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初遇 ...

  •   从那天起,孩子像变了个人一样,很少再笑,常常眼睛望向窗外,眼角垂泪,着实让人心疼,段先生找了郎中前来,也看不出有何不妥,只好作罢。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月有余,才又慢慢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夫妻二人这才放下心来。
      从小的时候,李小姐便一直吃素,嫁过来以后段先生看夫人柔弱,也想买点肉食给夫人补补身体,但她一口不吃,段先生也只好作罢。但从孩子出生后,夫人的饮食习惯有些许变化,有一次闻到邻居家做的肉香,居然对段先生说也想吃点,段先生忙让丫鬟买肉做饭,满满登登做了一大桌子,夫人笑着说这么多哪儿吃的完,捡那瘦点的肉菜吃了几口,觉得入口甚香,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天都要吃上一点。
      这一日,小丫鬟家中有事,给段先生告假回家,正好今日无事,段先生便准她回去,自己在家照顾夫人,临到中午,夫人腹中饥饿说想吃肉包子,要在平日打发丫鬟去做便是,这次丫鬟不在,段先生却犯了难,自己精通风水算数阴阳八卦,但对厨艺一窍不通,这可如何是好。夫人见他为难便笑道不妨不妨,夫君忘了,咱们镇子有一家包子铺,就在镇子东头。段先生叹道我在此地已两年有余,何尝不知?但我老师走时有言,不要与姓莫之人有金钱往来,而那包子铺的掌柜正是姓莫。夫人颔首说以前听你说过,日子久了我却忘记了,那不吃也罢,等明天丫鬟回来再让她做便是。
      段先生笑说夫人雅量,夫人轻轻打了他一下,一时风光无限。两人说说笑笑,随口谈起莫掌柜的事情来。段先生说听说最近莫掌柜家里有点奇怪。夫人说何怪之有。段先生说莫掌柜这个人啊,从我来镇子上便认识他,是一个极老实本分的人,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店里卖包子和肉夹馍,生意一直不错,无奈家中有一悍妻,常常对他非打即骂,莫掌柜却从不还手任其打骂,不知是何原因,为此镇子上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莫能忍,他自己的本名反而没人记得了。夫人说这我都听邻居大妈们说过,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段先生说听人说大概两三个月前,莫掌柜忽然性情大变,脾气变的暴躁不说,还经常在铺子里面舞刀弄枪,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些什么“燕国”之类的话,大家也听不懂。后来莫掌柜便常常与人打架,大家便又劝他说莫太冲莫太冲,于是现在他的绰号又改叫了莫太冲,很是好笑。夫人也觉此事甚怪,但此地常常有此怪事,倒也不以为意。
      段先生又说不只是莫掌柜,他那母老虎夫人也像变了个人一样,每天对莫掌柜嘘寒问暖端茶倒水,把莫掌柜伺候的像皇帝一般,莫掌柜也安之若素,就像受惯了伺候一样,你说这两口子的事情是不是很奇怪。夫人想了想说这事倒像以前听人说过的鬼上身,据说被鬼魂附体之人都会性情大变,和本人大不相同,段先生笑着说那他俩就是被哪个皇帝和妃子的鬼魂给附了身。夫人似笑非笑说咱俩不知有没有被鬼魂附体。段先生正色道肯定有,附着咱俩的鬼魂定是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前世举案齐眉,到今生也要相伴相随。夫人噗嗤一乐说司马相如的原名你可知道,段先生说当然,他原名犬子……呃。夫人以手掩口笑着说那我以后就叫你犬子了,段先生呸呸连声,笑说我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夫人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问段先生道你有没有听说,南边的荡口镇上有个卖肉的屠户姓石,有八个儿子的那家。段先生接口道你说的是这几个儿子做山贼的事情吧。夫人说是的,听隔壁的陈大娘说这哥八个原来都非常老实,在家里跟着石掌柜规规矩矩的做生意,整个镇子的肉铺生意都是他们石家的,日子过的十分富足,前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忽然一起撂下挑子,跑到衡山上做起了山贼,为祸乡里无恶不作,石掌柜气了个半死,跑到山上去找,居然被几个儿子打了一顿赶了下来。段先生说是啊,听说石掌柜回来后就一病不起,没几天就去世了,剩下石夫人一个老妇人,这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熬啊。
      夫人说你说这好端端的几个老实人,怎么就忽然做起了山贼呢?
      段先生问夫人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做的山贼?夫人说好像也是两三个月以前。段先生听后,忽然像想起了什么,脑子里隐隐约约觉得这事和自己好像有点关系,但这两件事明明与自己无关,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总是有些东西闪过却抓不住记不起。夫人看他疑惑,问他有什么事情,段先生摇摇头说没事,两人说说笑笑,这一篇便翻了过去。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五年便过去了,段先生在当地的名声越来越大,找他看风水的人越来越多,段先生忙的经常一出去就是好几天,儿子段笑然也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幸好夫人饱读诗书,给孩子启蒙的重任便落在了夫人身上。说也奇怪,这孩子平时话语不多,但夫人所教的字词他一学就会,不到半年便可自己读书写字,夫人见他聪颖,便将他送到镇子上的曼陀书院,跟随里面的王老先生继续读书,王先生是方圆百里首屈一指的私塾先生,轻易不收弟子,但一来段先生与他私交甚好,二来段先生去曼陀书院和王老先生谈天说地的时候常常带着段笑然,王老先生对他极是喜爱,早早便想收他为入室弟子。
      以孔门为例,连子路也曾被孔子批评为“升堂而未入于室”,可见入室不易,孔子弟子虽多,最后能入得室者也就几人而已。一旦成了入室弟子,师父就要“口传心授”一些真东西。所谓心传,在于心心相依,念念相通,重的是诚意正心、见心见性,这靠的是自己。口授的是技艺学问,重在明师善导、弟子好学,这靠自己更靠老师。
      王老先生是当世大儒,所学所知极为广博,段笑然拜师之后,跟随师傅读经诵典,更是如鱼得水。但是让王老先生不解的是,段笑然虽然天资聪颖博闻强记,但对武学方面的典籍明显无甚兴趣,偶尔翻到也是随手丢在一旁,有一次王老先生问他说别的孩子看到武学典籍都爱不释手,你怎么不爱看呢。段笑然随口说那有什么好看的,我都会背。然后又像隐藏的什么秘密被大人发现了一样掩住了口,王老先生也没在意,只是以为小孩子心性不定,而且他也认为武学书籍都是些杂书,不爱看也罢。
      段笑然七岁的时候,飞来镇来了一个说书先生,按说一般的说书先生都是在县城说书,县城里面的茶馆文化和说书文化氛围更为浓郁一些,但飞来镇近几年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便有一些跑江湖的人在此撂地。这说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先生姓查,名字不详,大家也不细问,都尊称他为查先生,查先生方面大耳,面白无须,形相清癯,风姿隽爽,一看便是满腹经纶的文人模样。
      查先生来飞来镇后,在镇子西边的西湖茶社落了脚,在此开书论道,先生平日所讲以武侠为主,既有刀剑纵横,又有儿女情长,既有家国悲歌,又有深闺情愁,间杂历史传说,又有奇闻异事,镇上之人从未听过如此精彩的评书故事,对查先生奉为天神一般,每天茶社里坐的满满当当,连窗户外面也都趴满了听众。
      段笑然有次上学途中从此路过,看到这里如此热闹,少年心性让他走向前去观看,这段时间先生开的书名叫燕国传奇,讲的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自立燕王,东讨西杀灭赵定都,后来慕容垂大败恒温,燕国到达鼎盛,但仅仅一年便被前秦灭国的故事。段笑然听的津津有味,小手也跟着书中情节比比划划,旁人看到这等小孩也听得如此入神,都啧啧称奇。书听过半,眼看上学就要迟到,段笑然恋恋不舍的往外走,眼角瞥见窗户外面站定一人,一身粗布衣衫,年龄三十上下,相貌普通,两手还沾着面粉,在那里定定的双眼垂泪。
      虽然这次所讲的是一个悲情故事,但说书之人大都会在故事中夹杂着大量的包袱笑料,用来调节气氛,查先生更是个中好手,今天在场的听众大概有百十人之多,有的悠然自得品茶嗑瓜子,有的抿嘴点头若有所思,大部分听众都是聚精会神听查先生讲述,但所有人有一个同样的动作,那就是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轰然大笑。而这个人却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段笑然便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