不是很差劲。”这更叫人羞愧了。
      随意敷衍了几句,掩盖住自己的惊慌。但他到底是揪住了我情绪的线头。反而大度地劝我想开些。
      我认真地替自己的无理道了歉。他也坦然地接受了,表示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件事也就没那么尖锐了,日后聊天甚至还拿这件事情开玩笑。关系自然升温地快。
      年龄都处于情感的萌动期,辛就成了我心里的第三个少年。
      他年长些,什么事情都忍让些,唯独两件事不退让。
      一件是倒垃圾,一件是对他发泄坏脾气。
      他不愿意听我喋喋不休地抱怨,不愿意忍受我的暴躁。我也知趣。
      一直平淡地分享着生活有趣的日常。
      后来呢,没有后来了,故事结束的莫名其妙。
      本来开始的也莫名其妙。他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不愿意叫别人打破这种生活的平衡。有一种苛刻的禁欲主义贯穿他的生活,我自然倾佩他,也庆幸自己并非如此。我生病以后钟爱读庄子著作,所以想要顺其自然,克制自然是人类的美德,他有所为,而我有所不为,本来就不是一类人。
      所有的莫名其妙其实都暗中告诉了你答案。
      时光会磨灭无数的细节,将所有的情绪无言地模糊,你记起来的时候,只能模模糊糊从心里泛出一些酸和一些甜,然后慢慢回味叫记忆镀上一层温柔的金光。
      日子平平淡淡地一日过一日,偶尔掀起波澜。
      有时候上课不由自主地发呆,愣愣将目光放在窗外,吹来的风还带着寒气,我体质向来孱弱,格外怕冷,若不是前几日见校园枝头上挤出来几朵皱巴巴的碧桃,真不敢相信已经是春天了。
      尽管春寒料峭,但的确是春天了。
      春天是有春天的好风光的。心中便有些宽慰。
      嘟嘟也像是嗅到了春的气息,更是活泼灵动。周末在家摊开纸笔,嘟嘟便撒欢跑来,我抬手摸摸它的小脑袋,它便哼出几声奶气的哼唧,对跳上我的腿更是跃跃欲试。
      索性抱它入怀,找了个电影叫它陪我看。
      看的是《爱乐之城》。在一个朋友那里封神的电影。
      两个多小时,说了很多的事。自然也有很复杂的感情糅杂在一起,嘟嘟早就没有了耐心,跳下去不知道到哪里玩闹去了。我被电影表达的思想冲的头昏,只好先消化消化。
      爱和音乐。代表两种最浅显的需求,爱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塞巴斯和米娅相恋于春,热恋在夏,极尽浪漫,渐入佳境,所以朋友对于男女主最后没有在一起表示遗憾万分。我却觉得,果然如此。
      早在女主参加派对显得格格不入,而只能作为旁观者看着周围暧昧众生时,歌曲就暗示着女主在迷茫在寻找,当塞巴斯像发着光一样出现在她视野中时,歌曲的下半段终于出现,歌词明确回答了女主的迷惑。
      所有人都在追寻着灵魂共鸣,灵魂共鸣的终点却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精神上的孤独是极致的孤独。两个人误以为不同的躯体可以装同一个灵魂,这又怎么可能?灵魂千变万化,所以孤独是绝对的,共鸣是相对的,正如男主最爱的爵士乐一样,不是在冲突中妥协,就是在冲突中消亡。
      他们的感情变得隐晦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妥协了。当然是有些遗憾的,要不是有遗憾,那场酒吧幻想也不会存在。现实是允许这种遗憾的,这种遗憾也恰恰证明了对孤独的正视比追求灵魂共鸣更加重要。
      有人拆开孤独讲,说孤独是暑日热闹的小巷,而这热闹与你无关。我也把它拆开来看,“子、瓜、犭、虫”,孤独是人、植物、动物乃至卑微的小虫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草木有没有情我不得而知,只是作为人,这种感情是实实在在的。
      恰逢学到《论语》选段,老师就讲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讲他的不被理解,长沮、桀溺和楚狂人的讽刺,我想孔丘孔圣人怕也是孤独的吧,尽管身边有众多弟子,可又有谁能完美复刻他的万千思绪呢?连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也早早离他而去。
      人人都有,而人人不同。
      孤独就变得廉价而高贵了。带有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它既叫人痛苦,又彰显着生命的独特。悲壮里流淌着温热的血,它就不再那么冷,而叫人愿意品尝它的苦。像苦行僧一样的感受着痛苦自然会像苦行僧一样坚韧。
      这是值得感激的,你应该感激你的孤独,时刻提示着你与他们并不一样。可是跨越思想和行为的鸿沟太难了,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要淡化这种感受。
      在我看来,淡化孤独寻求爱的存在是本能。
      除过亲情,友情和爱情是最容易获取共鸣的途径,尤其是爱情。于是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像米娅一样,狂热地寻求着,固执地等待自己的塞巴斯。
      众所周知,友情是地上长出来的,而爱情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可我们活在娱乐至上的快餐时代。厄洛斯降临人世的频率远超从前。有人调侃:“每天心动八百遍。”这实在叫我汗颜,大量的信息劈头盖面,脑袋被各色的快感所冲击,频繁通过不同的途径认识不同的人,走马观花地度过每一天,然而当这种浅层的快乐和热闹暂时停止时,孤独就报复性的猖獗起来,想海啸一样吞噬每一个沉迷狩猎快乐的人。
      往复循环,欲仙 欲死。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好不容易住进你的心里,却发现你的心是个小区,我有好多的邻居。多热闹,又多寂寞。万人越是喧闹,你就越是静默。把心分成小块,任别人在其上撒野,你却觉得心满意足,别人累了,或是找到新的赛马场,万马奔腾一下子安静下来,你就开始恐慌了,心里有那么多房间安置不同的人,却忘记留一个房间给自己。
      把吵闹当欢乐,鸟语树响就被掩盖地一干二净。当新人换旧人成了习惯,爱情成了月抛,它就再也透不过你深邃的精神海洋看深处的暗流涌动了,共鸣成了奢望,你再失望地告诉别人:“我好孤单,没人可以理解我。”
      可你本来也没有为它搭建庇护所。
      不加以呵护灌溉却妄想获取丰厚的回报,是浮躁社会下人们的通病。
      可若是像我一样十七八岁的年龄,那心里大多是留有一片净土,去放干净的少年。
      我记得是盛夏,心血来潮邀请辛陪我去河堤。正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日头毒辣,影子都畏缩在我俩的脚底下。我被晒得头晕目眩,他也忍不住吐槽:“我脑子有病才陪你来河堤。”我尴尬地笑笑,不敢言语。好在绿化到位,他拉着我奔到树荫下,我才动两步都累得受不了,恨不得摊在地上被太阳融化掉,只有阵阵荷香若有若无地撩拨着人的心弦。辛玩心大起,去河滩摘了支荷花。我向来爱花,阻劝不得,生闷气恼他。
      他非要把花塞给我,我瞪了他一眼。他心虚地移开视线,我没办法,低头看花。还是花苞。他就陪我说话,花便又无意间回到他手里,待回过神,花瓣掉了一地,露出幼嫩的花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
      他嘻嘻哈哈地把还没成熟的莲蓬塞回我手里,安慰我:“别想了,迟早要谢的。”
      我不想说什么,于是换了个话题,再说只能闹不愉快,我还没清高到因为一朵花和亲近的人翻脸,于是又是一通天南海北的乱扯。
      突然聊到了以后和理想。
      他说:“以后我娶你啊!”
      我只是笑,没有说话。
      他坐在水边台阶上,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慢,太阳已经没那么毒辣了,浅黄的暖光扑在他身上,给他加上了温柔的滤镜,他的眼里像是种了一池的莲,平和而富有生机。于是一阵荷风从他的眼里吹到了我的心里,叫我的心池泛起了波澜。
      其实都是半大的孩子,谁的未来都没底。一句好听的话除了表明真心外一无是处。但我大概会永远收藏这个少年,他的一株荷与他的一池荷,是好是坏都是限定时光。
      大抵是因为距今最近,属于少年辛的回忆也就越多。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真诚的孩子,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总习惯于全心全意地投入。对辛自然也不例外,我花了一周时间做了一本手账作为他的生日礼物,完成时本子险些合不上。
      我很满意我的杰作。
      里面讲述了一个勇者历经“磨难”集齐亲亲精灵打败恶龙获得终极宝藏的俗套故事,我在每一个寻找精灵的支线里向他传达着爱意,也表达着想法。怕他没耐心看完,还设置了好多互动,总之,这是一本充满爱意的童话书。
      他拿到后,眼里带笑,翻了几页:“你要是不写故事我就认真看了。”
      我知道他嘴硬,应和地说道:“对对对!”
      他就伸手拉过我,“今年下雪带你吃炒栗子。”
      “不呢,吃烤地瓜,一康门口那家超级甜!”
      他就笑着说:“偏不,就吃炒栗子。”
      “那就吃糖炒的。”
      “吃砂炒的。”
      ……故事结尾已经揭晓,我在下雪天吃到了烤地瓜,只不过是自己买的,也再没等到他那包栗子,无论是糖炒还是砂炒。
      只是很少再孤单了,有时候记忆的陪伴强过与人的相处,至于那本具有象征意义的粉皮手账,或许被辛收藏,或许被丢弃在垃圾桶,又或许被当作勋章给新的陪伴者炫耀,我都已不大在乎。
      回头看看,稍微歇歇,但毕竟风雨兼程向前走才是归宿。
      说了很多我的少年,我也想聊聊别人的爱情故事。
      高一时有个男同学,年轻气盛,带着傲气,眼里满是神气。我本是不愿意同他接触的,只是朋友小韩同他亲近,所以连带着也算我半个朋友,之后就更觉得他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物了。
      直到某天班里某个女孩子被建议学文。
      学校向来重文轻理,除过自己喜欢去学文的,剩下都是混日子等高中毕业的。况且我同女孩一样在这重点班里拖班级后腿,但老师认为我有悟性而打算留下我。其实是没什么恶意的建议,只不过难免暗示女孩不如人。
      女孩回班级哭得梨花带雨,能进这个班的人心里都有着骄傲,表面不以为然,内心都不甘人后。
      晚上回家与男同学同路,听着他一路向小韩吐槽着老师,我看着他因为生气而乱跳的眉毛,觉得好笑,又觉得他不像我以为的冷漠,私底下还感慨他挺关心同学。
      小韩听言不由得挑眉:“你不会真以为他关心同学吧?”
      我有时候神经大条地厉害,全然没听懂这句话的弦外之意。
      待到真的分班之际,男生不复往日的张扬,显得有些颓废,晚上回家时念叨:“我给她说了,她说想好好学习……”我没插他俩的话,竖起耳朵静待下文,“那你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继续喜欢呗。”
      没想到这高傲的男生在感情面前碰了壁。
      我倒是想要继续关注下去,可惜我休学鲜有大家的信息,更不要再提关注这件事情,而说起这片段,不过是因为前段时间在公交车上见到了那位女同学,白净漂亮,气质脱俗,倚在窗边假寐,那段情愫就一下子涌进我的脑海,唤醒了那段回忆。
      青春真是美好,有太多细细碎碎的片段可以珍藏。
      片段里也有太多的人可以回忆。
      除了被标记爱情的少年,还有作为友情代名词的少年。
      比如我数次提到的小韩。
      其实我已经不记得怎么熟稔起来的了,按照他的话就是:“有个自来熟的非拉着我给我讲红楼梦。”我不记得了,想象一下觉得真是有趣。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俩可的的确确算得上是关系极好的朋友,简直是男女纯友谊的模范组合,面对心仪之人时的小心翼翼,在我们俩之间永远不会存在,以至于他给我说:“学习好紧张,我都没时间和异性说话。”
      “我不是女的嘛?”
      “你?你不算人。”我只好无语凝噎。
      高中实在是欢快的时光,尤其是当志趣相投而又足够有趣的人相伴时。
      遗憾的是,我记忆力一再衰减,已经记不得那么多值得回忆的小细节了,只记得有两件小事。很鸡毛蒜皮的小事,同时也是高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波澜了。
      第一件事情呢,是某天上学发生的,我常常和小韩坐同一辆车,所以也常常一起进校园,那天正边走边说着话,突然有个女生从后面推了一下小韩,然后蹿到我俩中间,自来熟地和我俩打招呼,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以前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女同学,现在自然也喜欢不起来,我没回话,小韩应了一声,默默走到我的另一边,那女生有些尴尬,说了一声:“那我走了啊。”就匆匆跑走。
      这实在没什么,可这又实在很暖心和细节,大概每个女孩子都会在意这种细节处的温柔吧,于是我很自然就印象深刻。尽管是芝麻大点的小事。
      还有另一件我感动的事情,被遣送回家之后无所事事,天天抱着手机刷着短视频,刚巧翻到了一个桃花手链的视频,顺手就发给了小韩叫他编一个,之后开玩笑地催了他几句,没想当真,可是我回去上学之后第一周,他就从高三部跑到高二,“给你个东西。”
      是手链。
      配色是我提到的“粉色和绿色最好看”,有着小金珠子点缀,很漂亮,但是也能看来编织者的技艺并不高超,主链本来是四股麻花辫,有好几处地方花纹凌乱。但真的是一件很走心的小礼物,我也真的很惊喜。
      手链我开始一直带着,之后怕弄脏,于是就收藏起来,作为我友谊的见证。
      惊蛰是他生日,我画了一幅他喜欢的甘雨,写了一封信,包了个小红包,又因为是市二检,我定了蛋糕只好送去学校,晚上等来了意料之中的消息。
      他感动地不行,说没想到我这么够意思,我想大概他也忘记了他的够意思。
      不过两个够意思组合在一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够意思吧。
      真心换真心是受能量守恒定律保护的。
      开个玩笑啦。
      时光真是快啊,转眼就和小韩拥有了三年的友谊,除了他谈女朋友期间大家自觉保持距离外,真的能称得上是亲密的学伴和玩伴。高考在即,也不知道我亲爱的少年能不能一如既往的优秀和从容呢?
      我也面临着学考,就像我同他讲得一般:我们向沉沦开炮!
      大家都要变得更好才是。
      窥得情感纯粹高雅,识得好友知己二三,能度过这慢慢的岁月就够了,也算不枉人间。怎样结局都是圆满的,这是一生的财富,我相信哪怕以后各奔前程,联系越来越少乃至不联系,我俩也称得上“挚友”这二字。
      足够了。
      人生不过就是认识新的人,离开旧的人,新旧交换的时候,留下一些重要的人。只是十七八的年龄太美好,有着无限的未来,有着侠气和素心闯荡着自己的一小片江湖。美的的确不是人,可爱的也的确不是人,而是这年龄。它温柔惊艳,情感像浓烈的油画一样定格,而回忆被热烈的阳光照射,变得发白。
      就好像这春日里的桃花,开的不甚热烈,但依旧是春天最娇艳的身影。
      少年们的身上是不同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青春色彩。但是同样的迷人。
      我常常在想,它的魅力在哪里?思量许久,或许是两个字的缘故,也就是 “象征”。
      少年实在是美好的字眼,象征一段青葱岁月,象征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人的一生就好像《爱乐之城》表现的四季,我们经历着,怀念着,后悔着,也憧憬着,无论如何都永远记得春日的皱巴巴的花。因为大把的感情被投入在这段时光里,畅快淋漓地宣泄着。年轻人们拿着年少的热情去追求他们的爱,无论这爱是友情或者是爱情。
      真是年少锐气势不可挡。自有长剑骏马青衫云间行的豪气。
      迅疾而来,追光而去。我写了那么多自己的少年,也相信会有人在这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少年,悲欢不相通,但是那么多故事的大纲却惊人的相似,至于那些各自闪光的枝梢末节,就是个人的独特回忆了。或许就像是三月缠绵的春雨,顺着树叶的脉络而下,丝丝缕缕绕着人的心。
      像我前面说的那样:爱人,被爱,寻求和享受爱。
      这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就像是时间段,年少时的更稚嫩,更纯粹,更真诚。
      自然对于多数人讲刻骨铭心,因为还没有经历过,一切都新鲜。
      人生舞台上举办着一场懵懂的聚会,一群年轻人在上面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一拨人换一拨人,主角面目各不相同,音乐不会停止,聚会永不结束。不同的派对拍档教会你不同的事,这就是成长的安排。
      不一定那么完美,不一定让你完全沉溺于甜蜜的快乐,但一定充满了变化,不同的变化导向不同的故事结局,那这或许能叫你对这些亲密关系多些思考吧。
      毕竟每个经历成长的人,都回忆着记忆里的故事和人,或许有着诸多的不愉快,但终将与不美好和解,时光泛黄,也会帮助你模糊掉那些片段,嘴角带笑,眼里噙泪,那才是真正的故事。
      就好像培根在《论爱情》里谈到的:“人类的天性中潜伏着爱他人的倾向和趋势,若不将其注入一个或几个人身上,将很自然就会普施众生,并使自己成为更加仁慈的人,就像神职人员一样。”
      我想我大概这辈子都难以做到普施众生的地步了,那就把我这有限的热情撒播出去,照亮以我为中心,以爱为半径的一小片人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