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毓珩,你怎么带了这么多杂七杂八又好像很有用的东西来啊?”沈秋问道。

      李令珩从床帘缝中探出头来:“我妈给我列了个表,让我照着采购。”

      “你妈妈好会照顾人。”沈秋道。

      “嗯,好像并不是。她擅长安排事情,但不擅长执行。”李令珩从上铺下来,“我搞定我的了,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除了外国人和从小读国际学校的李令珩因为没体验过中国式高中集体生活因而还保持略微兴奋的状态,丁甚和沈秋这两个前两三年才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心情非常郁闷。用他们的话来说,又不能玩手机、又得住学校宿舍、自己手洗衣服,仿佛一夜回到高三。

      汪蓁蓁猜测校园生活就是节目组对这一季《Fighting!Go!》的主题设置。操场另一边是教学楼,二楼的教室都是开放的,专门给外国选手上语言课。选手们下午的安排是拍个人照,晚饭时分在沙滩烧烤玩破冰游戏。汪蓁蓁便跟叶泛舟说好,破冰游戏结束后去二楼的教室上课。眼看快到午饭时间,汪蓁蓁和405的人打了招呼,自己先去吃饭去了。她不太想在叶泛舟身边逗留太久,一是想逼他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开口说中文,二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减少了叶泛舟在成片中的镜头。

      如果成员没有安排去剧院排练,一般都会在学校饭堂吃饭。用丁甚的话来说,再好吃的菜配上饭堂的四格不锈钢盆都带上了猪食的馊味。李令珩被他逗乐了,觉得他太夸张了。但沈秋表示十分认同,搞得李令珩对高中饭堂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而对叶泛舟来说,没有红烧肉,饭菜都失去了一半灵魂。

      “你在哪里吃的、那个、你很喜欢的红烧肉?”李令珩问他。

      叶泛舟想了想,吐出两个很不标准的中文字。李令珩琢磨一下便明白了。他笑着拍拍叶泛舟的肩膀:“我也吃过那家饭店的红烧肉,确实好吃。不过中国不止有红烧肉,等节目结束我带你去吃更多好吃的中国菜,比如我家。”

      等405浩浩荡荡去到饭堂,里头已经乌泱泱地排起队来。一眼望去大概有五个窗口开放,玻璃背后是盛饭的阿姨。饭堂另一边是长桌长椅,墙边放了三大桶米饭和两大桶汤,墙上贴着“吃多少盛多少”的标语。另一边,站了一堆摄影师。

      “你猜阿姨会不会手抖?”丁甚突然在沈秋耳后说话,把他吓了一跳。

      “不会吧。”沈秋看了看前方的队伍,“不是包吃吗?阿姨不至于吧。”

      丁甚点点头:“好像是这个道理。”

      “我更在意味道如何。我高中饭堂可过分了,居然用橘子炒豆腐。天天黑暗料理,高三学习又累了,我那会儿都快疯了。”沈秋抖了抖。

      李令珩好奇地打量四周,丁甚见状,靠过来问他:“你高中的伙食好吗?”

      “挺好的。”李令珩点点头。他读的是国际学校,当初妈妈给他考察学校的时候,特别关注学校的餐食质量,最好还是有机食材。所以他发育期那几年在学校吃的饭虽然算不算特别好吃,但绝对健康。“但我还挺想尝尝橘子炒豆腐的。”

      叶泛舟手上捧着不锈钢盆,像是拿了新玩具一样兴奋,上上下下看个不停。

      快轮到他们的时候,李令珩终于看清玻璃后面是什么。以窗口为起点,后面放了八种菜,有荤有素,还有一盘包子一盘玉米。水果则在另一个窗口。

      叶泛舟恨不得每样都来一份,因为盆太小才作罢。李令珩想去拿水果,问叶泛舟要不要一起,被他摇头拒绝了。今日的水果是西瓜、蜜瓜和苹果。汤是玉米排骨汤。李令珩总觉得只有玉米和排骨的玉米排骨汤没滋味。

      吃完饭,大家去操场领制服和鞋子。制服是墨绿色的,比起往季偏西装的风格,更偏向于休闲风,用拉链而不是纽扣。

      “我怎么感觉有点像高中校服呢?”沈秋接过衣服,嘟囔道。

      “我觉得不像啊。”李令珩去领鞋子,鞋子是白色球鞋,看上去一点都不耐脏。

      看来妈妈还是没算无遗策,至少她没想着要他带刷子过来洗鞋。

      在宿舍换好衣服,接着便去学校特地空出来的五间教室做妆发。做妆发的时候,汪蓁蓁出现了。她知道叶泛舟这个小孩有多臭屁,对自己的造型有多挑剔,怕他和造型师沟通不了,吃完饭就赶过来了。

      “姐姐,你们翻译在哪儿吃饭呀?”丁甚凑过来问。

      “在酒店啊,离这儿不远,就三四分钟车程。”汪蓁蓁笑道。

      “真好,还能吃酒店的自助餐。”

      汪蓁蓁高中读的是本地最好的一所公立,知道国内的高中饭堂大概都是什么德行,对这些小孩不由得怜爱起来。

      “中午吃得怎样?”汪蓁蓁问叶泛舟。

      “没有好吃的红烧肉,都一样。”叶泛舟叹气。

      在李令珩旁边做头发的罗欢水凑过来,小声道:“翻译姐姐对Jo好像妈妈照顾孩子。”

      “可能是习惯了吧。”李令珩余光看着汪蓁蓁回答。

      汪蓁蓁不放过可以教叶泛舟中文的每一刻。趁叶泛舟乖乖做妆发,她教他各种基础化妆品的名称,希望他的臭屁能促使他早日学会和造型师沟通。

      她说一个词,叶泛舟跟着她在笔记本写下来的字读一遍。

      李令珩突然回忆起小时候妈妈教自己说话。其实妈妈和他说英文更多,等他长大了能熟练地用英文沟通之后,才慢慢地和他说回广东话。汪蓁蓁教叶泛舟说中文的样子,特别像妈妈带他去动物园玩,握着他的小手指着长颈鹿,告诉他那叫“Giraffe”。有妹妹之后,爸爸妈妈便把教妹妹说话的任务交给他,让他全权负责。于是便轮到他握着妹妹的手,指着长颈鹿说“Giraffe”。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李令珩眨眨眼睛。

      造型师在他的要求下没给他化韩式大浓妆,但给他配了一副没有度数的金丝框眼镜,一下子把他打扮成一个高中高冷学霸的样子。他扭头去看隔壁,叶泛舟是清爽的运动少年,罗欢水是拽拽的校霸。

      “我给你找本书,等下你拍个人照的时候可以用上。”造型师放下手上的东西,四处打量。

      “我有带书过来,可以回宿舍拿。”李令珩连忙说。

      “最好是看起来比较正经的书。”造型师这样嘱咐。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造型师愣了一下,仿佛不敢相信他会看这种书。“可以,可以。”她恍恍惚惚地回答。

      个人照就在学校内部拍。橙子给这所学校重新装修了一番,把生锈的运动器材全换成新的,图书馆重新油漆,就连能长出花来的树也移植了不少。但总的来说校园环境还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围墙上的“天天努力、人人成功”的彩色大字尤其显眼。

      负责个人照拍摄的小组给李令珩安排在收拾好的教室、图书馆、孔子雕像旁边的石凳进行拍摄,内容都是他拿著书或者纸笔在学习。拍完个人照之后,小组随意把另外的选手拉一块,拍高中生活群像照。

      沈秋苦着一张脸告诉李令珩,他有一张个人照是在饭堂拍的,还叫他手上拿着不锈钢盆。

      “啊哈,这样观众更容易记住你了。”李令珩微笑说。

      “可是我想拍帅帅的照片,像Jo一样打篮球或者像Alexis那样组乐队。”沈秋闷闷地说。

      “我觉得在这个圈子混,最重要的是能被人记住。”李令珩说道。

      他和沈秋坐在篮球场边缘的花坛上,伸长腿看篮球场上的男孩子配合摄影师的指示打篮球。篮球场另一边有乒乓球台、高低杠、秋千,都被用来当拍照道具。放眼望去都是呼啦啦一片精力旺盛活力四射的年轻男孩,高矮胖瘦都有,穿着同样的衣服,乍一眼看过去仿佛都长一样。连高鼻深目的外国人混在其中也不觉显眼。

      “你想啊,这里能出道的最后就11个人,出道之后能被普罗大众认识且记住的,又剩下多少呢?”李令珩淡淡一笑。

      “你说得对。现在年纪轻轻能被全国人民认清脸的,要不就是绝世天才,十八岁拿影帝什么的,要不就是靠爹妈出道的。上个月樊导的儿子横空出世,知名杂志各大晚会轮着给他机会,连我妈都知道大导演的儿子出道了。”

      “父辈的荣光可以成为助力,也可以是压力。”李令珩不知可否地摇摇头,“特别是当你知道你永远都比不过你的父亲的时候。”

      “不一定吧。我看樊导能拿奖,也有不少运气的成分。换他儿子在他那个年代有他那样的机遇有国家那么好的政策——还有好爹,樊导的爹也不是一般人,倒未必会比他差很远。虽说有人觉得大导儿子出来演偶像剧很掉价,但这个时代就是偶像剧吃香,他儿子也不过是像他当年一样顺应风潮罢了。”沈秋絮絮叨叨。

      “我不否认你的观点有道理。但是——如果说,父亲真的是百年难见的天才,做儿子的要如何自处?”李令珩苦笑,“还加上一个条件,这位小孩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生活条件都要比天才父亲当年的环境要好上很多倍。”

      突然,李令珩背后响起一道女声,清脆又铿锵有力。

      “我觉得,只要这位天才的后代能遵纪守法,做个善良正直的人,哪怕平庸,也决算不上说给父母丢脸。”汪蓁蓁站在他们背后,在初夏的微风中,盈盈而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