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 ...
-
白楚凡目前生活在北疆市下辖的一个叫明德的县城。县城很小,面积大概20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他从出生就在这里,算是这里的土著居民。在别人眼里,他应该属于那种不成气候的窝囊废,别人都想通过各种办法离开这里到大城市去谋生,他却上了几年大学到头来又回到这穷酸的县城。这破地方有什么好的?就业机会少、平均收入不高,房子还死贵死贵的。但只有白楚凡知道,当时大学毕业他选择回到明德,有一个温暖且坚定的理由。
白楚凡目前就职于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工业企业-东铭水泥厂。他在厂里担任自动化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水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工作不累也没什么大的危险,月工资在四千元左右,也能够支撑日常的开销。生活虽然单调却比较稳定。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像东铭水泥厂这样的重污染排放企业时时面临着限产停产的窘境,原本旱涝保丰收的“铁饭碗”也变得不那么稳定了。用白楚凡发小张涛的话说,那就是:“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出来闯荡社会呢,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张涛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了,而是跟着他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做买卖,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干了几年居然也搞出了些名堂,现在开了一家小公司,开着宝马住着高档小区,生活过得挺滋润。
上学有用吗?白楚凡看着对面云雾中的已经有几分醉意的张涛,心里不禁也想了下这个他从来没想过的问题。
白楚凡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教育便是要做个规矩的人,加之他性情随和,所以基本上都是听从父母的决定,从不忤逆。小学、初中都是平平淡淡,像安静的溪流一般缓缓度过,这样的平静甚至让他多年后回想起来,没有任何片段的记忆。初中毕业的时候,好多同学都离开校园走向了社会,有些兴高采烈考上了中专,真正上高中的却没几个。记得当中考成绩的黄榜贴在明德二中校园德育处平房的一棵粗大的白杨树上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不知何去何从。他的成绩可以上明德当地普通高中,但是离最好的高中还是差了些分数。
黄榜上黑色的毛笔字扎眼得让他有点心慌。在白楚凡的内心里,他还是想上好一点的高中的,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无关系,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有出息。恰逢当时的高中都在进行硬件基础建设,生源很重要,建设也不容忽视。终于在交了两千元的赞助费后,他勉强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全年级500多人,他排倒数。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是他居住的职工小区那些工人的人生观。所以,白楚凡的这一举动反倒成了那些住户茶余饭后的谈资,每次见到他走过,邻居们都会投来怪异的目光,有不屑也有惋惜。惋惜的是他们认定那命里无儿犟求子白扔的两千元人民币打了水漂。这使他那柔软的内心反而激荡出一种豪情,必须学出个样儿来,不为自己,也为父母。
三年的高中生活白楚凡一直被这种情绪感染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他是那种头脑比较愚钝但却很刻苦的人,上课学到的东西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当时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堆了大大小小的药盒,他便把用完的药盒剪成大小一致的纸片,化学公式、英语单词、数学定理和古诗词句统统抄在上面。在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子高高的、面容清秀的男孩子走在操场边上,手里抓着一叠卡片,边走边看。
高中的生活里没有恋爱的色彩,有的只是那两千元钱带来的沉重感,以及为这种沉重付出的默默努力。他不想让父母失望。对,一直都是这样的。
这世间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经过三年的埋头苦学和奋力追赶,高三摸底考试的时候,那名入校时不入流的高价生已经排到了全年级的152名。在那个烈日炎炎的七月,白楚凡迎来了他的高考。
考试的时候他头脑异常清醒,做过的每一道题都记在心里。他觉得,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几乎是超常发挥。在成绩公布前,他坐在外婆家小卧室的床上,对照标准答案计算着自己的分数,400...450...500...如果偏差不大的话,他的成绩应该是500分出头。当时大学的入门标准比较简单,分成三个等级: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和普通专科。对照去年的高考分数线,503分便能进入普通本科高校了。能上普通本科,对他来说已经是扬眉吐气甚至光宗耀祖了。当他把自己估算的成绩告诉客厅里那如产房外焦急等待新生命的母亲时,他自己都激动得嘴角微微颤动,胸中似有一股激荡的气流要抒发出来。是的,三年的苦读,人生的转折。谁面对这个能波澜不惊呢?何况是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
接下来便是让人焦急的等待。几天之后,高考成绩查询电话开通了,他特意选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吉利的时间拨通了查询电话。输入考号,经过让人煎熬的几秒钟等待音后,那边传来了冰冷又不失礼貌的电话录音“您好,您查询的考生本次高考成绩总分为503分,英语成绩为......”
果不其然,总分和白楚凡当时估算的几乎一样。
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几张报纸密密麻麻印着各种院校和专业分类,让人心潮澎湃却又又无所适从。因为白楚凡的成绩刚好骑在本科和专科的分水岭上,如何选择便成了一个技术性问题。
白楚凡性情温和,做事认真负责而且有耐心,特别喜欢文学和诗词,文绉绉的,从小街坊就说他长大适合做一个教书先生。传道受业解惑这神圣的职业也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几天的研究和对比,白楚凡第一志愿填报的是省级师范大学江北师大普通本科,第二志愿是市级北疆师范学院普通本科,第三志愿是市级华中教育学院普通专科。为了不错过上师范学院的机会,最后选择服从随机分配。
填报好的志愿表已经送回了学校,剩下的就是等待教育部对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和普通专科分数线的划定。这段时间里,白楚凡心里既混乱又期待,仿佛一只小猫藏在怀中痒痒的。
此时的白楚凡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朝气蓬勃的他觉得无论如何选择,每一条都是康庄大道。此时人生的未知仿佛充满各种让人心动的可能性,让他年轻的心悸动不已。但他不知道的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就没有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