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三十九回 ...

  •   圣南巡三子伴皇驾,敏凤姐得子万事足

      且说上回书说到宝钗竟给黛玉出了个弹曲的主意惹恼了黛玉,小虎见黛玉生气,忙扔下盘里的肉,跳到黛玉怀里。小乖火火见了,也跟着小虎屁颠屁颠过去,冲着黛玉摇尾巴。
      探春怕二人闹大了不好收场,忙插在中间道:“好了好了,姐妹们开句玩笑话,真真你们几个都是认真的性子,竟都当起真来了,也不怕旁人笑话。”
      湘云道:“正是呢,咱们一处玩,和和乐乐得多好。何必为这小事闹起来。”
      宝钗听了,方笑道:“原是我思虑不周,这里跟妹妹赔罪了。”
      黛玉冷笑一声,却不想搭理,惜春素知黛玉一向不喜宝钗,却不好拂了探春湘云二人的美意,又看见小乖身上背着一个娃娃,因道,“林姐姐,这小狼身上背的是什么?”
      黛玉道:“是照着这小家伙的模样儿给她做的玩意儿罢了,它喜欢,也不舍得放下,特地系在身上的。”
      惜春忙凑近去瞧,只见那娃娃竟做得跟小乖一模一样,再看火火的,虽同小乖的娃娃一样,可是总觉得又有哪里不一样,一眼便能让人分出来。
      宝钗因道:“妹妹的手艺真真是巧夺天工,这娃娃做的竟和真的一般模样儿。”
      火火和小虎见惜春宝钗都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娃娃,忙用爪子护住,压在肚子底下藏起来,小乖也用爪子摸了摸系娃娃的绳子,确定系得极结实才放心。众人见了这三只小气的模样儿,都笑成一团。
      宝玉见了羡慕不已,因道:“林妹妹也给我做个我模样的娃娃吧!”
      黛玉摇头道:“宝玉,你又说傻话了!历朝皇帝,哪个不是最忌讳巫蛊之事的,人模样儿的娃娃也是随意可做得的?便是平民百姓,也忌讳的,若是自己的人像娃娃给旁人得了,用来做法,那可不是好玩的。”宝玉听了,方才作罢。

      至贾母生辰之日,黛玉献上江南带来的琉璃寿雕,这寿雕并不大,但琉璃此物,岂是常人能得的?毕竟,琉璃乃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且自古以来皆是皇室专用,民间极少见的,因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本朝才没有关于琉璃的使用规矩【1】,再者,这寿雕以双面雕法刻成,光这手工,已是价值不菲,更何况配上有价无市的琉璃?这礼物给了贾母长足了面子,贾母方对黛玉又近了些。
      见着寿雕,王夫人眼前一亮,心道,这林丫头就算没钱,家底儿还是摆在这里的,随便拿出个玩意儿就是无价之宝,上回她问了宝丫头,原来林丫头屋子里的瑶琴那竟是唐朝著名的太古遗音!这可真真不得了,但凡说琴的书,这座琴肯定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这琴若是给了娘娘,一来,娘娘也有面子,二来,那好琴弹出来的曲儿自然都是好曲儿,皇上爱听娘娘弹琴,曲儿好听了,皇上肯定恩宠更盛。上回她去借钱,不但一个子儿没得,还生生给老太太训斥一顿,这回那琴就是摆在那里的,林丫头总不会说没了吧?只是,刚闹过银子的事儿,这事儿也不急于一时,来日方长,反正林丫头也飞不出去。等老太太不行了,别说什么琴啊谱儿的,便是林丫头,也是任她做主。

      九月皇上要去巡行五台山并南巡,已经定了太子、胤禛、胤祥三位阿哥随行,芸薇等本想先让黛玉回贾府住一个月,只等九月胤祥出游,再把黛玉接到十三府上与芸薇做伴,怎知凤姐生日、孩子出生都赶在这个时候,因此到了十月上,芸薇才把黛玉接了来。
      说来康熙爷也真是会享受,六月去塞外避暑,才回来没几日,天略冷了又要去南巡,那些阿哥也就罢了,可怜那些随行的臣子侍卫们,平时办差已经是与妻妾子女聚少离多了,闲暇时还要陪老爷子出去旅游,一时间京城上空的闺怨又多了几重,衬得京城更冷了几分。
      以前,十三南巡定是要带着芸薇的,今见黛玉如此处境,胤禛不放心走,十三不忍四哥为难,只好让芸薇留下,自己在南巡路上只能独守空闺,对着江南的月亮,十三不由得感慨一声,我爱新觉罗•胤祥,真是太伟大了!感怀一阵,叹了口气,算了,去四哥那里蹭点吃的补偿一下!四哥真是好口福,小四嫂弄得那些腌肉腊肠什么的,不但味道好适合下酒,更能存放许多时候。想到这里,又瞧了瞧膝盖上的护膝,满意地叹道,自从认识了四嫂,自己的老婆也越来越贤惠了啊!
      胤禛的随身小厮秦顺儿正站在门口,见胤祥来了,忙行了个礼,又道:“十三爷,太子爷正同四爷说话,您稍等,我去通报一声。”
      秦顺儿出来请胤祥进去的时候,胤禛也正好送太子出来,胤祥忙同二人见了礼,太子挥挥手,“都是自己兄弟,在外头不必如此讲究。”
      胤祥道:“二哥要走了?臣弟正想来四哥这里蹭些酒食,不如二哥也跟臣弟一起?”
      太子笑道:“你这小子,莫不是怕自己去了老四不买你的面子?”
      胤祥笑道:“果然被二哥猜着了,四哥这里的酒食都是好的,我自己进去恐面子不够,四哥不舍得。”
      胤禛挑挑眉:“你来讨吃的,我哪回没给?若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下回我定要把你说的话坐实了!”
      胤祥忙道:“四哥,千万别!弟弟下回再不胡说了!”
      胤禛道:“罢了!听者有份,既然二哥都听着了,臣弟也不好藏私,二哥,请。”
      太子道:“可是四弟妹给你备着的?”
      胤禛脸色一红,却不好说话,胤祥笑道:“二哥果然是二哥!真被您猜着了!”
      太子笑道:“既然如此,我可要尝尝。虽无缘见着,先尝尝弟妹的手艺也是好的。”

      康熙的院子。
      “皇上,太子爷方才去了四爷的屋子,因二人声音低,奴才也没听清楚,只隐隐听到‘贾府’‘找人’等语。后来十三爷找四爷吃酒,太子爷只又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之后,就在院子里独坐。”一个黑衣人跪在地上,回报方才所见。
      黑衣人见康熙不说话,却散发出一股阴沉之气,因此也不敢动,只低头跪着。
      良久,康熙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继续盯着。”
      黑衣人忙道:“奴才告退。”说着,便弓着腰退了出去。此时,他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湿透了。
      这次南巡,康熙所带的,正是他最得意的三个儿子。胤礽、胤禛和胤祥。他虽最爱此三子,但当日,听到老四的命格,他不是没动过杀意,任你是什么命格,太子才是他选中的继承人,是他投注心血最多、手把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除非太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否则,未来皇帝只能是太子!太子犹在位,你凭什么登上皇位?谋朝篡位?若是这样,自是非杀不可!然而,胤礽啊!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胤礽任由这个弱点毁了自己,那么,他不能不废太子!而胤禛的命格儿似乎就有了合理之处……胤礽啊,但愿,你不要再让阿玛失望了!

      且不论太子与胤禛所谈究竟是何事,也不知太子究竟是否让康熙失望了,只是次日康熙与太子见了一面之后太子就病倒了,不几日,京中索额图接到康熙旨意,太子在德州病了,命他前去照料。而康熙又与胤禛、胤祥等继续行程。
      听到太子生病的消息,胤禛就知道,那日他与太子所议之事,康熙恐怕已然知道了,因也不敢妄动,只每日在康熙身边,到泰山之后,康熙也不放胤禛离开,只让胤禛在身边候着,命十三单独祭祀泰山。胤禛知这是康熙敲山震虎之意,更是每日守拙,决计不敢提太子半个字。谁知不是他不提就没事的,这日,康熙让其余人等出去,只留下胤禛。
      康熙道:“老四啊,你可知朕为何让十三去祭泰?”
      胤禛忙跪下道:“儿臣不敢妄度圣意!”
      康熙冷笑一声,“你不敢?你敢做的事还少么?”
      胤禛道:“儿臣惶恐!”
      康熙道:“本来此事也与你无干,你只应了朕一件事,也便罢了。”
      胤禛道:“儿臣谨遵皇阿玛吩咐。”
      康熙道:“太子让你找的人,若是找不到也就罢了,若是找着了,你可知该怎么办了?”
      胤禛顿了顿,想起那日太子的模样,却不忍开口,只隐隐感到周围的气氛越来越冷,气压越来越沉,终于,还是磕了个头,道:“儿臣明白了。”
      康熙点点头,声音仿佛疲惫了许多:“下去吧。”
      胤禛又行了一礼,才告退出去。
      经此事,康熙也没什么心思继续南巡,便与太子等人回宫,提早终断了此次行程。朝中之人猜测纷纭,而封禅泰山一事,堪于祭天相比,皇四子比皇十三四年长,两人同去,却由皇十三子祭泰,却不知这是否是圣上日益看重皇十三子之象。

      京城。贾府。
      邢夫人正在凤姐的院子看孙子,如今琏儿两口子也算儿女双全,她本以为凤姐一向亲近王夫人,便是得了孙子也没她的份儿,没想到自有了此胎,凤姐竟愈发亲近起自己来,连带着让她与孙儿孙女亲近了许多,可见这胎得的哥儿是她的福星。只唯一让她不满者,是凤姐一直不肯卸去管家的差事,她自然知道凤姐是好强的,但这双身子哪撑得住这般辛苦,万一她的福星有个好歹可怎么好!幸好,那省亲院子总算建完了,凤姐谢了那差事,平安得了此胎。只是,抱着软嫩嫩的小孙子,邢夫人还是忍不住道:“你也别怪我啰嗦,你这次生产不易,身子到底虚了许多,管家的差事还是放放才好,等身子好全了再说,别因着好强就不顾自己身子。”凤姐笑道:“太太说的是,前番日子是我太好强了,如今得了哥儿,我自是全心全意拉扯哥儿长大,哪还有功夫管旁人的事儿呢!”
      邢夫人又怕凤姐真的从此不管了,大房岂不吃亏,又道:“我也不是不让你管,只先养好身子,姐儿和哥儿,你若信得过我,我帮你带便是了。”
      凤姐笑道:“太太说的什么话,我也知道,这是太太心疼我呢!哥儿和姐儿都是太太的孙子孙女,再不能叫第二个人祖母的!这会儿子太太就把这两个孩子当心肝肉得疼,以后还不知道把他们宠成什么样子呢!”嘴上说着奉承话儿,却绝口不提管家之事,凤姐心道:省亲院子的事情一过,管家的差事哪儿还有油水可得?即无油水,难道把好不容易寻回的嫁妆再当掉去贴补么?如今,嫁妆也寻回了十之八九,谁还去理那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便是要管,也只在外头买些庄子店铺来管,那样得来的银子才是自个儿的,管家有个屁用!累死累活地拿着自个儿的嫁妆去养那一帮子狼心狗肺的?省亲院子建好了,七十万两银子也所剩不多,这七十万里头还是十万两是外借的呢!到时候到哪里寻银子去还?便是薛家的五万两不还,那还有五万银子呢!到时候,恐怕就是管家太太拿自个儿的银子去贴补了!她这个时候去要管家的差事,岂不是傻子?因又东拉西扯了许多好笑话儿,逗得邢夫人心满意足,姐儿看见母亲祖母都笑,也呵呵地跟着笑。大房里婆媳二人和和美美,一双儿女活泼可爱,竟是十分温馨。
      此时,王夫人屋中正忙成一团。圣上已经下了旨意让元春于元宵节回来省亲,为了不落了娘娘的面子,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虽有探春宝钗相助,但这二人虽有才干,却是管家的生手,王夫人少不得事事过问。
      今儿一早,就有小厮来报宝玉被老爷唤去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老爷责骂,还没等来消息,又有贾蔷来问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孩子如何安顿,贾蔷还没走,便有林之孝家的来禀小尼姑、小道姑及栊翠庵之事,因提到有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出身官宦人家,极通文墨,模样也好,又拜了个极通先天神数的师父,本欲请了来,但妙玉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但揣度王夫人之意,不管妙玉肯不肯,都是要请了来的,若妙玉执意不肯,恐怕还要用些强才是,任她出身何等官宦人家,毕竟能给她撑腰的父母死了,精通先天神数的师父也死了,便是受了委屈,还有谁能为她做主?再者,贾府是大户人家,哪里还能委屈了她不成?
      没多久又有小厮来报,老爷极满意宝玉的诗词,想来是不会挨打了,刚放下心来,又有几个婆子来说各色院子后续事宜并府中开销等繁复琐事,虽有探春宝钗在一旁协助,王氏还是被这些琐事烦的头疼,但凤姐毕竟刚生了哥儿,也不能强拉来帮忙,不由得恼恨凤姐这胎来得不是时候,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嘀咕,那香料怎么就没起到什么用呢?琏儿得了这男胎,凤丫头一向是个得老太太心意的,若是这哥儿也得了老太太的心,岂不是会与宝玉争夺家产?
      说到家产,还应该选个能与自己一心的儿媳妇才是,宝丫头是个好的,却不得老太太心意,而且,宝丫头也有去选秀的心思,上回同薛家借银子的时候,这母女二人便请她同娘娘说,多帮衬宝钗进宫一事,然娘娘好不容易得了圣上的宠,升了位份,怎能白白引入一个劲敌分宠?再者,以薛家之财,宝钗的嫁妆定然是少不了的,到时也可贴补家用,可见,这宝钗还是撂了牌子,嫁给宝玉才好。至于林丫头,既然和十三福晋是近的,若能给十三阿哥做了侧福晋或庶福晋也不错,白白得了一门皇亲,下回她跟皇上提提,不过,也可配给十四爷,毕竟,十四爷可是极得圣宠的阿哥,若有机会,给了太子殿下更是不错——也不好,林丫头毕竟与自己不是一心的,岂能白白便宜了她,若是真有机会,还是让探丫头跟了太子殿下才好。

      注:【1】“琉璃乃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 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且自古以来皆是皇室专用,民间极少见的,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引自百度;“本朝才没有关于琉璃的使用规矩”是作者根据前文瞎猜的,明代都没了,清朝还规定这个干吗?纯属猜测,没去查实。
      关于琉璃,建议喜欢收集水晶玉石的亲看看下面说明:
      水晶、琉璃之类的矿石,到淘宝上去搜,卖的有很多的,本来偶还以为琉璃易得,结果百度了一下,乖乖不得了,那么复杂的制作过程,就算是现代工艺,成本价也绝对不可能低,况且,偶听说,在盛产水晶的东海,一块真正的水晶石,价格都在两万以上……咱们现在买到的几十块几百块的东东大概都是假的或人工合成的……更何况古代就是传说的琉璃啊!淘宝上最贵的“古法琉璃”是198元,看价格就知道真假了。而琉璃之所以价格不菲,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本来,这段寿礼是偶随便写的一种石头,写的时候还很惴惴,会不会不值钱啊,然后百度上一查……咳咳……原来,偶的文字比偶知道的多多了啊!

      2010-7-24 BY 流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第三十九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