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波士顿的冬天漫长又寒冷,一冻就是四五个月。董宴清在这里待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习惯这里的气候。

      天气、饮食...旅居他乡的人,总是会面临这些问题。好在她其实不算挑剔,天气冷了大不了减少出门次数,肚子饿了随便弄点面包垫肚子都行。

      只是骨子里毕竟是个华国人,她自己不算主动去融入米国的生活,确实很难找到归属感。

      波士顿小小的剑桥镇,有全米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两所大学。这儿从来不缺世界各地的面孔,华人学者来来往往,倒也为异国他乡带来了一点华国特色,比如附近有几家华人餐厅就还算正宗。最近几年甚至开了华国口味的面包店——面包蛋糕米国多得是,可要么太硬要么太甜,还是华国人做的,更合董宴清的口味。

      她当然想家,她也确实不适合生活在波士顿。

      苏省四季分明,夏日湿热冬天湿冷,算不上什么气候很好的地方,可她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身上处处是那儿的印记。

      她想回去,国内也一直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她。年初她刚升任教授之前,华国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都给她发过邀约。

      可是董宴清是射电天文学家,先不说自己理想如何,她一直关注国内天文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射电天文学在华国发展落后,给的科研资金也不多,十年前就有有识之士呼吁华国要建自己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可相关部门迟迟没有回应,有一些专家教授也公开发言,认为比起射电天文望远镜,科研资金应该更多地给航空航天。

      华国连射电天文望远镜都没有,她回国能做什么呢?

      答案只能是教书,而且是给一帮可能并不是因为喜爱天文而选择天文的学生教书。

      这是真心话,她就在国内高考过、读过大学,自然知道天文在华国的地位。天文系录取分数低,顶级大学甚至都很难发展自己的天文系,所以国内排名最高的天文专业属于985苏省大学。

      这是一门结果偏理论的学科,同时,又极度依赖器械设施的发展。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因为现在的华国无法登月,所以想要研究月球土壤,就只能盯着米国当初送的那0.5g去做科研。而当时,那0.5g的月球土壤送到了一位天体学教授手里,因为那时的华国,只有那一位天体岩石研究者;又或者,因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望远镜属于米国,所以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不得不对米国低头。

      这是国情决定的,比起天文学,想要在科技和经济领域上快速发展,华国当然更重视应用科学、更重视工科。

      搞研究本来就不如金融、IT赚钱,更何况是天文?除非是真的热爱,天文系本科毕业后还坚持留在行业里的学者很少。她大二学期末决定出国的时候,班里不少同学已经下定决心毕业后换专业了。

      今天董宴清又升起乡愁,结束课程后便前往那家号称华国口味的面包店,买了些软乎、甜度恰当的面包,准备回公寓。

      不过,今天的她注定睡不好觉了。

      有个还算眼熟的华国学者给她发来信息,问她晚上是否有时间,自己要回国了,想要跟她告个别,顺便聊一聊。

      董宴清并不是个热衷社交的人,只是这位叫李朝阳的副教授来了米国之后,进的是理工学院的物理与天文系——没错,物理和天文是一个系。总归是同系、又是华国人,年纪也差不多,所以也就稍微熟悉了一些。

      李朝阳做的是材料物理,属于应用科学,回国的话很有发展前景,不仅自身待遇不错,行业前景也好。

      他一开始就只是来交换的,也没有任何留在米国的想法。

      董宴清挺愿意和这种归国学者聊一聊的,于是应下来,认认真真准备了茶和水果。

      没想到李朝阳上门还带了位眼生的女士。

      没等她误会什么,那位看上去干净利落的女士主动伸手打招呼:“您好董教授,我叫孙蔓,是大使馆工作人员。”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证件。

      董宴清眼睛一跳,面上平静地把人迎进门,心里却不免有了点猜想。

      联系她邀请她回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从来不少,出动大使馆的...?

      她也不敢肯定这是有机构或高校想邀请她回国,可大使馆工作人员来干啥?总不能是统计留米学者基础信息吧?

      对方果然带来了一个消息。

      “我们也知道国内天文学发展因为设施问题有掣肘,因此国家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如今的华国天文台的台长南先生,早在十年前就提出过要建设我们自己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但当时迫于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没能立即实施,现在,我们的阿雷西博项目要立项了。”

      阿雷西博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尖端科技成果之一。

      董宴清感觉到心脏砰砰直跳,以一种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强度。

      华国要建设自己的阿雷西博——她的脑子里只剩下这一句话。

      孙蔓还在继续说这次华国给射电望远镜项目多大的支持,南先生付出了多少努力,但董宴清几乎什么都听不见了。

      她抬起头,眼神坚定:“我要回国。”

      从立项到建成,也许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现在仅仅是预研究立项,前路坎坷,她回国不是直接享受成果,而是要作为开拓者、奠基者,去参与建设的。她回去后,可能接触不到现在能随时查看的阿雷西博相关数据,与天文学的最前端研究工作脱节。

      但她义无反顾,甘之如饴。

      孙蔓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也十分吃惊。

      这次华国要建射电望远镜的事,其实很困难。

      现在华国天文学尤其是射电天文学人才几乎都在海外,在国内,这个项目投资重大,但因为天文学本身不算受重视,所以学生质量不算高,想要从零开始建设,实在是困难重重。

      他们这次的劝说目标不仅是董宴清,还有许多分散在海外的其他华国天文学家,但董宴清被寄予厚望,因为她专业最契合,本身专业是天文学,后来也在理工学院同时修习无线电相关专业知识,是专业的射电天文学家,毕业后她的工作也围绕射电天文学,并且实际参与过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相关研究。

      她还年轻,只有27岁,本人曾被誉为四十岁以下最受瞩目的天文学家。

      也因此,米国这边给她的待遇很好,27岁的米国理工学院教授,未来光明。如果不是她没有入籍,大概早就作为行业顶尖人才被吸收了。

      另一边则是一条并不明朗的路。孙蔓设想过劝说她这样纯粹为了天文学而选择出国的学者有多难,却没想到还没说两句,对方就主动提出要回国。

      她甚至还没有正式提出邀请,只是在话题外围打转,试图先打感情牌,却没想到董宴清直接就应了。

      孙蔓欣慰地笑了。

      “有确定要建造在哪里吗?”董宴清开口问了第一个问题。

      阿雷西博不在米国境内,因为米国境内没有特别合适建成射电望远镜的地方。不了解的人可以把射电望远镜看成一个大碗,直径数百米的那种,能稳稳当当停放一个足够大的碗的地方并不多。

      “南教授提出在国内的喀斯特洼坑地形建设,并且已经选了几处地方,需要经过具体的探查测算才能确定。按照预想,因为地形合适,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应该会比阿雷西博要大不少。”孙蔓透露了一些现阶段能对她透露的情报。

      董宴清笑了,眼睛里都是星星:“我现在打包东西,可能需要大使馆帮忙运一部分。今晚我写好离职申请,争取跟李教授一起回国。”

      孙蔓却摇头:“离职申请你稍晚点写吧,先以回国探亲的名义请假。”

      像她这样的行业尖端学者回国,米国不会那么容易松口。

      之前就有过有华人学者想回国,被发现“因抑郁症做出极端选择”。上个礼拜还兴奋地给父母打电话筹备说马上要回国的人,第二个礼拜就莫名其妙有了抑郁症,谁都知道不正常。天文学哪怕不是能立即见效的行业,只要能给华国添堵,拖缓华国各种科研项目进度,米国就很乐意去干。

      但想也知道,最近天文和无线电行业回国的学者太多,轮到董宴清,探亲假都很难请,更是差点直接撕破脸皮。

      射电天文望远镜啊...评选世界尖端科技top20的话,阿雷西博绝对名列其中。华国想要建设比肩甚至超越阿雷西博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就等于在这个行业有了说话的分量,这话语权就足够米国坐立不安了。

      李朝阳回国后过了差不多小半年,董宴清才辗转来到第三国,在第三国的帮助下,坐上了回到华国的航班。

  • 作者有话要说:  射电望远镜是基础,女主对天文学感兴趣其实是对太空有兴趣,她喜欢的是探索宇宙
    但建设射电望远镜则是在打地基,她做的不是探索宇宙,而是为后代做探索宇宙的工具,如果留在国外她可以通过现成的射电望远镜去观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脉冲星、暗物质暗能量,甚至地外文明
    所以其实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兴趣
    这是小说,这是女主的人设
    但现实中正是有这样的科学家存在,有愿意牺牲自己的人存在,才会建成中国天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