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八大碗 ...

  •   古时候的人没有在酒楼饭庄吃年夜饭的习俗,穷人吃不起,富人都是在自己家办家宴,热热闹闹一大家子,有的还会请戏班子去。所以酒楼饭庄大过年也不必开着,丁九儿让徐文交代下去,年二十八就是最后一天,年二十九开始放假,过了初五,初六上班。
      年二十八晚上也不对外营业了,店里的员工都一起吃个饭,算是年尾答谢,就相当于现代的年会。当然不止酒楼和饭庄,丁记旗下的铺子和工坊的所有员工都去。地点就选在火焰鱼庄,其他州府的徐文也交代了那边管事的,让他们领着大伙吃好年尾饭,到时候红利一块发下去,徐文和宋大宝一早就清算和账目交待过了。

      底下人吃饭就吃个热闹,菜色不用精致,就实惠量大。丁九儿的意思做八大碗,这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宴席菜,碗里的内容虽各有不同,但本质大同小异,每个席面都是八道菜,或蒸或烩,装在八只大海碗里,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只管敞开了吃。
      为什么很多席面喜欢八大碗,因为八大碗最适合做流水席,备料统一,做法统一,吃着还热闹喜庆,梁平曾经是乡厨,对流水席了解的最多,也赞成做八大碗。

      八大碗的内容很多,但左右离不了鸡鸭鱼肉,最后将菜色定下:红烩肘子,梅菜扣肉,红烧丸子,酱焖鸡块,红焖鱼块,白菜卷,炸豆腐,八宝饭。
      别看这些菜最后都是上笼蒸熟,但蒸制之前的步骤可是一点也不少,肘子扣肉先用清水冒煮,再用卤水入味,然后出锅沥干水再油炸,然后抹上特制酱料在入碗蒸制。丸子,鸡块,鱼块,豆腐,先炸再溜,然后在放入配料酱汁蒸制。白菜选最好的大叶盐水煮软,放凉,包入调好的肉馅再用切成丝的菜叶子绳扎住做成福袋样子,八宝饭选上等的好糯米,浸泡隔夜,然后上笼蒸熟,在每个碗中抹上猪油,放入事先备好的红枣,莲子,花生,枸杞,葡萄干和蜜饯,再将蒸好的糯米填入碗中,腕口抹平,继续上笼蒸制,蒸好后将碗倒扣,在淋上蜜汁即成。
      这些菜提前两天便开始备料,因为临近过年,很多外地客商早早返乡去了,餐饮生意不似往常那般忙碌。各食铺都抽了人手过来帮忙,后院厨房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到了年二十八下午,大家关了各自的铺子便都来道火焰鱼庄,先入座聊天,桌子上摆着干果蜜饯,茶水,有兴致高的愿意唱几句说几句的便都有着他们。热闹够了,天也黑了,大家饿了,菜也上桌了,八大碗,每一碗都汤盆那么大,一桌十人,再有能吃的也决计吃不了。
      接着酒水,饽饽,面条,米饭,卷子这类主食,想吃什么吃什么,吃不了的想要带回去给家里人便一一打包,临要走在大管家徐文那边另一份当年的红利。红利并不都一样,根据个人的年份和工种,但无一例外徐文都会真诚的说一句:“谢谢,辛苦了!”
      江州府丁记几百号人,徐文都能叫得出名字,对的上号,工人们便只觉得心里暖暖的,有这一句话真是太窝心了。

      丁九儿府里和店里从来都是各行其道,虽然也打交道,但不是一个体系,因此店里吃饭是店面上的事,府里不吃年尾饭,只等年三十晚上一起吃年夜饭。
      府里的听说店里的人席面做的是八大碗,便也跃跃欲试,于是丁九儿也让府里的厨子按着八大碗准备。
      除了府中家丁,丁九儿也请了丁记的骨干一起来吃年夜饭,梁平只有一人过年,自然也要一起到府里来热闹一下。此外丁九儿也请了表演班子,大户人家过年讲究热闹,越热闹来年运势越旺,今时不同往日,丁九儿自然也要大办。

      八大碗是一个统称,就是一个席面至少要八大碗,这是数量上的最低要求,你也可以上十大碗,十二碗,十六碗,二十四碗。其中又有粗细,清蒸,红烩,溜炸之分,既有菜品也有汤品。
      因此府里摆宴吃年夜饭,丁九儿这一主桌上的是十六碗,两桌宾客上的是十二碗,府里管事的和大丫头吃的是十大碗,丫鬟小厮们吃的是八大碗。

      丁九儿桌上的十六碗,四溜四烧,四蒸四烩,分别是溜丸子,溜肉段,溜鱼片,溜肥肠,烧肘子,烧排骨,烧鸡块,烧蹄筋,蒸扣肉,蒸菜卷,八宝饭,手剥笋,烩虾仁,烩牛肋,烩鸭子,烩豆腐。
      有鱼有虾,有肉有菜,其中烩鸭子和烩豆腐是两道汤菜。主食是饺子和汤圆,饺子包成元宝形状,汤圆用黄米做皮,盛在碗里金灿灿的,都是为了图个好彩头。

      梁平游历各地见多识广,但对于牲畜内脏这一块涉猎甚少,因此对席面上的溜肥肠很是好奇。府里的人跟着丁九儿惯了,尽管平日里丁九儿只给王爷做饭,但她做了什么厨娘便有样学样也会做给大家尝鲜,因此反倒见怪不怪,吃的开心。
      “这个是猪大肠?!”梁平尝过之后惊为天人,大肠软滑柔韧,又放了辣椒麻椒提味,一口下去只想来碗米饭。
      “正是。”丁九儿笑笑。
      梁平拱手道:“受教了受教了!”他打算明天就试试用这种食材做菜。
      丁九儿又道:“福全面馆有肥肠面,年后你可以去试试!”
      梁平:“一定一定!”

      年夜饭摆在院子里,桌子摆在靠近正厅的一边,对面搭了戏台,年夜饭一上来,好戏也开场了,院子里点了炉子,虽是除夕也并不会觉得冷。
      丁九儿抬头望了望夜空,突然觉得有点寂寞。以往在唐家的时候,每到过年大宅里都热闹非常,提前好几天便有亲戚从各地陆续回来,一家子一家子,每年还都会见些新人。哪家又添了新丁,哪家的儿女娶嫁带了伴侣,但那个时候丁九儿却并不在意那样的热闹。
      人就是这样,拥有的时候毫不在意,失去了才开始怀念,丁九儿不得不承认她是有点怀念那样热闹的新年了,那些人无论远近总是自己的血亲,成功若是无人分享那喜悦就要大打折扣了,也许那个时候有些事情她做的并不完全对。

      沈越也在吃年夜饭,这一次的宫宴办的格外隆重,庆德帝精神特别好,但沈越不知为何心里却生出一丝感伤来。父皇老了,尽管看上去还很矍铄,他身边的后位已经空置了十几年了,自从先皇后去世,便没在立后。
      有人说庆德帝与先皇后情深义重,也有人说不立后是为了避免外戚专权和党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沈越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一刻坐在龙椅上的父皇看上去是这么孤独。

      张贵妃坐在庆德帝下手的首位,自她晋封贵妃,宫里便以她为尊,而她能拔得头筹也是因为生了沈越。张贵妃入宫早但得子晚,家世也并不特别显赫,原本在后妃中只算平常,沈越是庆德帝的老来子,自他出生宫里又接连添了几位公主,张贵妃便母凭子贵,得了晋封,在宫里算是一人之下。

      菜品一道道端了上来,其中有不少菜是用他带回来的腊味和火腿入菜的。沈越原本对吃并不特别上心,皆是因为认识了丁九儿才觉得吃饭和做菜竟也能是一件有趣的事。
      庆德帝:“朕前些日子身体抱恙,本以为今年除夕不能举行宫宴了,没想到还是有几分运势,也因子女恭孝令朕大感欣慰,看来以后朕得多抽些时间享享天伦之乐啊!”
      后妃们纷纷道:“陛下寿比南山,得享天伦的时候还长着呢!”
      庆德帝笑笑,吩咐黄振泉开宴,正德殿立刻一派歌舞升平,欢声笑语。
      沈越喝着丁九儿工坊火腿做的佛跳墙,心里有些怅然。

      临近子时宴席散场,丁九儿又给徐文,宋大宝,梁平等店里的骨干另封了一份红封。去年也是这样的规矩,只要丁记蒸蒸日上,这规矩就不会变。
      大家说了些吉祥话就都各自回去,热闹的大院一下子冷清下来,繁荣之后的寂静让人难受,但寂静才是常态,热闹只是偶尔。徐香扶着丁九儿回房去休息,经过沈越的院子前,丁九儿朝里看了一眼。
      徐香:“小姐,您想王爷了?!”
      丁九儿点点头:“嗯。”
      徐香:“年后进了京就能见面了!”
      丁九儿:“是啊!”

      隔天一早起来,丁九儿换了新衣服,新首饰。早餐是素馅饺子,这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吃素饺子,一年到头肃肃静静。
      吃过早饭就到前院正厅里坐着,从大管家郭安开始,一个一个来说吉祥话,丁九儿便将红封一份一份发下去。
      郭安的自然要比别人重的多,贴身的丫头也另有赏赐,徐香,紫月,秋云除了红封还各有两套缎子棉衣,两双缎面靴子,大家得了红封都开心的不得了。
      过年这几天都不兴打扫,丁九儿便给丫头小厮们批了假,愿意出去逛逛的就去逛逛,愿意回家探亲的便去探亲,府里一下子就冷清了不少。
      丁九儿:“真快啊,又是一年!”
      徐香跟在丁九儿身边笑笑:“等小姐有了小公子小小姐,那一年一年才叫快呢!”
      丁九儿笑道:“你这个丫头,人小鬼大,莫不是想成亲了!说吧,是不是看上哪家小哥了,我给你看看!”虽是玩笑,但那一刻丁九儿思及以后,真的很是心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