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田单乐毅 ...
-
孟尝君田文在家颐养天年的时间,魏冉操持之下,协助自己的外甥秦昭襄王嬴稷自称为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秦昭襄王嬴稷被尊为东帝之后,嬴稷发现东山六国逐渐朝着西帝齐湣王田地靠拢。嬴稷隐隐感觉到了东山六国抱团一心的迹象,为了瓦解东山六国的抱团,嬴稷旋即取消帝号,仍旧称秦王。
齐湣王田地作为东帝,他将得意忘形诠释得淋漓尽致。田氏代齐之后,田氏本就是侨居齐国的外姓之家,即便是稷下学宫招揽了天下英才,齐国代有人才出,可到底,田氏是臣犯君权的典型。山东五国,并不是真心的尊敬田氏,一如不尊敬嬴姓曾经为周天子养马一样。齐湣王田地并没有将时局剖析清楚,只以为是秦国残暴如虎狼,齐国反而是更接近于诗书礼仪之邦,所以山东五国诚信归降。严格来说,战国后期,基本上就是秦国与齐国争霸的时代了。
齐宣王田辟彊时期,由于齐国对燕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掠夺,燕昭王燕职特地建立黄金台,招纳天下英才,只为了找到机会报复齐国。秦昭襄王嬴稷急流勇退,自觉取消西帝的称谓,只剩下东帝齐湣王田地一人称谓独树一帜、木秀于林的箭靶子。
燕昭王觉得讨伐齐国的时机到了,便派遣乐毅调动全国的兵力,准备联合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燕昭王为了能够让这一次联军胜利,更是暗自传信给苏秦,希望苏秦用尽全力,助力东帝齐湣王田地犯下更多的错事,最好是搞的民怨载道。
苏秦作为鬼谷高徒,他是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苏秦有一句旷世名言,叫做“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本是务农为生的寒门子弟。苏秦早年在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燕昭王燕职赏识苏秦之前,苏秦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尽管苏秦读遍藏书,学富五车,可是他读的书并不能使他得到足够的财富。苏秦为了荣华富贵,开始潜心钻研《周书阴符》。这本书传为黄帝所撰,是珍贵的兵书。
苏秦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他曾经求见周显王,可惜周氏王族觉得苏秦为人不好,出身低下,不愿意见苏秦。苏秦辗转来到秦国,商鞅被诛杀没多久,苏秦担心在秦国一如商鞅,有着过河拆桥后的凄惨结局。苏秦便想到了“胡服骑射”变强大起来的赵国,可是赵国的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这个人,觉得苏秦别无所长。
苏秦不被赵国、秦国重用,只能辗转来到燕国。苏秦来到燕国之后,在燕国待了一年后,向燕文侯提出建议,觉得燕国应该是担忧尽在百里之内的赵国而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要求燕国与赵国合纵,保住燕国的实力。
燕文侯赏识苏秦的才能,留下苏秦,聘请苏秦为侍者,让苏秦游说赵国。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个时候奉阳君已经去世,赵肃侯听从了苏秦分析赵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利弊,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苏秦听说龙贾被秦惠文王赢驷俘虏,便用激将法让同窗张仪入秦,张仪入秦之后,秦国打动刀枪的次数减少了些。
借助秦国暂停干戈,苏秦游说韩宣王,跟韩宣王讲述的是西汉《战国策》的部分内容相似,大致意思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秦觉得韩国这样拥有精良锻造术的国家,不应该屈居秦国之下,韩宣王听懂了苏秦的意思,决定奋起一击。
苏秦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例,提醒魏王,魏国兵强马壮,田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这样的魏国没必要惧怕秦国,也不需要割地侍秦,并且叮嘱魏襄王小心奸佞诱导。
苏秦见到的齐王最开始是齐宣王田辟彊,据史料记载,苏秦给田辟彊提出的建议是“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苏秦认为齐国的国策失误在于,韩国和魏国畏惧秦国,是因为秦国与魏国和韩国接壤,秦国与魏国或者韩国交战,十天之内便可以分出胜负,并且魏国和韩国都是四战之地,三晋之地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胆小谨慎。但是齐国不仅有天险和充足的粮草与人员,而且秦国与齐国千里之遥,齐国没有必要惧怕秦国,而秦国自己也会担心千里征伐的成本和粮草供给问题。苏秦建议齐国选择合纵攻秦,不需要向秦国示弱。
当苏秦跟楚国交流的时候,第一次交流的是楚威王。苏秦描述楚国的战车数千辆,战马上万匹,存量可以用十年,这样富庶的楚国,只要合纵成功,楚国是最有希望称王称霸的,如果连横成功,秦国便会称帝。苏秦告诫山东六国,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希望诸位诸侯国的国君三思而行。
苏秦合纵伐秦的战略成功,佩戴六国相印。功成名就的苏秦回到洛邑,苏秦的家人匍匐在地,一改先前桀骜不驯又骄傲蛮横的模样,让苏秦不得不感慨前恭后倨,这便是成语前恭后倨的由来。苏秦富贵以后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但凡是在他当年伸出过援手的人,他都予以报答。
苏秦本是春风得意,他之所以成为燕昭王的死间,据史料机智啊,是因为苏秦跟燕易王的母亲私通,燕易王知道以后没有杀掉苏秦,反而重用苏秦,苏秦感恩燕易王的宽恕,便以此成为燕易王与燕昭王的死间,假装背叛燕国投奔齐国。
齐宣王田辟彊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成为齐国君主。苏秦为了让齐湣王成为怨声载道的齐国君主,鼓吹齐湣王花重金厚葬齐宣王,以此表明齐湣王孝顺,更是要求齐湣王大修宫殿,以此证明齐国的国力。燕王哙继位之后,曾经有士大夫看不上苏秦,派遣杀手刺杀苏秦,齐湣王专门派人抓凶手,却没有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根据这一段史料记载,苏秦是燕国的死间,苏秦却是洛邑人,作为洛邑人,若是感恩燕国的赏识之恩,苏秦何必死间身份留在齐国,他可以在燕国,一如张仪一样,展现自己的学识,强大燕国。苏秦作为鬼谷子的门生,应该入孙膑、庞涓一样,做一个带兵打仗的大将,或者入张仪一样,成为秦国的相帮。然而,苏秦却打算帮助最弱小的燕国,而且是死间。苏秦作为燕国死间的谜题成为了历史上的未解之谜。笔者以为,苏秦或许周游列国,当初无一个国家赏识自己,他的内心是失落而又偏执的。
如果真的按史书所说,苏秦的能力远在张仪之上,那么,苏秦最起码应该是一个胸襟宽广,荣辱不惊的人。然而,苏秦是一个为了荣华富贵研读《阴符》的人,这样一个希望功成名就的人,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愿意做燕国的死间呢?而且苏秦长时间待在齐国而不是燕国,齐国的齐湣王田地已经自封为东帝,作为有一统天下之象的齐国,苏秦应该会如吕不韦一样,希望成为天下的宰相。
苏秦心怀天下,能够配带六国相印,也说明苏秦本人是一个工于心计,喜欢名利的政客。对于这样的苏秦,他有能力辅佐齐宣王与齐湣王更上一层楼,让齐国有足够的势力与秦国一较高下。若是国运赌对了,齐国一统天下之时,苏秦便是天下宰辅,这样的名利足够吸引苏秦。而苏秦清楚地知道,燕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成为战国最后的终结之国。
从燕国的国力和燕王的能力来看,燕国都没有足够吸引苏秦的地方,让苏秦为了燕国如此卖命。再结合着苏秦与六国谈判来看,苏秦见过楚国的国君,如果苏秦看不上有春申君黄歇所在的楚国,那么,苏秦应该很清楚有孟尝君田文所在的齐国是怎样的国力。即便孟尝君田文暂时不被齐湣王田地重用,然而,田氏人才辈出,田地可以从宗族里面选择足够的人才辅佐。
临淄的稷下学宫有孟子和荀子,网罗天下英才,苏秦就算不想成为天下宰辅,也有可能成为稷下学宫最杰出的祭酒,不能以功绩闻名天下,也能够以才学明耀史册。苏秦在见识过齐国繁华之后,如何能够选择燕国苦寒之地呢?所以,苏秦最后被车裂的结局,可能决定了苏秦的某些心思。笔者认为,苏秦应该是想要诚心辅佐齐湣王田地,然而田地对待孟尝君田文的做法,让苏秦不得不自污保命,才有了大兴土木的污点。燕国刺杀苏秦,应该是看出了苏秦真心为了齐国,所以屡下杀手,尤其是,苏秦死亡之时恰好是齐湣王绝非反杀,靠着田单的火牛阵夺回城池的关键时间当口。如果将苏秦的死看成一个连环局的话,田单与乐毅的对决,或许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