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19
“我以前听当地的同事提过,这条街再往前连着古码头,一度非常繁荣,那时候街两边全是店铺,比现在的文化街还热闹,可惜后来水路萧条,连带着这条老街,也一起没落了。”钱依依挽着闺蜜袁帆的手,一路讲古。
虽然因为年久失修,这条老街上的房子多半都破落了,可只要仔细去看,飞檐瓦当,雕龙画凤的门墙头,哪怕很多都被风化侵蚀了,还是隐隐能够看出当年繁华过的痕迹。
“那也不应该选在这种地方开店。”袁帆抿抿嘴,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
还好那家传说中的精品店藏得不算深,转个弯,两人远远就看见一家店,门口不少人,门上的牌匾做得很大,古香古色却又鲜亮打眼,当中几个金色的大字,可不就是她们两个找的那家精品店。
再往前走,只看到一地红纸,店里的人却不算多,多半都是看热闹的。
两个女孩子却忍不住眼前一亮。
只说装潢,在整个江州,都难得看到一家这么古典又洋气的店。
说它古典,是因为无论这个店的招牌,大门,门前的青砖石阶,又或者店里的布置,都很完美的跟这条百年老街融为一体,一点不显得突兀。
说它洋气,则是因为这家精品店虽然用了很多传统元素,但明显做过改良,更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门厅大气,光线充足,简化过的云龙纹和饕餮纹既古朴,又讨喜。
这两个年轻人,在江州市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女青年,钱依依在省城念过大学,她闺蜜袁帆还去过京城,逛过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可那时候,也只觉得那座古代皇城辉煌大气,高高在上,那些古代皇宫贵族的衣着服饰,就算再精致奢华,也是老黄历了,不接地气。
可这家店,明明也用了很多古代元素,却日常得多,让人并不会觉得有什么距离感。
袁帆正经学过美术设计,知道这其中的难度,这时候她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家店的设计师真是不得了,要么师从哪位大家,要么就是真正的天才。
“我一定要跟这家店的设计师好好聊聊!”她的眼睛已经放起了光。
前几天,部门领导开会的时候还提过,他们作为宣传部门,要多发扬当地的特色,但又不能老是炒剩饭,尤其她们这些年轻人更要放开思路,多找一些有价值的新亮点去写。
袁帆一直不知道新亮点该是什么样的,可看到这家才开张,名声还不显的小店,又觉得,这种就还挺有意思的。
跟设计师聊一聊,说不定,自己的灵感就出来了。
————
钱依依这时候的注意力,却已经被架子上的货品给吸引住了。
这家精品店的面积不算大,空间利用却很奢侈,货架只有四个,还不像其他店那样,满满当当,只恨堆得不够多。
这家精品店的货架也是特意定制的木架,用的是红酸枝木,只上了一层清漆,原木上的结疤和纹理还保留着,看起来很有意趣。
原本普普通通,只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首饰,往这种架子上一摆,顿时显得身价倍增,跟一般的地摊货,拉开了显著的差距。
正中的那个木架上,放着十来款首饰,其中最多的是头饰,项链耳环也各有几款,还有薄纱的小披肩,颜色清透的丝巾,款式不多,但摆放有序,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莫名协调,还特别夺人眼球。
如今加工厂生产能力有限,造出来的款式顶多只能填满这一个木架,另外三个木架上,则是邵翡精心挑选的其他货品,有手工木雕,真丝团扇,香木摆件,檀香木珠串等等,放在若干年后,都是些在全国各地景区泛滥的畅销货,不过这时候,这类东西更多还是出现在正经的外贸商店,用来赚外汇。
以邵翡的本钱,当然买不起那些真正精雕细刻,大师手作的高档货,但是进一些中低成本的同类商品,用来填充货架,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个年代,诸如电视机小汽车之类的工业品,价格贵得上天,传统的手工艺品倒是比后世廉价得多,也没那么受重视。
不过就算再不受重视,毕竟不是流水线上的大路货,光是放在那里,一眼就觉得贵。
她所以进这些,一是因为货架空敞着,实在难看,二也是为了利用这些东西,给自己的新货添光加彩——要按照学术点的说法,这就叫锚定效应:利用其他手工艺品的高价,凸显她方圆牌的产品,确实值这个定价。
可惜对现在的钱依依来说,这大概属于媚眼做给瞎子看。
小姑娘压根没仔细看后面三排陪衬,她的注意力,全被头一个架子上的新品吸引住了。
精致的丝绒雪纺,栩栩如生仿佛花瓣上还凝着露水的仿真花,贝母和珠串攒成的各种头花……
传统的样式,再搭配上花瓣,星月,以及蝴蝶结之类的元素,硬是被邵翡玩出了花——其实就是站在时代巨人的肩膀上,选出了那些20年后,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喜欢的款式。
也就是俗称的,爆款。
在那个商业爆炸的年代,都很容易形成一阵风潮的样式,放到商业刚进入起步阶段的现在,简直就跟王炸差不多。
清纯活泼,审美不错,但还没来得及经历商品大爆炸洗礼的钱依依,迅速就被这些前所未有的新款式俘虏了。
她在艺术上不像闺蜜那么有造诣,也说不出太多的溢美之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好看,想买,全都想买。
钱依依最喜欢的,是一朵木芙蓉的仿真花,深深浅浅的粉色雪纺,极其逼真的仿出了花瓣轻盈晶透的质地和纹理,花中心的细蕊颤颤巍巍,仿佛能把蜜蜂和蝴蝶都给骗过来。
这款花不大不小,后面有小夹子,还配着个别针,既能戴在头上,也能当胸针用。
价格也不便宜,15块钱一个,要是放在外面的摊子上,都能一口气买一堆了。
可这样的造型,这样的质量,还放在这么精致漂亮的店面里头卖,要是太便宜,钱依依还要担心是不是有什么圈套了。
她一点都不犹豫,不但拿了粉色的这款,还把同款式另外两种颜色全包圆了,问就是喜欢,实在喜欢,不同颜色的花还可以配不同的衣服,就算不戴,摆在那里看,也赏心悦目。
除了三朵仿真花,她还买了一个丝绒蝴蝶结的发夹,两三个绸缎发圈,两条跟古装电视剧有点像,但是造型更简练的丝质缎带,一条粉蓝色,胸口带璎珞装饰的薄纱披肩,光是这些,就花了她将近半个月的工资。
买了这么一堆东西,她一点都不后悔,毕竟头三天还有8折优惠,要是过几天再买,只会更贵。
要不是还想留点钱买合适的衣服搭配,她简直恨不得连锅端,所有款式每种颜色都买一件,每天换着法子的打扮。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边的款式有点少,不能让她挑个够。
闺蜜被带着都忍不住多买了好几样,她家里条件不比钱依依差,但不像钱依依那么喜欢打扮,就选了几个造型精致,很有设计感的商品,用作收藏。
这里卖的货,手工和材质都算不上出彩,但光凭造型就比外头强出不少,就算碰到什么重要场合,拿出来戴,也不显得丢面。
等到结账的时候,两个人才终于注意到,这家店售货员穿的服装,都跟外面的不同。
上衣下裳,没有完全仿古,但跟这个品牌的调性类似,同样取用了一部分古代元素,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良,上衣是简约的短衫,外面套着层半透的纱,薄透轻盈,下身的长裙也笼着轻纱,行进间,裙摆丝滑如水,轻纱飘渺似雾,让那个年轻的售货员走起路来摇曳生姿,跟神话剧里飞来飞去的仙子,莫名有些像。
再搭配上邵翡精心挑选的首饰,活脱脱一个从电视里出来的气质美人,带着一股古典的雅韵,可就算走到大街上,也并不显得突兀,只觉得美得晃眼。
当然,售货员那漂亮的脸蛋和身段,也是这身打扮格外出彩的原因之一——为了挑选店里的门面担当,邵翡面试了很久,还亲自教这几个年轻姑娘怎么化妆,怎么坐怎么走,怎么招揽客人,当然,这些门面工资也不菲,毕竟年轻漂亮的姑娘,总是很容易找到更好的选择。
这笔工资花得值不值,看这两个年轻女客人的反应就知道了。
钱依依和她闺蜜对着这套装扮看直了眼,一咬牙,转身又添了几样东西,还问售货员,身上的衣服能不能卖。
售货员今天都被这么问过好几次了,笑着摇头,说老板暂时没这个打算,不过要是顾客问得多,说不定也能试着上架卖一卖,就是衣服成本高,估计价格便宜不下来。
“贵也没关系,我高低要买一套,大不了攒几个月的工资就是。”钱依依这时候压根不在乎价格了,只是想花钱。
毕竟哪个年轻女生,不喜欢漂亮裙子呢。
别说钱依依了,她闺蜜也看得心动,主要是这类裙子,不但漂亮,穿出去也不尴尬,跟市面上流行的款式还格外不同,显然是有自己的创作理念。
所以全部的关键,还是在那个厉害的设计师身上。
闺蜜想要认识那个设计师的想法,更加急迫了。
付款的时候,售货员还特地教两人怎么用那条丝质缎带编发盘发,还会梳简化版的古代发髻,再插上一根垂着璎珞的发簪,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
钱依依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越看越喜欢,她往常只喜欢大波浪的披发,真没想到,这种婉约大气的造型,其实也很适合自己。
闺蜜则在跟售货员打听设计师的事。
“设计师?没听说过,”售货员摇头,“店面装修还有这些商品,全是我们老板设计的,要认真说,她也算是设计师吧。”
“你们老板在哪里?”袁帆马上追问。
售货员朝旁边一指:“在那边招呼客人呢。”
袁帆顺着指引看过去,只见一个二十五六岁,身姿笔挺,乌发浓黑的年轻女人,正笑着和人说话,神情亲切又柔和,是那种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舒心顺眼的长相。
看起来不像个艺术家,倒更像个商人。
袁帆好奇的凑过去,只听到那几个人正在讨论进货出货,利润成本之类的问题,光是听一耳朵,就觉得头疼。
这边才说了几句话,好像后面加工厂又遇到什么问题,老板被叫了过去。
袁帆叹了口气。
碰到开业,看来老板压根抽不出时间,跟自己聊设计理念的事了。
她倒也不急,决定还是等过一阵子店里空闲点,再尝试跟这个年轻的女老板搭话。
她虽然觉得,这家店的定位有些偏高,难怪客人不多,就算等店上了正轨,生意大概也不会太好。
但同时又觉得,老板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现在这个商业环境里,算是颇有些特立独行的特色店铺。
要是领导同意,她也不介意帮老板宣传宣传这家店,也算是某种对于勇敢者的致敬吧。
“你想给这家店写稿子?”钱依依十分惊奇,“就算写了,送到你们领导那里,估计也很难通过吧。”
袁帆可不是什么八卦小报的记者,像她们这种市里宣传口写的文章,时不时的,可是能送到省报甚至国家级的大报上去刊登的。
“还没聊过呢,不确定写不写得出来,”袁帆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再说了,反正我们要交任务稿,写什么不是写呢。”
“嗨,大周末的就别想工作上的事了,”钱依依拉着闺蜜,又看一眼手表,“才11点呢,不尴不尬的,要不咱们再逛逛,等逛累了,我请你吃饭。”
“你还有钱请吃饭?”袁帆可是刚刚见识过闺蜜大扫货时候的冲动消费,笑着调侃她,“算了吧,还是我请吧。”
两个人又左右看看,一时没想好该往哪边走。
大约是当年为了通车马,方便搬运货物的缘故,这条老街其实算不得窄,就是年久失修,再加上行人稀少,店铺零落,看起来才觉得荒凉。
不过临到中午,又有几家店铺慢悠悠的开了门,街上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冲散了原来的荒凉破败,看起来也没那么不顺眼了。
“不是说那边有个古码头,要不要去看看?”袁帆指了指老街的另一边。
钱依依本来就喜欢古旧建筑,自然点头说好。
两个人沿着老街,在古码头旁边转了一圈,这地方其实二十年前还在用,后来河东的新码头建成才彻底废弃,只留几条早就腐朽的小船,半沉不沉的压在岸边的滩涂上。
钱依依拿出自己刚买的凤凰牌相机,对着古早的堤岸,破旧的沉船,咔嚓咔嚓拍了不少照片,两个人又互相拍了好久,把胶卷都用光了,才终于心满意足,且饥肠辘辘的离开。
等再次经过那家店的时候,两个人惊讶的发现,这才多久呢,怎么店里的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邵翡和胡秀英,也被突然而至的人潮,打了个措手不及。
上午刚开张的时候,胡秀英还发愁这地方有点偏,难得有新客上门,老街上的住户,大约也舍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
她原本还想着,要是今天营业额太低,要不劝劝邵翡,主动降一降价。
毕竟现在的售价,别说跟摊子上比,有些东西的定价,比市里最大的百货商店都要贵呢。
后来,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是晚上经常在青年广场摆摊的摊主,想过来看看这边的货怎么样。
结果一看售价和进货价,也是连连摇头,觉得这些本地货,价格都快赶上从上海那边来的尖货了,他们实在吃不下来。
“咱们江州又不是什么大城市,哪能卖这么高的价。”
“就是,我是小本买卖,实在拿不起。”
几个人看了一圈,很快又走了,只有个在文化街租了铺位的大姐,批了不到十件货,说是去那边试着卖一卖。
这点量,跟囤在仓库的那几十箱货比起来,连蚊子肉都算不上。
确实还是价格定得太高了,胡秀英琢磨着。
其实刚看到定价的时候,她就反对过,觉得这个价格怕是很难走得起量,还不如把价格定低一些,就跟邵翡之前摆摊时候那样,主打一个物美价廉,薄利多销。
邵翡却不赞同。
首先,她觉得自己定的价格不算高,不过是比市面上同类商品贵了30%左右,但是她这里款式新颖,用料扎实,在同类型商品里,几乎找不到竞品。
最关键的是,现在加工厂的产量有限,就算想走量,也很难走得起来。
既然如此,倒不如把价格提高,打造精品品牌,这样就算等以后市面上出了大量仿款,消费者还是会下意识觉得,方圆牌是大牌子,跟一般地摊货不一样。
毕竟现在,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跟风抄袭是一种常态,很少有人管,也没多少人觉得这是个问题。
这也是邵翡并不急着出货的原因——市面上竞争对手太多,稍不留神,可能就变成给别人送灵感了。
既然认认真真把架子都搭起来了,品牌名里面还用了女儿的小名,她想要的,可不是昙花一现。
“不用担心,我之前联系了一个省城的批发商,他答应今天下午会来看货。”邵翡对胡秀英说。
这个批发商是她上次去省城看货的时候认识的,实力不俗,又是江州本地人,她当时借着老乡的身份才勉强跟人搭上线,前几天听说这人刚好回了趟老家,她提着水果营养品,连带着新生产的样品去跑了好几回,人家才总算松口,答应过来看一看她这个小厂的情况。
地摊本来也不是她的目标,她真正瞄准的,还是各大高端商场。
要不然,她费这么大的劲布置店面做什么,还不是为了忽悠过来的批发商大客户。
同样是一盘白菜,摆在苍蝇馆子,和摆在五星级大酒店,可不是一个价。
胡秀英这才勉强安下一点心,又感叹,老板果然是老板,想的做的,全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
邵翡笑:“要是什么都不敢想,我之前哪有这个勇气,把身家全投进这摊子生意上呢。”
对她来说,这就是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
对于店里的生意一般,邵翡倒是早有心理准备。
她开的这个店,就算在装修上下足了功夫,款式也有保证,但是地方实在太偏,客流量不足也很正常。
虽然昨天在青年广场宣传了一圈,但影响毕竟有限,她卖的又不是什么珍贵的必需品,就算对这家店感兴趣的人,也不可能一口气挤在开门的第一时间涌进来,更多的,还是零零散散,有空的时间才过来看一眼的散客,然后,还要等口碑慢慢发酵,才有可能形成稳定的客源。
要是放在以前,她肯定第一时间就否定了这个选址,无奈何,这不正好有个免费的门面,顺手就利用上了嘛。
邵翡心里很清楚,她的方圆加工厂,真正的利润来源还是几个有实力的批发商,这个店面,只要当好忽悠批发商的招牌,就足够了。
可惜,她还是低估了这个年代大家的无聊程度,以及信息的发酵速度。
这时候,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电视倒是有了,可电视台都没几个,还不能全天播放,大周末的,消遣方式十分有限。
青年广场附近就住了不少年轻职工,很多人早上起得晚,到了中午时分,闲着没事,便三三两两邀着一起出来玩。
打球,滑旱冰,看录像,去公园转圈,或者逛街,看来看去,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就这几种。
尤其是年轻的女职工,向来喜欢交流购物心得,这时候,一旦有人提起老街上开了家新的饰品店,自然就有不少人感兴趣,想着顺便去逛一逛,走一走,毕竟离老街不远的河堤,同样也是不少年轻人约会闲逛的胜地,尤其夏天里,江边可是不少人消暑的首选。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还有女生拉着自己的男朋友一起的,看中了自然有男朋友付款——要是连这点小钱都舍不得出,那谈对象是做什么用的。
还有昨天晚上特地去抢宣传单的——虽然也不知道有什么好抢的,但反正抢到了,总不能白白浪费,况且,开业头三天,还能打8折呢。
就算什么都不买,权当凑个热闹,也是很不错的周末活动。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老街上的人流量,都突兀的增加了不少。
刚开始,客人还只是零零星星的增加,不少人觉得款式不错,店里的装修风格也很有意思,就是价格略贵,所以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店里虽看起来热闹,销售额的增长,却并不特别的快。
不过好歹,总算有点新开张的热闹劲了,邵翡和胡秀英心里还挺高兴。
又过了一阵,来的人更多了,大多数都是未婚女青年,三三两两,成群结队,一来就是一帮,嘴里叽叽喳喳,就跟一群快活的鸟儿似的。
她们多半没什么家庭负担,手里又有余钱,舍得打扮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只要足够喜欢,下手向来大方。
就算觉得东西有点贵,到底不是大件,买起来也并不多心疼。
一拨人走了,紧接着又来了下一拨,还有一回去,就迫不及待跟小姐妹分享自己今天收获的,一说起那个店,还特别强调店里东西不多,买的人却特别多,要是去得晚了,说不定就什么都抢不到了呢。
一个“抢”字,瞬间把其他人的情绪调动起来,就这么呼朋引伴,精品店里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客。
买的人一多,好像特别容易形成某种情绪,就算原本不想花钱的,看到旁边人热情洋溢的样子,就忍不住觉得,这么好的机会,确实不能白白错过了,于是往外掏钱的姿势,都比平时利索不少。
渐渐的,四个售货员就有点忙活不开了,邵翡连忙让胡秀英从加工厂又拉来几个人,再加上自己也上手帮忙,店里才勉强周转开。
可原来以为准备充足的货,却渐渐不够卖了。
先是有一两个特别受欢迎的款式,补了三四次货以后,库存终于见底,连最后一个摆在外面的试用款都卖掉了。
眼看着架子上货品一件件减少,服务员无奈的表示这几个款全部售罄,暂时也没有存货了,大家的抢购热情反而更加高涨,就算店里的售货员反反复复强调,现在厂里正在加足马力生产,过两天就能补足货,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要是现在不抢,说不定以后就买不着了。
结果就是,到了下午3点左右,之前用好几天积攒的存货,只用了大半天时间,全都卖光了,就连后面那三个当做陪衬的架子,有几层也全空了。
邵翡自己都觉得大出意料。
她一直自信自己厂里的东西肯定有销量,但根本没想到,能卖得这么快。
那几十箱货物,别说卖给批发商了,她自己这个小店,都不太够卖的。
甚至就连一天,都没撑住。
胡秀英看起来也有些懵。
她站在精品店里,看着空空如也的货架,开始怀疑人生。
几个小时前,她还在担心东西卖不出去,可是现在,她担心的事情变成了,明天还能不能开门。
店里的货都卖空了,自然只能提前关门,那四个售货员今天第一次上岗,就猝不及防遇到了大场面,明显全都累懵了,好容易熬到关门,有人坐着,有人趴着,脸上的职业笑容早就消失不见,眉梢眼角,全都透着一股淡淡的死感。
谁说当售货员轻松的,轻松个鬼!
邵翡瞅一眼满得都快溢出来的收钱箱,甚至顾不得清点今天的营业额,就直接拍一拍手,对胡经理还有几个营业员说,今天大家辛苦了,生意这么好,每个人都有奖金。
售货员个个都能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比一天的工资还要高出不少。
这话一出,几个年轻人脸上的死感瞬间消失不见,仿佛还能接着再战一个昼夜。
可惜,就算她们打起了精神,仓库也早被卖空了。
邵翡又连忙拉着胡经理,紧急商量扩充夜班的事。
之前因为事情多,加工厂只排了白天两班,现在看起来,扩大生产,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其他所有事情,都必须往后排。
说着说着,胡秀英脸上突然露出了恍惚的神色:“老板,店里的生意,后面也能一直这么好?”
邵翡摇头说不知道。
她自己也说不清,今天的热卖究竟是个偶然,还是以后的常态。
按理来说,任何热销商品都会渐渐走向沉寂,问题是,她连今天的热度是怎么这么快就起来的,都说不清楚。
邵翡现在脑袋也是昏昏沉沉的,还觉得刚才的一切,像是个突然来临,又突然消失的梦。
只留下一间空空荡荡的店,仿佛还没开张。
她甚至来不及担忧明天有多少客人上门——真正的麻烦是,以现在的生产效率,明天能不能开张都是个问题。
这点,她倒是跟胡秀英想到一处去了。
毕竟刚才为了补货,就连今天上午刚生产好,还没来得及包装的新品,也全都一股脑的端了出来。
结果连半个小时都没撑住。
今天下午的产量,够明天卖一个上午吗?
邵翡对此表示怀疑。
————
走在这条熟悉的老街上,张卫国只觉得百感交集。
少年时代,他在这边当过好几年的学徒工,也见识过老街最繁华的年景。
可惜,随着码头东迁,曾经的繁华如烟消散,再后来,连水运都渐渐没落了,他也从一个码头工人,变成了供销社的采购员,后来又当了单位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下海经商,成了别人口里的张老板。
荷包是鼓了,头也秃了,转身回望少年时代,只觉得分外怀念。
前段时间,他在省城认识了一个年轻同乡,年纪不大,人很机灵,也擅长钻营,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大妹子不得了,以后是个人物。
果然没多久,就听说这人自己开厂开店了,所图还不小,刚做起来的厂子,竟然就把目标,放在了最近刚兴起的高端商场。
既然是高端,选货自然格外挑剔,一般的杂牌根本入不了眼,更何况还是一家完全没打开知名度的新厂。
张卫国第一次听说这事,就忍不住笑起来,无奈这个叫邵翡的同乡,三番两次主动过来拜访,态度诚恳又不失风度,叫他很难拒绝。
更重要的是,他听说,这家新厂,还有同品牌的精品店,就开在老街上。
对此,张卫国的第一反应是狐疑。
就算他很多年没回过老街了,也知道那边早就萧条没落,只剩几家杂货和餐饮店,勉强维生。
在那么一条老街上,开一家精品店?
张卫国都忍不住怀疑自己之前的判断了。
这年轻姑娘的脑子,似乎也没有他之前以为的那么机灵。
想归这么想,张卫国到底被勾起了乡情,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去老街上看一看。
一路走过来,他很快注意到,老街上的人气,比他之前以为的,似乎要更热闹些。
唯一奇怪的是,这些人都跟自己反向而行,是从老街上出去,而往里走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张卫国忍不住仔细观察起来:
这些人里年轻人不少,以女性居多,看起来像是在这附近上班的年轻女职工,一个个手挽着手,亲密的聊着天,有些人手里提着小袋子,脸上带笑,看起来心情明朗,也有些两手空空,脸上的神色,也显然没有那么愉快。
他定睛去看那些粉红色的袋子,看起来像是某个商家特意定制的礼品袋,上面有图有字,可惜他老眼昏花,看不大清楚。
难不成这条老街上,还开了个热门店铺?那那个邵翡把店开在这里,就可以理解了。
张卫国神情微霁,觉得自己的眼光,或许并没有出错。
他继续往里走,很快,就看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方圆精品店。
只不过这家店……是还没开张?
他走到店门口,只见大门紧锁,连一个人都没看见。
不对呀,那个同乡明明说了,她的店就是今天开张,还特地选了个吉时,好像是上午10点多。
张卫国再看一眼手腕上的机械表,现在才下午3点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么早关门。
他再看一圈周围,地面上有红纸屑,门边还摆着个花篮,写的正是开业大吉。
难不成,是生意太差,开门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关门了?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猜测,又觉得再怎么也不至于。
就凭他刚才看到的人流量,这条街上的生意,应该不会太差……
不对啊,人呢?怎么全不见了?
他终于发现,随着那一波人潮过去,老街重新清静下来,行人稀少,开张的店铺也极少。
果然还是他印象里那副荒凉落魄的样子。
刚才,难不成是见鬼了?
张卫国虽然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这时候,也忍不住有点紧张。
正在他犹豫是走是留的时候,精品店的大门被人吱呀呀地推开,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把大扫帚,从门里走出来,然后用力挥舞着扫帚,开始清理地上的纸屑果皮。
看见张卫国站在门口,他挥挥手:“今天的货都卖完了,明天记得赶早。”
张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