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尾声 秦维传 端慧兖国夫人传 ...

  •   故事已经完结,惟以秦枢之父——秦维、东宫侍读女官景素在青史中的留痕,结束全篇,以资整个故事在情节上的缺漏。

      秦维传
      秦维,字子系,渭北颍川人也。生于前朝建兴三十五年,颍川秦氏,天下文族士望也。维天赋异禀,年五岁而致学,凡经史文字过目无不能诵。其家奇之,谓其能振益家声者。后师从颍滨先生学古文,年未及冠,而蔚为可观,声闻乡里。
      维博通经史、下笔如神,太宗武皇帝凤仪七年及进士第,入翰林院,授典籍。维美风仪,时年二十,世家亲贵皆争以女与婚焉,而取博陵崔氏嫡女。期年迁吏部主事,历四年累官至礼部郎中,因事出知朔州。朔州民悍,时有械斗,而官不能禁。维暗察知豪侠无赖为首者,系狱,罚为民夫。又聚各乡县族中有德望者,喻以朝廷之义理,主上之恩望,众皆感服,民遂安。又知民所争者皆水田之事,于是兴水利、广民田,劝民农桑,大修官学,凡年十二以下皆劝令入庠序从学。又发州下德才兼备者约期为讲学。又五年而迁湖州,朔州民遮道相送、泣涕于路。又历知江州、密州。后丁母忧,服阙,授翰林院博士。其兄纪时任职枢密院,同班并列,时人谓之“二美”。
      又二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礼部左侍郎。维于政事勤敏严正,为东宫侍讲,尝称引旧事典例,往往旁征博引,以导东宫言行,东宫师事之。又知贡举,修起居注。维敢于谏争,因上书弹劾京中贵人侵夺民田事,为用事者疾,治平十年,上《治平八策》,宣帝悦纳之。治平十二年,播州民变,兵部尚书杜衡上书欲以强法讨平肃清,维以为民因恒无产业致饥寒迫切,故生变,以为首恶当惩,余者则怀柔之。因其语及权贵侵民之产而为亲贵所忌,于是阴结弹劾,衡等亦与之争急,遂出巡四方如德、汉、濮等州,其间崔氏夫人谢世,特许回京治丧。凡三年始还,复翰林院侍讲,后拔翰林院学士。
      治平十六年,孝昭太子薨,上久不欲立东宫,遂与参知政事兄纪、给事中张衍等上疏言建储事,屡争于廷,期年乃立广陵王崇吾为储。
      又数月坐“治平党祸”,遂死狱中,年五十三。时人皆冤之。兄纪处极刑,兄子枚徙边。弟纲早卒而得免。兄子梓、子机、弟子朴皆褫夺功名,流边。惟子树,弟子柏齿幼,得为布衣,敕永不录用。
      有女桑,归乔氏,治平祸时已卒;女柯,治平祸时尚幼,为故人子苏氏保育。
      次女枢,维所钟爱,幼慧、肖父,过目成诵,于书无不通。治平十四年,年十五,母丧,悲痛过常人,而父治丧后犹巡方,遂至广陵外祖家,得于子墨阁读书。治平十七年始还京,年十八,会太子择淑女为储妃,禁中属意枢,未几,因祸罢议,另择程氏女为储妃,即明帝明懿程皇后。治平十九年籍入掖庭宫,旋为司籍司女官,为中宫所重,与端慧兖国夫人景氏同入东宫侍讲。未期年,会以灾异放出宫人,枢在列,遂之广陵。后与广陵苏氏子经营子墨阁,人皆称之。事见时人所编之《广陵子墨阁旧闻》。
      后明帝即位,永熙三年,给事中袁振上书言“治平党祸”之冤,发宰相杨廷照、故相关学敏、前枢密院李程及其党构陷纪、维及户部尚书宋玉、翰林院编修张衍等结党事。明帝震怒,着刑部严审,后又亲审于廷。白“治平党祸”之冤,复维等忠直之名,追赠太傅,谥曰“文忠”。
      访其后人,惟子树、女枢、柯尚在,悉给家产。召树,欲授之职,树辞以白身无功名,遂寝,后不知所踪。
      维善属文,其为文,纵横捭阖、格调高尚,论事朗明、达情丰茂。即小品之文、随笔之札,文体不拘、风格跳脱。或论哲思,则深至而达于理趣;或抒私情,则天然而隽永含婉。雅俗皆可入于文。一文既出,时人争睹之,颇有“洛阳纸贵”之势。乃至禁中宗室皆读其文而法其则。宣穆周皇后在闺中时闻其名,至掌凤印,亦乐读其文,及维死狱中,后喟然叹曰:“世间再无子系,何文可观?”其为文也,近世无出其右者。惜乎!

      端慧兖国夫人传
      端慧兖国夫人,姓景氏,讳素。治平五年生汉州青田,父周。周性放诞,善琴棋,亦工书。颇有林下之风。其家素有资财,然周不善营谋,亦无意仕宦,遂至贫,尝设帐为生。周性高隆旷达,好结游侠儿及贤而放乎山林者,常相与流连天下幽奇秘境,纵情山水江湖间。
      夫人少慧,读书有所成,言谈颖悟通达,善操琴,其父钟爱之。后父周死,会汉州兵变,辗转籍入宫中,遂失其家。
      初效力于淑敬贵妃王氏,妃惜其才,荐之于尚仪局,为女史,从徐司籍学经史课业,颖脱而出。会明帝母宣穆周皇后数叹今世女德之不修,欲效前贤讲修文史于宫禁,意以女史之超拔者侍讲经史女德,垂范于命妇闺阁。此事亦见宣穆皇后本传中。后属意于夫人,遣夫人及秦氏女官入东宫侍讲读。
      夫人事东宫甚谨,时明懿皇后程氏为储妃,甚任之,命入明帝内书房为侍读。后为掌籍,有宠于明帝。及明帝践祚,为尚宫,侍帝之侧,未尝稍离。帝与明懿程皇后皆欲册立妃号,夫人固辞不受,诉于帝前曰:“欲竭身尽力以事君侧,不欲得虚名徒留身后,枉作笑谈而已。”帝为之恻然,事遂寝。
      夫人冲和淑慧,亦颇闻禁中及前朝事,见帝有失察处,则婉言规谏,帝无不允。故内外之事皆与闻,而不至擅权,时人皆称其贤,帝亦倚重之,虽无妃号,宠逾六宫,自太子及诸王公主悉执庶母礼。生嘉仪公主,主小字如意,谓如帝意,为帝所宝爱,礼仪用度,悉如后女荣嘉公主,适旧家世族而无仕于朝廷之赵氏子,赐主之汤沐邑与田宅,秩比诸王,又以世所罕有之珍宝奇物难以计数为嫁资,非他主可比肩,而于归之日,皇太子亲送出阁。
      先是 ,帝在东宫时,夫人尝从治汉州水患,见民苦于伤冻病饥、流离失所,立出所积资赈济之。时夫人为女史,俸薄,所资皆为帝素所赐之钗环衣饰,帝见而感铭于心,益爱敬夫人。又,为山洪裹挟,失其所踪。帝意必死,悲恸不止。然终复得于灾民间,失而复得,益珍重之。
      永熙十九年,卒,年四十余,追赠衮国夫人。帝为辍朝三日,廷臣争于帝前,谓:“因后宫辍朝,古无旧例,况于女官乎?”帝曰:“君等谏争,赖其全者多矣;事朕廿载又余,未尝有过,及朕有失,多所提点。使你我君臣安之如常,奈人情何?”拾遗左元衡奋而呼曰:“今陛下为一女之情而废社稷之礼,奈宗宙何?奈太后何?置中宫何地?”帝怒,斥之去。不听,竟辍朝,违制诏以国夫人礼葬太清墟,谥端慧,国夫人有谥,未之有也。岁余,帝寝疾,遂崩。
      又世传后宫女官卒,皆以火葬,太清墟乃衣冠冢,其遗骨为帝所藏,至临大限,帝出一锦囊,曰为采自先帝陵土,愿怀此土得与父母之神明长终,亲系于臂,嘱皇太子及其近侍再三,令万无失之。皇太子、左右及顾命皆感其诚孝,痛哭涕下,莫能仰视。近有传此非先陵之土,乃为夫人遗骨者,谓帝尝与夫人约“生死不相弃”。然不合制,故帝伪为先帝陵土。并世之纷传东宫亦夫人所生而托于明懿程皇后。而亦有谓夫人非景氏,乃开国破虏将军郭氏之后,为避世而隐名于野,此探奇访幽之野史家言,不足取信。盖夫人以女官而宠冠后宫,亦世之所奇,故人多遐思臆想云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