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关于湖 ...

  •   说到学校,我小学的学校和初中的学校是连着一起的,它四周被山包围着,山从地平线上一直上升着,于是越往外围山就越高,形成一个盆地地势,唯一出口就是前门,从高空俯瞰,就像一个带有缺口的圆盘,外围有一圈墨绿的花纹,中间有各种形状不规则的斑点,或大或小,如水墨般散开。学校在我们那算是占地比较大的地方,几栋楼伫立着,与马路对面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光鲜亮丽的女子与人老珠黄的女人,它是年轻的,充满着鲜活。这所学校听说是市里某位大人物建的,因为这是他小时候的地方,他虽然没有衣锦还乡,但他没有忘本,给这里投了大批的资金,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起先这块地上还没有这些大楼,依旧是矮平房,就和众多马路对面的矮平房一样,虽然都是矮平房,但这里却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里是每个生存于此的人们,接受教育的来源。等到我们这一代读书时,这里早已建成,我们没有成为最先一批使用者,这是一种遗憾,我们读一年级时已经是建成五年后,但从大体上来说也是前几批使用者,时间的先后顺序并不重要,因为往后只会越来越好,我们享受的程度对接受教育的本质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接受着馈赠,我们需要感恩。前面说过学校的后湖,其实就是一个大喷泉,这里其实原先本来有一片湖,湖里有鱼,有植物,有一座桥贯穿着,在靠近岸边的垂柳下,水面上也有船,只是没有人划过显得很荒废。这个湖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洗墨池”,可能是依据某个古典而来,具体我不知道,因为我并不关注,我觉得这可能也是造假,因为没听说过有什么名人在此过,可能有这个词,是当初命名的人随意看到“洗墨池”这几个字就拿来命名了,然后拿来其他的古典借此美化,促使它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湖,人们口头上的代代相传,使得每个人都坚信它是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湖,名词的含义使得它与众不同了,可见耳听为虚在某些事物身上并不成立。洗墨池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景象,它像一个自然环境的缩小版,我最喜欢冬天,而椿是夏天。夏天时,的确是最热闹的时候,池子里的荷花这时开得正艳,大片大片将池面覆盖着,仿佛这时是它们的地盘,有鱼从荷叶梗间穿过,这鱼是别人抛养的,你有时可以看见有人站在桥上钓鱼,这鱼我经常拿面包来喂,这鱼有很多学生来喂,可见它们很受欢迎,但这鱼我们根本就吃不到,所以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具体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来喂,我只知道自己是因为我看着鱼吃东西,我感到很平静,人关注某一件事时,你就会感到平静,这种安静我很喜欢,我说不上喜不喜欢鱼,硬是要说原因,是因为我从鱼身上得到了什么,鱼从我身上得到了什么。周围有杨柳包围着整片湖,但有一座桥横贯整片湖,就像一个有缺口的圆盘,这或许和我前面说到学校一样,只不过缺口有两道罢了,这让我不由想到这是种很有缘分的事,就像两个相似的物体,却形成了包围与被包围的趋势。但包围总有一天会被打破,这可以是它自愿的,也可以是外界所造成,但显然从表明来看是人为。那是普通的一天,却又不普通的一天,有人溺水了,就在这个湖,听隔壁椿的妈妈说,“是一个小孩”,几天后我便知晓了是谁家小孩,因为办了葬礼,学校对面的矮平房有一家挂上了白帘,风把白帘吹得很高,在一片毫无装饰的房屋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兀,我想起之前去过一个姑妈家,她的女儿出嫁,被吹起的帘子却是红色的,那一条红在一众毫无装饰的矮平房下显得十分突兀,就像现在我看到的白帘一样,只不过心情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只觉得淡淡的哀愁,它随着白帘在天空飞着,在阴暗天空的衬托下,它变得更加哀愁了。那小孩叫王希,这名字说不上普通或惊艳,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人叫王希,但对于与他相关的周围人来说王希就这一个,每个小孩的名字都好像是父母的寄托,从出生那刻起,父母就寄希望于此,取的名字正是希望的概括。这么注意小孩的名字,是因为我随大人去探望时,发现王然也在,并且守着灵堂,小小的棺材伫立在大厅,在周围花圈的映衬下显得渺小,它是那么小,周围的任何又是很大,人声把寂寞淹没了,寂寞淹没在棺材里,棺材淹没在花圈里。王然与他的父母迎接每个到来的人,每个人都显得很悲伤,每个到来的人都留下几滴泪,每个人都安慰着这一家人,每个人都像好心人,也的确如此,人类的本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悲痛面前人们总是慈悲。每个人都好像感同身受,但其实不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或亲人身上则无法感同身受,王然的妈妈仿佛苍老了十岁,她被苦难压倒了,被小儿子的死压倒了,但她依旧强撑着,没让自己倒下,王然跟在他妈妈身后,搀扶着他可怜的母亲,他眼圈红红的,显然哭了很久,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王然哭,王然在我们这群孩子面前一直是一个,我不能准确说出他有什么特殊的,只觉得他比我们要成熟,但年龄又是同龄,他总是富有智慧,就拿捉蚂蚁这件事来说,源源不断的新鲜点子从他脑袋里想出来,从他稚能的嘴里说出来,我们是很崇拜他的,但他却被人们,被老师,被家人认为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小孩子的天性被周围给压迫着,人们喜欢小孩是因为他们的懵懂无知,就像我只需要吃到妈妈做的饭就行,从来不自己去做一样。思考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需要大把时间,小孩子没有思想,不能过分思考,只有当你长大了,或许你的话有点作用,或许也没有,人们墨守成规,但什么时候算长大呢,推迟的成长是社会的规则。王希的命运在这一刻停止了,他错过了成长,他的家人,周围所有人的生命没有停止。下葬是在三天后,每个人都穿着白衣,每个人都神情严肃而悲伤,从蜿蜒的山路,从低往上走着,这回不是花圈簇拥了,是人们簇拥着棺材,声势浩大的群体,密不透风,从远处看,像一条攀爬的白蛇。抬棺的人把棺材放进早挖好的坑,“放馆”,抬棺的领头人长喊着,余音一直在山上回绕着,这一刻,人们的泪水不由自主的留下了,一抔抔黄土覆盖着棺材,王然的母亲用已经嘶哑的喉咙哭喊着,她想爬到棺材来,她想爬进黄土里,随她那小儿子去。王然的父亲,一个沉默的男人,拦着她,他留着泪,斑驳的泪痕在脸上映出银光,他说不出话来,只得死死拦住这个悲伤得快发疯的女人。王然蹲在离几步远的地方,泪水已经把头下的黄土地打湿了一片,他默默流着泪,好像要把这前十几年没流过的泪给流完。太阳依旧炙热着就像王希溺水死去的一天一样,自然依旧没变,只是人变了,人们来来去去,或多或少,自然依旧无法为他们改变。我看着黄土渐渐把那小棺材给埋没了,最后一个角淹没下去了,这时我的眼泪也流下了。墓碑立起来了,墓碑上写着“王希之墓”,周围是密密麻麻的字,仿佛这就是陪伴,这就是铭记,所有的写上的名字,关于血缘关系,在一块石碑上仿佛永远都断裂不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是因为其他关系而聚集于此,一张密闭的网覆盖在我们身上,虽然没有特别的刻苦铭心,但至少在这一刻,在以后长或短的时间,我们也无法忘记这件事,一个小孩的死亡,他叫王希。生命的意义是被人铭记,人数的多少代表你被铭记的次数,而记忆的存在,代表被铭记的程度,如果说一个人是一面镜子,打碎后,成为无数个碎片,这些碎片被有关系的人携带在身上了,碎片可以被丢弃可以被遗忘也可以被珍藏,人际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大网,里面有无数根线,直接关系,间接关系,很显然,对于王希,这个孩子来说,与他有关的可能就是正在被大网捕捉的人,在他的坟头的这些人。他可能会被这些人有关系的人知道,随口一说的,浅显的谈论,就像这件事,是我妈告诉我的,他是王然的弟弟,因为我妈,因为王然,因为和我一样的人,我站在了这里,我成为关系网捕捉到的其中之一。就像大黄狗的死,被我妈吃饭时当作普通的小事说出来了,他的事,很可能也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人空中被当作琐事说出来。我默默的注视着,为他默哀,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一个提早经历成长老去的小孩,他的纯真定格了,他永远永远都是小孩,最纯洁的灵魂。这换而言之又是一件好事了?几个小时后,正是半晚,夕阳把山照的闪着金光,有光打在石碑上照着那几个字“王希之墓”,其他却成为阴影了,夕阳渐渐落下去了,这几个字和那些字融为一体了,成为阴影了。人们走得差不多了,只剩得零零散散,王然的妈妈躺在墓碑旁的草丛中,成大字趴着,她把脸深深埋进草丛里,一场葬礼,已经使这个女人筋疲力尽了,她哭不出来了,她嗓子也可能已经坏了,她只得以这样的方式,隔着黄土,仿佛依旧拥抱着她的小儿子。王然的父亲,不知道能用什么姿势,每个人都混沌着,只得用那大手一直轻轻抚摸着墓碑,他想抽烟,手哆哆嗦嗦从口袋里拿出来,折断的烟一根根排在纸盒里,他看见墓碑前的香烛,依旧微弱燃烧着,他无法用他儿子的香烛去点燃烟,纸盒跌落下来,那香烛留下了红色的泪。我打算跟随我母亲走了,因为像我们这类人走得基本差不多了,转身,人们被阴影分割成两半,不同的命运,我往回看只见人脸被余烟模糊了,他们藏匿在阴影下,行为像是演着一场默剧。半路上遇到王然,我抑制不住给了他一个拥抱,从前我们并没有很熟悉,我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沉闷的小孩,相对于其他孩子说,他对于我,我也只是觉得他比周围人要聪明些许,我什么话都没说,我们互相紧紧拥抱着,密不透风,在这个拥抱里,他又哭了,泪水流到我衣服上,浸入肩膀上,滚热的,我的心仿佛也流下了泪,长达一分钟的拥抱,分开后,我们朝着相对的方向走去,只是我知道有一种紧密的关系的线连在了我和王然身上。他步入阴影里,我走出来了。经过暑假,再次上课时,洗墨池已不复存在,只见一个喷泉孤零零的伫立着,在周围一片寂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显眼,这个喷泉仿佛是洗墨池存在过的证明,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它存在着,在往后的几十年,几百年,它没有存在,“洗墨池”这个名字显然不适合于喷泉,也没有人给这喷泉取名字,名字的遗忘,人和事的死亡,刻骨铭心的又能有几个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