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王娇红(一首) ...
-
王娇红,又名娇娘,北宋末年蜀(今四川)人。父官为通判。表兄申纯有文才,与娇红爱甚笃,常以诗词往还,娇红与申纯自订终身。后纯求婚,娇红父先不允,后又许之。恰其时某达官之子闻娇红美名,亦求婚于娇红之父。父再三拒绝,竟以势逼,父无奈乃允婚于某达官公子。娇红因此悲怨成疾而死。表兄申纯闻之亦绝食而亡。后二人合葬于濯锦江边,名“鸳鸯冢”。《历朝名媛诗话》评娇红诗词:“幽抑生情,自有一种缠绵之意。”
满庭芳
帐影摇花,簟纹浮水,绿阴庭院清幽。夜长人静,赢得许多愁。空忆当时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临风泪,抛成暮雨,犹向楚山头。
殷勤红一叶,传来蜜意,佳好新求。奈百端间阻,恩爱休休。应是红颜薄命,难消受俊雅风流。须相念,垂寻旧约,休忘杜家秋。
【浅析】《历代女性词选》录此词署有副题: “寄申纯”。这是一位少女写的爱情词。作者以极其凄婉沉痛的笔触,叙述了她的恋情始末及其悲剧结局。最后,在痛苦的绝望中犹一往情深,盼与恋人相忆相念,不忘旧约。表现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贞纯洁,至死不渝。
上片写女主人公(即作者)对于恋情的回忆,着重表明她对于爱情的忠贞。开头三句点出地点、环境及景物,为后面的抒情作映衬。“帐影摇花,簟纹浮水,绿阴庭院清幽。“微风徐拂,帐影轻摇,簟纹精细,清凉如水,这分明是卧室的陈设。室外则庭院深深,绿阴掩映,环境极其幽深清静。这几句从表面看,没有正面写人,可是从陈设与环境气氛,已可想见,女主公娴静庄雅、超尘脱俗的丰采,佳人形象隐约可见。接下去的词句叙写女主人公当前情状:“夜长人静,赢得许多愁。”在往日,夜长人静,迎来的是与恋人幽会,月上柳稍,人约黄昏,欢情无限。而今呢? 夜长入静,赢得的却是愁绪万千,“空忆当时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作者把笔触引向往日,回忆她与恋人幽会的情景。想当时,小窗外,月光如水,一对情侣,相依相偎,切切私语,情思绵绵,海誓山盟,互表心曲:在人生的旅途中,这种令人神往的美好时刻恐怕是不会多的,它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因之而更为深刻。不过这种印象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越清晰,它给人留下的痛苦也越深沉。在这三句话的前面着一“空”字,就表明这段美好的回忆如今已笼上一层愁云惨雾,往日的欢乐,换得的乃是眼前的凄清。它向我们暗示,恋情的喜剧正在演变成为一场悲剧。作者觉得过去一切美好的东西,现在在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是一切皆空。“绸缪”: 犹缠绵,即情意深厚。歇拍三句: “临风泪,抛成暮雨,犹向楚山头。”从回忆转到当前,写作者此时的心境。这几句系化用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心境。战国时楚宋玉《高唐赋》谓: 楚怀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去而辞曰:“神女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朝云暮雨”喻男女幽会。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临风抛出的泪水,也要化作暮雨,洒向楚山巫峡,就更不必说我的心怎么样了。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明其对于恋人的一片痴情。下片以倒叙笔法,概述爱情向悲剧演变的过程。“殷勤红一叶,传来蜜意,佳好新求。”“红叶传意”用的是“红叶题诗”的典故。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却巧把题诗者择到。成婚后,宫女在箱子里发现红叶,卢渥于是知道,题诗者就是他的妻子。“佳好新求”:《诗·周南·关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吟咏君子婚配淑女这一美好事物。这几句是说,恋人申纯传来蜜意,向娇红的父亲求婚。“奈百端间阻,恩爱休休。”“百端间阻”是说障碍重重。“休休”是完了的意思。恋人申纯向娇红父母求婚,遭到拒绝,他们喜结良缘的美好愿望终成泡影,恩恩爱爱从此也就完结了。这样的结局令人多么伤心啊! 然而这样的悲剧,在那种封建社会里,却是屡见不鲜的。在这种巨大的打击下,贤淑温柔的女主人公,既没有怪罪父母,也没有怨恨他人,而是怨恨自己“红颜命薄”,是自己没有福份,无缘匹配才华横溢、风流俊雅的表兄申纯。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女主人公与恋人的爱情之火并没有熄灭。她犹殷殷寄意申纯: “须想念,重寻旧约,休忘杜家秋。”她殷切期望,二人要相忆相念,毋忘旧盟;她还期望,有朝一日,能重寻旧约,再度相逢。她叮嘱恋人,在若干年后,仍能记着她这个年老色衰的杜家秋娘。“杜家秋”即杜家秋娘。唐诗人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杜秋娘是唐时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为节度使李绮之妾,善唱《金缕曲》。后来入宫,为宪宗所宠。穆宗立为皇太子保姆,皇太子被废,秋娘回归故里,穷老无依。“杜秋娘”旧时被用来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结拍几句照应上片结尾,再度表明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语极哀婉。这首词感情真挚,语言凄婉,意绪缠绵,用典贴切,前后照应,层次分明,格调艳而不俗,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失为一篇描写爱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