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五章 ...
-
稳定的局面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随着旭尧的离开而长久存在。
不到一年,江南暑旱,这事过去也有,朝廷赈灾放粮加之水利修筑也就过去了,本来也的确就是这么做的。
谁料赈灾粮到了江南,竟是一袋袋沙子,本应在其中的米粮却不翼而飞。江南的百姓闻此,更是民怨沸腾。
天子听闻此事,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户部。
御史台的人马到了户部尚书任渠府,发现大门紧锁,冲进去后发现空无一人。
李昱铭得到消息时,顿时心中警钟大作,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接走任渠一家,必然背后有人,此举必有后招,自己是落了他人一步了。
果不其然,荆军随之叛离,号称“正龙威”,直指李昱铭这个帝位得来不义,才引得天神发怒,以旱灾惩罚,又因其为君不道,才使贪吏横行,民不聊生。皇子李昱篁承天命,举义旗,只为百万难民讨一个公道。
义军随军散发赈灾银粮,迅速笼络了民心,短短一月,起义军人数达五十万,这还是不带无法参战的老弱妇幼。
几乎都没受到什么抵抗便连连斩获江南多座城池,包括富庶的常杭两州。
李昱铭自然知道国库的赈灾粮是为谁作了嫁衣,却是有苦难言。
随着南方的境况进一步恶化,早朝上的气氛亦随之紧绷,当然也部分的是出于对因为户部失粮事件而消失的几个人的下场的揣测。
李昱铭看着堂下战战兢兢的群臣,一股厌烦油然而起。
恭敬的表象之下,谁能对自己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假若一日真让李昱篁攻破都城,这群人是否也会如现在一般对着另一个人三呼万岁。
心下黯然,脸愈发地沉了下来。
大臣们则在心里暗暗叫苦,君心难测,不知何时便迁怒到自己头上。
朝议在君臣各怀心思的情况下结束了,退朝前昱铭唤了三公,丞相及各部长官入宫议事。
久病而缺朝多日的左相看见自己这个李昱铭,念起亡女,心中郁郁。
这些年来,后位长期悬空,不是不曾有人提过另立皇后的事,都被皇帝淡淡否决了。说是长情,未免也有些过了,长此以往,坊间不免有些传言,对他这个国丈的非议也甚嚣尘上。
虽然感动于皇上记挂亡女,赵律自己亦不明皇帝这异常举动究竟为何,毕竟从一个岳父的角度看,皇帝即使是当太子的时候也并未对自己的爱女显露出不同寻常的爱慕。登基后,皇帝的心思愈发深沉,其用意就更难测了。
但这些并不为外人所知,世人所见的只是他丞相兼国丈的身份稳如泰山,说是炙手可热,亦不为过。
于是赵律索性称病不出,以示避嫌。
想来,上次见到自己这个女婿,还是旭将军的丧礼,数月不见,他似乎更内敛了。
久经沙场的丞相熟练地把这些心绪藏在淡漠的表情之后,在皇帝宣太监“给国丈赐坐“后坐在一边不多言语。
免了臣下的礼,李昱铭沉吟片刻,道:“朕今日宣诸位进宫,确有要事相商,想必诸位心中也有眉目。赘语不多言,叛臣李昱篁近来越发张狂,各位如有妙计不妨直说。”
下方坐着的多是两朝老臣,有些还曾教导过身为太子的李昱铭。当年先帝突然驾崩,皇权的平稳交接也有赖这些人的大力扶持,故而对他们,李昱铭还是较为信任的。
而还站着的……前户部尚书任渠是永清二年的榜眼,为官以来素有贤名,政绩显著,平日里亦多次直言进谏,言辞间颇有见地。不过几年便破格任为户部尚书,自己日常对其亦多倚仗,本以为可成为肱骨之臣……这样的人都能为李昱篁收为用之,那旁人……想到此处,李昱铭眼中又暗了暗,脸上的神情愈发高深莫测起来。
正当李昱铭心思飞转之间,帝师宇文辙轻摇羽扇,“兵书有云:胜负之数,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李昱篁身为臣而谋反,不道;借口天灾起事,天时不利;江南易攻难守,无地利。胜败五常,其三必输,莫论将法。以臣观之,此战无不胜。”
此言一出,附和声不绝,但帝王的脸色并未因此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