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风雨 ...
-
案件结束后,巡检司的人按照约定,没有再来找过南宫青岚。南宫青岚也在客店里歇息了几天,因为猜到接下来要有大事发生,没有回山。
事实证明,南宫青岚的猜想,以及南宫陌泠的提醒没有出错。案件才过去几天,民心稍有安定,朝中已然暗流涌动,山雨欲来。
原先处置的两个杀手是魏家的人,虽说最终还是没有罚到魏家头上,但是一连串的搜索下来,魏家早已在朝中无了立足之地。魏家的家主是朝中的一位抄录官员,其余人也不过小吏,这次的动荡使魏家基本与朝政无缘,同样也牵连到了魏家头上的那些家族,包括王家。
王家似乎希望能保住魏家,这也不奇怪。抄录员这个官一向没有什么发言权,负责的就是大小事宜以及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的眷抄工作。大至皇帝早朝的事项抄录,小至藏书馆的诗书抄眷。王家看重的无非是抄录员能接触到一些先年抄写的旧书这一方面。
而拼命要将魏家拉下水的除了那些真正想查清案情,还原真相的还有温家等新晋势力。毕竟朝中新秀的一举一动都会为人重视,若是一有不慎,让抄录员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抄了下来,便会被许多老派势力所挤兑,因此尽早将抄录员换成自己这边的人,对他们是大有益处。
南宫青岚一开始并不想管这种破事,因为无论是哪边,他都不屑一顾,而且这种程度的事还不需要他管。不管的结果就是,这场暗斗终于在明处爆发,各方势力牵扯其中,牵连到许多不相关的人身上,闹得人心惶惶。
最初引起南宫青岚注意的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秦王。
秦王是盛武帝的弟弟的子孙,不知怎的,逐渐人丁稀少,如今算是家道中落,只剩个亲王的名号。家中更是子嗣断绝,估计撑不了多久。不少人暗中想取缔秦王的位置,却碍于秦王的身份不敢擅举妄动。渐渐地,几乎成了偶尔才提起的若有若无的存在。
会牵扯到这位的头上,基本算是个意外。但朝中逐渐出现了秦王毫无贡献,理应收其封地与王位,类似的进谏。
从而事端再度扩大,像是黎王,燕王这样的人物也被搬了出来,终于有人提起了南宫家。
自然,皇上震怒,将人满门抄斩,但事已至此,南宫青岚也不能作壁上观,风声传出的第二天就动身,亲自去了趟皇城。
皇宫并不如南宫青岚所想的那样威严气派,即便正值胜春,天气皆宜,草木生长得旺盛,也遮不住那些死气与压抑。南宫青岚没有再打量皇宫的样貌,专心盘算着等会儿与人对峙时的言语。
这是他的老毛病了,在一些大事发生之前,会将所有可能性演算一遍。推翻,重来,在推翻,再重来。直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整个过程都在脑子里运转,用不上三柱香的时间。这样他就能把控全局,不陷入被动,无论何种境况,都能有进路和退路。
南宫青岚走到议事堂前,让一个使者进去报信。不一会儿,那使者便退出来请他进去。
议事堂中都是朝中最位高权重的大臣,最高处的龙椅上坐着刚三十却已一脸老相的皇帝,再看看周遭的大臣也都有点岁数,才在这里有发言权。
南宫青岚不急不慢,挨个给皇上和前辈行礼,后退两步,开口道:“鄙人打断诸位议事,实是万分愧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