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卖到脏地界去 ...

  •   临山镇因辖下村寨皆四面环山而得名,是个大山深处的穷困小镇。李家村也在临山镇治下。李家村少有平地,耕地多为祖辈开出来的山坡地,无法浇灌,典型的靠天吃饭,因此李家村的日子自来不大好过,确切地说是整个临山镇的的日子都不好过。因着连年大旱,地里的粮食减产大半,不少人家连税粮都凑不够,日子更加艰难起来。

      村里许多人家都快没米下锅了,自春天野菜冒头起就开始吃野菜,吃的脸上都浮肿,个个一脸菜色。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山上的野菜已经很难找了,已经有人开始吃嫩树叶了。

      李柱家算是村子里中上等的人家,如今也只剩下一袋子黍米了,家里自来娇养的小儿子却不肯吃掺了野菜和树叶的饭食,饿得直哭。刘氏也心疼地跟着抹泪。

      又过了几日,临山镇上的赵婆子来了。赵婆子是个牙婆,且在临山镇臭名昭著。盖因这赵婆子专门喜欢搜罗颜色好的女儿往那脏地方卖,做的是有损阴德的买卖。这次眼见着大家伙都遭了灾,又开始往乡下买人来了。

      刘氏见了急匆匆跑回家,对李柱道:“不如就把大丫头卖给赵婆子吧!”

      李柱沉默了好一会儿,道:“卖给赵婆子就进脏地界去了,不若等钱婆子来了再说吧……”

      钱婆子是隔壁柳河镇的牙婆,与赵婆子不同的是钱婆子从不做腌臜地儿的生意,买来的孩子都送到城里大户人家做丫鬟小厮,因此出的价钱也比赵婆子低。

      “脏地界儿就脏地界儿吧,总归能多卖几吊钱儿,给儿子买些米吃,只当是没生过这个闺女吧!”

      李柱没再说话,门外的李秋儿便白了脸。她知道,李柱是默许刘氏的话了。

      这个年代丫头不值钱,会跑会跳起就得帮着干些零碎活计。李秋儿来到这里十五年了,因为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自小就比别人家的孩子懂事。李秋儿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李有财十七岁,二哥李有福十六岁;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李有德八岁,小妹李夏儿刚五岁。因夏儿是最小的,虽然是丫头倒也得刘氏几分宠爱,所以三子二女里,李秋儿是最不受宠的。干活从来是她打头,好吃好穿的却从来轮不上她。这些也都罢了,毕竟这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李秋儿又是个成年人,也不与几个孩子争吃争穿,可没想到最后自己却要被卖到那脏地方去!好狠心的父母!虽说她前世也是农村人,家里条件也不大好,却是打小儿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李秋儿怒气冲冲的进了屋,愤恨地瞪着李柱和刘氏道:“你们还是我的爹娘不?居然算计着把我卖到脏地方去,你们也不怕那银子花着烫手!”

      刘氏立刻黑了脸,冲过去扇了李秋儿一巴掌,大骂道:“你个赔钱货还敢跟老娘大呼小叫?卖了你咋了?白生了你一回,白养了你十几年了啊,你个小白眼狼还敢骂爹娘了!”

      “谁让你生了?我这么多年牛一样给你干活你咋不说?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听了李秋儿的话,再看她满眼刻骨的仇恨,李柱心下不悦,道:“秋儿你说的叫啥话?我们难道就为了我们自己个儿不成?你就忍心看着你弟弟妹妹饿死?”

      李秋儿冷笑:“说那么好听有啥用?不愿意把我卖给钱婆子,非要卖给赵婆子,还不是为了多得几吊钱?我不忍心,我有啥不忍心的,李大郎李二郎啥时候把我当过妹妹?李三郎啥时候把我当过姐姐?我不过是他们的使唤丫头罢了!你们这是要逼死我啊,我就是死也不让你们称心如愿!”说完跑了出去,留下李柱和刘氏一脸怒容。

      李秋儿一路哭着跑到了北山,坐在一块石头上默默垂泪。她从来没像此刻这么无助、这么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她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十几年,却没有一点归属感,从来没感受过家庭的温暖。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李秋儿哭得有些头晕的时候,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喊道:“秋丫头,咋啦?碰到啥事啦?”

      李秋儿抹了抹眼睛,抬头见是住在北山脚下的寡妇张氏,想是刚从山上摘野菜回来,哭着喊道:“四奶奶!”

      张氏是李柱本家的四婶子,成亲第二年便开始守寡,无儿无女,对小辈儿很是慈爱,尤其疼爱李秋儿。李秋儿见了四奶奶更觉得委屈,哭道:“我爹娘要把我卖给赵婆子!”

      张氏听了半晌不语,摸了摸李秋儿的头,叹道:“可怜的孩子啊!莫慌,四奶奶帮你想想法子!”

      李秋儿流着泪,心里一片茫然。

      “放心吧,秋丫头,四奶奶一定不让你爹娘把你卖给赵婆子!走,先跟四奶奶家去!”说完拉着李秋儿往自家走去。

      李秋儿心道,我都没办法,四奶奶能有什么法子?抬头看看这绵延不绝的高山,想跑都跑不了好吗?何况世道这么乱,跑出去更会被抓去卖掉吧?

      四奶奶带着秋儿回了家,就开始生火煮饭。说是煮饭,其实真没什么好煮的,就是把野菜择洗干净,切碎了,再稍微往里面放一把薯干儿面,团成团子,上锅蒸熟就成了。说来也奇怪,李秋儿一直没弄明白怎么就冒出来个大宁朝,明明一直到宋代都与中国古代史是一致的,怎么偏偏南宋后边冒出来个大宁朝?因为谁,因为什么事改变了历史呢?总之这是一段错乱的历史,本来应该是明代传入的玉米、红薯等作物,大宁朝都有。

      菜团子刚上锅蒸,便见门外有个高高壮壮的男人提了一只兔子,径直走了进来。

      四奶奶忙擦了手迎过去,道:“山子,你怎么又拿东西过来了,赶紧拿回去留着给孩子们吃!”

      周山把兔子递给张氏:“四奶奶,家里还有,今天运气好,打的猎物多,您就别客气了!”

      张氏还要推拒,周山已经把兔子扔在灶台上,大步走出去了。

      到了外面周山有些懊恼,怎么可以把带血的兔子直接扔在灶台上呢!都怪那个蹲在灶下烧火的小丫头,瞪着一双红肿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瞧!

      李秋儿要是听见周山的心声一定喊冤枉,她不过是瞧着他陌生,多瞅了几眼罢了。

      李秋儿在四奶奶家吃了黑乎乎的菜团子,晚上也没回家,不一会儿就躺在四奶奶家的土炕上睡着了。四奶奶一面拿着大蒲扇替她驱赶蚊子,一面暗自叹息。忽的想起周山送来的兔子还没收拾,这样的天放一夜怕是要坏的,忙起身去剥皮拾掇兔子。四奶奶拎起兔子,不禁感叹起周山打猎的本事来。想想山子,又想想秋儿,感叹都是苦命的好孩子啊!这时一个念头忽的一闪而过,四奶奶忙擦净了手,带上门,往周家去了。

      四奶奶到周家的时候,周山正带着一群弟妹在院子里纳凉。见着四奶奶进来,周山和二弟周杨忙起身相迎,手里还分别抱着老六周桐和老七周雪。老四周鱼忙拿了个小板凳请四奶奶坐下。

      周山问道:“四奶奶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事?”

      四奶奶道:“山子啊,你爹娘没了也有三年了,照着咱们这儿的规矩你们也算守完孝了,你今年都二十了,可打算过成亲的事儿?”

      周山听了四奶奶的话,沉默了半晌,道:“四奶奶咋突然说起这个来了?我们家的情况四奶奶也知道,大前年我爹打猎受了重伤没救回来,我娘受不住刺激早产生下老六和老七后,也跟着我爹去了,留下我们兄妹七个,还多亏了四奶奶帮衬照顾。杨子今年十六了,日日跟着我上山打猎,松儿今年十四,也开始跟着慢慢学打猎了,鱼儿还是个半大孩子,楠儿、桐儿和雪儿还都得等人照看,尤其是双胞胎,因着早产身子不好,有谁家姑娘愿意嫁进来伺候我们这一大家子呢?况且这两年年景又不好,指不定是要乱的,还是攒些钱熬过灾年再说吧。”

      张氏叹道:“这几年确实是艰难,可是再苦再难日子总得过下去不是?你家的情况你心里也有数,鱼儿刚十岁就得洗衣煮饭照看弟妹,劳累不说,家里家外又哪里忙的过来?这要是搁在好年景里你说亲定不会容易的,你爹娘在的时候帮你定下的不就黄了么?再耽搁下去你就二十好几了,更难说亲了。我想着把秋儿说给你,秋儿是个好孩子,勤快能干,性子也好,定能好好地帮衬你。若是好年岁,秋儿怕是也有许多人家求娶的,赶上了灾年,乡下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敢娶媳妇儿呢!她爹娘算计着把她卖给赵牙婆呢,实在是可怜,唉!”

      周山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双通红水润的眼睛,想了想,道:“就是今天在四奶奶家里烧火那丫头吧?”

      “哎,是,就是你今天瞧见的,她是李柱家的大丫头,我本家的侄孙女。”

      “我家里这情况是不会分家的,除非弟妹们大了成家了,照料这一大家子再不会容易的,四奶奶问问她可愿意?”

      “你要是担心这个,我都能替她应下、替她担保,秋儿实在是个好闺女,我一直拿你们兄妹当孙子孙女看待,再不能唬你的!”四奶奶一听周山语气松动,赶忙说道。

      周山拍了拍怀里抱着的周桐,心道家里确实需要个女人操持着,鱼儿再能干也还是个孩子。

      周杨在旁边抱着周雪默默地听着,没插话,周鱼听了忙道:“应了吧大哥,秋儿姐姐做我大嫂再好不过了,再没有比秋儿姐姐更好的人了!”

      周山很惊讶自己的妹妹竟然认得李秋儿,且对她评价颇高。因着自家住的偏远,且鱼儿又要照顾双胞胎,自来不得空与村里的女孩子们玩耍。

      周鱼道:“往年河水没干的时候我常去河边洗衣裳,秋儿姐姐见我人小常常帮我。”

      四奶奶得了周山的准话,面带喜色回了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