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I wish I could ...
-
好日子没过多久。
某天上英语课的时候,我们听到学校前操场传来了非同寻常的汽笛声,耳朵刚刚警觉起来,就听见了体育主任在广播大喇叭里充满磁性的声音:
喂,喂,高一各班班主任,高一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回教室之后派代表来体育办公室领奖状。
我们教室里乱作一团,朝着窗外看去,小声议论,指指点点。
十几辆大巴整齐有序地前后停在校门口,穿着祈海校服的学子们挨个从车上跳下来,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站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班主任们站在队伍最后面数人,德育主任带着学生会的人负责迎接和引导。
“完蛋了,新高一军训回来了这是。”
不知道谁总结了这么一句,整个班都哄笑了起来。
英语老师龙颜大怒,一拍桌子:有什么好看的?你们是没上过高一还是没军过训?
没什么好看的。虽然是不会重样的稚嫩脸庞,但一旦套上一样的校服和仪容仪表标准,看起来和我们当年根本没什么区别,在气质上。
我们的笑点不过是在“完蛋了”三个字的精准和微妙。
我们讨厌军训回来的高一,倒不是因为瞧不起年轻人,而是知道现在的他们一定也像曾经的我们一样,正在三分钟热度地对学校里的每件事爱憎分明着。
学姐说的对,人一上高三就佛了,对祈海中学这四个字的归属感会变成对小团体的归属感,再看见那些朝气蓬勃又井然有序的身影,只会觉得煞有介事,并且幼稚。
对于楼下那群人来说,冒险刚刚开始,主角还没确定,祈海还是一个神秘的开放世界。而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当逢年过节不熟的亲友问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优越感,偶尔还是会在“在祈海中学就读是怎样的体验?”的知乎页面翻翻新回答,虽然我们心里的祈海仍然庄重和可爱,但它同时也已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传说中的名人校友和我们沾不上一点关系,招生宣传册里很酷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一年四季也懒得去几次,从刚入学就被科普到的毁天灭地的奇葩老师们,根本就是有着七情六欲柴米油盐的普通人,时间久了就再也藏不住自己最和蔼可亲的一面。
在无数个方面,所谓一张录取通知书千金也不换的祈海中学也就那回事儿。但我还是清清楚楚地记得两年前军训回来的那一天,我站在队伍里,一点声响都不敢发出,看着每个班被派出去领东西的代表,羡慕他们从这样一个光鲜的集体中脱颖而出的样子。
在秩序森严而又陌生的祈海中学,我以为踏实地隐匿在集体中是让老师和同学们喜欢我的最佳方式,但当时的我还是忍不住思考,是不是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被拱上那个位置,没有被相信和选择过呢?
就像那天,班主任理所应当地让我们班入学成绩第一的男生和刘楚然去领了东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中考的时候多考七分,班主任选的人一定会是我。虽然还是那个平庸而自卑的我,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许我会逼着自己在高中生涯里奋力演出一个自信而优秀的角色。
也许会,也许不会。
但可以肯定的是,考试的时候,刘楚然不会再突然转过头问我:同学,你是我们班的吧?
第一次考试之后,我和刘楚然两个人整整一年再也没进过第一考场。我渐渐从班主任心里的潜力选手变成了透明人,可刘楚然始终被定义为优等生,每次有什么名额,班里内投,她一次都没落下过。
我想,大概无论优等生的定义是什么,它始终是外界为我们贴上的标签,同时也是我们心里对自己的执念。
忘了是哪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这样才能和自己和解,但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让自己变得积极而特别,即使朋友们各有各的超能力,也应该以最优秀的那类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你别说还真巧,程时冉,其实高一军训的时候我有注意过你。”
聂夕打完一个哈欠,像想到点什么一样,用胳膊肘撞了撞我。
“注意我?注意我什么?”
她撕下一张便利贴,低头撰写了起来。
讲台上,英语老师还在口若悬河地讲着虚拟语态,三分钟的时间举了十多个例句,让人都要觉得自己所在的时空是不是真实的了。
“我希望我能回到高一军训,怎么说?”
淅淅沥沥的小声造句的声音。
“对,I wish,或者I desire,I wish I could go back to my freshman year……注意这里用could啊……”
I wish I could.
聂夕写了好半天才把那张潦草的纸条传给我,引起了我巨大的紧张,怕是一些糗事,又怕她是真的觉得我哪里有点特别。
我趴到课桌上,用袖子挡住纸条上的字,快速阅读,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