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民国时期的铁路(一)线路 ...
-
民国时候铁路倒是比我想象的多一点,但是分配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边平原地带。东北边铁路比较发达,其次是上海、广州那一片。西部铁路就极其少了。
我国第一条投入商用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商人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从上海到吴淞,长14.5公里
到了1900年,我国比较长的一段铁路是保定-北京-天津-山海关-锦州-营口,然后台湾岛上还有一段。
而上海除了一开始的吴淞铁路,到了1906年才有了第二条出去的铁路,上海到无锡。
此时纵向上有汉口-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奉天-长春-哈尔冰这条线。而哈尔滨又能西到满洲里,东到牡丹江,绥芬河。
至于南边只有广州到三水,汕头到潮安,株洲到萍乡三段很短的铁路。
到了1911年,昆明到河口有了铁路,此时北京到保定的铁路也连上了太原。青岛到济南的铁路也通车了。上海也能乘铁路到杭州和镇江。
1912年,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通车。上海-无锡-镇江-南京-蚌埠-枣庄-济南-天津-北京-张家口。
而大连也连上了奉天。
南边广州连上了九龙。
1920年,萍乡-株洲-长沙-汉口-开封-石家庄这一条线连上了。也就是说萍乡可以乘坐火车直接到北京或者哈尔滨。当然,没有直达哈尔滨的线路,中间需要转车。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的这一年,九龙-广州-长沙的铁路通车。也就是说这一年开始,在广州可以乘火车到北京。不过那个时候铁路时速只有35公里,而铁路全程两千多公里,要开一百多个小时。而且抗战开始后,粤汉铁路经常被炸,时常一断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所以旅程几乎无法保证时间。又由于从广州到北京铁路虽然联通,但并不是一趟列车直达,而是要数次转车。因此这么两千多公里的路,久的话可能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
而此时连云港-枣庄-开封-西安-宝鸡的横向铁路也通车了。
北京向西到张家口-归绥-包头也有了铁路。
至于东北三省铁路网更是密集,天津一路向北到山海关-沈阳-吉林-哈尔滨-绥化-北安-瑷珲。此外沈阳还能西到锦州-承德或者赤峰。长春还能到白城-齐齐哈尔或者吉林。哈尔滨还能到齐齐哈尔-满洲里。基本上东北已经形成了铁路网。
1938年,上海-杭州-南昌-株洲铁路通车,此时上海才能直接乘铁路到广州。
1940年,长沙-贵阳-桂林-柳州铁路通车。
后面的就不细写了,基本在上述区域强化铁路线,一直到1948年。
看了民国时期铁路发展情况后,感觉西部好可怜,除了昆明到越南有一条铁路外,最早一条铁路是1952年通车的成渝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