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24
把那个小姑娘安置在杂屋以后,除了偶尔送些日用品和零食水果过去,邵翡其实也没太多功夫管人家。
她现在太忙了。
新厂还在试运营阶段,原来的经验很多都要变,所有人都在跌跌撞撞,努力调整。
等出货量上来,邵翡特地做了一波活动回馈老客户,于是店里又迎来一波销售高峰,原来雇的售货员不够用了,只能又临时招了几个,开新店的计划也正在酝酿,不过因为缺少合适的店长人选,只能暂时搁置。
还有张卫国那边,省城百货商店的精品柜台已经谈妥了,货也已经到位,但是同样需要人手去布置,张卫国的意思,要是方圆牌能够自己安排人手,就更好了。
“要是让百货公司那些正式工上柜台,你这点特色,估计全被霍霍没了。”张卫国实话实说。
现如今,百货公司的售货员个个都跟大爷一样,还没几个能开发出笑脸迎人的专业技能。
张卫国愿意帮邵翡搞定精品柜台,也是看中她这个精品店的服务,就算对见多识广的省城人来说,也很有点意思。
邵翡私底下跟几个有经验的售货员聊过,有两个胆子大些的女孩,很乐意去省城,但是原来的新人还没训练出来,熟手一走,她又要招新,哪里顾得过来。
缺人,缺人,缺人,到处都缺人,明明刚刚才招了一大波,可还是不够用。
邵翡对此也很头疼。
不像几十年后,满地都是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现在别说大学生了,中专生都是个稀罕物,刚一毕业就被各种机关单位直接拉走了,像方圆这种私人小厂,头发都捞不到一根。
邵翡现在也不敢想什么大学生,就想找几个合适的年轻姑娘,先把店里的空位顶上再说。
招聘这个事,邵翡交给了胡秀英她徒弟,徒弟忙活了一阵,总算把名单交了过来,邵翡准备给这些人简单走个过场,就直接上工。
她正在店里做终面,突然有个衣着朴素,身形偏瘦,气质不错的中年女人探头往里面看,还问:“听说这边招临时的销售,我这样的行不行?”
她这话一出,旁边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售货员,忍不住就捂着嘴笑。
胡秀英的徒弟也解释道:“大妈,不好意思,我们这儿是精品店,只招年轻人,您要是想打工,可以去其他店问一问。”
女人嘴一撇:“不就是卖首饰嘛,年轻人卖得,我怎么就不行了?”
她又看向邵翡:“您是这里主事的吧?还缺人不?要不让我试试呗,不行我就走。”
她面相善,说话乐呵呵的,有商有量的样子,却无形中把主导权拿在了自己手里。
看着还真有点销冠的潜质。
邵翡觉得有趣,答应让她试一试,朝自己推销一款商品,要是推销得好,就能留下来。
女人却摆手:“推销给老板有什么用,你就让我在店里直接试卖呗,卖给真正的客户,才叫真本事,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你们随时让我走就是。”
有个女售货员不服:“我们店生意向来好,就算是块石头杵在这里,也能卖得出去货。”
对方笑起来:“既然这么说,那怎么不干脆摆块石头,还省了工资呢。”
邵翡也被逗笑了,意外点头答应了她的要求。
那人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也就是闲得慌,看你们这边生意好,又正好在招人,就想过来试一试。”
结果这么一试,还真发现个人才。
这位叫应月兰,虽然没有经过前期培训,也不会那些盘发呀,梳妆之类的小技巧,但是她眼睛毒得很,又能说会道的,跟客户推销,不但不叫人厌烦,还特别容易勾起对方的购买欲。
她气质不错,说话也是娓娓道来,虽然年纪一看就比其他人大了不少,但就像是邻家姐姐,让人忍不住信服。
半天下来,经过她手上的成交率,果然是最高的。
邵翡觉得这人挺有意思,跟她多聊了两句,这位以前一直生活在江州附近的乡下,在镇上供销社卖过农资,前一阵子才来市里,之前又在方圆精品店的门口观察过几天,摸清套路才找上来的。
“你是老板,我把你店里的东西推销给你,怎么都出不了彩,”应月兰很实诚地说,“不过我在你们店门口蹲了两天,知道什么样的客人更容易买哪些东西,所以直接卖货,对我比较有利。”
“那要是就算你卖的好,我还是不肯用你怎么办?”邵翡好奇地问。
“不用就不用呗,我就是在家里无聊,想出来找个事儿做,你们这个店下班早,我还来得及回去做饭,才想过来试试。”
这个理由过分耿直,邵翡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虽然耿直,却是个聪明人,能力还强,邵翡果断就把人给留下了。
胡秀英晚上听说这件事儿,还一脸不解:“那么大年纪,是不是跟咱们店的调性有点不符啊?”
之前方圆精品店的售货员,一水儿都是年轻漂亮,身姿曼妙,擅长打扮的姑娘,突然冒出个其貌不扬的大妈,多少有点突兀。
“其他人我又不是不用了,年轻漂亮的售货员可以更好的展示产品,但是销售技巧方面差一点,我正想着给她们做个培训呢,这不现成的老师就来了。”
归根结底,能卖出货的,就是好销售。
邵翡看得出来,应月兰纯纯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但是能靠自己摸索的那些套路大获成功,说明这人绝对是天生的销售圣体。
听她自己的意思,就是在家里闲得发慌,想出来打个短工,不一定能干多久,不过不管干长干短,店里那些小姑娘耳濡目染的,总比自己手把手去教强得多。
事实证明她看人果然很准,这应月兰刚来的时候,站在一群漂亮小姑娘里,还有些格格不入,可一周下来,就属她的表现最亮眼,其他的小姑娘也都服她,从这位身上,偷偷学到不少销售的套路。
自从新人进来,店里的销售额又创了新高,比之前一下涨了一截。
邵翡突然意识到,新店的店长,这不就有了!
邵翡发了狠心,就算用钱砸,也一定要把这个新店长给留下!
“我?当店长?不行不行,我哪干得了这个。”听到邵翡私底下跟自己聊这个事儿,应月兰当即摇头。
她就是个乡下人,以前卖农资的时候,还兼着保媒拉纤的活,嘴皮子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后来女儿有出息,考进了城里的正式单位,等结婚分到房子以后,就把应月兰从乡下接了出来。
城里没地,她又不认识几个人,媒婆这行当暂时是干不了了,但她耐不住空闲,听说这边招销售,就厚着脸皮凑上来,没想到,还真被她给聘上了。
可卖东西还成,当店长?那哪是她这种乡下女人能干的。
“有什么不能干的,不还是那点事,只是手底下多管几个人而已。你能读书看报,进货出货这些肯定不在话下,再就是分配销售任务,帮着底下的员工卖更多货出去——这个事情,你现在就干得挺好啊。”邵翡可着劲的忽悠。
她之前仔细观察过,发现应月兰不愧是当过媒婆的,擅长捕捉别人的细微情绪,而且眼光准,特别能猜客人的喜好。
这人当媒婆,战绩应该也很瞩目。
一细问,果然,按他们那个乡的习俗,保成一桩婚事,媒婆是没有钱拿的,但是新人要送媒婆一双鞋作为感谢。
应月兰特别得意的说,那些年,别说她自己了,就连她女儿,还有隔壁的侄女,都从来不用自己买鞋,一年四季有新鞋穿。
牛人不管走到哪里,也还是牛人。
对于当店长这事儿,应月兰虽然三推四拒的,其实心里未尝没动心。
她当初本来只想着在城里住一段,陪陪女儿,就又回乡下去,懒得多看女婿还有亲家那边的脸色。
没想到只是一份临时的活,硬是被她干出了成就感——主要也是因为这边工资高,比她在乡下挣的可多多了。
方圆精品店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有绩效,跟销售额挂钩,应月兰刚来的第一个月,就拿到了最高档的绩效,总共一千多块的月收入,比她女儿女婿加起来挣的都多。
那成就感,简直足足的。
应月兰刚来城里跟女儿住的时候,还总担心自己一个乡下人,什么都不懂,也没见识,会给女儿丢脸。
尤其亲家都是城里人,还是所谓的书香门第,人家虽然明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应月兰心里有数,人家其实压根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等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绩效以后,她头都抬高了不少,也再不担心会给女儿丢脸了——毕竟亲家也不如自己能挣。
女人有了钱,就有了底气,碰到什么人都不怵了。
既然不再想回乡下的事,去新店当店长,好像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甚至连唯一的缺点,对她来说也是好事:新店准备开在另一个城区,距离女儿家有点远,她要是过去当店长,肯定要在附近租房,房租还有报销。
女儿女婿刚结婚没多久,正是最腻乎的时候,她一个长辈杵在中间,时不时还挺尴尬。
应月兰回去跟女儿商量了一通,女儿虽然也觉得她亲妈突然升职当店长还挺突然,但也与有荣焉,一切尊重应月兰自己的决定。
应月兰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有什么好怕的,这些年她遇到的难事儿还少了?这一次,也不过就是个新的挑战罢了。
反正她光棍一条,赢了风风光光,输了,大不了转头回乡下就是。
店长人选有了,接下来还要选址,找合适的铺位。
邵翡早就计划好了,每家新店的店面,不租,只买。
这属于既开新店,又扩大了自己的地产版图,双赢。
应月兰跟着邵翡去跑选址,跑了一大圈,气喘吁吁的。
她其实没太明白店长为什么执意一定要把店面给买下来——要是只租不买,那选择可多多了,还不用一次性投入那么多的本金。
邵翡高深莫测的摇头:“租房麻烦才大呢,别看现在租金低,以后店子好容易做起来,房东突然要涨租金怎么办?或者干脆不肯续租了,转给别人怎么办?”
尤其等到房产价格迅速上涨,市场火热的时候,这个问题只会更加突出。
倒不如自己给自己做房东,既挣了房价上涨那波钱,还省心省力,没那么多麻烦事。
应月兰虽然想象不出来,就算房价再涨,又能涨成什么样,不过还是把老板的话悄悄记在心里。
毕竟女儿说了,这位邵老板看起来像个有本事的人,听她的话,应该错不了。
光是找合适的店面,就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
不但要选合适的位置,还要计算周围的人流量,以及预测附近的消费偏好。
应月兰最好奇的是,看邵老板年纪轻轻的,听说也就是个初中学历,怎么懂这么多的事。
“书上看来的,”邵翡笑,“多读书多学习,总不是什么坏事。”
重生回来以后,就算再忙,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她还是保留着,原本还想去夜校补补不足,可惜一直没空出时间,只能往后一拖再拖。
她之所以看重应月兰,觉得这人能当新店的店长,除了嘴皮子利索,销售能力强以外,也是因为有好几次,邵翡看见应月兰趁着休息的时间,在看销售类的书籍。
问起来,应月兰说是让女儿帮自己从图书馆借的,既然干了这行,总不能什么都不懂吧。
邵翡当时就觉得,这人年纪虽然不小,求知欲比一般的年轻人都要强。
是个能人。
当老板的,谁不喜欢能人?毕竟底下人能干活会挣钱,对老板来说,永远都是最大的好消息。
与其说是邵翡给应月兰机会,倒不如说这个机会,是她自己挣的。
选店址的时候,邵翡一点没藏私,把若干年后那些经营店铺的关窍,一点点教给应月兰,应月兰刚开始听得一脸懵,第二天就特地带了纸笔出来,邵翡说一条,她记一条,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她先回去问她女儿,如果女儿也弄不懂,第二天再问老板。
就这么循环往复,不出几天,邵翡就明显感觉应月兰进步很大。
要不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呢,这么有成就感的事,不喜欢才怪。
出来的第六天,她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跟原来的房东谈好了转让价,只需要签合同盖章就行了。
至于接下来的装修,新店的宣传,还有前期开业的各项准备之类,邵翡只负责把控大方向,具体的琐事全交给应月兰,顿时轻松了不少。
想要做大做强,人才,也一个都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