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争论 ...
-
九州,墨,靖元三年
年仅十一岁的皇帝表情空洞的坐在象征着最高统治地位的黄金宝座上,宽大的龙椅,厚重的龙袍,衬托出年幼的皇帝的瘦弱,配合者精致美丽的面孔,犹如一个没有生命的娃娃。
他此刻正面对着一群吵吵闹闹的朝臣们,分属于几股势力的大臣们,无不卖力的为各自的主子吆喝着,虽然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总要表表自己的忠心不是。
虽然,堂堂的议政殿变的犹如菜市口一般,虽然,被外界称为国之栋梁们的大臣们好像市井泼妇一般毫无形象的吵闹着,虽然,他们吵闹的事情与自己密切相关,可是,他知道,没人会关心自己的意见,没有人……
作为皇帝的苍月深明白,此刻的他,只需要乖乖坐在这里就好,在这个议政殿上,真正拥有发言权的只有三位,
第一位,就是坐在自己身后的于太后,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先皇驾崩之后,被遗诏垂帘听政的,墨国第一位太后,昭明皇太后。
第二位是正坐在左侧下方,一辆无聊的表情,不时的打个哈欠,似乎恨不得立即下朝的中年男子,他是先皇的义弟,墨国唯一的王爷,执掌天下兵权的忠义王,刘信。
最后一位,此刻并未在朝上,听说是久病复发,在家中告假免朝,哼,知道的人莫不心中冷笑,自前朝以来,一直以不倒之势,牢牢掌控文官势力的任太傅早不病,晚不病,去偏偏这个节骨眼上病了,谁信呢。苍月深明白这个道理,也明白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可谁也不会说出来,这就是权臣。苍月深心中一凛,有冷静下来,现在的自己没有在意这种事情的资格,此刻,他只需要静静的等待,等待。
朝臣的争吵继续
“张大人,此言差矣,陛下大婚乃是我墨国大事,岂能如此草率决定,历朝帝王大婚皆在亲政之后,如今陛下尚未亲政,大婚之事还是待日后再提。”
“陛下,臣下不同意于大人的意见,陛下虽未亲政,但成年之期及至,皇家子弟俱在成年迎娶正妃,如不在此刻定下皇后人选,只怕,来日大礼时间仓促,失了规矩。”
“规矩,什么样的规矩,我墨国立国不足百载,传今只有两朝,那来的什么这般规矩,这恐怕是秦大人身为谦国旧臣的规矩吧”。
“胡说,你这是污蔑,我秦正仁自从给随先皇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你不过是黄口小儿知道些什么!竟敢如此…… 陛下,老臣本人如此侮辱,已无颜活在世上,…先皇,臣伺候您来了!”说完,一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头向柱子上撞去,周围的官员立即七手八脚的拉着他,口里还不停的劝慰着他
“哎呀,秦大人,黄大人没有那个意思,他只是一时失口,你就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是呀,秦大人,你对先皇的忠心人人都知道,没人会怀疑的”
“黄大人,你快给秦大人陪个礼,只是就揭过去了。”
“黄大人,您是怎能这般讲话,果然是太年轻了”。
朝臣们热闹滚滚的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没人发现一旁坐着忠义王,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
“够了,”他终于爆发出来。
“看你们成什么样子,哪朝哪代的大臣们会像你们这样把上朝当成大街般吵闹,不知道的外人来了,还以为墨国快完了,你们正等待分家呢。”
此话一出,朝上的人无不心中一冷,这话可有些犯忌讳,忠义王此话的意思难道是………?
众臣不敢再想下去。
忠义王扫了群臣一眼,有瞄了瞄那几个从一开始就不发一言的老狐狸,转身对上边一拱手,
“皇上,太后,大婚之事臣等今日方闻,一时难以决断,还望太后容臣等思虑几日,在回禀陛下,太后。”
朝堂上顿时无声,人们都在等待这位国母的答案。
“准卿所奏,”
盼阳作为墨国的国都,自然有大量的高官显贵在此定居,城内的宅子的价格因此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尤其以西城的价格为最,大部分三品以上的官员和王侯显贵们,都会在此地购买一处宅子作为府邸,这也是为了彼此好多走动所做的安排。
所以,有部分官员下了朝之后,刚刚回到府里,又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任太傅的客厅之中,这些人大部分都属于前朝旧党,他们一概以任太傅马首是瞻,抱成一团,共同对抗朝中几房势力。
“这次,我们虽然打了个他们措手不及,但似乎,没有多大效果,忠义王和太后不会这么容易让我们将人送进宫去,万一此事让他们反过来里用,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工部的李侍郎担忧的说出心中顾虑。
“是啊,万一他们同意了皇上的大婚,却选定他人为后,那该如何是好,毕竟,这立谁为后可是由太后说了算。”作为京兆府的王大人也附和道。
其他各位大人也对此事表示了担忧,他们这次全力以赴,就是为了让自己人能拿下这皇后之位,可不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在旁人的议论纷纷中,大厅的正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正闭目养神,周围人的议论声丝毫影响不到他,而□□他下手的一名中年男子则站起来,示意大家停下来。
“各位,此事经过家父和我的反复讨论,认为此事的成功性极高,太后会立羌儿为后的可能性极高,为什么这么说?”任太傅的儿子,时任太子少保的任清和满意的发现众人脸上的疑问,
“首先,如果皇上立后,那么,皇后的人选必定出自我们任家,太后身后的于家,和忠义王的刘家,可这样一来,皇上要么三家一家不要,要么,三家同娶,不会出现第三种情况,诸位,次猜测可否成真?”
各位大人们,仔细想一想,觉得正是此理,不管任何一方,都不会让其他两方势力入主宫中而不闻不问。所以,这种情况绝对会出现。
“既然如此,我们所要争取的就是皇后之位,只要有了皇后之位,那么,我们自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优势。”见大家同意了自己意见的任清和侃侃而谈,
“之所以不在皇帝亲政之后再议这大婚之事,为的就是,此时正好是我们夺取皇后之位的的最好时机。”说到这,他不免有些得意,
“任某的女儿蔷儿今年正好十一岁,和皇上同龄,明年此时,蔷儿正好加入皇宫,偏偏此刻,刘家的嫡女仅有八岁,于家最大的嫡女只有五岁,根本无法坐稳这皇后之位。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任大人,王大人突然插嘴进来,刘于两家的嫡女虽然年小,却也不是没有进宫的可能性,尤其是那八岁的刘氏嫡女,只怕,忠义王不会容易如此放弃。”
“正是因为那刘氏嫡女,我们才更可能的到后位,刘于两家早已势同水火,忠义王执掌天下兵权,于太后比起我们更加不想让刘氏得到后位,这样一来,蔷儿的后冠绝对跑不了。”任清和自信满满的会答。
其他几位大臣听完之后,左右商量了一番,仍是由王大人起身,不过,他是超那名老者施了一礼,
“老大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
任清和见此情景,眼中一丝不满一闪而过,只是最后仍将期盼的目光望向父亲。
从李侍郎开始到王大人结束,一直闭目一样不发的任太傅,良久之后,终于睁开了双眼。
“各位,尽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