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 26 章 ...

  •   但是最初的时候,即使回墨家里,嬴政的人也会在暗中跟过来,也就半年前,她把洪荒神话给了嬴政,这才感受不到监视的人存在。

      从那以后,每次回墨家里,都是墨锦最幸福的时候,终于可以放空脑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这次回来,墨锦决定了要做对于古代战争来说最大的神器------火药。

      材料是早已分多次凑齐了。

      明年王贲攻魏,会引河沟灌大梁,导致大梁城坏,城中死伤无数,在墨锦看来,这不仅是有违天和,更是容易引发霍乱,也就是疫病。

      后世人都知道大水之后有大疫几乎是必然的,更何况被水泡了两三个月的大梁呢!

      而且攻下来来一座城毁人亡还会有疫病的半死城,之后还得修复河堤,清理淤泥之类的,浪费大量人力,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方法。

      与其这样,还不如弄出火药攻城呢。

      要知道现在的人口是极低的,和后世那种人均田地稀少不一样,战国时期完全是地广人稀。

      一直到秦国一统后,总人口还不到3000万,很多土地没开发不说,还因为战乱出现很多荒地。

      所以现在能救多少是多少吧,都是人啊,不仅能积德,还有助于她巩固人设。

      毕竟按照墨锦对洪荒神话的刻画,人族祖地要养百亿人口呢!

      墨锦当然不可能直接做威力大的火药,而是先从小型的烟花爆竹开始实验,这样即使有问题,也不至于直接死人。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爆竹了,只不过这时候还不叫爆竹,而是是由“劈啪”声响而命名。

      《周礼·春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

      这时候的“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火不同的是燃烧时要发出声响。

      这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火”方式,《诗经·小雅》中的《瓠叶》诗即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早就有人发现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而发出很大的响声,最能达到“爆”的效果。

      人们会在正月初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驱逐瘟神。

      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墨锦就是准备把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试验爆竹,并用“噼啪”的名义来掩盖爆竹。

      过程很顺利,根据脑子中关于火药和化学的记忆,墨锦很快制作出了第一批“爆竹”,时间甚至没超过半个时辰。

      这比墨锦想象中更加容易,可能和多次在文宫中模拟也有一定的关系。

      拿着这些爆竹,犹豫片刻,又背上剩余所有的原材料,墨锦悄悄从自家后院出去,往后山的方向走。

      她准备在山上实验这些东西,如果可行,那只需要加大药量,就能达到炸毁城墙的效果。

      定点爆破什么的,墨锦不懂,她个人觉得,技术不够就拿量直接堆上去,一次不够,就多试几次,城墙这东西,还能比山更坚固吗?

      墨锦的首次实验很顺利,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在山中回荡着。

      在放完制作的爆竹后,墨锦拿出背着的全部火药粉,决定制作真正炸药。

      这个时间就没制作爆竹那么容易了,比较爆竹的危险性并且不高,而炸药。

      经过多次尝试,一点点在文宫中模拟改进,直到太阳落山,墨锦才做出最终的炸药版本,经过在文宫中数据对比,这个版本的炸药威力绝对大,墨锦有些犹豫要不要引爆它。

      然而就在这时天色忽然阴沉下来。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大滴的雨滴从天空飘落,看这势头,明显的比昨天的雨下得更大。

      墨锦就是在这时点燃炸药引线的。

      引线点燃之后,墨锦也不准备继续看,直接捂着耳朵往山下跑,跑了三四十米左右,墨锦就捂住耳朵,用力向前一扑,然后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似乎整座山都震动了一般。

      良久墨锦从地上爬起来,看了眼身后浓烟滚滚的山,墨锦知道,这个版本的炸药已经足够,不需要再改进了。

      雨越下越大,从树叶顺滑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已经在顷刻之内汇成了一道道小流,而后在远处汇成了小河往山下流去。

      墨锦不再关注山上,加紧步伐往山下跑,初夏的雨尚且带着些许寒意,当墨锦回到自己后院时,天色已经全暗下去了,她浑身湿透,雨水顺着头发脸颊往下淌。

      回到自己房间,摸黑把房门关好,然后把衣服脱了,绞了一下头发上的水,拿起棉布毛巾把头发包裹起来。

      接着又拿起一块毛巾擦拭身上的雨水,擦干后直接拿起床上的被子把自己裹成一个蚕蛹状。

      窗外忽然闪过一道白光,照亮了坐在床上,用棉被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墨锦,接着就是轰隆隆雷鸣声不断,似乎恨不得将浑厚大地撕成数块。

      墨锦带着少许轻松,这上天还真是厚待她,明明昨天的雨还没那么电闪雷鸣呢,今天竟然那么及时又是下雨又是电闪雷鸣的。

      这么一场暴雨下来,山上再也不会有人能检查出来人为的痕迹了,这真是,择日不如撞日,天公作美啊!

      暖热身子之后,墨锦穿上衣服,披散着已经绞的半干的头发,点燃蜡烛,打开房门站在屋檐下往外看去。

      各家几乎都亮着微弱的灯光,看起来是已经回来。

      雨下得太大,屋檐下也有雨滴时不时撒落,墨锦拿着蜡烛撑起雨伞从屋檐下往厨房走去,她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得做点东西吃。

      打开厨房的门进去,只看见里面米、面、蔬菜、猪肉都整整齐齐的放在柜子里。

      蔬菜和猪肉是看着有些脱水了,应该是早上放进去的,想必是隔壁婶娘知道她今天回来一早买的。

      墨锦看着那块猪肉,正是肥肉相间的五花肉,看的墨锦想吃红烧肉了。

      想到就做,墨锦先是把火点着,往陶锅里面倒点水,放到炉子上,然后切了四五片姜片进去,又倒进去点酒,这个年代没有料酒,只能用这种黄酒替代料酒了。

      然后把五花肉切小块,下锅等水烧开后焯了一下,捞出来洗净备用。

      然后把陶锅拿下来清洗干净放在一边,拿下墙上挂着的铁锅,清洗刷干净,放到炉子上。

      这铁锅,这个是墨锦自己一点一点敲出来,墨锦几个月前在咸阳宫待的无聊,去少府溜达的时候,自己弄出来的,然后让墨家人帮自己带回来了。

      从那之后墨锦回来就能吃到炒菜了。

      墨锦可不敢在咸阳宫普及炒锅,因为铁生锈,要是厨房人不注意,用生锈的铁锅炒菜,吃出问题来,那墨锦的罪过可就大了。

      至于铜锅,首先铜会破坏我们人体需要,又不容易获得的维生素丙,菜蔬经过铜锅烹饪以后,维生素丙的含量会少去一半以上。

      其次铜容易产生铜绿,铜绿是有毒的,如果误食铜绿就会中毒,中毒深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如果我们在铜锅中做酸性的菜蔬、果酱或者添加醋的话,醋会与铜或者铜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也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墨锦还是放弃了现在拿出炒锅的想法。

      至于不锈钢,这个首先就是需要温度的,现在还没人用煤,只单单用柴火煅烧,就算有高炉,温度也根本达不到不锈钢冶炼的条件。

      不过墨锦已经和嬴政说过了煤这个神器,只是现在还没找到而已。

      言归正传,继续做红烧肉,墨锦往铁锅中放一勺油,以免粘锅,把五花肉放进去,用小火煎几分钟耗出一部分油,直到煎至肉块变得两面金黄,盛出待用。

      然后把锅中油用勺子盛出来,剩一勺左右的油,往里面放入一勺糖,炒至变黄,加少许水,等锅里冒小泡泡,把五花肉放进去翻炒上色。

      接着把切好的姜片放入锅中,同时放入八角,花椒,桂皮,一勺酒翻炒。

      最后倒入四碗清水,极少量盐搅拌一下,把铁锅端下来,锅里的食物全部倒进陶锅。

      把陶锅放上炉子,盖上锅盖。

      往炉子里面加柴火,用大火把烧开,之后用中小火慢炖,直到把汤汁熬的差不多干了,墨锦才把红烧肉盛到盘子里。

      然后往陶锅里面加点水,放上蒸屉,把柜子里面的馒头拿了两个放上去,盖好锅盖,也不再加柴火,等着余火把馒头蒸软。

      等待之余,墨锦拿着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往外望,看着雨水从房顶屋檐上滑落,院中积水已经涨满,一个又一个泡泡出现而后又破灭,院中咕咚咕咚响个不停。

      此时的墨锦不知道,咸阳宫里的嬴政,此刻正跪坐于宗庙之内,他没有穿冕服,只是身着简洁的玄黑色的常服。

      但简洁之下,却一点都不马虎,深色的暗纹隐在衣服各处,彰显着穿衣者的尊贵。

      他跪坐于历代秦王牌位前,手边正是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的帝玺,身前放着的,是长三尺有余的太阿剑,太阿剑的前面有一滩灰烬……

      整整一天了,嬴政滴水未进,甚至连给自己规定的一百二十斤政务都没去处理,他只是如年少未亲政之前那般,来到宗庙。

      关上宗庙殿门,独自一个人孤寂的跪坐在冰冷的祖宗牌位前,只有在这里,他才可以脆弱,只有在这里,他才允许自己有片刻脆弱。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的脑子里重复的只有那,已经被他烧成灰烬的一句句冰冷的历史。

      嬴政逼着双眼,牙关紧咬,放在大腿上的双手用力握成了拳,恶狠狠的压抑着自己的暴怒。

      “朕的大秦,亡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