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宫廷寿宴 ...

  •   江南的季春,桃花开得粉嘟嘟,柳枝柔到骨子里,暖风摇曳而过,艳粉压着翠色重重迭迭,春色铺满了人间。正是艳阳天的午时,清都的主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

      主街的五云楼上,几个华服公子斜倚着栏杆,神色懒散地享受软糯春光,像极了在屋顶晒太阳的懒猫。这惬意却被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几人凝目望去,就见一队强壮的骑兵,身着戎装,井然有序。打头的是一老一少两名男子,胯着雪白骏马,轻袍缓带朝宫门方向而行。

      几人边看边七嘴八舌地谈论。

      “那是信王世子吗?”

      “没错,他旁边的是信王,应是从浯州回来的。”

      “今儿是什么日子,信王父子这阵仗看着可不小......”

      “今日是太皇太后寿辰,京城有名有姓的都去给她老人家贺寿了,你们瞧见没,对面的乐坊客人都少了大半......”

      乐坊二楼的窗牖嵌着一条缝,里面传出几个妙龄女子的嬉笑声。

      “谢姐姐,信王世子出了名的清高,从没见过哪家姑娘攀上高枝呢?”一个青衣女子掩唇低笑。

      “她说的没错,乐坊开了这么久,这位爷从未来过,你若不信,大可试试......”另一个抱着琵琶的歌女神色讥诮道。

      谢池春是乐坊新来的头牌,生得一张美人面,一身红衣美得招摇,像盛夏最浓烈的花,来了没多久,便有几位公子为她一掷千金,自然是心骄气傲的。

      刚听几人议论信王世子清隽俊逸,不近女色。她心中不屑,凡是见过她的,无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今天就让众人瞧瞧信王世子为她折腰。

      眼见那队骑兵将行至明月楼,谢池春将窗牖推开大半,打量起领头的信王世子,乌发高高束起,眸子濯濯清明,眼底却浮着淡漠疏离,鼻梁骨巍峨高挺,薄唇微扬,轮廓比她见过的男子都英朗许多。

      不知旁边的中年男子说了些什么,那人面上浮起一丝笑意,似春水消融般,涌入她的心房,谢池春捂住心口,白皙的脸泛起了红。玉指一松,绣着浅花的帕子随风飘了下去。

      “哎呦!”谢池春娇滴滴地惊呼一声。

      五云楼的一个公子瞪大眼睛张望道:“那是乐坊的头牌谢姑娘吗?”

      另一公子眯了眯桃花眼,“真是芙蓉不及美人面啊!”

      “楼上的姑娘跟仙子下凡似的......”过路的行人跟着议论纷纷。

      可惜那一队骑兵目不斜视,信王世子更是透着一股疏离,不理会街上的掷果投花,楼上的美人看也没看一眼,不过瞬间一队人马就行过了明月楼,绣花的帕子徒留下几个马蹄印。

      “姑娘的帕子掉了,小生给您送上去!”几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愣头青笑嘻嘻地搭讪。谢池春铁青着脸瞪过去,“嘭!”地关上了窗。

      旁边的姑娘见谢池春丢了面子,心中讥讽了一番,表面上却打着哈哈,三三两两地散了,谢池春神色僵了又僵。不知想起了什么,眼光闪烁起来,抬脚出了门。

      不久明月楼的一间暗阁里,传出谢池春的声音,“家主,前几日池春染了风寒,这几日身子已大好,家主谋划之事,池春愿意效劳!”

      “罢了,你去胜算更大,但要即刻出发,否则赶到寿宴便太迟了。”一个中年女子犹豫了一下,随后吩咐道。

      此刻信王父子已行至宫门,守门的一个年轻侍卫喊着:“何人车马?出示符牌!”

      信王随侍刚将符牌拿出,一旁年纪稍长的侍卫便认出是信王父子,倏然弓背哈腰,眼成弯月,连车马都未细查,就赶紧拉住年轻的侍卫直接放行。

      皇宫的永安殿内正是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为了给太皇太后贺寿,皇帝齐珣宴请一众皇亲国戚,放眼望去,妃嫔、皇子、诸王、宗室齐聚一堂。

      这些世族宗亲平日里各怀心事,在朝堂上火药味儿十足,一言不合就有剑拔弩张之势,此刻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一个侍从轻脚跑过来报信:“皇上,太皇太后,信王和世子到了。”

      头发花白的太皇太后听罢眉开眼笑,好像额头上的皱纹也少了几道,太皇太后是后宫中最尊贵的人,老人家年事已高,身子骨依然很硬朗,她育有两子,已然故去,传承下来的一脉是当今的皇帝,一脉便是信王。

      信王早年征战在外,留下旧疾,不可受寒气,故而离开清都,南下去浯州领职,不过信王世子留在了清都。皇帝高眉深目,平日看起来很是威严,不过在太皇太后面前却温顺恭敬,他看着满脸欢喜的太皇太后,赶忙吩咐道:“快,赶紧宣他们进殿!”

      殿内,舞女们身轻如燕,像仙女般飘来飘去。信王父子两人身姿挺拔,英气十足地走进永安殿,像是一幅暖春花鸟画中插入了两棵青松,画风看起来有些突兀。

      不过太皇太后显然不这样认为,她容颜慈善,满眼喜悦。毕竟远在浯州的信王一年都不会回京几次,人以殊为贵,情因老更慈,太皇太后此时看着信王很是顺眼,甚至觉得他旁边的曾孙信王世子也比从前更英俊了。

      信王已近不惑之年,仍是身形清癯,容仪俊爽。信王世子齐苏幕,大概二十岁的模样,剑眉星目,一身英气风骨,只是美则美矣,周身气质实在凉薄,好似北疆的冰雪,永远不会融成春水。信王和世子很快走到席位,向皇上和太皇太后行过礼,寒暄几句便坐了下来。

      席中的一众贵女已是议论纷纷。

      “听说信王世子已是双十的年纪,还未娶正妃?”

      “不只是正妃,侧妃也还未纳过。”

      “听说信王世子眼光甚高......”

      “信王世子的曾祖母是太皇太后,堂伯父是当今圣上,必是高门贵女才配的上呢。”

      半晌,皇上和太皇太后说了些什么,太皇太后点了点头,皇上对信王和世子说道:“信王世子英才卓越,可年逾弱冠,还未成家,怕是不妥,今日贵女甚多,不妨趁此良机考虑世子妃的人选?”

      信王一直住在浯州,那里远不及清都的繁华,他平日掌管军务,戎马倥偬,很少碰到欢歌乐舞的时候,今朝品着美酒,赏着歌舞,美滋滋的陶醉其中,被皇上这么一问,顿时觉得杯里的酒都不香了。

      他望着满脸写着但凭父亲做主实则心口不一的齐苏幕,还有首座上面涌笑意的太皇太后和皇上,只得颔首答道:“皇上说的是。”

      一旁身着彤色华服,头戴凤冠的萧贵妃笑吟吟地说道:“今日是太皇太后寿辰,如果还能给世子选位世子妃可真是又添一桩喜事啊。”

      萧贵妃长相端庄明媚,风韵犹存,很受皇上宠爱,皇帝未立皇后,后妃中以萧贵妃为尊,她育有皇长子齐淮成,被封为桓王。

      旁边广袖高髻,长相柔美的连妃看着萧贵妃头上刺眼的凤冠,觉得她笑起来真是虚伪,脑中不断蹦出笑里藏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表里不一......

      她面笑心不笑地应和着:“皇上和贵妃说的是,今天正巧世家贵女都在这儿了,信王和世子若是有看中的也方便和皇上说。”连妃是二皇子昭王的生母,虽和太皇太后是族亲,不过她这一脉属于远支旁庶,两人并不亲近。

      接着两位妃子便给信王介绍了一众贵女,她们一边指着坐席一边说着。

      “穿杏黄罗裙的叫萧若初,年方十七,容貌秀丽,性情温婉,她的父亲是光禄勋,祖父是定远伯......”

      “着藕色锦裙的是连初霁,年方十六,是清都有名的才女,爱好诗书,琴棋书画也精通,祖上出过两代鸿儒,她的兄长是尚书郎......”

      “身着雪青......”

      两位嫔妃巧言令色,把贵女们夸得天花乱坠,实则推荐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就是幕僚之女,想用结亲的方式借机为桓王和昭王拉拢信王府。

      当今圣上未立太子,桓王和昭王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斗得不可开交,信王府一向中立,可信王掌浯州兵权,世子齐苏幕领羽林督尉,又被皇上特命为监察史,言官武将都占了,又有太皇太后这个靠山,他们自然都想找时机拉拢,眼下便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过了许久,两位嫔妃终于把贵女们介绍完了,她们说了这么多话但是看起来仍然神采奕奕,可信王却听得昏头胀脑,一众贵女他是没记住,满身的珠光宝气闪得他脑壳疼。

      看她们停下来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刚拿起酒杯喝了口酒,太皇太后便眯着眼问道:“信王和世子可有相中的?”

      信王想和以往一样敷衍几句,皇上却先开口道:“想必是挑花了眼,若是选不出,朕也可帮忙。”

      许是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皇上这句也可帮忙让信王心中一惊,听这意思今天如果不选个合适的世子妃,恐怕皇上会以此为由,赐一位世子妃。

      清都本就因夺嫡而暗流涌动,世子妃一事今日是逃不掉了,而对于这人选无论是皇上还是妃嫔皆是各有用意,信王此刻脑袋转的飞快,突然几十年前的往事涌上心头,他灵机一动,心中有了办法。

      信王随即道:“回皇上,太皇太后,众贵女皆是端庄秀丽,兰质蕙心。只是世子早有婚约,世子妃的人选其实早就定下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宫廷寿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