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第五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足足有半个多世纪,城市营养不足,建筑发育不良,不长个子、不长高度。虽然有一段时期,大兴土木建造,但是千篇一律的形状,千篇一律的高度。墨守成规枯燥乏味的建筑艺术,没有取代老建筑的异彩。

      城市面貌一直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称雄,由西方古典建筑掌控整个城市天际线。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城市江边的外滩,在西方古典的建筑群中,曾以13层77米高度的沙逊大厦率先刷新城市天际线,号称远东第一楼。

      不到5年,在沙逊大厦附近,以中国自行设计34层中国银行大厦,远远高于沙逊大厦的设计图纸面世。但实施中与西方势力明争暗斗,西方强势夺理,力压东方以和为贵。中国银行大厦事出无奈退避三舍,最终略低于沙逊大厦顶尖几十厘米的高度而建成。

      虽然中国银行大厦,没有重新刷新城市天际线,但是中国银行大厦稳如泰山,稳重大方,整体而起,整体向上的视觉略高于沙逊大厦,一点不逊色。富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中国银行大厦,跻身在西方古典建筑群里一枝独秀、独占鳌头。

      正当沙逊大厦和中国银行大厦争夺城市天际线,闹得难分难解不可开交之时。江边外滩东段百老汇大厦为避免纷争,知趣的和沙逊大厦以同样的高度建成。

      从此城市开启了双道平行天际线。

      虽然城市天际线的突破,再一次错过时机,失之交臂。但是沙逊大厦独霸城市天际线,已成历史不再称雄。

      同年代,远离江边外滩内陆的一端,参照曼哈顿摩天大楼帝国大厦的国际饭店,不动声色悄然动工。在短短的五年内,隐晦曲折,以24层86米的高度重新刷新城市的天际线,打破城市高度的沉闷僵局,在古典建筑艺术群里,成为了后起之秀。

      虽然说国际饭店参照曼哈顿帝国大厦而建,打破了城市天际线,但比起曼哈顿帝国大厦却是小弟弟。帝国大厦1931年建成,400多米高,国际饭店1934年建成,只有80多米高。两座大楼规模、高度无可比拟,两座大楼各在当地的影响力,风靡了半个世纪。

      国际饭店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号称远东第一高,独霸远东最高天际线。

      沙逊大厦悄然褪色,不再令世人瞩目。而中国银行大厦的业务蒸蒸日上,海纳百川,不断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汇兑银行,名扬海内外。

      百老汇大厦不甘寂寞,成为各国首脑集聚地,登楼俯瞰整个城市面貌,俯瞰贯通城市的母亲河。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从远处浩浩荡荡而来,又从近处连续转弯,然后一泻而去扑向大海。以壮观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国际饭店成为远东最高规格的饭店,成为世界名人仰慕的高贵交际会所。进出国际饭店成为名人的骄傲,同时国际饭店成为城市的骄傲。

      城市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以国际饭店为荣。半个世纪以来,城市满足于现状。没有出现比国际饭店更高贵的饭店,没有出现突破国际饭店高度的建筑,没有出现突破城市天际线的迹象。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城市宾馆大厦积极向上,勇敢攀登,以30层92米的高度,刷新半个世纪不变的城市天际线,才抹去国际饭店保持半个世纪远东第一楼的称号。

      之后,城市建筑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像芝麻开花一节比一节高,一栋比一栋升高。

      虽然古典建筑高度被现代建筑超越,但是古典建筑在历史的沉淀下,能让人感受到深奥、端庄、刚健、雄浑、严肃、和雍华富贵的气派,能让人感受到古典建筑艺术风情万种的神采。

      在城市江边外滩的大街上,万国古典建筑群里:大班俱乐部大楼有英伦风情的韵味,电报大楼有巴洛克的韵味,招商局大楼有罗马风的韵味,亚细亚大楼有新老古典合璧的韵味。

      现代出现的建筑艺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展现出不拘一格、别具匠心、标新立异、只争朝夕、高歌猛进、壮志凌云的气魄。和展现出蒸蒸日上、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景象。

      用古典建筑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精髓,和现代建筑轻盈美妙的结合,正是城市繁花似锦、赏心悦目的美妙之处。

      现代建筑宛如现代音乐,波澜起伏、高山流水、流畅自如、宛转悠扬。古典建筑宛如古典音乐,内涵深刻、优美雅致、温情脉脉、娓娓动听。

      建筑群谱写在公路的五线谱上,城市里每一栋建筑音符,在五线谱的公路上律动。城市面貌奏响出一组,久经不衰中西合璧的音乐,气贯长虹、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走在城市的老街上,每一条街都有它的故事,每一栋楼都有它的艺术风格。有的是古罗马风格、有的是古希腊风格、有的是歌德式风格、有的是科林斯式风格。

      还分别有好多艺术派系,有文艺复兴主义派、有浪漫主义派、有折中主义派、有古典复兴主义派、有新古典主义派。

      走过城市梧桐树下的林荫道。路边的大铁门里,有风格各异、鸟语花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高深莫测的花园别墅。

      深居简出的人们有专车接送。猜不透大铁门里面的主人是谁,猜不透大铁门里面的主人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地方,猜不透深不可测的花园别墅里有多少故事。

      有的大铁门里深藏多栋花园小洋房,楼上楼下、进进出出,大铁门开开关关。从庭院深深出来的男士头势清爽、西装笔挺、皮鞋铮亮,一副老克勒的打扮。将近百年过去,这座城市的老克勒文化,仍有淡淡的色彩。

      从庭院深深出来的女士化妆精致、头发有型,旗袍搭上披肩、脚穿高跟皮鞋,擦身而过留有女人漂香。上世纪三十年代出门扬招黄包车,当代出门扬招出租车。将近百年过去,这座城市浓郁的旗袍文化,仍有浓浓的色彩。

      可能去商务楼、可能去百货楼、可能去金融银行、可能去咖啡馆、可能去餐厅、可能去舞厅。在门庭若市、欣欣向荣的城市里,猜不透他们忙进忙出在忙什么。

      走进林荫道里的老式里弄,是一排排二层楼的石库门。红瓦屋顶上有红砖烟囱,有老虎天窗,有清水红砖墙面加红砖方柱。也有当地民族形式的,青瓦屋顶、青砖墙面的石库门。

      推开石库门黑色的双开式大门,里面有一块正方形的小天地称为天井,再往里是客堂间和东厢房、西厢房。

      猜不透大门里面住的是几户人家,可能是一大家族、可能是几户合住、也有可能是七十二家房客。

      虽然从古到今,时代变化无穷,但是这个城市的古典气派,老克勒的绅士、小开的洋气、阿姨的精致、小姐的风仪精华犹存。

      就像这个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人人喜爱清香典雅、沁人心脾的栀子花。和品质高尚、清正纯洁的白兰花那样,花香满溢芬芳悠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市建筑大发展以后,二弟一家搬进新式里弄。还念念不忘老式里弄里,隔壁邻居锅碗瓢盆的响声,还念念不忘小商贩的叫卖声,还念念不忘左邻右舍,串门嘎三胡的欢笑声。

      当时居住过的地方,有古色古香雕刻的护墙板,有古色古香雕刻的窗框,有西式的壁炉,有西式图案门窗的花色玻璃。虽然采光不强,煤卫合用,不适合现代人居住。但是有历史陈迹,可以闻到古典厚重的沉香。

      二弟念念不忘重返故里,几十年以后,和太太一起,又来到那块熟悉的陌生地方,又来到不太适合现代人居住,但可以闻到古典沉香余味的老地方。

      在现代建筑艺术和古典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城市里,在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的,建筑艺术的交响音乐里,居住过的老地方是一个不变的音符,是一个柔柔的、轻轻的,经久不息缓缓抒情的音符。

      那高大无比直上云霄,螺旋式旋转出现代花腔音符,唱响高音的城市中心大厦。当今城市地标性建筑,是建筑艺术交响音乐里,一曲浑厚的旋律,一节重重的强音符,一页华丽的乐章。

      城市有古典地标、有现代地标,成为一座城市的灵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