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至少秦始皇没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陷的更深了。
这和墨锦每时每刻都在保持和完善着人设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嬴政自己的脑补。
墨锦一直在说,这些东西都是前辈在论坛上留下的,后来人整理的,真假其实很难辨,但是帝君说大部分都是真的,至于那些是假的她根本不知道,她就是一个普通人,啊,不对,普通鬼。
然而,嬴政的疑问,墨锦还都能给出说法,而且很少有矛盾的,即使有,墨锦也会用那无辜的眼神疑惑到:“我不知道啊,论坛上的东西,真假谁能分的清楚,我就一个普通鬼,真正的内幕我接触不到啊!”
墨锦一直不告诉秦始皇历史,一遍遍加深未来人类在她死后的绝望挣扎,一遍遍提醒人族没有圣人,本身意义上就是告诉嬴政他没能成圣,让嬴政做好心理准备。
一年多时间,墨锦不说,嬴政也不问,甚至他大概知道墨锦一直说人族生活在地球上,而这个地球应该是很大很大。
已知现在没有一个人从东向西走,再回到原点的情况,就是说至今所知的土地仅仅只是这个球的一部分。
嬴政一直等着墨锦给他彻底摊牌,而今天他终于拿到了墨锦隐瞒着的自己最想知道的东西。
看着手中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嬴政一字一句的慢慢往下读,前面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已经发生的事,本可以略过不看,但是嬴政依然认真的逐字往下看。
侍者将餐桌收拾干净撤了下去,站在秦王身侧,等待秦王随时召唤。
当然,这些都和墨锦无关,她已经走出咸阳宫,正在咸阳城街道上行走,她个人觉得,嬴政看完司马迁为秦始皇写的本纪,这个咸阳城肯定又要血雨腥风了,所以只要秦始皇不召她回去,她绝对不会回咸阳宫了。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雨后初晴的咸阳城,阳光温柔明媚,似是水波一般,粼粼荡在空中,每一处空气都闪着明亮的光。
空气中仿佛透露着淡淡的花香一般让人不自觉的神清气爽,还有便是柳色,醒人耳目,深吸一口气,顿感浑身舒畅。
咸阳城全然换了副景象,青石板为水洗过,干净如新。
栉次鳞比的高楼馆舍接连不断,琉璃瓦荧荧反光,还有些屋檐之上,因为斗拱泛起,聚水成槽,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五颜六色的光。
宽大敞亮的咸阳城街道上行人井然有序的来来往往。
这街道上,除了三三两两行人私语,并无其他人高声,一片祥和宁静。
所有的人,除分男女外,衣着装束几乎都是统一。
男子头发为黑帛束起,发髻微倾,皆上衣下裳,衣服颜色甚是单调,但也看似甚为统一。
只是总有些行人过来,面上隐隐有剑伤过的痕迹,但并没有人以之为怪。
这些伤疤,不是自娘胎里带出的,而是老秦人,祖祖辈辈拼搏了一生,身上总会带着这些伤痕归于地下。
而这些伤疤,也一如秦国的弊病,当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这伤疤就变得好像真的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一般。
它显得是那般自然,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将那伤疤视若无物。
馆舍酒肆一大早就开张了,但是生意却极为冷淡,只有掌柜、杂役在里面忙活着清扫除尘。
一路往西走,出了咸阳城,才渐渐热闹起来。
熙熙攘攘的车马,行人也多了起来,说话声,嬉笑打闹声此起彼伏。
经过西市,墨锦想到了那位秦始皇的大公子乔,那是自己第一次在秦国改变历史,也是自己踏入秦始皇视线的起因,这直接导致了扶苏失去了名正言顺继承人的资格。
公子乔没死,扶苏不是大公子,那蒙家还会如历史上一般效忠他吗?
墨锦不知道,她只知道,秦始皇过了今天应该就会意识到,公子扶苏才是历史上秦始皇选择的下一任继任者,公子乔从来没在历史上出现过。
路过西市,又过了咸阳西的建筑群,就到了咸阳西郊,距离墨家里也不过一两里了,墨锦走下马车,让女侍和侍卫回咸阳宫,自己一个人往墨家里走去。
墨家里距离咸阳其实并不是太远,就是步行也不过两刻钟左右,毕竟墨家人大都在少府以及工坊任职,也不可能距离上班的地方太远了。
秦国关内很少有荒地,西郊多建筑,没建筑的地方也种着树木,药材以及用来养牛的青草。
关内多水利,又兴牛耕,精耕细作。
所以在咸阳附近,几乎每一家人,都有自己家养的耕牛。
相比较别的地方的秦人而言,关中的秦人是整个大秦的根本,秦王更是以老秦人称呼这些子民,表示亲近。
虽然大多时候,只要打仗,定然会召老秦人,但是不可否认关中的老秦人也是是最先享受战争红利的,关中的男子几乎都是有爵位的。
而且爵位还都不会太低,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几代人积累下来,就算每一代人升一级,也不可小视。
墨锦的父亲墨由就有爵位,虽然低,也有百亩田地,还有她住的宅子,也是爵位带的。
这墨家里的男子,个个都有爵位,而且大多数比墨由高。
秦朝军功爵位有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墨锦是女孩子,没办法继承墨由的爵位,但是田地却是可以继承的。
有爵位就意味着有土地,有土地就要耕种,或者自己耕种,或者租给庸耕者耕种,总之,给你土地你就得耕种,不耕种是犯法的。
地多了只靠人力肯定不行,全靠着借里舍的牛也不现实,所以有条件后,关中子民除了养战马之外,还都会养上一两头牛。
这些都是这两年墨锦慢慢了解到的,墨家里的确和锯子相里岩说的一样,并不穷,只是他们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在了做研究上了。
甚至很多人都常在少府、工坊居住,很少回墨家里,有钱都投入到做研究上,完全不考虑改善生活,标准的理科宅男。
因为没人组织,再加上墨家人习惯苦自己,不去享受生活,所以墨家里在墨锦提成改造之前才成那副邋遢的模样。
当然,现在的墨家里早已变了模样。
站在墨家里路口往里看,整洁的道路两侧种着两排尚不算粗壮的桑树,嫩绿色的桑叶带着被雨水冲刷过的清新,随风舞动。
桑树后是样式的农家小院,只是有些人家是是木制的房子,有些人家是土屋,和墨锦家一样,前面用篱笆圈出来了小院,屋前留了条道走路,其他的地方都种上了农作物,已经长的绿油油的了。
有的种的蔬菜,有的种的土豆,红薯,还有人干脆种的麦子。
有些人家在屋后院子的空地上种一些竹。嫩绿的叶,青翠的竿,一片片,一枝枝,在屋后投下绿绿的浓阴。
有些人家是把原来种在前院的桑树,移栽到了屋后,一方面是为了墨锦所提出的统一,整齐,美观,另一方面也是怕影响种在前院的农作物。
这个时候,墨家里的人并不多,上工的上工,下地的下地,就连孩子也大多被送去了学室,一些年纪小的,没达到去学室年纪的孩子,小点的被自己母亲背着去地里,大点的都在墨家里自己建设的学舍里。
墨家一直是一个纪律严明且团结的组织,在相里岩同意了墨锦对墨家里的改建整合之后,以及全体扫盲之后,工作就很快展开。
仅仅半年时间,靠着墨家里众人空闲时间的建设,墨家里就完成了蜕变。
学舍也在随着墨家里的改造完成步入正轨,学舍建在墨家里中央,墨锦回家就会经过那里。
经过墨锦改编过的,更适合大秦的《千字文》和《三字经》已经成为这些孩子的启蒙读物,然后就是《墨经》的基础教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学舍里儿童稚嫩的嗓音回荡着,让整个墨家里都显得生机勃勃。
墨锦心情大好的走回自己家,院子里也已经长的郁郁葱葱了,近些年墨锦不在时,房子多是邻居婶娘帮忙打理,院子里的收获墨锦也基本交给了她。
可是她却没要,而是收获了之后给了学室,让孩子们加餐。
每个月回到墨家里是墨锦最放松的时候,在咸阳宫,她看似没心没肺,什么都没想。
其实她的每句话都是经过深思,附和人设的,因为在咸阳宫,她几乎时刻被监视着,如果不是金手指的存在,她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
墨锦去咸阳宫时,是在秦王政二十年五月直到今天秦王政二十一年七月,期间少有放松的时候。(秦国用的是颛顼历纪年,阴历的十月一是颛顼历的正月。七月也就是阴历的五月)
也就荆轲刺秦王之后,嬴政准许她每月回趟墨家里,这才不让她精神那么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