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番外三 二十年后 ...

  •   又是一年寒冬至。

      今年的雪下得格外早,北地多州均出现了罕见的天灾。被大雪压塌了屋子的平民,只能拖家带口向南方迁徙。

      京城北门,守城的士兵远远看到,一位妇人背着孩子朝进京方向而来。

      正午将近,搭在城门外的粥棚处,流民已经捧着碗排起了长队。士兵见那妇人步履蹒跚,前行艰难,便去粥棚要了一碗热粥,快步端到了她手中。

      妇人在野外行了许久,手脚都冻得没了知觉。突然看见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鼻子一酸,差点要落下泪来。

      士兵帮她把背上的孩子抱下来,陪她一起朝城门走去,边走边说:

      “你也是从北面来的吧?城里有专门收容流民的去处,你先在粥棚这里休息一下,等人稍多一点,我带你们一起过去。”

      妇人擦擦泪,连声道:“不必了,多谢大哥,我是来投亲的。这一路过来,沿线城镇都有官府的接济和收容,若不是为着来京城找姨妈,我早便在邳州安顿下了。”

      士兵闻言,点点头:“也是,过来的大都跟你差不多。还是要感谢当今陛下的仁心,若是放在从前,这样的大雪灾,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谁不是这么说呢。咱们命好,生在这样的时候,若我那小姑姑也赶上这好年月,怎么会活活饿死。”妇人说着,眼眶又湿润起来。

      迎面走来一位年长的儒生,也在拿袖角偷偷抹眼泪。士兵见了,不禁问道:

      “这不是韩夫子吗,您这是怎么了?”

      韩夫子对着士兵行了一礼:“唉,听学生说,周太傅重病不朝,已经有一个月了。我担心,太傅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周太傅?是那位提出让渔民以养代捕的周大人吗?”妇人捧着粥碗,好奇地问。

      士兵有些惊讶:“你也知道周大人?”

      妇人说:“知道呀,我是临沧人。当年临沧因为闹海盗而封海的时候,我还小,天天只能吃野菜,差点饿死。要不是周太傅及时在我们村施行近海养鱼,大家还不知道要过多久的苦日子呢。”

      韩夫子看看一旁的粥棚,道:“这雪灾后周济收容的方案,也是六部草拟,周太傅带病批过,改了又改,最终才确定的。受灾的州和没有受灾的州互相配合,安抚流民就地生根,不然,进京的人怎么会这么少呢。”

      望着粥棚边捧了碗心满意足的北地百姓,士兵轻叹:“唉,好人不长命啊。”

      / / /

      太傅府近日气氛很低沉。

      周韶羽重病缠身,这两天已经到了下不来床的程度。府内府外伺候的人都轻手轻脚,生怕扰了太傅本就极轻的睡眠。

      入夜时分,老仆点亮了桌上的油灯,习惯性接着去点床头的灯。

      刚刚睡醒的周太傅,出了一身虚汗,没什么力气,轻声对他说:

      “别点了,今天不看折子,省点油。我这里没什么可伺候的,你下去吧。”

      老仆收了火折子,恭敬地行礼后,退了出去。

      油灯一点豆大的火光,在桌子上静静亮着。窗户悄无声息地开了个缝,手脚轻快的黑衣人,倏忽一下跳了进来。

      黑衣人走进室内,拉下蒙脸的布,毫不见外地坐在了床边:

      “你这太傅府,守卫一般啊。”

      周韶羽看着来人熟悉的面容,比上次见,额头已经悄悄爬上了几道细纹。他嘴角微微上挑:

      “世上还有能拦得住你的守卫吗?”

      周松筠想了想,倒确实没遇到过,嘿嘿一笑:“要不我下次去大内皇宫溜达试试?”

      “也是做爹的人了,怎么一点都不见你变稳重。”躺在床上的人,无奈一哂,随即剧烈咳嗽起来。周松筠连忙去桌上倒了杯水过来,扶起他在背上不住顺气,好一会,他呼吸才恢复了平稳。

      “人老了,总有这么一天。”见床边坐着的人面色凝重,周韶羽拍拍他的手:

      “有句话,我其实一直想问你,可又害怕你的答案。如今再不说,怕是没机会了。”

      周松筠挑挑眉,示意他问。

      “怨我吗?”

      桌上灯花一爆,发出清脆的声响。周松筠望着那摇晃的火光,良久,轻笑一声:

      “怨过。刚知道身世的时候,我总是想,既然你们都不愿意要我,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

      老人浑浊的眼睛中,慢慢蓄出了水光,但没等他说话,周松筠又继续道:

      “可现在不怨了。我在崇安长大,既没有缺失父母之爱,更多了手足之情。我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实在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属于壮年男子的手,有力地握住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声音里,满含着释然与轻松:

      “你、娘、我,我们三个人,各有追求,也各自得偿所愿。血缘是联系,却不是枷锁。”

      周韶羽感觉,自己悬了半生的心,此刻终于安稳落回腹中。他闭上眼,一滴清泪顺着眼角流下,销匿无踪。

      阿竹,这辈子,我们都选了自己心中所求之义。下辈子,跟我一起,在这太平盛世,做对平凡的夫妻,好吗?

      嘉和二十二年冬,周太傅于家中病逝。消息传至宫中,圣上悲恸不已,亲拟诏书:

      太傅周韶羽,少时天性过人,连中三元。为官清廉中正,靖恭克俭。一生无妻无子,鞠躬尽瘁,辅佐幼帝,忠允谨厚。特赐谥号文正,配享太庙。

      / / /

      太傅的溘然长逝,给京城的冬天又增加了几分寒意。长街上随处可见自发为太傅送行痛哭的书生,让这原就肃杀的寒冬腊月,越发凄凉起来。

      殿前太尉赵靖琮,刚刚从周府吊唁回来,此时正在书房接见沂州驻军派来送信的将领。

      “发兵镇压?压谁?”

      站在下首的将领回话:“负责抢修的工人们坐地起价,知州不同意,他们就集体罢工。孙将军觉得这些刁民是有恃无恐,需要出兵予以震慑。”

      “是吗?”赵靖琮把玩着手里一枚做成小刀样式的飞镖,似笑非笑:

      “可我听到的是,刘知州贪墨了朝廷下拨的专项赈灾款,并买通孙将军,把刺史软禁府中,将消息封锁干净。抢修工人们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没力气干活,这才贻误了工期。”

      “这……京城距沂州遥远,许是传言不真……”

      “那这封百人签名的血书,也是假的喽?”

      看见太尉手里血迹斑斑的布,将领腿一软,当场跪了下来:

      “卑职、卑职什么也不知道……是孙将军派卑职来的……大人饶命!”

      赵靖琮自座位上走下来,用力抬起将领的下巴:

      “什么也不知道?那我问问你,入京这一路,你派人四处打探,是在找谁?没想到计划好的替罪羊能从软禁中逃出来,领了命要灭口吧?”

      沂州刺史信步自后堂走出,端正跪下,朗声道:“此前追杀我们的人,正是他!”

      见到刺史的那一刻,将领知道,自己彻底完了。他颓然倒在地上,再说不出一句话。

      “方一鸿,”赵靖琮负手而立,声如洪钟:“将他送到刑部去,交给周尚书发落。另拟急报到河北路,命元储明带兵南下沂州,捉拿知州刘竞与守城将军孙肆!”

      处理完了沂州之事,方一鸿回到书房,又递上一本新的折子:

      “东越山平安寨寨主梁执答复了守军,称平安寨接受招安。”

      接过折子看罢,赵靖琮泰然一笑:

      “那不是很好吗,依例收编即可。”

      方一鸿面露难色:“旁的人都有例可依,只是,梁执,该怎么安排呢?”

      “梁执掌平安寨多年,武艺、兵法、经验,都是上佳之才。将她收入军中,封一个五品将官,完全合适。”

      “可……梁执毕竟是女子……”

      赵靖琮略一沉思,嘴角上扬:

      “女子,也不是没有进军营的先例吧。当今圣上的姑祖母,平昭长公主,不就是戎马沙场的巾帼英雄吗?她的墓,至今还在晋西驻军府呢。”

      赵太尉将折子打开,添上几句,复递还给方一鸿:

      “就这样呈上去吧,咱们大晋,或许又要出一位女将军了。”

      / / /

      涂双双发誓,如果知道在这里会遇到周舒安这个跟屁虫,她决不会主动要求跟爹娘护送沂州刺史进京。

      任务完成后,爹娘都启程返回沂州了,留她自己在京城等,美其名曰,表现不错,放个小假。

      放个溜溜球的假!周舒安从她一睁眼就围着她转。她上街他也上街,她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光跟着就算了,这人还话唠,天天叨逼叨没完,吵死了!

      这天中午,涂双双啃着京城著名酒楼的盐水鸭腿,冷漠地听周舒安从鸭子的种类挑选讲到盐水鸭的制作过程。

      “这个盐水鸭啊,中秋前后是最好吃的,又叫桂花鸭……”

      话没说完,身后“乒乒乓乓”一阵乱响,涂双双猛然起身,朝发出动静的方向看去。

      一位衣着华丽的小公子,被人拎着衣领从座位上揪起来,正眼泪汪汪地对涂双双无声做口型:

      “女~侠~救~命~”

      这还了得,天子脚下,当街生事,简直没有王法!

      涂双双觉得自己行侠仗义之魂熊熊燃起,殊不知,她这一去,却是惹上一连串甩不掉麻烦的开端。

      当然,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番外三 二十年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