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2、第二百七十二章 重振 ...

  •   建兴六年,临近秋日,可成都的雨还是没有停止的迹象,幸延巷宅院瓦檐上的水滴如珠串一滴滴下坠,静悄悄的院子里只闻雨落声。

      诸葛亮入了主屋内室,微风随帘曼罗帐而入,吹向绣榻边的半扇山水屏风,后面是熟睡的母子两。周瑛云鬓微散,臂弯边熟睡十分香甜的瞻儿,肉嘟嘟的小脸紧紧贴着母亲,小手抓着母亲的衣襟不撒手。

      他轻手轻脚坐在榻边,带着少有的温柔之意静静凝视着母子两,瞧见瞻儿于睡梦中砸吧着小嘴,乐的他心中升起腾腾暖意,不自觉地伸手拂向儿子的脸庞。

      他还记得初回成都见到瞻儿,这小子睁着那双像极了他的眼睛,懵懂的模样,一扫他心中沉积许久的阴霾,那一刻的触动无法言喻,比多年前果儿出生时的感受更强烈。

      他想开口教儿子叫爹,却被周瑛抢了先,

      “来,这是你葛叔,叫人。”

      显然孩子太小不会叫,他也不会让他的亲儿子不认他。

      他瞪了满嘴胡言的周瑛一眼,利落地给孩子从乳母计蓉的怀中抱来,不顾她的反对,带着孩子堂而皇之的回了主屋,少有一副慈父模样。

      白日里他能在瞻儿面前做好一个慈父,从喂饭喝水到洗漱换衣,事事亲力亲为,让一众伺候小公子的嬷嬷们闲在一旁,静观堂堂的大汉丞相,不对,如今已经降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的诸葛将军,在那儿给儿子换尿布。

      可到了晚上不行,周瑛不留客。诸葛亮自然是悻悻地回了丞相府,等白日政务处理完,再去延幸巷,来回折腾他不嫌麻烦,且乐此不疲。仅有一次,因锦司临时有事,周瑛担了趟公差,让诸葛亮得以带着儿子回了丞相府。

      一回府中,众人见到诸葛丞相鲜为人知的一面,抱着孩子似怎么都显摆不够,还做状若无意之态,府中上下说什么小公子富贵聪慧之相的奉承话,他十分受用,还要摆出一副,只愿吾儿平安就好,嘴上说这么说,但心里确实也是这样想,经过诸葛乔一事,他后怕自己的这点骨血也遭遇不测。望着吃着拳头满是口水的儿子,他爱怜不已,“让爹爹来看看是不是饿啦?”

      这成了这些时日唯一能让他身心轻松之事,只是没有享受太久,便要抽离出来。

      他得回汉中了,所以他再来看看瞻儿,这里有他放不下的妻儿。

      “就要走了吗?”

      还在阖眼的周瑛把沉浸在儿子睡颜中的诸葛亮唤醒。

      诸葛亮轻轻嗯了一声,她慢慢睁开眼,侧首垂目确认儿子还在熟睡后,示意诸葛亮给儿子抱去内室的床榻上睡。

      一个眼神便懂的诸葛亮熟门熟路给儿子安置好,外间绣榻上只剩下夫妻二人。

      “东吴的陆议于石亭大胜曹休,斩杀俘虏万人,缴获大量军资马匹,曹魏兵力遭受众创。即将隆冬,机不可失。”

      确实是个好时机,可是周瑛有所担心,刘禅和朝中大臣是否还会像第一次北伐那样支持诸葛亮再度用兵。

      北伐失败的悲观情绪笼罩着整个蜀汉。回到成都的这些时日,周瑛听到不少风言风语,说诸葛亮穷兵黩武,坐拥蜀地如此屏障,易守难攻,应该守险自保,以图来日,还要如此大举进兵陷蜀汉于险地。

      还有一些大臣在刘禅身边吹起的耳旁风,说是诸葛亮死了一个养子,又被贬为右将军,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这是在拿大汉的家底为他私人牟利。

      这些对诸葛亮的猜测与传言无论是真是假,最后都会让主君持疑。

      故而诸葛亮面见刘禅,刘禅说了心中疑虑,北伐失败,未过数月,将士们还有战气吗?再者,相父这样的军事奇才,都无法攻破曹魏,再次北伐,能否取胜?

      一连串的疑虑向诸葛亮扑来,

      他想起了刘备,那个一直在支持他的人,想到刘备临终前的嘱托,诸葛亮没有时间感伤,他必须要让刘禅消除心中疑虑,困于蜀地坐以待毙无所作为的思想。

      不思进取,坐以待毙,只会葬送扫除汉贼,兴复汉室的大业。

      从皇宫出来的诸葛亮短暂的如释重负,刘禅同意了再度北伐。

      他来延幸巷是道别也是嘱托,他从拢袖里将那封写好的放妻书递给了周瑛。

      这是此前她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的,他却一直不愿意给,如今愿了,只是因为他在见到亲子瞻儿的第一面,明白过来周瑛的心境。

      他清楚了从前一直理解他支持他的周瑛为何突然恨起了他。他将他的子嗣献祭给了他的大业,他的牺牲他所谓的奉献高于一切。可是,假如有一日瞻儿也如此,怕他自己会活活伤心死。

      他不敢想那一天,也不会有这一天。

      瞻儿是她十月怀胎的软肋,如今也是他的。

      “你是个有本事的女人,即便没有大汉丞相的庇佑,我相信你也活得很好。”这是他对他深爱的女人深厚的敬佩,“再说了,如今我身处这样的险境,别说庇佑,不拖累你和儿子就已是万幸。”

      这是他写下放妻书的原因,待他离开只留母子两于成都承受这些风言风语,他也信从不在意这些猫叫狗叫的周瑛并不往心里去。

      可他已经残忍地让她失去了一个视若亲子的孩子,何故还要让她担着这个丞相夫人的虚名替他承受这些骂名。

      接过放妻书的周瑛并不想看拆看细阅里面的字字句句,她搁置到一旁,对他道:“李严携家眷已经在回成都的路上,来者不善。你远在汉中也要严格提防,有消息我会派人传给你。”

      诸葛亮眸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他太清楚她的能力和手段,毕竟这个女人曾经险些就成了东吴掌权的周太夫人,轻而易举得知李严的行踪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要看她到底要做什么。

      显然她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太了解她。他盯着她沉默片刻开口劝道:“眼下我还需要他,但如果一旦威胁到整个大汉,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铲除他。”

      诸葛亮清楚李严不过是希望得到和他一样的政治权利,可是这样的想法如果付出实践,不但破坏了荆襄势力内部团结,更威胁到了他的执政地位。

      周瑛明白他这是还要留李严一命,眼下也不想同他争,目光又落在那封放妻书上对诸葛亮道:“虽然我同你打趣,瞻儿这孩子不认你做爹,可出了这间屋,多少双眼睛,多少张嘴都认定那是你诸葛丞相唯一的香火血脉,而我是你诸葛孔明的女人。即便把这张放妻书写作大字示于城墙之上供世人观视,我与你都分割不开。那些冷箭不会因为一张无关紧要的休书而作罢。”

      她愈说愈激动,恨声道:“檀郎,我经历过东吴的宫变,前朝后宫多少腌臜,我比你更清楚人心之恶。有些时候不是你为了大局,忍气吞声自退一步,便能诸事方安。作恶的心一旦生了,那便不会轻易收手,明白吗?”

      沉默不语的诸葛亮沉重地叹了口气,又听周瑛低声道:“我这些时日隐约感觉乔儿的死不是意外。可我...没有证据。”

      “这些时日你太操劳了,心思难免有些慌神。”诸葛亮拂向周瑛瘦弱的肩,发觉她突生的无力之感,想起养子之死,他又是一阵伤心,“轩秀那边,辛劳你得空再去劝劝。她是个好孩子,若是想改嫁,就替她张罗。不能后半生都像个泥雕似的困于深宅。”

      提及伏轩秀,夫妻二人皆是哀伤无奈。自诸葛乔过世后,伏轩秀就仿佛被抽干了精力,不会哭也不会笑,回到成都后便整日待在房中,枯坐在那,不言一语。诸葛果和周瑛相继苦心劝过,可都是收效甚微,只是愿意食口饭菜,再无其他。就连亲子攀儿上前“阿娘阿娘”的叫着,依旧无动于衷。现下孩子由林寿倩带着嬷嬷们照料,可是长久下去终究办法。

      受了托的周瑛自然将这事放于心上,昏黄的烛火透过素纱帐照在她那张哀意伤怀的面庞上。

      诸葛亮搂她入怀,“我很感激你,阿瑛。”

      靠到了他结实的怀里的周瑛目光又移向那封放妻书,打趣道:“你我已无夫妻之名,眼下你这样可得背上登徒子的骂名。”

      骂名就骂名吧,远行在即,难得体会红罗帐中的温柔小意。

      只是这个“登徒子”拍拍屁股走人后,还给他孩子的娘留了个制图的任务。

      他只说了个大概,一应皆是攻城所用的械具。最后由周瑛领略其中意再给浮跃纸上,送于汉中,由工匠们紧锣密鼓的赶制,终于在隆冬十二月的陈仓城前出现。

      只是这样精巧的攻城械具,还是没能攻破曹魏驻下坚固如铁,易守难攻的陈仓。

      建兴七年元日,诸葛亮再度兵败的消息传回成都,定安传来消息时,周瑛正坐在院中核验锦司近日的账目,身旁是正于摇篮中熟睡的诸葛瞻。

      窦彩问,需不需要打扫府中,好迎接主君回来。

      周瑛摇摇头,心里明白诸葛亮恐怕还要继续待在汉中,处理着他面临的困局,而她眼前的困局更是让他们二人腹背受敌。

      她治下的锦坊近日蜀锦销量猛然下跌,此情况已持续月余,即便杨伦等管事想了些法子,情况并未好转。朝野已渐渐有了难听的声音。

      素娘和晏黛坚称锦司的绣娘们一直认真守则,织绣出的蜀锦定不会有问题。周瑛当然明白,蜀锦的出品一直由晏黛严格把关,一直未出现过问题,这也是她重用晏黛,让其渐渐独当一面的原因。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锦坊生意低迷,没有扭转之态。杨伦盘算完近三个月各处的货单,才得知西蜀的供货销量如常,只是售往东吴的蜀锦逐渐减少。

      周瑛疑惑不该如此,此前东吴甚喜蜀锦,有时购货量更是超过西蜀本地三成之多,且一直是熟悉蜀吴二地销路的蜀商董眙负责将蜀锦销往东吴。

      还没来及细想,宫里传来消息召周瑛前去面圣。

      周瑛到了皇宫后发现李严等人俱在,且气氛十分凝重。满殿大臣陆陆续续开口指责周瑛管辖下的锦司生意急剧下滑,陛下是否该另立人选。且此刻丞相远在前线北伐,正是急需银钱之时。若是一旦后方无钱,那北伐又是无功,不如就此收兵回朝最为稳妥。

      这是要革了她的职,再趁势断了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周瑛望向捋须不语的李严,明白过来这是他回朝后夺权的第一步,拿她开刀。

      “诸位,此前锦司红火,所得资金皆为国库之源,但生意有起便有伏,请各位放心,锦司定会扭转颓势。”周瑛解释道。

      “漂亮话谁都会说,但如果做不成,该当如何。”李严开口问道。

      “若三月内,锦坊不能盈利,臣便辞去锦官之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