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拍摄邀请 ...

  •   五月初,星未来俱乐部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俱乐部和明日星冰场的十年合同到期,在拟定续约时,双方就合同内容产生了分歧。

      前因后果很简单。

      以往俱乐部在周末黄金时段包下冰场的黄金区域,严重限制了游客的滑冰体验。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商业冰场建起,分散了客流,导致冰场收益连年下降,于老板希望俱乐部能机动调整上课时间,让冰场能够全天对外开放。

      起初,俱乐部方并不同意冰场老板的要求。

      俱乐部的学员成分单一,有超七成是中小学生,平时有繁重的学习任务,除了周末,实在挤不出训练时间。

      为了争取利益,双方前后开了不下五次会议,听说于老板在最后一次洽谈会上甩出财报,冰场在第一季度的毛利润还不及维护费用高。

      “我们也很为难。附近的老步行街拆掉后,商城的客流量小了很多,冰场的收益本来就微薄,需要靠接纳顾客盈利。”这是老板的原话。

      如果继续按原合同走,拱手送出两天周末,这钱实在没法赚。

      叶绍瑶问:“原来冰场不赚钱?”

      她偶尔在放学后到冰场加训,但从没见过冷场的样子,每次练习步法串都是瞻前顾后。

      且冬奥会刚结束不久,会有一批新市民走进冰场,地处老商业中心的明日星会是便捷出行的首选。

      于会敏摇头,不是冰场的利润太少,而是运营冰场的成本太高。

      俱乐部最后在众多合作者中选择了妥协。

      双方各退一步,俱乐部的包冰时间调整到每周二周四晚八点至闭店,学员在其他时间进入冰场需要出具俱乐部的凭证。

      所以叶绍瑶在今晚来到冰场时,被于会敏不近人情举黄牌警告一次,集齐一张红牌,可就别想老顾客折上折了。

      “可是现在滑不了冰,不算犯规。”

      叶绍瑶扒在外墙往里探,冰场只剩一层单调寡淡的混凝土躺在那里,隐约散发着冷气,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

      有种老板提桶跑路的美感。

      “于姐姐,你们不干了吗?”

      “今天晚上开始歇业浇冰,”于会敏微愣了一愣,“你的教练没说?”

      这应该是邵女士又一次没及时传达俱乐部的通知,叶绍瑶真怕妈妈这张密不透风的嘴拦下什么重要的消息。

      但她只是不露声色地把冰鞋往身后藏:“我逛商场来着,顺路看看。”

      于会敏怎么会不了解她的意图,提醒说:“这几天的冰场都不开放,你别再白跑了。”

      “真的没有倒闭吗?”

      “我的小祖宗,”于会敏指着桌上《告游客书》,“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为您带来不便,明日星冰场在这里深表歉意,请您期待冰场升级后的滑冰体验,祝您生活愉快。”叶绍瑶一字一字念下去,谜底全在谜面上。

      冰场需要赚钱,靠游客和俱乐部的接济并不足够,于老板着眼于承接比赛,另寻生路。

      刚好经过朋友牵线,参与了市级冰球比赛的招标。

      “为了能够中标,我爸找工人连夜撤冰面,重新添加冰球项目的标识。”

      以前的冰场只印有明日星公司的大LOGO,冰上偶尔有花花绿绿的几条线,都是教练用马克笔画下的杰作。

      没有红蓝分明的标识线,冰场根本不可能达到承接比赛的要求。

      “小冰场也可以办冰球比赛?”叶绍瑶好奇,她还从没在这里看见学习冰球的人出没。

      “只是俱乐部没有冰球教练而已,”于会敏说,“我小时候就在这儿学的冰球。”

      自家的冰场没有限制自己的道理,于会敏穿着冰球服横冲直撞,后来被家长投诉撞伤了孩子,也就被禁止上冰了。

      “更何况,这种比赛的场地标准可比花滑小很多。”

      这场冰球赛也是岸北市的校园联赛项目之一,之前安排的冰场因为私接赛事违约,主办方只能重新选择冰场,将比赛延迟到五月中举办。

      冰球要求每队上场6人,4v4赛制的人数要求则更少,八个人要散布在60×30的标准场,估计球员都够不着几次球。

      全场都追着失控的球跑,场面应该很滑稽。

      “会敏,冷却系统已经到位。”

      穿着工作服的制冰师开始进行下一步动作,于会敏熟悉自家的冰场设施,给叶绍瑶揭晓冰场的制作过程。

      叶绍瑶撩起鬓发侧耳倾听,这居然是她可以知道的吗?

      “这层混凝土的下面是输送冷却液体的管道。”

      叶绍瑶闻所未闻,好奇地也走到场内踩踩:“难怪冰场的海拔比其他店铺要高。”

      她用手触摸地面的温度,居然被冰了一激灵。

      “这只有零度吧?”

      “差不多。”

      测温仪的屏幕显示地面温度跌至零下,浇冰工作正式开始。

      冰场制冰的过程是怎样的?叶绍瑶曾想过泼水成冰,但似乎在二十度的室内办不到。

      “制冰的过程很漫长,很复杂。”

      制冰师从仓库搬出喷水杆,绕着冰场浇了一圈又一圈。

      浇过的场地湿淋淋的,在冷凝液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一层薄冰。

      不能说毫不相关,这已经和叶绍瑶印象中的冰场相去甚远,她无法想象最后该如何呈现出光滑洁白的冰面。

      制冰师已经在场内扶着喷水杆走了四五圈,地面看着仍灰扑扑的,“好像一个复古的溜冰场。”

      叶绍瑶突发奇想,如果穿上旱冰鞋在冰面上滑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会摔得七荤八素。”于会敏十分肯定,像她真实践过一样。

      叶绍瑶问:“所以,这得一直浇到冰面变白?”就像妈妈经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我们会刷上白色的水彩。”

      场外的工人搅和冰漆,不知加了什么粉末,桶里的液体逐渐黏稠变白。

      “我也可以试试吗?”叶绍瑶看工人拿着木棍费劲地搅动,也想体验一把为冰场添砖加瓦的快乐。

      “不可以,冰漆的味道很难闻,你得躲远一些。”

      叶绍瑶不知道远的标准是什么,商场的营业时间即将结束,一首萨克斯曲在楼层的每个角角落落悠扬,她被于会敏搪塞推出冰场,说小孩子得早点休息。

      如果在假期早睡,简直就是对假期的不尊重,叶绍瑶赶宵禁回到家,熬夜熬到了十一点。

      听了她的劝,季林越报名去首都短训,聂心和管凝晖各有各的假期计划,只有自己在家里无所事事。

      “你居然不去练冰?”邵女士洗了一串青提,和闺女面面相觑。

      她带的毕业班即将高考,自己难得有假期休息,自然是不愿意出门的,叶先生不出意外地加班,给母女俩留出完美的交流空间。

      “冰场停业,我昨天白白跑了一趟。”叶绍瑶躺在摇椅上,沐浴越过窗帘的日光。

      邵女士问:“有这回事?”大概是工作期间按掉了某个电话。

      “您对我根本不够上心。”叶绍瑶抗议。

      高三日程紧,邵女士跟着学生过早六晚十的生活,她出门的时候叶绍瑶还没起床,等下班回家,叶绍瑶已经完成洗漱准备睡觉。

      她的工作性质让她不得不把重心更放在工作中,很容易忽视家里的女儿。

      “绍瑶,哥哥姐姐们快高考了,妈妈的确会忙一些,”邵女士承认,“等高考结束就好。”

      “高考结束,就该轮到我中考了。”

      “等带完这一届,我和领导沟通,暂时不当班主任,轻松几年。”

      记忆里,妈妈一直是生活上的女强人,她从大专考上成人本科,一步步从农村走入重点高中的殿堂,评的职称越来越高。

      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在家庭和事业做出取舍。叶绍瑶自问,如果自己承担了这一两份责任,未必能做得好。

      所以,她不能要求妈妈是完美的妈妈。

      自己是一个成年人预备役,应该学会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

      “没关系,我可以照顾好自己。”叶绍瑶起身回卧室学习,做一个不让妈妈费心的大人。

      但同时,邵女士说:“我们暑假回姥姥家放松放松。”

      她逆着光坐着,叶绍瑶能看清她的温柔轮廓。

      “你刚才想说什么?”邵女士问。

      “我说,您刚才的决定特别伟大。”

      在妈妈面前,为什么不可以偶尔幼稚。

      ……

      米老头有句口头禅,假期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这句话似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连邵女士也是这么认为。

      确定了暑假的出行计划,中考之前的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她操起老本行,给叶绍瑶补习英语。

      别说她不知道妈妈在学生嘴里的名声,那可是严苛的“女魔头”,灭绝师太般的存在。

      一看到她的英语作业,邵女士的气场顿时不一样,叶绍瑶在温暖的阳光下打了个寒颤:“妈,你别看了,我害怕。”

      她毫无底气地抢夺练习册,手劲小了,拽也没拽掉。

      “‘turtle’是小学词汇,”邵女士亲手给完形填空画上连串的叉,“没理解中心词,整篇阅读都没看明白。”加之叶绍瑶糟糕的语法,红叉只多不少。

      叶绍瑶乞求妈妈手下留情:“我还有救,您别画了。”

      英语老师知道她有个同时英语老师的妈妈,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和自己过不去呢。

      比起参悟公式就可以有解题思路的数学,叶绍瑶永远猜不到英语的出题角度,也无法从规律猜算中考的出题规律。

      她只能头铁地靠题量取胜,或许刚好撞上大运,碰见熟悉的题目。

      但这概率也太小了吧,她艰难地下笔,给外国的笔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岸北市,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春天是灰蒙蒙的,偶尔有太阳,夏天才是绿色,秋天很短暂,冬天很漫长。你可以来岸北滑冰,湖是免费的。”

      如果这是一篇语文作文,叶绍瑶一定会嘲笑自己的遣词造句,但这是英语作文,她为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才华感到欣慰。

      毕竟连“autumn”都需要借助英语词典,她很清楚成品有几斤几两。

      意料之中的,妈妈给她的反馈并不好,从人称代词的变化圈到单词本身的拼写,最后勉强打了个折半的人情分。

      “别抓你那头发了,小心脑门被薅秃。”

      “秃就秃了吧。”脑袋里空空如也,还在乎发型做什么。

      “不行。”

      原本只是看不惯女儿乱糟糟的头发,邵女士替她梳头,最后开始摸索各种编发。

      叶绍瑶痛得坐立不安,伸手去挠绷直的发丝:“真秃了真秃了。”

      两天不做手生,邵女士承认自己的手艺退步,没再为难她。

      她说:“等会儿去理发店洗头发,顺便剪短打薄。”

      “头发要继续留着,”叶绍瑶捂着脑袋说不,“编舞老师说下赛季的短节目是古风,不适合披肩发。”

      不对,妈妈怎么会突然在意自己的头发?

      “你怎么突然关心这个?”叶绍瑶问。

      邵女士没藏着掖着:“市体育局的领导通过教练联系我,说想让你参加一个活动。”

      什么活动还需要市体育局出面。

      叶绍瑶想,她迄今参加过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冠军赛结束后的晚宴。

      以前的赛事没有这个环节,听说今年的收官宴是沪城自行组织的,因为是临时通知,叶绍瑶并没有准备礼服,穿了一身黑色便装出席。

      虽然比不上礼服正式,好歹颜色挺庄重。

      容翡和她一桌,而她耳边压低了声音:“你就像误入大人的聚会的中学生。”

      叶绍瑶举报:“季林越也没穿礼服。”

      “一对中学生,行了吧?”

      季林越的头发慵懒地耷拉着,没有精致的造型,依稀能看出以前的碎刘海。

      叶绍瑶一如既往地梳了高马尾,长长的头帘儿被夹在头顶,很难没有学生气。

      “所以是什么活动?”叶绍瑶没了学习的欲望,一路尾随邵女士进厨房。

      进厨房还不够,她自觉奉上锅盖锅铲,连调味品的盖也全拧开。

      “合上。”邵女士命令。

      叶绍瑶故意唱反调:“尼姑。”

      看来是不见黄河心不死。

      邵女士说:“一个拍摄活动,体育局到处找运动员当宣传人,顺便问了你的情况。”

      “是代言人的意思?”

      “宣传。”邵女士纠正,代言和宣传有很大的区别。

      自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H省趁国民对运动健身的热情达到峰值,在全省选址修建了奥林匹克公园,主旨为鼓励全民重视体育,促进全民参与运动。

      公园落成后,为了扩大其影响,体育局在全省搜罗本土运动员,借拍画报的机会,将“体育公园”的名声打出去。

      体育不新鲜,公园也不新鲜,体育公园是什么样的公园?那还真得去看看。

      但叶绍瑶疑惑:“他们都不认识我,能找到我头上?”

      “不止你,我和你爸都摸不着头脑,不过我已经答应了。”

      “您就答应了?”叶绍瑶问,“万一是骗子呢!”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她如何分辨骗局,警惕性高着呢。

      “要是骗子,我就给你打掩护,你绕着公园的假山跑,跑到大路上去,”别说她没戒备心,邵女士把逃生路线都想周全了,“你体力好,一定能甩掉所有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拍摄邀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