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合作?品牌? ...

  •   左右无事,梁思颐便和时元纬一起,边走边逛,走到了明鉴阁。

      昨日威宁候当街把端仪公主抱上马送回家,今日又一起逛街,夫妻二人看起来恩爱又般配,闪瞎了京城百姓的眼。

      梁思颐的妆容也引起了姑娘们的议论,那些“窃窃私语”声音大到他都能听到。

      “公主今天也太好看了吧。”

      “是啊是啊,那个口脂颜色好粉好嫩,还闪闪发亮的,看着就好甜哦。”

      “不知道公主用的是哪种口脂,哪里有卖,我也好想试试。”

      “听说城东那家点檀阁是公主的产业,可以去问问,近来他们家玉容膏卖得可好了,我去了好几次都没抢到呢!”

      梁思颐听着这些议论,在心里暗道自己也算是京城的网红了,带货效果不错,之后只要涂上口红在街上走一圈,大概就不用愁卖了。

      明鉴阁今日份的镜子也是一开门就卖完了,伙计林德将店门关上,开始擦拭那些架子,就看到他们的东家公主殿下带着威宁候走了进来。

      他连忙扔下抹布,手忙脚乱行了礼,又问:“公主是来找李师傅么,他正在后院忙呢,我去通报一声。”

      “不用了,”梁思颐让他继续工作,“我自己去找他。”

      穿过正厅便是后院,李师傅正带着三名学徒将玻璃溶液导入模具中冷却,这三名学徒早前是从人牙手里买来的,后来李师傅便将他们收为了学徒。

      梁思颐带着时元纬看了一遍玻璃制作的流程,说:“这种玻璃和之前的琉璃有所区别,它的透明度高,杂质少,不容易碎。除了做镜子,还可以做门窗,采光可比现在的纸窗好多了。”

      看着侃侃而谈的“少女”,时元纬问:“这难道不算秘方?你就这么告诉我了?”

      “如今我俩利益是一致的,外人看来也是一体的,而且,”梁思颐让李师傅取来一个盒子,他打开盒子,拿出一个双筒望远镜递给时元纬,“这也是玻璃的另一个用法,你试试。”

      梁思颐让时元纬从二楼阁楼的窗户处用望远镜往外看,远处的楼台,山脉竟然都突然拉近了。久经战事的时元纬立刻意识到,这东西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

      “目前还只是镜子,以后玻璃门窗,包括这望远镜,玻璃将是一笔巨大的收益。我一个人可支持不了这么庞大的产业,侯爷可愿成为我背后的靠山?”

      时元纬凝视着梁思颐的眼睛,问:“你为何不找丞相,甚至是皇上,却来找我合作?”

      梁思颐也认真地回答:“我朝重文轻武,但我深知,边关从不太平,朝中屡屡削减军费,时家也补贴了不少,我只是不想让边关的将士们寒了心。这笔生意,我占四成,你占六成,这是我合作的诚意。”

      时元纬怔了怔,梁国自开国起便重文轻武,皇帝在朝中也更为倚重文官。

      那些文官年年都囔囔着军费太多,殊不知边关条件艰苦,气候恶劣,本就难以生存。时家老二,时元纬的弟弟时元韬从商,赚来的钱其实大半补贴了军费。

      时元纬以为梁思颐从小被当作女孩子养大,又会妆扮,估计真的如同寻常女子一般关注穿衣打扮,却不想他早就注意到了梁国矫枉过正,武官弱势的情况。

      这个公主夫人,还会给他多少惊喜呢?

      正想着,对方就拿出了几张纸,大咧咧地说,“来来来,签了这个合约,咱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时元纬失笑,接过那些纸,上面写着双方就玻璃制品达成合作,之后所有与玻璃有关的制品产生的利润,都是四六分成等等,各种条目列得清清楚楚,就是这个字迹……

      看到时元纬盯着字迹皱眉,梁思颐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字能看清楚就好了吧,不要太纠结,签字画押吧。”

      等到双方都签好字,并郑重印了指纹,梁思颐立刻说:“那这一大摊子主要就是你的事了,快给我找个可以用的负责人吧,我都要忙死了。”

      原来在这等着他呢,时元纬道:“时家生意这块事情都是交给三弟的,正好我这次回来还没见过他,我让达福给他送个帖子,让他今晚来侯府谈吧。”

      正事办完,梁思颐继续拉着时元纬逛街聊天。梁思颐发现,时元纬不愧是有文武双全之称的武将,不仅对各路兵法了然于心,诗词歌赋引经据典也不在话下,难怪那么嫌弃他的字。

      据说当年时老将军本不想让二儿子从军,请了有名的大儒叫他诗文经典,准备让他参加科举,指望着时家出个状元。可惜后来时老将军早逝,时元祎勇猛有余,在排兵布阵上始终少了丝灵气,时元纬临危受命,以十六岁的年纪到了边关,竟然一举打下了幽邺。

      他们去了好几家脂粉铺子,买了各种品种的时下流行的口脂。这些口脂都是用瓷做的小盒子装着的,盖子上印了各家的名字或者这款口脂的颜色,外面还配了盒子,包装看就很精美,价格也是不菲。

      梁思颐负责买买买,时元纬就跟着掏钱,等他们回到侯府的时候,时元韬已经带着夫人孩子先到府上了,时元绮正陪着他们说话。

      时元韬只比时元纬小了两岁,今年二十六岁,两人自小一起念书,有对比就有伤害,在天才面前凡人的智慧不值一提,因此他对这个二哥是既敬又畏。

      这次看到二哥有些狼狈地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公主嫂嫂两手空空、脚步轻盈地跟在后面,像是看到了仙人下凡一般,颇为好笑。

      时元纬看到二弟笑眯眯的表情,不着痕迹地盯了他一下,让他收敛一点,那边厢梁思颐和申静栀已经聊起来了。

      申静栀也是商贾家庭出身,还是家中独女,在出嫁前,申家也是把她当做继承人培养的,想等她成年后招赘一名女婿,申家便还是由她掌管。

      申静栀本人也不负她父母的一番教导,很有商业头脑,申家的大本营在江南,富庶之地,又讲究雅致风流,对于穿衣打扮有更多的要求和品味。申家以布坊起家,后又拓展了制衣坊、绣坊,在服饰这块,是很有势力的。

      可惜申静栀遇上了时元韬,在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坠入情网,这侯爷的二弟定是不能入赘的,时家也不贪图申家的家产,双方就商议好,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姓申,将来继承申家。

      两人成婚六载,一直甜甜蜜蜜,时元韬没有功名,夫妻二人远离战场和朝堂,一心经商,也过得逍遥快活。他们的长女时心盈年方三岁,正是调皮爱闹的时候,她梳着两个包包头,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到处乱看,看到梁思颐衣服上坠着的一个带流苏的玉石络子就盯住不放了,伸出手去捞。

      “盈儿,别闹。”申静栀温柔地拉回女儿的手,握在自己手里,又指着梁思颐说:“叫二伯娘。”

      时心盈乖巧地叫了声:“二伯娘好,”又自己加了句,“二伯娘好漂亮。”

      谁不喜欢嘴甜又可爱的小姑娘呢?梁思颐笑着摸摸她的头,把衣服上的坠子摘下来递给她:“也没准备什么见面礼,这个坠子给你拿去玩吧。”

      小姑娘在母亲点头同意后,伸出手接了坠子,顺着流苏玩得爱不释手。

      两人还要客套两句,性子直接的时元绮可忍不了了,她拉着梁思颐说:“思颐姐姐,你的镜子什么时候能多卖一点啊,好多人找我,问我要呢。我自己也只有一面你给我的梳妆镜,哪里来多的卖给他们。”

      时元绮作为自家人,当然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一面镜子,端仪公主之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没什么朋友,京城的贵女们就全部来找时元绮了,她这两天都烦死了,看信看拜帖都看不过来。

      “今天找三弟来,除了因为侯爷回京,一家人小聚以外,便是为了镜子的事了。”梁思颐拍拍时元绮的手说。

      时元韬的生意大都集中在酒楼饭馆,京中好几家有名的大酒楼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对于化妆品是一窍不通,之前便听二哥说二嫂要和他谈生意,此刻也转过头来,疑惑地看向梁思颐。

      梁思颐大概介绍了一下镜子的制作方法,又说:“明鉴阁在城中,占地太小,我需要一个大的场地来专门制作玻璃。这些做出来的玻璃除了制作镜子,还可以做窗户、餐具一类,三弟在京中经营多年,想必有合适的地和人手介绍给我。”

      时元韬想了想,说:“地方倒是好说,时家在城外有几处庄子,应该符合二嫂的要求,不过如果大规模生产,这制作方法肯定很快会流传出去,二嫂有办法吗?”

      “玻璃的制法本就不难,难的是渡上锡汞齐,所以我准备只大规模生产玻璃,切割后运到明鉴阁再加工成镜子。不过这也并不能万无一失,我们只能抢占先机,把名头打出去,其他的仿品便永远只能追在我们身后。”梁思颐说着,拿出一面镜子,那镜子背面的雕花中,隐藏了一枚特殊的标记,赫然是“宁仪”二字。

      时元纬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标志,他心中一动,“宁仪”——是威宁候的宁,端仪公主的仪么?

      梁思颐继续道:“将来我名下的铺子制作的所有产品,都会加上这个标记,加深大家对这个标记的印象,以后自然会不自觉地买带有这个标记的产品了。”这便是最基本的品牌效应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