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长明烛引求学路 ...

  •   次日清晨,少女躺在床上,半梦半醒之间看到了一团紫色的焰火,幽冥一般在她的视界里四处乱窜,下一秒那团炽热纠缠上身,方佛要把少女自己给烧着,她躲避不开,声嘶力竭地叫喊,熬过一阵充斥着极致恐惧的虚无之后,她才猛地惊坐起,在床榻上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周围都是阴冷潮湿的气息。
      即便醒来,她仍旧心有余悸。
      少女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双眼。
      一片漆黑中,她发现梦中出现的那团紫色焰火变小后凝聚成一个微弱的小火苗隐匿于右眼之中,忽明忽暗的摇曳着,无比幽异。可是很奇怪,她睁开眼睛却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这火会不会有一天把我给烧没了啊?”她低头喃喃自语道,一想到整个人都要被那团紫火烧没,又吓得摇头晃脑直哆嗦。
      此刻的屋外传来几声响亮刺耳的鸡鸣,遥远的高空天色微明,但靠近地面时,与夜晚的时候没什么差别,三米开外仍是伸手不见五指。
      少女匆匆忙忙下床后穿好衣服鞋子,看到在昏暗烛火下的镜子里自己头发乱蓬蓬的,对镜胡乱抓两下,一旁的檀木梳子也不用,用手指捋顺后再用黑色发带绕几圈打结绑好,辫子被她甩到背后。她自个很满意,可到底没个正经姑娘家稳妥得体的样子。
      “阿蛮,你醒啦,正准备来叫你起床。我早起给你熬了一锅鱼粥,典礼还有半个时辰才开始,喝了粥,填饱肚子再走吧。”
      “啊?好。谢谢你,阿婆!朝阿婆,你对我真好!”少女接过身后之人递过来的一碗热粥,低头沿着碗沿大口大口地喝粥,喝了几口,嘴巴就不停地吹着气,被烫着了。刚从锅里盛出来粥的很烫,她的舌头都要被烫麻了。
      “不急不急,慢慢喝。”皱纹满脸的老妪笑容慈祥,等她吃完一碗,又盛来一碗新的,少女双手捧着碗喝粥,老妪便替她重新束发。
      少女今天穿着书童的统一服制,老妪不打算给她梳女儿家常梳的那几种发髻。束发虽然让她看起来与男孩子一般无二,却也是最适合她的发型。否则可以预见,等到学堂的先生们给那些参加开蒙大典的孩子们带书童帽的时候,她一定会把自己的头发弄得乱糟糟的。
      “今天是柳渡村三年一度的开蒙大典,大典结束后,村里那几家学堂要收学生,你此行可以自己决定去哪家,我不会阻拦,但是你去了就要好好读书。一会儿去到祭祀台以后,你不要添乱,也不要惹事,安静跟在司仪姐姐后面,仔细听先生们的安排。晚上我给你做只烤鸡,放学后也别太贪玩,回来晚了可赶不上吃。”
      “我一定会好好听话的!”少女激动地点头应允,想着晚上油腻可口的烤鸡咽了咽口水。
      她昨晚睡前唠叨了上百遍白天里没有吃到烤山鸡,老妪听得实在头疼,只好答应今天给她做一只烤鸡补偿,二来也想以此约束一下她的言行举止,希望她今天别把事情闹得太离谱,老老实实入学堂求学。
      “你要带的长明烛,三百千和笔墨纸砚我都装好放在书箱里了,那罐墨水封口很浅,你走路的时候不要摇摇晃晃的,也不许只背一边,万一不小心洒出来全身脏兮兮的,让别人看见了笑话。”
      少女坐在椅子上晃着两条腿,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心里默念着,朝阿婆又开始了她日复一日、漫长无止境的絮絮叨叨,听得她脑袋都大了,瞬间有了回去睡回笼觉的想法。
      “这就又嫌我唠叨了?不想听我说这些嘱咐你的话,你自己就要表现得成熟稳重一些。你已经十岁了,好歹也是个小大人了,不要总让人替你操心。”
      少女嘟了嘟嘴,立即跳下高椅,背起书箱径直往屋子外走,也不管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
      老妪追着她走出木屋,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有没有东西落下,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走路的姿势大摇大摆,痞里痞气,身子也摇摇晃晃的,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小丫头,怎么还是这么不听劝?
      阿蛮走了一会儿,远远看见百年榕树下有一群人列队在前,吵吵闹闹,整个场面都是乱哄哄的,不少比她小的小孩子都在哭爹喊娘抹眼泪,也有十几个非常镇定自若的,最后面还有个眯着眼打瞌睡差点倒地睡着的小胖墩,顶着老大的鼻涕泡,站都站不稳,把阿蛮逗得乐不可支。
      人群中最高的领头的就是朝阿婆说的那个司仪姐姐,她也是一身白衣,白纱蒙面。不过手里的烛台已经点上了长明烛,她是这一群孩子们的引路人。
      柳渡村的开蒙大典自黎明而始,到正午方才结束,每次都会在平常举办节日庆典的祭祀台举行。从空中俯视而下,外圆内方的祭祀台位于村子的正中央,从地面到祭祀台的台面有九十九级台阶,一步一台阶,一阶百米长,台面很广,乌泱泱可以站满大半个村子的人。村子里的老人也不知此祭祀台是何年何月建成的,只知道爬到真正宽阔的台面之前,每个人都必须心怀虔诚之心,手握烛台,一路黑暗自有神明庇佑。
      不知走了多久,天色蒙蒙亮,到了村子中央后,开蒙大典正式开始,鼓声如雷,轰鸣阵阵,祭台下的火把被点燃后,就由身穿崭新书童服的孩子们手握点着长明烛的烛台从四面八方独自攀登上祭台的台阶,此处考验的是孩子们的意志与天性,随行的父母长辈们只能在一旁看着,不能给予帮助和干预。
      阿蛮属于是积极性最高行动力最强的那一批孩子,她很好奇祭祀台上面有什么好玩神奇的东西,不想因为落后而被别人抢先,于是鼓声一停,她就和那几个身姿敏捷的大男孩们一起冲上台阶,速度竟也相差无几。
      三十几阶后,阿蛮赶超了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孩,瞧见他气喘吁吁的模样,自己才刚开始觉得有趣,她很是得意。九十九阶而已,算得了什么,这点距离和难度对她而言不过是从山脚攀登到半山腰而已,而且这山还是群山之中最矮的一座。
      有不少眼尖的大人已经看出阿蛮是个女孩子,纷纷惊叹于她异于常人的体力,又瞅见她束发用的黑发带,想起远离村子的那间木屋和神秘的朝阿婆,于是更加觉得匪夷所思。
      “我记得朝阿婆此前是孤身一人来我们柳渡村的吧?”
      “这个我有印象!她十几年都没有离去,似乎也没有什么亲戚来找她投奔的样子。”
      “是啊,那女娃是她什么人?”
      “不会是捡来的吧?你们听说过此事吗?”
      “之前找朝阿婆给我儿子取名字的时候见过那女娃娃,你们一定想不到,她竟然......”
      “噤声,与她有关的闲话我们还是少说为妙吧。”
      “......”
      那些人各自又重新寻了别的话题,似乎都认为谈论朝阿婆很是忌讳。
      最快的孩子已经攀登到祭祀台的台面,最慢的几个还没有开始。随着孩子们陆陆续续爬完台阶,那几家学堂的先生们一一出来迎接,为他们正衣冠,点朱砂,开慧眼。接着孩子们一一落座,村子里德高望重的大儒作为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给他们上人生的第一节课,课堂结束后每个书塾会按照各自的方式考察孩子们的天资,遇见天资好的会收为门下弟子加以栽培,天资一般想读书的也会收入学堂当学生。考察结束,孩子们三拜一叩头,拜天地,拜君王,拜亲友,最后一叩头,拜的是当今圣贤之师。大典的末尾,还有三拜。大典结束后,书塾的先生会带孩子们离开返回学堂,孩子们真正开始入学读书。
      阿蛮是耐不住性子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听讲的,点完朱砂,人就跑没影了。阿蛮绕到了典礼的背面,偷偷溜下祭祀台。上面委实无趣得紧,不知为何那群小孩们始终一动不动地盘腿而坐,还听得如此聚精会神,要是她,早就瞌睡过去了。
      村子里有几处拥有百年树龄的古木,几乎每一处都变成了村民的许愿圣地。村中央就有三四颗许愿树,每一颗都很粗壮,十人手牵手才能抱住树干,这也是村民们求好运的方式之一。枝丫上挂满了红绸与灯笼,阿蛮实在无趣会在树下偷看村民们红绸上许的愿,这是她勉强能在柳渡村里找到的一大乐事之一。
      阿蛮刚在树下看了一会儿,就开始觉得索然无味。
      除了求月老赐个人美心善的好郎君,无非就是请神明保佑各自的子女平安顺遂,或是日后飞黄腾达,衣锦还乡,才子佳人配成双。
      她躺在树下,早起有些困倦,才一闭眼就睡着。
      迷迷糊糊间,忽闻一阵窸窸窣窣的摩擦声,还间夹着年轻男女的逗笑声,一时好奇,阿蛮循声而去,在许愿树的背后,看见了衣衫凌乱彼此胶着的一对男女。
      两人正嬉闹,男子上下其手,挠得那个白衣女子咯咯地笑。
      “喂,你们在干吗?”阿蛮用天真无辜的声音问道。
      她对此很不解,这种事情哪里有趣,又有何可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