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我们为什么害怕写作 ...

  •   做语文家教一年来,我发现最难教的还是写作文。写作文的综合素养要求应该是语文试卷的试题类型中要求最高的。因为门槛高,所以很多孩子对写作天然有一种畏惧感。
      这种畏惧感的来源,我通过经验总结析出三点。
      1.懒惰。对于字词积累的懒惰,对于写作技法学习与运用的懒惰,对于阅读的懒惰。这些懒惰让孩子们在面对写作时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可以类比写统计学作业时自己只有排列组合的知识,却要做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类的题目,无从下手,扎耳挠腮,多来几次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恐惧。当然,这些尚且还只是态度上的懒惰,更高级,危害也更大的懒惰是,明明有更深一层,更为本质的宗旨与主题,自己不去深挖,不追去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始终停留在浅显,局限的表层。写流水账,日记体,用烂了的材料和名人名言都是思维懒惰的恶果。
      2.对写作的意义认识不清。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写到“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应试写作的文章虽然不能与名传千古的精品文章相提并论,但同样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记诉,对于此时此刻自我心念的一种表达,对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种抒发,正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嘛。如果孩子们单单把写作认为是家长,老师的强制要求,而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要乃至冲动,那么这种畏惧感就会依附于老师与家长的权威性上,渐渐深入骨髓。
      3.天生抵触写作,对文字毫不敏感,稍微写上字数多一点的文章就头皮发麻,心痒难耐,绞尽脑汁也只能写出干巴巴的作品。我们要承认孩子禀赋的差异,有的事情实在不能强来。
      我的经验告诉我,除了天生抗拒写作的孩子,找到,找对孩子们恐惧写作的原因,找对真正让孩子爱上写作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研用这些方法时饱含耐心与信心、诚心,每个孩子都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都能一畅心意,通抒幽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