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秋 ...

  •   周雪十分勤奋。跟着刘会武学习的时候还有些心不在焉,跟着赵郎中学习倒是很认真。

      赵郎中一边教她认字、看医书,一边教她辨认药材、记药性,偶尔也背一些简单的药方。

      七月份的时候,一群人又一起出去捡了两趟榛蘑。

      八月份又特意出去采了一回野花椒。

      日子一晃就到了秋天。刘家门口的黄豆先熟了,李秋儿、四奶奶和刘婶儿一起把黄豆收割了,趁着日头好,暴晒了几日,用木棍把豆荚里的豆粒儿捶打出来,收获了一大布袋的豆子,约摸四五十斤的样子。

      玉米熟得晚一些,还要再长些日子才能收。李秋儿决定先去砍些柴禾晒着,干透了冬天也好烧些。

      忙活完,周家兄弟、刘叔和陈诚一起陪着赵郎中去采了一回药。

      秋季正是许多药材采收的季节,像徐长卿、远志、柴胡、苘麻、茵陈蒿、白芍、天南星等都陆续成熟了,赵郎中打算采一些备用。等冬日里落了雪,想再找就难了,总归是有备无患嘛。

      其实这些药材少有长在密林的,反倒是树木稀疏的地方,甚至是田间地头多些。要想采药,他们需得往外走才行。

      一群人天一亮就出发,太阳落山才回来,忙活了一天,赵郎中腿病又犯了,第二天却还挣扎着想出去。

      周山赶忙拦住他,说:“赵爷爷,我们跟着您采了一天的药,虽说有时候名字还对不上,但是也能认个大概了,索性我们出去采,采回来您再处理就是了。”

      赵郎中一想,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细细叮嘱他,哪个是要叶的,哪个是要果的,哪个是挖根的,哪个是全株可入药的。

      周山听得一个头两个大,根本没记住。小不点儿周雪倒是记住了,自告奋勇道:“我去采药!”

      周山看了一眼还没自己大腿高的小家伙,无情地拒绝了她。对赵郎中道:“您一样给我们拿一个当样子好了,要带叶子的,我们好照着样子找,找到了就连根带叶的带回来,您要哪部分再自己慢慢选。”

      赵郎中应了。

      没有腿脚不好的赵郎中跟着,他们几个脚程快了不少。晚饭前就一人背着一篓子药材回来了。还用布袋装了一大袋榛子给几个小的。

      赵郎中见了大喜。晚饭都顾不得吃,就开始坐在洞口整理药材。

      周雪吃了饭,凑到他跟前,好奇地问:“爷爷,这个草根怎么是红色的?”

      赵郎中温声答道:“这是红根南星,本就是红色的,所以咱们当地人都叫它‘红根儿’。”

      周雪蹲到旁边捡起一株长着小刺的植物,皱着小眉毛问赵郎中,“爷爷,这是什么?怎么这么扎手。”

      赵郎中笑了一下,道:“这个是大蓟,咱们乡下都叫它‘驴扎嘴’,叶子上有刺,可不是驴吃了都得扎嘴么。”

      赵郎中一边教她认药材,一边教她该如何炮制药材。山里条件有限,炮制不了的也跟她说一下,希望她能记住。

      记住多少不知道,小模样倒是挺认真。

      周鱼和周楠吃完饭就开始剥榛子,把榛果外面没有掉落的果苞剥下来。这个季节的榛子熟透了,十分好剥。二人看着这难得的零嘴儿,眉眼带笑。

      周松见了,惋惜地道:“我们还碰见了几棵栗子树,可惜错过了季节,已经落光了,许是都被山鼠捡去了,我一共就找到了这么几个。”说着掏出几颗栗子递给他们。

      周楠连忙追问,“三哥,你可记准了地方?明年咱们早些去捡。”

      周松笑道:“记准了,铁定忘不了,明年带你和大妹去捡。”顿了顿又说:“现在山枣熟了,改天哥碰到了给你们带点儿。”

      周楠眼睛都亮了,问:“三哥,我能跟你们一起去摘吗?”

      周松为难道:“这个得问大哥。”毕竟山里危险,大哥轻易不会带几个小的出去。

      周山摸了摸周楠的脑袋,答应道:“左右这几天不缺吃的,明儿就带你和大妹出去采一天山枣。”

      周雪一听连忙跑过来,抱着大哥的腿道:“爷爷说山枣仁可入药,我也一起去、去采药。”

      周山把她抱起来,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不行,我们要走很远的路,你走不动的,而且树丛里还有咬人的虫子。”

      小姑娘听了,噘着嘴,拧着小眉毛,半晌才道:“那好吧,我在家里陪爷爷。”

      天越来越凉,约摸着是快要下霜了。李秋儿种的玉米终于成熟了。趁着天儿好,赶紧收了。玉米杆子割了留着引火。

      又赶忙把大白菜收了,生怕白菜着了霜会冻伤了,不耐储藏。这可是两家人一冬的蔬菜,容不得丝毫马虎。

      李秋儿收完玉米心情有些郁闷,玉米棒子实在太小了,有的籽粒还很稀疏,辛苦半天也没收获上两百斤玉米。

      白菜倒是挺争气,长得又大又齐整。砍下来晾晒个三四天,除除水分,就可以储藏起来了。

      四奶奶还积了一小缸的酸菜,打算偶尔给大家换换口味。

      进山快一年了,今年过冬准备得比去年从容了不少。

      收完白菜,几家人又商量着一起烧了炭,备着冬天取暖用。

      去年冬天大家都有些冻怕了,今年断断续续烧了一个多月的炭才停下来。各家都分了十几大筐的木炭,刘叔编了小半年的筐都没够用,还连夜赶了几天工。

      十几筐的木炭山洞里有些放不下,索性几家都在洞外搭了个草棚子,用来存放木炭。

      李秋儿把收获的玉米给刘家和陈家分送了些,鉴于刘婶儿刚一收完黄豆就直接倒了一半给她,自然是给刘家分的多一些。

      钱氏收了李秋儿的玉米和刘婶儿的黄豆,一家回了几斤高粱。钱氏种的是高粱,由于她家门前的土地肥沃些,收成倒是比周家和刘家好得多。

      温度一天比一天低,李秋儿把外间的大炕烧了起来。一大家子都搬到了外间。男人都睡在靠洞口的一侧,女人和孩子都睡在里侧。刘叔帮忙在炕中间用木头做了一个简易的隔断。

      某天早上李秋儿送周家兄弟出门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霜了,地上一片白。

      这个季节正是动物贮存脂肪准备过冬的时候,个个膘肥体壮。几个男人也每天积极打猎,想赶在入冬前给家里人好好补补。

      他们还在离家不远处挖了几个陷阱,做好了标记。偶尔也会有一些收获。

      若不是缺盐,其实这个季节倒是能存下不少肉。

      趁着还没有落雪,周家兄弟把壕沟又清理了一遍,沟底的木刺也重新埋了一下。也不指望壕沟能有什么收获,只希望它能护家里老弱妇孺平安。

      准备了很久,雪却迟迟没有落下来。空气干冷干冷的,刚一入冬周桐就病了一场。

      索性有赵郎中在,配了些药熬了给他喝了,没几天就好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