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当高考成绩和录取通知书开始陆续从全国各地的大学、大专学校出发,朝着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们手中飞去的时候,时间已然来到了1978年。
每年春节节假过后的复工时刻,都是各行各业最忙碌的时候,县政府也不例外。
在成功完成了县工厂的建设、乡村地区的土地改革和基层扫盲、教育教学等工作,并完美地带领原本贫困落后的花阳县走上了新一层台阶,使得整个县的经济与文化水平也跟着一起上升以后,向来不肯停下工作脚步的苏曼在今年又有了一个新计划。
——修路、种树。
好吧,这算是两个计划。
修路是为了推广;
种树是为了环保。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修路的好处几乎不用说就能知道,其中对于花阳县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在修路以后他们能通过开阔平坦的大路将县里的东西运出去,再将外面的东西运进来,以运输获取经济。
至于种树能给他们这个地区带来的好处,则要比修路更长远,也更深刻。
作为曾有幸感受过未来时代的雾霾与沙尘的人,苏曼是十分重视环保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在麦秆公社还有个大型砖窑厂的情况下,植树造林这个最为显著的,能够对环境产生保护作用的方式,就成了苏曼的首选。
尤其是在花阳县在开荒种了棉田以外的地方还有一大片望不见边的荒地的情况下,植树造林也是对当地整体环境的一种改造。
苏曼都想好了,等修好路以后,就可以从各地运来树苗。
最靠近边缘的地方种杨树,成材快,轮伐期短,既能最快实现种树当沙尘这一目的,也能够以杨树为原材料,建立木材加工厂。能赚钱,又环保,一举两得;靠近公社、耕地的地方则可以种些好养活的果树,这边日照足,温差大,种水果保甜!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苏曼看着自己几乎一气呵成就写好的计划书,颇有种自己是在西天取经,永远都是道阻且长,想要实现不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得至少耗费个几年时间。
“唉,真是天生劳碌命。”
苏曼自嘲了一句,却没停下拿着计划书去找县长和书记的脚步。
她都想好了,这计划虽然实现起来难,但自己可以利用,上大学但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的四年时间里,一一完成、实现它们。
…………
面对苏曼提出的这个新计划,欧县长和汪书记两个人都能理解修路的目的,但也都觉得苏曼现在提出打算修路是有些急切,毕竟修路可是得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虽说县里这两年的经济有所上升,但账上的钱也不太够实现苏曼所提出的,将整个县的主干道和通往市里和其他城市的路统统变成跟省里那样的马路。
“修路是个好事,但真要修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修去省城的这条路?修路是笔大花销,还是得一步步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明白。”苏曼也知道修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认同您和汪书记的看法,也觉得咱得先明确要优先修哪条路才行。只是比起先修去省城的路,我觉得修这条能通往邻省的路,更重要。”
说着,苏曼也不知道从哪儿变出来了一张印有省城和临近几个省、市的地图,两只手一摆弄,地图就铺平在了桌上。
欧县长&汪书记:“……”
我们,是不是,得鼓个掌?
还没等两个人从她这一系列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动作中反应过来,苏曼就已经开始解释自己优先选择另一条路的原因了:“咱们县现在主要出产棉花、纺织布、衣服和烧结砖,这几样东西一直都在积极开拓县外的市场,去省里的这条路也一直没少走过,先修后修也不会影响车辆运输。虽说邻省的几个市和县也没少去过,真要修路还得和邻省的人商量比较麻烦,但县长还有书记您二位看这里——”
苏曼指着地图上邻省的位置,只说了一句:“比起咱们省,邻省的这个市,可是有港口的。”
欧县长和汪书记定睛一看,可不是!而且邻省的这个市和他们花阳县虽说有点距离,但正好有条路是直通那里的。要是把这条路修好了,那县里几个厂子的货物不就能通过这个市的港口运到全国各地了吗!
想到这,两人都不禁激动了起来,拉着苏曼就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正在三个人都越说越起劲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则在同一时间被人用更激动的方式推开了——
“通知书——
“省城大学的通知书!”
上礼拜刚结束产假的小刘以能令在场人都心惊胆战的奔跑速度冲进了办公室,小心翼翼地捧着手里的信封,难掩激动地朝苏曼喊道:“主任,这是省城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是你的名字!
“你考上省城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