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搜索 ...

  •   2.搜索
      果子对自己的梦感到非常害怕,一个晚上,在梦里都会去一个陌生的陵墓里,和死人在一起,毕竟自己也没有去过秦始皇陵,在梦中她变成了一个考古学泰斗,这未免也太天方夜谭了吧!
      乘着音乐填词作曲上,没有什么灵感,果子在家在网络上搜索许多关于秦始皇陵的资料,包括秦始皇陵所在的位置、现有探测出来的数据情况、外观及秦始皇从小的故事、与阿房女的故事、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他在统一六合后的政绩等等。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
      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
      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
      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
      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因而得名。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这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相间,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状似盛开的莲花,帝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犹如莲蕊居于正中。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但陵园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之所以这样做,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秦始皇先祖及宣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为明确:\"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尊长在西、卑幼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和秦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潼县以西,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所以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秦始皇帝陵选址骊山北麓,脱离其祖父和父亲陵园而另辟新园的做法,是其一墓独尊思想的反映。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将自己的陵墓独立出来,以显示其地位的特殊与尊贵。此外,从堪舆学上讲,秦始皇帝陵南有骊山,北有渭河,是\"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山冲\"之地,恰恰处于骊山北坡大水沟与风王沟之间的开阔地带,位当渭河南岸三级阶地与骊山山地之间的台塬上,不但地势较东西为高,而且受东西两侧水流的拱卫,是一处极为理想的墓地。
      营建人为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但秦始皇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初期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中期阶段。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最多72万囚徒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最后阶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历时3年多,这一阶段主要是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在这一阶段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此时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当即准奏,命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看到这里果子心里想,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一帝的陵墓尽然和自己的梦境联系在一起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