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章 争尊 ...

  •   清晨,刘欣与董贤赶回宫中,刘欣换上祭祀用的服饰冠冕,带领着百官祭祀了天地,建平二年正式开启。
      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堂上的权势更迭,风云变换,便如那海上的浪涛一般,这一波下去的,必有另一波起来,填补了那权倾一时的空白。
      随着王氏一族的败落,傅氏、丁氏两族迅速崛起,尤其是傅氏一族,更是炙手可热、处尊居显、朝野侧目。
      傅太后在废除限田限奴令、傅喜罢官、冤杀冯太后一族等事情上的强横表现,在令朝野皆惊,遭致一片非议的同时,也令朝堂上一群惯于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朝臣们如蚁附膻,立刻找到了新的巴结依附的对象。
      这朝堂上的大臣,大抵分为三类。
      一类是如王氏、傅氏、丁氏一族这般的外戚。新帝上位,自然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背后的亲族理所当然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类是依附外戚势力,攀权附贵的朝臣。自己没有投个好胎当不了外戚,根基也不牢,便如那藤蔓一般,见着哪棵大树枝繁叶茂、根基牢固的,便如蛆附骨、趋之若鹜地攀附上去,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还有一类是不愿依附任何一派,忠心体国,清廉自守,不愿随波逐流的刚正之臣。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结果,却往往是不得善终,难逃遭贬黜甚至下狱、身死的命运。
      故自古以来,直臣良臣难做,奸臣佞臣横行,股肱之臣、栋梁之才难求,碌碌庸才、逐利小人遍地走。
      傅氏一族虽然崛起,权势炽盛,但傅太后却一直只是皇太后,且这皇太后的尊号前还缀着个“定陶恭”三字,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始终脱不了藩王太后的身份,更是被太皇太后王政君从尊号上牢牢压了一头。
      虽然傅太后现在无论权势还是气焰,都已在王政君之上,但这尊号只要一天还在王政君之下,仍让她觉得是块心病,始终气不顺。
      傅太后的心病,自然也成了那些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想要依附傅氏一族的朝臣们的一块心病,谁也不想放弃这明摆着大好的攀龙附凤、一飞冲天的好机会。
      建平元年时,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人就反复上奏请求更改傅恭皇太后、丁皇后的尊号,认为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不应再将定陶藩国之名加诸尊号之上,车马、衣裳服饰等一应待遇也都应与皇家身份而非藩王身份相称,应设置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在那里任职,应在京城为恭皇立庙祭祀。
      刘欣将两人的奏章交朝臣们商议,朝臣们都知道傅太后的手段和强势,且大家都是官场上混了多年的老油条,若是还不知道随大流保平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官场便算是白混了。于是都从善如流的随声附和:“母以子贵,应当立尊号以重孝道。”
      但也有些不从众议的刺头提出反对之声,首当其冲的便是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和大司空司丹。
      大司空司丹上奏曰:“圣贤君王制礼仪,取法于天地。尊卑上下,是正天地之位的根本,不可颠倒混乱。如今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以‘定陶恭’为尊号,乃是遵从母从子,妻从夫之义理。若要立官署置官吏,车马服饰与太皇太后相同,就有违‘尊无二上’之原则。定陶恭皇谥号之前已确定,不应再做更改。《礼记》有云:‘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注:此段话意思是父亲为士,儿子为天子,儿子祭祀父亲可以以天子礼祭祀,但尸身仍应着士的服饰)为人子者未有为父亲封爵位之道理,此乃为表对父母之尊重。既承继了他人后嗣,也就成为了他人之子,要为自己所继之人披麻戴孝守孝三年,而缩短为自己父母守孝的时间,以表明尊崇自己所继之人的祖先,重视正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恭王选立后嗣,奉承祭祀恭王一脉,令恭皇成为藩国太祖,祭祀香火万世不毁,其恩义已备。陛下既继承先帝一脉,秉持嫡系大宗传承之重任,承奉了宗庙、天地、社稷之祭祀,断不可再尊奉定陶恭皇,到其庙去祭祀。如今陛下欲将定陶恭皇的祭庙设于京师,让臣下祭祀,是为无主的祭祀。再则,皇帝的祭庙,当亲情已尽时,便应当撤除,舍弃一个藩国太祖万世不堕之祭祀,而去趋就一个既无主,将来当撤除,且不合正道的祭祀,此非尊崇厚待恭皇之做法。”
      师丹的话传至傅太后耳中后,让傅太后恨得牙痒痒,此后多次在刘欣面前说师丹的坏话,于是刘欣便也对师丹渐渐地有所疏远。
      正巧此时有人上疏提议更改货币,师丹亦认为可改。但主管货币的署员皆认为不可行,并说师丹老糊涂了,自己曾说过反对更改货币,现如今又忘了自己曾说过的话,而去附和他人意见。
      不久,又发生了师丹属吏私抄其密封奏章,致使密奏内容泄露的事件。傅、丁两族乘此机会发难,上奏参劾师丹,要将其交廷尉治罪。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疏为师丹求情,亦遭降贬。
      师丹遭贬黜离开长安城的那一日,刘欣负手立于庭中,对着一丛秋菊凝神遐思。已是秋分时节,露冷霜凝,唯有秋菊凌霜绽放。
      突然就想起自己还是太子时,彼时师丹为太傅,每日与自己讲授圣贤学问。
      也是这样的深秋时节,太子宫丙殿庭中,也是这般的傲霜秋菊。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当时师丹讲授这些先贤治世哲学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这些都是读书人烂熟于心的先贤教诲,但真正能做到无私、无己、无功、无名,不在乎荣辱,忘乎于毁誉的又有几人呢?
      刘欣轻叹了一口气。
      几日后,尚书令唐林上疏请求恢复师丹的封爵采邑,刘欣从其言,下诏封师丹为关内侯。同时,采用杜业之言,起复朱博为光禄大夫,迁京兆尹,并以朱博接替师丹为大司空。
      而更改傅恭皇太后、丁皇后的尊号之事则暂且搁置不提。
      但傅氏、丁氏一族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建平二年春,傅氏一族又多次上奏章,再提将傅太后、丁皇后尊封为太皇太后、太后之事。
      刘欣外违朝廷重臣正议,内迫傅太后三日两头的压力,不得已,只得祭出拖字诀。
      在一众反对尊封的大臣中,师丹已被免职回乡,反对声音最激烈的便只剩下虽同为傅氏亲族,却忠直不阿、不徇私情的大司马傅喜,以及丞相孔光。
      本以为大司空师丹的罢黜会让二人受到触动而改变心意,但却未曾料到此二人竟如茅坑中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如此不通世情、不可理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于是,傅喜就这样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傅太后及自己族人心中的异类,以及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
      刚坐上大司空之位的朱博抓住这一大好良机,迫不及待地向傅太后及傅氏一族递上了自己的投名状。他与孔乡侯傅晏一起,多次向刘欣呈递密封奏书,攻击诽谤傅喜及孔光,共谋促成变更傅太后的尊号。
      刘欣只得下策书免去傅喜的官职,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返回宅邸。
      但即便如此,傅太后犹觉不解气,干脆亲自下诏给丞相、御史大夫曰:“高武侯傅喜,附会臣下,欺骗君上,与原任大司空师丹同心背叛,不听教令,损害宗族。不宜继续朝见天子,应立即遣送其归返封国。”
      收拾了师丹、傅喜之后,丞相孔光很快也遭了殃。
      孔光因成帝在时曾反对立刘欣为太子在先,此时又几次三番违逆傅太后,反对加尊,愈加引得傅太后不满。于是傅氏一族在朝廷任官之人与朱博受傅太后授意,共同罗织罪名,在朝堂上诋毁孔光。
      刘欣最终从众议,下策书罢免了孔光的官职和爵位,贬为平民。任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任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
      早春时节,未央宫内雪湛将残腊,桃李照歌尘,芳菲吐蕊,新芽绽绿,一派春明景和之象。
      未央宫前殿,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正是天家气象、皇室威仪。
      刘欣端坐于丹陛之上,三公九卿及诸位朝臣分列于殿中左右两侧,皆恭顺低首,便是叫这落梅沾衣袂,桃李吐芬芳的万紫千红之中,也生出了几分庄严隆重来。
      待立一旁的宦官宣诏,唤朱博、赵玄二人上前领受策书。两人努力用面上的谦卑掩饰着内心不住的志得意满,赶紧趋前受策。
      正当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巨大的声响,如钟鸣一般,震动得这金碧辉煌的前殿亦有些微微的颤动。
      《洪范·传》有云:“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传说有一种鼓妖,善施法术。君主耳不聪目不明,受人蛊惑,使无才无德之人出将入相之时,那鼓妖便会发声,但无形,让人不知声从何起。
      久闻丞相有良规,占擅朝纲人主危。朝纲败坏,妖孽便生,而妖孽丛生之时,这天下,便也不长久了。
      朱博当上了丞相,而孔光、师丹、傅喜之流被罢黜的罢黜、贬斥的贬斥,这朝堂之上,对于博太后和丁后加尊一事便只剩下了一种声音。
      朱博当上丞相后第一件事,便是上了一道奏疏,请求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尊丁后为帝太后。此提议一出,朝堂上尽是一片附和之声。
      不久,刘欣从朝臣众议,下诏曰:“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恭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为恭皇立寝庙于京师,比照宣帝父悼皇考制度。”
      王、傅、赵、丁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为中二千石。
      同时,从朱博、赵玄奏议,将原因倡议改尊号之事,而遭师丹弹劾被罢官贬为庶人的董宏恢复高昌侯爵位,关内侯师丹免为庶人。王莽遣回封国,平阿侯王仁,因藏匿赵昭仪亲属,亦遣回封国。
      长乐宫永信殿内,玉瑱琳琅,环佩玎珰,罗织锦绣,铜兽吐芬。傅太后站在这华彩斐然的偌大殿阁内,心中得意非常又感慨万千。
      自两年前傅太后在这间殿阁内对王政君大加讥讽之后,这间华美非常又象征着后宫中至高无上权力的殿阁便时常出现于她的梦中。像蛊惑人心的妖魅,让她念兹在兹,耿耿于怀。那种蚀心刻骨让人望之切之却又无法得到的感觉曾经时刻折磨着她,令她不茶不饭、寝席不安。
      但如今,她终于成为了这间殿阁的主人,打败了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顶成为了真正执掌后宫权柄之人。前朝,是傅氏一族的天下,而后宫,则独属她傅太后一人。
      永信殿外,春寒料峭,铅云低垂,但傅太后却觉着这日的天空,甚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