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查访 ...
-
乐苒道:“你不如从百姓处下手。盐价格之贵,甚超米面粮食,他们吃得起米,奈何吃不起盐,偏盐又是生活必须品,不得不买。可成本太高,利益的驱使之下,有人买则有人卖。富贵人家短不了买盐的银钱,从来都是普通民众买不起。”
池珩意味深长地笑。
乐苒别过脸,不言。
池珩依乐苒提议,两人预备去青水镇附件的小村庄晃悠。乐苒向寨中其他兄弟借了几件破旧的衣裳过来,他们打算乔装成赶路者,混在村庄里。
元州治下有县镇,县附近遍布许多村子。池珩和乐苒出了清风寨,沿着大路过凤霞关,又沿泥路直走。路上行人往来,他们混在人群中,最后去了杨柳村。
村内一条宽敞的土路直通到底,路两旁是低矮的茅舍,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间隔出一片宽阔的绿地来。
池珩和乐苒默默走在路上,他们四处张望,观察着过往的人。走在路上的大多是男子,中年壮年皆有。他们身穿灰褐色粗糙的布衣,裤腿宽松,腰间一块长布直接勒紧裤腰。脚上踩着一双草鞋,有的肩扛锄头,或挑着箩筐。
土路偏窄,二人侧过身,让出一条路来。
池珩四处搜寻,见一老爷爷正坐在屋舍前的木凳上。他打了主意,上前问路。
“这位老爷爷,请问你知道什么地方能借宿吗?我和我弟弟两人赶路,日夜兼程不眠不休,如今实在是累得慌,眼见天要黑了,我们打算找个地方宿一晚。”他微微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可以付钱的……”
老者已上了年纪,头发花白,有些迟钝得看了看池珩。他听不清,池珩重复一遍,老者这才颤颤巍巍地指了指不远处。
他的声音很浑浊,动作缓慢,手指指向一个角落:“那里有座土地庙,你们可以去那住。”
二人顺着看过去,果真看见隐蔽在林间的土地庙。
他们二人正打算走,屋门自内打开,一位中年妇女头捆头巾,擦着手疾步走出来,嗓门超级大:“两位公子留步!”
他们闻声停下。
乐苒回头,那位妇人笑嘻嘻道:“两位公子不防在此屋留宿?那间土地庙破破烂烂,实在是顶不住寒风。正巧我屋内有间空房,两位公子若不嫌弃,我们自然欢迎。”
池珩报以歉意一笑:“不会叨扰你们吧?”
“哪里的话!来者是客,哪里有赶客的道理!”妇人甚是爽快,又换了扭扭捏捏的语气,显得不太好意思,“那这个钱财方面……”
池珩理解:“好说!好说!”
当晚,妇人烧了几个好菜来招待他们。
池珩吃着菜,仿佛沉溺其中:“夫人好手艺!这菜吃着甚有味道,不像往日我吃的那些,油水不足,又没钱买食盐,味道因而也淡,吃下去寡淡极了,只觉难以下咽!”
乐苒在一旁默默当空气,内心吐槽:花言巧语。池珩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睁眼也能吹得天花乱坠,果然是好口才!
妇人嘿嘿一笑,她左顾右盼,轻声说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念在你们二人今日的这份情谊,我可以悄悄告诉你们。其实啊我们买的是私盐……”
池珩惊诧,乐苒肃穆。
妇人叹气:“商铺里的食盐价格又贵,买不起又不得不买,菜里放得少没味道,放得多又用得快,花销一大笔,哪里吃得消哦!”
“真的吗?”池珩艰难诉生活之苦,妇人动容,为之落泪。
于是妇人将买私盐的地方和法子告诉他,万分强调不能告诉别人。私盐量有限,供不应求,知道的人越多,买的人也越多,只会更加难买。于是他们和盐商达成一个协议,即买方保密,卖方供应,双向配合,不为外人道也。
池珩停下筷子:“只这一家吗?”
妇人道:“自然不是。各人有不同的商铺点,再细点便不清楚了。”
她哀叹:“若没这些人,生活只怕更加困难了。哪里都要钱,什么都要我们承担,可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啊……”
片刻,池珩才问:“官府不管?”
“要管早管了!都这么过去好些年了,哪怕是有盼头,也不敢盼了啊,谁敢去说呢?”
得了消息,第二天两人赶回青水镇,去商铺里验证那位妇人的消息。这些商贩很大胆,新人买正盐,熟人有需求者,卖糙盐。
他们以产量来控制买者的言行。产量有限,如果他们告知别人,别人买完他们则买不了。他们更不会举报,举报后没了这个渠道,苦的仍是他们。他们虽少读书,但得不偿失的事情他们不会做,也清楚其中利害关系。
所以这些商铺和顾客之间保持着平衡的关系。
新人欲买糙盐,需要暗号交接。
池珩按照妇人给的暗号买了糙盐,乐苒则买细盐,回寨后又将之前买过的细盐拿出来,进行质量对比。
商铺的正盐和谈氏商行里的正盐倒是差别无二,商铺略微次了些,而私盐质量较差,比较粗糙。
乐苒以手指指腹磋磨盐粒:“两种盐质量不一,若全为盐场所产,何必遮遮掩掩?”
池珩蹙眉:“这些糙盐来历不明,要么发现盐井,自产自卖;要么做假账欺瞒官府购入盐的量。”
以次充好,贩卖私盐,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他让归澈三人分别去其他村子查探,然后买回来各做对比:所有糙盐的质量几乎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