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不仅仅是只貂 ...
-
好吧,我承认用“我不是人,是一只名叫泡芙的宠物貂”这样的话来开篇有些俗套。但是俗套与经典是一对比较暧昧的词,区别无非是个人好恶的不同。所以你们不妨先在心里为我的故事定一个期望值:绝对经典。
我的的确确是一只宠物貂:小圆脑瓜,四条既短且胖的腿儿,一个长长的、皮毛油光水滑的身子,外加一条小黑尾巴。很多人一见到我就会惊叫“天啊,黄鼠狼!”……切!他们见过真正的黄鼠狼是什么样的么?我敢打赌,这些人的毛病在于想象力过分丰富。只因为我的相貌上有一些鼠类的特征,但体积又明显不是老鼠,他们就会在脑袋里的词库中寻找任何与“鼠”相关的生物来“命名”我。可恨我不会说话,否则我一定会对这种人说:“一边去,我不爱和穿着衣服的猴子说话!”
我是貂,但我又不仅仅是貂。这话可能有些模棱两可,但实际上谁都具有多重身份。难道正在读这本书的你只是个人吗?你可能是个小白领,可能是位学生,可能是一名家庭主妇;你还必然是某人的儿子/女儿,以及(将)是某人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你可能是某人的朋友,并且同时是另一个人的对头;你可能在今天还骑着自行车回家,明天就因为有人偷了你的车而变成了公交族……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我不仅仅是一只貂,是因为我被允许近距离地观察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并且有幸参与其中。因此我对人类的事情多少懂了一些,也对很多事有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对你们的生活到底懂得多少?这是个必须先作声明的问题。以我的观点来看我什么都懂——当然“以我的观点来看”这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也都该改个名字,比如你们常说的“天蓝”、“枣红”,在我看来就该改叫“笼底蓝”、“鼻头红”。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并不客观,最起码不符合你们人类的口味。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谦虚点,低调点。身为宠物貂,我应该尽量扬长避短,以纯粹的、貂的眼光去描述我所观察到的人类世界。
当然啦,只做一只单纯的貂也没什么不好。你们人类的审美观我是不太认同的:傻呀你们,非把自己弄得那么白,那么瘦巴巴的,后腿儿细长细长,身上还一点毛都没有……之后非说这是漂亮!回头赶上个饥荒,或者冬天降温时少穿点衣服,看你们会不会冻死饿死……呸呸呸,我不是在咒你们(关于为什么我对这一点非常谨慎,以后我会专门说明)。我只是觉得很纳闷:人类应该有更强的忧患意识才对。无论环境优渥与否,“生存第一”的需求是应当被时刻牢记的。
也许我没资格对人类的审美观指手画脚。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所知的也实在有限:尽管作为动物,我在察言观色方面是个行家,但如果你对一件事物谈得上了解,那肯定不仅仅是说出它的外形、作用、特点或者味道就够了的。也就是说,我对“现象”往往比人类要敏感,但它背后的原因,我这可怜的小脑袋瓜是说什么都想不明白的。
“事实上,动物的确没有逻辑思考能力。”有一天,欣儿(我的饲主)从一大摞书中间抬起头,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心理学教材上是这么说的。”
随后她就把我拎起来,捏捏我的爪子和尾巴尖,鼻子都快贴到我的小红鼻子上了。
“你真的不会分析和判断吗,泡芙?”她有点不高兴地问我。
我知道欣儿的不满是针对那本胡说八道的书,而不是针对我。所以就挺配合地让她拎着,还打了个哈欠表示否定。
我个貂认为,那本书是在胡说八道。我们当然会思考会分析!否则我们要如何了解饲主的意愿并根据它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呢?为了证明这一点,日后我会多讲些我在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如果心情好的话,也许还会爆点过程中的猛料(当然是笑料……别想歪了),以证明我此言非虚。咳咳,这绝对是关乎尊严的问题。
都说什么人养什么宠,物随其主。不假。欣儿喜欢看书,所以我被她感染得也有点“那啥那啥”的。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喜欢她的这个爱好,因为她看书时是不可能同时陪我玩的!就算是她同时把我抱在怀里,也顶多只是心不在焉地在我脑瓜和肚皮上左挠挠,右挠挠,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会严重伤害我的感情。所以在欣儿看书时,我更倾向于给她捣捣乱——比如一??坐在书上赖着不起来,或者使劲挠动书页,或者在她怀里乱钻,等等,好把她的注意力拉回我的身上。
然而她这个不招貂喜欢的爱好在最近帮了我的大忙。
最近几天,欣儿疯狂沉迷几本动物小说,诸如《巴别塔之犬》、《我在雨中等你》,以及更早的《野性的呼唤》、《白牙》等等,直到有一天她把书一丢,说自己看够了,还说她完全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作品都以狗作为第一视角的观察者,但她从情感上仍然希望看到些“别的东西”。随后欣儿将我抄起来抱在怀里,很郑重地问我,想不想让很多人了解我的生活,进而了解我的想法。
我想,我当然想。
她很高兴,于是她在我脑门上亲了两下,又把我抛起来,然后接住我(大多数时候我是喜欢这个游戏的)。我有点晕,激动得心脏怦怦直跳。不过著书立说等诸如此类的事一旦被提上日程,搁谁谁不晕啊。
于是机会就这样产生了。我,泡芙,一只曾经是雄性的宠物貂,得以用与你们类似的语言、语气和思维方式,和你们郑重地交流思想,分享感受。这都要多谢那些写书的前辈们:尽管年代不同,但总会有人意识到,我们有着和你们类似的一颗心。
言归正传,故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