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战事 ...
-
萧瑾张口还欲交代什么,却见正进来奉茶添水的玉钏脚步匆忙上前一礼:“陛下,殿外来了急报。”
“快传。”
小顺子早已小跑着出去接过,检查封泥确是八百里加急军报无误后递呈给他。
萧瑾手下动作迅速,心中隐隐不妙,拆开后果然——北夷来犯!
捏着薄薄一层纸的手微微发颤,本应是三年后的事,怎会如此提前!
握装奏报竹筒的手越捏越紧,指节隐隐发白,张口已有一丝不自知的慌乱:“将传讯之人带上来!”
玉钏听出语中的愠气,端着食案就跪下了,垂首道:“回陛下,那人、奔波劳累过度,方进宫门便落马、气绝身亡了。”
萧瑾抬手示意她起身:“吩咐下去,厚葬。”
接着又将军报重新看了两三遍,“去传徐大人、裴大人,进宫议事。”
小顺子小跑着正要出殿,萧瑾又道:“兵部在任的也一并叫来。”
于是又回转过来躬身,“是。”
约莫一柱香的功夫,几人便到了。
兵部来的一为尚书郭阶,一为右侍郎陈景润,作揖行礼完,萧瑾便道:“将军报给诸位爱卿过目。”
裴映与徐友之颔首接过,阅览后递给郭阶,裴映率先开口:“不知陛下作何打算?”
萧瑾有意不答反问:“裴卿与徐卿主战还是主和?”
裴映斟酌道:“如今天寒地冻,北夷率兵南下,粮草布帛必定有限,不论是战是和,我国皆胜算颇大。”
徐友之则道:“国库充盈,朝局稳定,可以一战。”
萧瑾又看向另外两人:“郭尚书以为如何?”
郭阶心中忐忑,语焉不详:“但凭陛下定夺。”
陈景润这人萧瑾没什么印象,看他行为恭谨,想必是个中规中矩之类,未曾想开口却是直接:“北夷区区蛮国,却敢率兵袭击,北疆将帅无能,才有今日局面,微臣斗胆,不战不足以扬我国国威。”
郭阶面色微沉。
萧瑾心下一喜:“好!我大梁物阜民丰,就不该有向区区蛮夷之辈低头求和的鼠类!”
裴映听出其话中坚毅,“此奏报乃是半月有余前的战况,陛下若有意出兵,还需尽快决断。”
萧瑾心下隐隐担忧,绕开首要问题:“依诸位看来,多少人马适宜?”
徐友之略一沉吟,“北夷骑兵骁勇,此次出兵五万,守城军不过两万,又多有损耗,若要一击制胜,保险起见,少说要再拨兵五万。”
裴映颔首:“青州距北疆不过数百里,可先解燃眉之急。”
“朕正有此意。”
裴映继而道:“不知率兵将领,陛下可有属意人选?”
萧瑾含糊道:“此行任重道远,朕还需多加考量。”
裴映犹疑片刻,斟酌开口:“臣倒是有意举荐——
谢将军驻兵北疆多年,对其地况及北夷骑兵路数颇为熟悉,知己知彼,是为不二人选。”
裴映犹豫乃是先前萧瑾在朝会上回绝过谢鹤亭,猜测他应不愿放虎归山,摸不准圣意,但大敌当前,为万民和大梁计,仍如是说了。
徐友之则是知晓陛下与谢将军关系匪浅,对他爱重有加,先前太平都舍不得人回去吃沙吹风,如今有性命之忧只怕更是…故而一时间并未多言。
陈景润道:“微臣附议,谢将军论谋略论胆识,实乃最佳选择,定能平定此役。”
萧瑾又岂会不知?
徐友之适时开口:“禀陛下,北疆苦寒,环境恶劣,臣思前想后,除了谢将军,派其他人去只怕短时间难以胜任,错失先机。”
萧瑾竟无言反驳,只好道:“此事朕自会定夺。”
又看向徐友之:“还请裴卿与徐卿即刻回阁商议,备好钱粮,明日大军稍作整顿便出发。”
二人一揖,行礼告退。
“郭阶。”
自上方的肃穆嗓音传来,本垂着脑袋的郭阶敛容屏气:“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