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误会 ...
-
11月份一来,天气越发的寒冷,豆本逗穿着薄棉袄来医院上班,换上白大褂,来不及去交班就领了红马甲穿上,好去去门诊预检分诊。
是的,预检分诊查体温,问流调,明明疫情期间这些一直有人做,但是蓉城突然有了新冠确诊病例,旌城紧邻蓉城,受疫情影响人人自危,豆本逗所在的医院也加强了防控力度。豆本逗今天就是给分到了门诊二楼,在呼吸内科门前给来看病的病人查体温,病人和家属都很配合,还有主动来测体温,交待去了哪里的人。突然,豆本逗碰见一个穿蓝色外套的老大爷,这老大爷喊他测体温他没反应,架直了朝前走。
豆本逗拿着额温枪,追着老大爷说:“大爷我给你测了个体温,欸,大爷你脸上的口子”这大爷怎么左侧颊部有个约5cm的伤口,虽说没有活动性出血,但是大爷还是接着朝内科走,豆本逗心里还是着急,拉着大爷的袖子说:“大爷走哪儿!这层楼都是内科,得去上面才能缝口子。”
大爷转头看着豆本逗,呆呆得么有说话,看着豆本逗内心一慌,这大爷怎么有点神智不清楚,会是.....豆本逗还想给大爷交待几句,他的家属就开始特别激动得吼起来了,“你们今天给我说清楚,到底把我爸推给谁医,我爸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脸上划个口子,去急诊科急诊不缝,让我去口腔科,口腔科让我去二楼,你们二楼的人又说内科不缝口子。喊你们院长来,说说到底谁缝口子。你们医院到底有没有人能缝口子,不行我就去其他医院。”
其他人看着这里,开始窃窃私语,豆本逗觉得自己卷入了社死现场,开口都是尴尬的气息,:“你去了口腔科,口腔科让你来二楼呢?”怎么可能呢,口腔科的医生豆本逗都认识,怎么可能把病人喊走去内科?
“那不是,你们医院到底能不能缝口子,我爸他八十多岁的来了,你们推过来,推过去,谁都不缝。挂急诊喊我去口腔科,口腔科说去二楼,来二楼又说二楼都是内科不缝口子。”
豆本逗脑子蒙了,这家属说得振振有词,火冒三丈的样子让人感觉却有其事,豆本逗却仍相信口腔科的医生,正准备去打电话帮病人问问,二楼护士长就来了。
护士长开始和病人家属交涉,安抚老大爷儿子的情绪,等大爷坐上了轮椅后,问清楚老大爷是头撞在桌子上又打电话给口腔科李主任。豆本逗拿出微信,和科室的人说这回事,问清楚情况。
等李主任下来,直说“口腔颌面部的伤口,肯定是我们口腔科缝啊。”
等李主任把病人带上去,之前坐呼吸科门口看戏的两个孃孃也站电梯门口,准备走了。
走之前还一直念念有词,“你们医院这样对病人简直不负责,人家老年人那么大个口子,都不给人缝合。我们不看病了,走了。”
“这不是都带大爷上前缝口子了吗,我们医院的医生肯定会给病人解决问题的。”豆本逗虽然不清楚事情始末,说不出个一二三四,说话有些结巴,但是了解口腔科的医师的医德,立场还是摆出来的。“不会不管老爷爷的。”
另一个孃孃白了豆本逗一眼,就说:“行了,不过你说也是,人家外科缝口子的病人跑内科来,这内科医师确实没办法,也只有打电话给你问问外科的。”说完外套一拉,转头和病友坐电梯走了。
她们刚刚下去没一会儿,豆本逗就看着微信回复,说:“唉,原来如此啊。”就接着去预检分诊,给人测体温了。虽说误会已经影响了医院的声誉,但是该干的活还是得干,不是所有病人都不能沟通的,就比如豆本逗今天在岗的碰见的两个发热的病人,都乖乖跟着豆本逗去发热病房看病了。
接着二楼护士长就带着急诊科的人回来了,嘴里念念有词道:“结果说白了都是沟通的问题,都是误会会。”
豆本逗微信的微信页面也嘲讽得显示:“李主任刚刚看了病人,病人现在都去住院部二楼去办住院了。”豆本逗的一番信任没有被辜负,口腔医生确实医德在线,素养过人。李主任接诊的老大爷,第一时间询问病史是摔着头才脸上划个口子,就让大爷家属把老大爷带去脑外科,不知道怎么回事,跑到内科去了,刚推着老大爷上去后,李主任再解释了一遍,反复给家属强调口子没有活动性出血可以不管,脸上再皮青脸肿、鲜血淋漓的伤口都不用管,脑外伤才是致命伤。再说一遍脑外科在对面二楼,不在这层楼二楼,病人这才走了。
后续的事情豆本逗也不知道了,也许急诊开了去脑外科的入院证,也许家属肯听话了,愿意先办住院给大爷处理脑外伤再处理伤口,但谁知道病人怎么想呢,豆本逗知道老大爷家属肯给他办住院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